前不久,武汉2岁女童菲菲的爸爸,在看抖音视频时发现了一个与宝宝互动的翻跟头视频,十分有趣,便拉上女儿菲菲尝试了一番。
结果悲剧发生了——爸爸抓住菲菲往上翻转180度的时候,突然失手,孩子一下子头部着了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尽管家人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但菲菲的脊椎已严重受损,上半身已经无法行动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样的新闻让育姐揪心,估计这位爸爸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据观察,像菲菲爸爸一样模仿这些视频的家长大有人在,这样的悲剧也不是首要次发生:
家住江岸区的王先生刷抖音,发现一套与宝宝互动的十分有趣的技巧动作"双人翻跟头亲亲",特意拉来3岁的儿子乐乐一起模仿。
王先生抓着儿子的双手用力向上翻转180度,结果落地后,孩子直喊胳膊肘疼,不敢动弹,一碰手臂就哭闹得更厉害。经检查,乐乐是桡骨头半脱位,经过医生复位治疗后孩子才停止哭闹,手臂恢复活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此外,还有很多如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用整蛊小道具惊吓宝宝的恶搞动作,看完真为宝宝捏一把汗。
不仅是玩短视频,生活中很多父母也喜欢“玩”宝宝,一些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面对可爱的孩子,也会用一些“特殊”方式和他们互动。
但提醒心大的父母们,孩子体型小,体重轻,身体各方面发育都还不够完善,以下这些危险的逗娃动作不要轻易尝试。
摇晃宝宝
摇晃宝宝的悲剧已经发生过不少次了,很多家长仍然觉得无关紧要,在小孩哭闹的时候,喜欢用摇晃的方式安抚他。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前不久育姐看到,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一个月内,已经收治了5名反复抽搐、两眼凝视的宝宝,而这些都是家长过度摇晃惹的祸!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摇晃孩子这个动作!即使摇晃的程度并不剧烈,但是如果长期反复地进行,累积多次后,也会对宝宝造成伤害。
抛高高游戏
不少爸爸在逗宝宝玩时,喜欢将孩子往上高抛又接住,看宝宝开心地笑个不停,大人也特别满足。
但是,每逢这种时候,我的心都会提到嗓子眼,因为这样的高抛动作不仅容易损伤宝宝,万一家长没接住孩子,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转圈圈游戏
除了高抛外,也不要把宝宝抛到床上取乐,或是转圈玩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像上面这类摇晃宝宝和抛高高的举动,都很有可能会让孩子患上“婴儿摇晃综合征”(简称SBS)。
婴儿的大脑还没发育好,而颈部肌肉对头部的支撑力较弱,摇晃过程会对大脑内的血管进行牵拉,可能造成颅内出血,留下偏瘫、癫痫、失明等后遗症,脑损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在这里,育姐要给爸妈们几点建议:
不要前后晃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不要上下颠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还有,这种颠也不行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几种带宝宝的方式,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但是,这些方式都潜藏着风险,已经被医生明令禁止,建议大家不再使用。
科学哄孩子应该这样做:
无论是带宝宝玩耍还是宝宝哭闹时,家长都不可以对宝宝摇晃不止。你可以温柔地抱起他,轻轻抚摸后背、四肢等,让宝宝放松下来,有安全感。
若哭闹不止,可以注意一下宝宝衣着是否舒适,纸尿裤是否湿了,是否饿了困了,也可以给宝宝安抚玩具分散注意力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生活中逗宝宝的情况在所难免,大多数人是出于对孩子的喜爱,看着孩子“可爱”的反应,也是一种生活乐趣。
不过,宝宝到底不是玩具,“玩”坏了可没有人能赔得起,不要以爱之名,去伤害宝宝。
我们除了自己不去摇晃、高抛宝宝外,也要制止身边的亲人、朋友那样对他。这是为了宝宝的生命安全,绝不能妥协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