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的不长也不短,从留学到移民到工作,碰到了形形色色的华人。于是想小小的总结一下,纯属嬉笑怒骂,如果不小心戳到了你的x点,还请担待。
1. 打工皇帝
这类人长期“逗留”在各大华人快餐店,饭店,超市,搬家公司。。。工作时间远超过上课时间,一学期下来Lecture老师,同学面都没见过。作业基本靠代写,考试基本靠突击。出国前连葱和大蒜都分不清楚,如今切菜赛过专业厨师,生活经验胜过中国大妈。每到成绩揭晓时,便是“乾坤挪移大法“练成之时,存款立变重修费。带着一颗疲惫的心,走在校园里,看着旁边新建的教学楼,忍不住骂了一句娘:这TM都是老子的重修费啊。。
2. 神厨
出国前就精通各种菜式,来了澳洲更是如鱼得水,尝试各种新式菜肴,室友们跟着你吃香的喝辣的,觉得有妈妈的味道。慢慢的,新鲜感过了,人也懒得动了,神厨降级为大厨,大厨降级为小厨。但是每到重要时刻,朋友聚会,他们会再度出山,一个人张罗一桌菜,色香味俱全,一堆小伙伴哈喇子直流,觉得有你在身边真幸福。
3. 老“佛”爷 - 临时抱佛脚
他们的座右铭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Lecture看到你们销魂的睡姿,Tutorial有你们天马行空的神游,小组讨论你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突然,你不经意的扫了一下日历,纳尼,还有3个小时交作业,暗暗下狠心,要努力了,桌子上铺满了书,你哑了几口功能饮料,准备开始“奋斗”。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有1000字,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有998个字,两个半小时过去了,你毫不犹豫抓起电话:喂,请问是xxx代写assignment么?
转眼间,又到了考试的季节,他们“病倒”了,各种病。神经衰弱,考前紧张,拉肚子,腿断了,失恋了,分裂了,脑残了。华人GP门口排起了长队,不求治病,只求一张假条,数钱数到手指发麻。
他们拿着学校延考批准信,轻松的躺在床上,打开微信/微博,转发各路“考神”,只求Pass。
4. 疯狂英语
这类人饥渴的想抓住一切学英语的机会。手机调成英文的,电脑调成英文的,听英文歌,看英文电影,和local交朋友。是身边其他中国留学生眼中的“异类”。和他们聊天,你得反应快,因为中文语法他们已经开始淡忘,时不时冒出几个澳洲土语出来让你措手不及,看着你惊愕的表情,他们心满意足的笑了。
在一个伸手不见六指的夜晚,走路不小心掉进了坑里,于是撕心裂肺的呼救。。。
万幸,一鬼佬路过:“How are you?”
回道:“Good. Yourself?”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5. 睡梦罗汉
考拉是这类人的偶像,每天睡20个小时,吃饭两小时,发呆两小时。大部分时间他们在床上,沙发上度过,以致给人“半身不遂”的错觉。到哪里,他们都是一张瞌睡脸,眼角里残留着“堕落的气息”。他们总是为睡觉找各种借口:打工累了,要睡一下;学习久了,要睡一下;明天要考试,额,更好好好睡;才回澳洲,得睡,得倒时差啊。几个月过去了,擦,时差还没有倒过来。
6. 吃货
从来不为吃什么操心,心中的美食地图可以准确到毫米。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多年搜集珍藏的专属秘方,微博微信里99%是关于吃的。
偶然听到身边人讨论“吃”的话题,会立马变的警觉起来,听了一会后,先是摇头叹气表示不屑,终于忍不住了,爆发了,插入了。“其实我告诉你们啊。。。blah。。。blah。。。”
刚来澳洲的时候,人称“小苗条”,几个月过去了,照了照镜子,安慰自己是“微胖界的美女”。又过了几个月,之前带来的衣服都穿不下了。于是微博微博发狠昭告天下“老娘要重新做人。”头像换成“不瘦十斤坚决不换”。于是开始节食。过了几天,室友晚上起来上厕所,打开灯,发现厨房的角落里,一个胖纸正在咀嚼。
7. 夜店女王/首领
“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每当夜色降临时,就是这类人开始活动的信号:小妆画起来,小裙子套起来,小西装穿起来。
夜店里,n shot过后,他们开始眼神迷离,动作暧昧,毫无节奏感的扭动着,一双双色眯眯的眼睛开始寻找自己的“猎物”:恩,就是这只了。于是乎,果断上前,于是乎,果断贴身扭动。于是乎,果断低语:“美女,约不?”
这类人家里几乎都放着各种洋酒,过期的,没过期的,有些连他们自己都叫不出名字。朋友来聚会,装逼大酒杯必须有,4分之一斟上,闲聊空挡,端起酒杯,走到窗前,无限感慨道:这城市真寂寞。朋友不经意拿起酒瓶,扫过酒标:擦,这货过期半年了!!!
