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朝的爱国华侨梁金山

来自:Mr海 0 0 2017-11-08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梁金山(1882年—1977年),保山蒲缥方家寨人,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年幼丧父,依靠寡母割马草度日,尝尽人间艰辛。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梁金山先生因生活所逼,被迫离开家乡,几经周折,来到缅甸腊戊的绑海老银厂当矿工。他刻苦学习勘矿、采矿、练银等技术,在长期的实践中,学会了从勘察矿源、选矿、洗矿直到冶炼的一整套技术要求,熟练地掌握各种机械性能。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梁金山已具备一定财力,并掌握了冶炼技术,于是在腊戌南渡与英方合资办银厂,他一面修筑厂区铁路和公路,一面经营滇南商业贸易。两年后,银厂投产,月产白银30万两。民国5年(1916年)月产白银巨增到1700多万两。梁金山成为缅甸华侨巨富。他生性率直,关心华工,常扶弱解难,赢得群众敬仰和信赖,成为缅甸和东南亚很有声望的华侨首领。



1910年,梁金山在仰光与同盟会领导人黄兴等相遇,深受启发,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运动。他在缅北旅缅华侨中筹措经费,资助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负责国民党在缅甸的党务工作。


1932年,鉴于怒江天堑阻碍中缅贸易的发展,他决心捐资建桥。于是聘请美国工程师阿伯兰德设计,购买各种建桥器材运到腊戌,用骡马运到怒江桥工地。1935年钢索吊桥落成,全长123米,宽5.67米,耗资卢比20余万盾,举行通车典礼时,他从缅甸带回一头大象踩桥,亲自剪彩,首要位过桥的缅甸人杨有义高声贺道:“梁金山,好心肠,修座大桥通四方;此桥本是金山桥,一年修好万年牢!”当时有人建议命名为“金山桥”,他说不恰当,修桥的目的是便利交通,使中缅两国人民受到实惠,因此命名为“惠通桥”。


民国32年(1943年)为充实战时财政和辅助国内经济建设,增进侨胞福利,他筹措1500万元在昆明建立中国侨民银行公司(后称中国侨民银行),同时捐资30万元,在昆明市修建志周体育场(即现在的国防体育场)。


抗战期间,他一面宣传抗日,一面指挥他经营的金光汽车公司,日夜在滇缅公路上抢运军需物资,并将200多辆汽车和1架飞机捐献给国家。1953年起,梁金山先生当选为首要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后,他连任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还担任全国华侨联合会委员、云南省人大代表、云南省侨联副主席、德宏州政协副主席,参与商谈国家大事,为祖国献策出力。


梁金山先生虽富甲一方,但一生简朴之至、热心助人、丹心可鉴,一生经历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巨大的历史变革时期,他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始终如一。


1977年8月27日,梁金山患脑溢血,抢救无效,逝世于蒲缥方家寨,享年95岁。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