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美国“坐牢”的故事:移民后父母怎么办?总有一代人要牺牲……

来自:汤圆妈 0 0 2017-12-18


作为中国特异一代的独生子女,80、90后的我们, 从小就和父母建立了更深的情感联系。在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中国一大难题的今天,许多人思考自己在美国的去留问题上,都把父母养老问题列入到重要的考虑层面。


有人最终选择了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有人则把父母接到美国养老。


而所有把父母接到美国的子女,以及奔赴美国投奔子女的父母,在筹划这一切的时候,理想的画面想必是这样的:父母在美国的蓝天白云下,白天踱踱步、散散心、参加些社区活动,晚上和子女及孙辈共处一室、其乐融融,孙辈还能跟祖父母练练中文。


但事实是,现实中这样的情况,不能说确实没有,但是非常罕见……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中的《推手》,就讲了一个留美儿子把丧偶父亲从台湾接到美国养老的故事。身为太极大师的父亲,在美国住得并不习惯。文化习惯上的不同,导致父亲收关离家出走,以父亲独居告终。


李安导演的电影是艺术,而现实中的故事,和这也差不太多……


今天就借这篇文章,探讨一下独生子女移民后,父母的养老问题。


1

刚下飞机差点被罚25万!


美国西海岸是华人聚集最多的区域,洛杉矶机场每天都有从中国飞来的老人们。


他们带着首要次出国的不安,捏着儿女给的中英文通关秘籍,面对着海关人员连珠炮的问题,吃力的回答着,生怕一个答错就不准入境,让在美国的儿女白等一场。


去美国给儿子带孩子的老孙,就因为不熟悉过关规则,没有如实申报带来的东西,差点被罚了三万五千美元(相当于25万人民币)。


老孙下飞机,按规矩要填一张入境申请表,一般都是儿女打印出来填好,老人照葫芦画瓢即可,但粗心的儿子并没有准备这些,面对全英文的表格,老孙只好请一位留学生帮忙。


留学生一边问老孙:“有没有带违禁品?武器、毒品、药品……”一边全选了NO。


结果老孙被海关拦了下来。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从他的包里,检查人员翻出了莲子、笋干、红枣……都是老家特产,煲汤必备。可是美国的傻海关怎么也不知道莲子是个什么东西,按照规则,要给这些东西称重,超出多少重量罚多少钱,结果就是上面那个金额。


老孙急了,再三解释,海关允许他给儿子打电话,由电话那头的儿子跟海关解释,才终于“化险为夷”,在另一张看不懂的表格上签字之后,老孙和他的行李才被放出海关。


2

去美国养老=坐牢?


老孙儿子一家在美国五年了,从工作签证到绿卡,从地下公寓到独立屋,已经打算长住下来。五年时间老孙一个人在中国,每当儿子去美国,老孙都拒绝:“我一句英文都不会讲,去那干啥?”


直到夫妻俩有了孩子,老孙这才动身。


邻居都羡慕老孙:“要去美国养老了。”


老孙总是摇头:“什么福?是去坐牢,那是美国,我去了就是聋子和哑巴!”


刚到美国的日子,老孙尽量不去想“坐牢”的事情,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孙子,然后给一家人做饭。


日子久了,儿子觉得他天天在家里不出门也不好,鼓励他有空去社区走走,那里也有一些中国老人,打麻将、唱歌、跳舞、唱戏什么的,儿子原话是“融入美国社会,从华人社区开始”。


老孙不以为然,自己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融入什么美国社会”?等孙子长大一点他就打算回国,还是家乡更加习惯。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3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


老孙心里也清楚,儿子希望他“融入美国社会”,是想要他也在美国长住。


自从儿子去外地上大学之后,父子俩相聚的时间就减少了,工作之后,一年在一起的日子不超过10天。


老伴还在的时候,老孙觉得做“留守老人”也没什么,两个人白天看看电视、串串门,晚上去跳广场舞,生活有滋有味,老伴走了之后,房子里就剩下他一个人和一群花花草草和几只鹦鹉,邻居们看了都觉得老孙可怜。


其实像老孙这样的老人,在社会剧变的中国非常多。儿女们不愿意在小县城里度过一生,纷纷跑到北京、上海、广东,更远的跑到美国、澳洲、欧洲,催生了“留守老人”这样的群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老孙有时候也看得很透彻。


