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留学圈最真实的生活常态

来自: 0 0 2017-09-28

以前听过一句话,中国的孩子想要外国式的独立,又想要中国式的关心。家长偶尔也会开玩笑说,等18岁就把你丢出去自己生活。


不过,讲真,国外没了父母的经济支持,自己不懒的条件下,是饿不死的,生活水平也不会下降太大。而在国内,你出去打个零工试试…?


在国外:每周做志愿者要做满多少个小时,不然不让毕业,也就是说强行让你出去感受社会。什么工种无所谓,你要是喜欢都可以体会一下,在上大学之前,认真思考自己合适哪个行业,更喜欢落实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还是天天写论文的日子?


作业还是会有的,quiz和exam也是不可避免的。


雅思作文有一个题目说gap years的。其实这里就体现了一个好处,高中不是强制性的让学生去干志愿者嘛,也是加快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要是不喜欢读书的就不读了啊,早早的去累积工作经验然后赚钱,不然还要浪费4,5年时间在大学里混日子。


而国内就业环境就是,较低都要本科生,不管你自身是否喜欢这个专业,也不知道未来是否从事这个工作,但至少本科混也得混完,这导致有多少人在大学快毕业的时候迷茫过?


而外国的孩子似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目标在哪。这样相对自由的选择,也使得外国人的人生丰富不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外国人对每个行业的人都很尊重,因为你不知道他之前到底是干什么的。


等你到了大学,算是松了一口气,不用被强制性要求参加志愿者了,但大学也会提供一些志愿者的机会,其实志愿者真的是个很好的教育方针,能够综合性的塑造一个孩子。


社交方式,时间规划,体能要求,能不能一心二用,手脑是否协调,等等一系列。这一点比国内的读死书要好很多,因为在你面临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况下,大脑才会搜索去调用去匹配那些你学到过的知识。而不是纸上谈兵。



电影中,觉得国外的学生们时间真的好多,上课,兼职,晚上还去club或者约会,现在出国了才知道,那些都是假的,被逼的。


表面上看上去很自由,能想做什么做什么,但也会有很大的约束,只不过我们是单一性的被约束,他们是很丰富的被约束。当然了,外国学校丰富的活动是真的,就是比较简陋……


国内也有会什么社会实践,军训之类的,看似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的活动,但实际上真正孩子从中学到的有多少我们就不谈了,提倡勤工俭学,可是这一块的环境国内真的不如国外好。想让孩子独立,得有前提。他们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就应该得到想对应的酬劳,这样他们才有动力继续干下去,幸福感与成就感也会随之而来。


相反,在国外的孩子就不要完全沿用中国那一套的学习方式了,取其精华,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国外提供的服务真的超乎你想象。


文凭和能力


还有一个观点是“国内强调文凭,国外强调能力”。其实不然,哪个老板不愿意雇佣更专业的人。


对于一些工种来说,老板首要要求工作经验,第二要求资格证,这两个对于应届生来说都是致命的。


为什么?首要,你才毕业,哪儿来的工作经验?第二,一些资格证是要求毕业多少年后才能考的,或者是需要工作一年以上才能考的。你没有工作经验就考不了证,没了证书也找不到工作,不就一个死循环嘛,那怎么办?


对于应届生来说,相关的志愿者经验是个很好的拉分项,不是说非常夸张的让HR就只要你一个人了,而是说相比同等条件的毕业生而言,他更愿意选择你,因为你会更快上手工作,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


如果你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了,你也可能知道,HR喜欢招什么样的人。综合能力强的一般都是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外加实战经验的,而文凭只能单单的表示你有这样程度的学习能力,并不能过多的代表什么。


但可惜的是,国内很多人就是被敲门砖给挡了。现在国内招人随随便便就是硕士博士生起。硕士一抓一大把,不像以前那么值钱了。于是有人就去找关系通后门。而国外对学历的要求相对就宽松很多,diploma比master更好找工作。走后门?不存在的。于是就有了“国外讲实力,国内讲人际”这样的类似言论出现。


但其根本原因,是就业环境不一样。国内不管你做多少,虽然有劳工法,但是公司真的会给你加班费?每个月6K,不管你干多干少就是6K。但国外就不一样了。超过规定工作时长是需要给加班费的,一般是时薪的double。不给告他,一告一个准。所以到点老板就开始撵人。


而且硕士以上的人是有较低时薪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是硕士,我必须给你的时薪在多少钱以上,而如果只是本科生就可以按照较低时薪来了。打个比方,比如现在多伦多较低时薪是11块,老板是不能低于这个钱的。但如果你是研究生,较低时薪就会变成16,也就是说,如果你时薪低于16了,老板就违法了,告他去。而且相比较而言,一个diploma能做的活我干嘛要多花钱找一个master?


而国外?一切都是独立的,你学习是独立的,你生活是独立的,独立到什么程度呢,这里有Canadian tire和Rona,里面有一切家用电器和家装材料,在人工费巨贵的国外我学会了换纱窗,装窗帘,通马桶,修洗衣机。因为国外都有这些材料买,看着示意图就可以做了,很简单。


很多新闻夸大一个现象,国内学习不好在国外还拿奖学金,分分钟让你体验走上人生极峰是怎样的体验。导致一些不大努力又想出人头地的人选择出国,然后毕业找不到工作又回国,渐渐HR发现,现在海归质量不行啊。


媒体才不会告诉你问题的核心在哪里,国外挂一科,要重考,重考费贵的离谱,都是几万人民币,有一些专业是没有重考这一说的,有的只是重修,你要是一年只开设一次的专业,那就只有等着明年再修了。就为了这一科,你得耽误一年才能毕业,为了那几万块,那一年的时间,能不拼老命么。


其实不管在哪里,都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国内外虽然教育体制不一样,但是之后踏入社会面对的事情是一样的,对于岗位的要求也是差不多的。努力学习,分数尽量高一点,学业和兼职的话,还是以学业为主,以后你可是要上30年的班呢,不着急。不要因为兼职而影响了学业,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每个国家都有他们自己的特定因素在里面,不能因为看见别的国家这个好那个好我们就照搬,因为那不一定适合我们的自身条件。


愿我们走在梦想的路上,离它越来越近。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