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卫哲,1970年生于上海。
2004年被评为度中国七大零售人物”和2005年度“中国零售业十大风云人物”。
2006年11月正式加盟阿里巴巴,并出任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阿里巴巴企业(B2B)电子商务总裁。
2011年2月21日 从阿里巴巴辞职后成立“嘉御基金”
32岁之时就能替500强打天下,36岁执掌阿里,如今他是嘉御基金的创始人,管理着10亿美金的资产。
用年轻有为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个企业的核心就是它的员工,卫哲讲述在阿里巴巴就职期间,在用人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化解的方法,小编通过统计最近他的采访和演讲,整理输出了不少干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google 和 微软 的区别何在?
09年阿里由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众的当先公司。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
见这些公司,卫哲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
微软那时候的CEO叫做 Ballmer.Steve。
他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们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 Cisco 竞争,和 Oracle 竞争,我们是如何跟他们斗争的,又如何消灭他们的。
出来以后,马云说,这哥们是职业杀手啊。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可是为卫哲说道,你看金庸小说里面,哪个职业杀手,收关能成为知名武林高手的?
然后继续拜访,到了谷歌,也问谷歌的创始人 Larry Page ——谁是谷歌的竞争对手?
阿里的管理层们正期待谷歌也说,微软啊、苹果啊等等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
结果,答案出乎所有人意料。
Larry Page 说:
NASA(美国宇航局)、Obama administration(奥巴马政府),他们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在他看来,谁跟我抢人,谁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们的工程师,Facebook 和苹果来抢,我们不怕。我们可以开更高的工资,给更多的期权、股权就好了。
可是我们的工程师去NASA,1 年只有 7 万美金,只有我们这里的五分之一,我还抢不过。
谷歌描绘了一个很大的梦想,但美国宇航局的梦想是整个宇宙,更大、更广、更好玩儿,把我们较好的的工程师给吸引走了。
包括谷歌里面很多优秀的经理,放弃几十万年薪,拿5万美金的年薪,去政府工作。
所以,谁跟我抢人,谁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而且,这两个竞争对手,是我最难对付的竞争对手。
所以这个话题,卫哲提出来想跟所有管理人力资源方面的高层们分享,一定要深刻思考,谁才是你的竞争对手。
微软呢,看到的只是谁是自己产品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人才的竞争对手)。
收关却结果怎么样?作为 CEO 的 Steve Ballmer 下台了。
一般 CEO 下台,股票都要跌的。可是Steve刚下台,第二天股票涨了7%。
微软的 7% 是多少?相当于300亿美金。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现实就是这样,当你宣布了一个比 Steve Ballmer 更强的人来当下一任CEO,大家特别的看好,所以股票自然涨了。
企业员工流失的严重性
今年阿里召集了很多 CTO 在硅谷聚会,发现一大片出自微软。
所有人都在感谢微软,微软为我们中国的互联网界,增添了70%的CTO 。
这些员工出来后,都在声讨,微软有多么不好。所以,可能因为微软流失了这些人,如果他们留在微软,微软会多么强大。
说到人员流失也好,人才流失也好。卫哲就想起自己刚到阿里的时候,发现这是对人力资源特别重视的一个公司。
即使这样一个特别重视人力资源的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走过很多弯路。
2005年他刚去阿里巴巴的时候,曾向人力资源部门了解我们的工程师和销售的离职率是多少。
部门的同事说,离职率是 10%。卫哲一听,哎哟,那阿里真是太了不起了!
销售和工程师都是流失率特别大的岗位,阿里巴巴才 10% !
结果人力资源的同事马上说:不不,我刚才没有说清楚,是一个月 10% 。
那就是年化120%,一年员工轮换一遍。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员工流失率这么高,收关采取什么措施没有?采取了。
我们把员工流失率定了个指标,作为各级 HR 和干部的 KPI 挂钩考核。效果怎么样呢?
还不如不定这个 KPI 。为什么呢?
该留的一个没留,该走的一个没走。也就是留下来的,都是该走的人。走了的,都是该留的人。
硬性制定了一个流失率指标,并不能解决流失率的问题。
为什么员工流失率这么高?核心只有一句话:人力资源的源头,也就是招聘环节,出了问题。
中小型公司的通病
阿里巴巴在公司只有四五百人的时候,马云都是亲自面试,就诞生了这么多奇迹。
那么,后来招聘权力下放之后呢?就发现很多问题。
最特别的例子,公司有很多经理,自己入职才一个多月,居然他可以去招聘别人了。
他并不了解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甚至对于这个岗位有什么要求,也不清楚。
就有点像以前的解放战争,国民党拉壮丁,自己刚刚来当兵没多久,又可以去发展,为自己的队伍招人,这是多大的风险。
我们也碰到过中小企业的老板,大概员工人数在一两百人左右,就说我有人力资源部门了,招聘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我不再管招人这块了。
卫哲问,那你们在忙什么呢?这些老板答道:“又是开会,又要出差,又要做销售,又要做客服。”
为什么这些老板们要做这些事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因为没有招对人,没有把时间放在招聘上,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招的人不行,你要替他们去干,他们本来该干的事。
为什么阿里不去清华招人?
在阿里巴巴有句话,叫做平凡的人做非凡的事情,我们不追求精英文化。
你要招一个愿意给1万的人,从3000-4000收入的人里去找。他来了之后,是不是有翻身做主人的感觉?
成就感特别大,特别感谢这个公司给他这个机会。因为,他在外面没有这样的机会。
当然,很难。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从 8000 块的人里挑可以给 1 万块的人容易挑,从三四千里面,确实不容易挑到这个人。
可是做什么事很容易呢?
高考当年就差了一分,这个人就从名校,到了普通高校。
为什么在三四千块收入的人里面没有那个人,你可以把他挖掘出来,可以培养出来。
阿里巴巴那时候,基本不去清华招工程师。
卫哲回忆到有一次去清华做校招,人家问我:卫哲你来干嘛,马云怎么不来,李彦宏都还来呢,觉得他去都不够格。
然后他又跑到华中科技大学,一千多人的场子,挤进来两千多人。
阿里很多较好的的工程师,都是武汉邮电、华中科技这些大学招聘过来的,并不是大家心目中传统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
在那时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心里,永远有比阿里更好的职位。
那你到了武汉邮电,到了华中科技,阿里就是他们很好的机会。
这就叫做跨级招聘人才,跨级选人才。
对于企业来说,你的价值取决于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你曾经毕业于哪所学校。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你毕业了,怀揣着清华的毕业证,自然比其他人有着更大的机会争取到心仪的工作。
另一部分人或因考试的失误,或是当年不懂事的不够努力,很“不幸”的毕业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
挤进人才市场,与那些名校的学生竞争,真实的寰球更让你看清了他的无情。
但是有趣的现象是,那些靠自己一步一步扎实前进的非名校人,通过自己坚韧不拔的努力,如今坐上了不低的管理岗位。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更重要的是,在工作过程之中,他们也顺利完成了再教育,不过他们职场奋斗过程会稍微长一些,曲折一些。
收关来一句说得最多的话总结:
人生的成功在于转折点,而每一个时刻都可能是你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