他不可能要求儿子放弃现在的生活,回到自己身边,儿子一个人在外打拼,才有了今天的一点成绩,也不容易。而他也不可能去过美国人的生活,多少回在美国的房子里醒来,要半天才反应过来,自己是在美国,想要去老人中心跟老战友下棋的事,是不可能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4

他一定很爱你


经不住儿子的劝说,也受够了孤独的折磨,老孙终于还是去社区,试着跟一些中国老人“套近乎”。


大家都很热情,尤其是对新来的老孙,觉得他刚到,需要帮助他早点适应这里,到底每个人几乎都有和老孙差不多的经历。


一群中国老人在一起打麻将、下象棋、唱老歌,还有专门的电影放映室,播放着老电影,大家来自北京、上海、湖南、湖北、广东、福建……轮流着带自己老家的美食特产,轮流讲述着自己刚到美国的囧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老人们最喜欢的环节是在一起唱歌,各种红歌、老歌,大家一边拍手打节拍,一边合唱。比较受欢迎的歌曲,是90年代初特别流行的《大中国》。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还有珠穆朗玛峰是较高山坡。

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

永远,那个永远,

那个我要伴随他……”


老孙唱完,心里无限感概。儿子以后就是美国人了,孙子直接出生在美国,更加是美国人了,等到自己老到不能动的那一日之内,是不是也得到美国来,才有人给养老送终呢?


即便是心里一万个不情愿,老孙也明白,这种生活是无法避免的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这句话老孙最近越来越多地脱口而出。


几个月后,老孙的签证快要到期了,得回国一次办过。在机场,老孙恋恋不舍地抱着孙子亲了一口,转身去了安检通道。


这一次,儿子的眼眶有点湿润,看着父亲的背影,他想起中学课本上朱自清的那篇《背影》,之前每一次离别,都是父亲送他,他把背影留给父亲。


他知道,父亲在美国不习惯,虽然从没有当面说。父亲愿意来回折腾,坐十几个小时飞机到美国来帮他们照顾孩子,是因为父亲真的很爱自己,很爱这个家。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5

总要有一代人牺牲


回国之后,儿子跟老孙通了一次电话,这么多年来,父子俩的交流时长加起来,都没有这次通话多。


儿子首先向老孙表达了歉意,然后希望父亲下一次过来,就不要走了。“您年级也大了,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您,国内虽好,但一家人在一起,有什么问题都能有个照应,相隔那么远,您身体要是有什么不舒服,我们在这边都没办法照顾,况且,您的孙子也需要爷爷。”


老孙明白儿子的意思,这段时间,他从抗拒面对到逐渐说服自己去接受这个现实,他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可以在美国养老,但有一点,每年清明、过年等回中国,给老伴扫墓。还有就是,等他死后,骨灰也要带回中国,和老伴葬在一起。


听到父亲这样说,电话那头的儿子泣不成声,一直说自己“不孝”。


老孙安慰儿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但下一代人总要比我们这代活得好,所以,总要牺牲一代人吧。”


6

结语


把父母接到美国同住,往往猜得到开头猜不到结局。


为什么?


你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在国内,你是否会跟父母同住?


如果不会,那么情况并不会因为换了个国家而消失;如果会,那么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换个国家势必会被放大,会让这件事情比原来更难。这些跨文化的因素包括:与外界语言不通导致父母的受挫感与对子女的依赖感、在异国土地上对下一代教育的分歧等等。


如果接父母来美国不同住,那么剩下的选择,要么就是父母自己居住,要么就是父母在养老院养老。有条件让父母自己居住当然很好,然而现实中,还是没有条件的居多。


身在海外的子女,放心不下远在家乡的父母,把父母接到自己所在的国度,原本是为了增加相聚的时间。可还是让父母住养老院?某些古板的父母听到这个建议,都要被气坏了。


年纪轻轻的人都要不少时间适应“美式孤独”,更别说上了年纪的父母了。


任何对于故土的别离,都难免引发人们长久的思乡情结。一个人上了年纪以后,脱离以前的工作社交环境原本就容易觉得孤单,需要时间调整适应新生活,这个时候换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语言不通,文化不同,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而这个问题在当今国内非常普遍,不单单是移民出国的子女和父母会面对,在国内生活的子女和父母一样会遭遇类似状况,儿女们不愿意在小县城里度过一生,纷纷跑到北京、上海、广东这样的大城市,催生了“留守老人”这样的群体,有条件的子女也会把父母接到大城市,父母适应不了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一样会有“坐牢”的感觉,只不过大家把移民出国子女把父母接到国外养老当作一个典型的案例过度放大和谈论罢了!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