8. ONS
他们曾是“纯洁爱情”的忠实信仰者,由于欺骗,由于背叛,他们堕落成为彻底的“虚无主义者”,也开始玩弄感情。这类男人,女友都有编号,以前干干静静白白净净一小伙,现在留起了络腮胡子,以前不抽烟的,现在开始一日之内一包,以前就抽烟的,现在改抽大嘛了。这类女人,固定男友起码两个,国内一个,澳洲一个。每当朋友开始兴致勃勃谈论感情经历的时候,他们总是在角落半天不说话,突然,狠狠吸了一口烟:爱情这东西都TM是扯淡。
9. 代购狗
他们是有自己的专属英文名的“DaiGou”,这类人和“打工皇帝型”有点类似,从给国内亲朋好友代买做起,慢慢走上了“不归路”。没有他们买不到的东西,UGG,奶粉,鱼油,月见草,保健品,蜂蜜,绵羊油,全适用药膏。没有他们买不光的东西,澳洲鸡的屁因为他们提高了0.1个百分点。他们嗅觉灵敏,总能首要时间知道哪家店的货较便宜,于是大手笔买进,店老板看到他们笑得跟花一样,收银员看到他们吓得哆嗦地跟筛糠一样,结账结到手软。微信朋友圈,微博里成天被他们的代购信息轰炸,朋友们都敢怒不敢言。不过呢,他们也有自己的苦水,需要面对限购,需要和一些特别代购狗抢东西甚至打架,需要承担澳洲变态的公共交通费,还要和各种智障物流公司打交道。常言道,赚点钱容易么?!
10. 少爷公主
豪华品店少不了这类人的身影,家里非富即贵,毛还没长全,一身行头上万(澳元)。宝马奔驰是标配,开一日本车你都不好意思跟同类人打招呼。
基本住city的单身公寓,有的男女关系极其混乱,房子里的人从来不少于两个,你懂的。
吃饭都是下馆子,点了一桌子的菜,吃了一半都不到,服务员问需要打包么,手一挥:爷不需要。
衣服从来不洗,穿脏了就扔,再买新的。
出门从来不讲英文,不知道什么叫“上学”,基本混迹华人区的“娱乐寰球”,学生签证被取消了半年都不知道。
放假首要件事订机票回国。
微博微信圈都是自拍,豪华品和看不懂的无病呻吟。
11. 图书馆座上宾(学霸/下载狂)
这类人分两个类型:
一类是积极向上的学霸,这类人就是First in, last out,每次都在一个地,一坐就是一整天,手机关机,桌上没有电脑,只有书和笔记,成绩门门HD(80分以上),一不小心拿了一个D(70-80),捶胸顿足半天,暗下决心,下学期一定要努力了。
另一类是超讨人厌的下载狂,这类人基本是在家里祸害室友被赶出来的。他们大部分是剧迷,高端的点的看纪录片,中端的看美剧,低端的看台日韩,脑残的看TVB,神经失调的看抗日神剧,边看嘴里还咿咿呀呀的。还有一部分是喜欢玩游戏的,安静的图书馆就听到他们敲键盘点鼠标。走过路过的鬼佬看完纷纷摇头。
12. 国际网游民工
这类人很不容易,跋山涉水,10个小时的飞机来土澳下副本刷Boss,杀Dota。
给他们一个电脑和网,就可以撑起一个战场。
基本装备:电脑,路由器,网线,耳麦,老干妈,方便面。每天不到凌晨三点不睡,白天不到下午三点不起。
房间里每天都是他们在嚎:“干嘛呢,操,上啊,左边,右边。傻X。。。啊。。。啊。。。”不知道的,会以为他们在房间出事了。。。
微博微信长期不更新,知道的朋友都习惯了,不知道的朋友以为他们失踪了,偶尔神叨叨的发了一句:哎。。。感叹号。。。把手机前的父母吓个半死。
13. 驴友
这类人一般家庭富裕,品味也高,俗称“高富帅”和“白富美”。不打工,因为丢不起那人啊。一有时间,就开始计划旅游。
高端单反是基本装备。
大堡礁,新西兰,斐济,欧洲,米国。哪贵去哪。目标周游全寰球。
微信微信名基本很飘渺:浪迹在澳洲,飘在澳洲,人在澳洲。
每天内容更新不是美食就是美景,看的小伙伴们各种羡慕嫉妒恨并引发各种猜想:ta爸妈干啥的?哪来这么多钱?吃这么多怎么还这么瘦?
14. “反动”分子
这类我不多说了,说多了“战狼”们要来打我的,我就回不到祖国妈妈的怀抱了。
15. 赌棍
这类人大多是农民乡村企业家(俗称“土豪“)的小孩,钱多,人傻,爱幻想,胆子也大。已经忘了上代人勤勤恳恳致富的理念。
在县城读书时,就开始“扎金花”“推牌九”“搓麻将”。赢多输少,于是自认为有赌博天赋。来了澳洲,看到金碧辉煌的赌场,想起《赌神》里周润发,觉得属于自己的时代来了。
自从开始赌博开始,天天手里拿一个赌场的什么表格,神神叨叨,填了改,改了填,说能算出概率。情到浓时,一拍大腿喊起来:我终于整明白了。
开始的一段时间在馆子包三餐,后来改吃快餐,再后来批发方便面,后来开始一日之内一顿。朋友看到他们像看到瘟神。终于,输完了生活费,学费, 借来的钱后他们坐上了回国的飞机。
16. 传教者
这类人基本都是纯洁的人,从一个没有任何信仰的“犬儒主义”社会来到一个处处可感受到爱的国度。就像夜晚航行在大海里的船只找到一盏明灯,这种冲击力是不可想象的。于是,本着拯救同胞的初衷,这些“神父和修女”开始不停给身边的同学朋友叨叨:只要信神,他就会救你。擦,神是多么狭隘啊,你不信我,可我还是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