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智慧和勇气。或许从孩子开始面对这个寰球,就需要开始让他知道了。
—1—
一年前的某一日之内,刚下班就接到孩子爸的电话,让我下了班就赶快去医院。
电话里的声音很嘈杂,除了老公低沉的声音还充斥着我两岁女儿撕心裂肺的哀嚎。
心里七上八下的终于赶到医院,孩子一看到我,就往我怀里钻,指着伤口用那并不流利的发音说:妈妈,这里痛痛...
原来,宝宝在幼儿园,比大她两岁的熊孩子咬出了血,还被她用剪刀戳破了头.... 我一看,受伤的头部经过医生处理,已经包扎起来了,但孩子小小嫩嫩的胳膊上全都是牙印,伤口周边肿的老高,虽然医生已经给擦了药,但伤口看起来还是触目惊心。这种程度的伤痛我们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够承受的住,更何况是一个2岁的孩子?
结婚比我早太多的闺密,曾经因为孩子被欺负而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你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办?”
——从前,我跟这个课题一直有着一定距离。因为那时候,我还没有孩子,人生不过是一个人的成长,我也不会想到,多年之后,当我自己遇到“孩子被打”后,心情是如此的沉重。
—2—
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不被人伤害则是一种智慧和勇气。2岁了,是时候教会她如何保护自己了。
第二天我和孩子爸带着孩子找到了学校。除了教会孩子如何自我保护以外,我还需要跟那个打了我孩子的熊孩子的家长谈一谈。
她去上课后我就跟她爸在办公室里等着对方的到来。原本约好的的10点见面,直到10点半对方才姗姗来迟。体面的衣着,精致的妆容,手中拎着的包包也价格不菲,但她的为人并没有跟她的包包一样"高级"。不过是小孩子之间闹着玩,我们大人就不要放在心上了。是她开口说的首要句话。
她说话的那瞬间,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教养这回事,是真的跟家庭生活条件没有一点关系。
刚要理论,突然老师跑进来:快去看看吧,两个小朋友又闹大了。
等到我们出去一看,哭的不是我家女儿。
对方一看自己孩子哭了,立马跑过去抱着儿子:是不是妹妹打了你?是不是?完全没有了刚才那番 "不过是小孩子之间闹着玩,我们大人就不要放在心上了" 的"觉悟"。
我蹲下来摸摸女儿的头,问女儿:宝宝,你打哥哥了吗?为什么要打哥哥?孩子先是摇摇头,然后想了想又点了点头。原来,女儿一开始摇头的意思是,她并不是故意要打哥哥的,但是哥哥先是抢了抢了她的秋千,然后在抢她玩具的过程中还狠狠的打了她的脸。因为我昨天教她如果这个小哥哥再欺负她,她需要做出适当且有力的还击。
"你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不管怎么样打人就不对!快给我儿子道歉!" 面对女儿的指控,对方理直气壮的做出了回击。男孩则看到有人撑腰后直接坐在地上撒泼打滚,边哭边说,就是妹妹打的我。他仿佛忘了是自己先动的手。
说实话我首要次见到这样的孩子,那一瞬间我仿佛觉得自己是在看电视剧。原来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力",原来每一个孩子的模样就是原生家庭的教养,那种深刻地印记,果然是逃也逃不掉的。
我觉得我有必要强调一下整件个事情的过程:
一、你儿子先动的手而且打在了我女儿的脸上,现场的其它小朋友可以证明。我女儿的脸到现在还有你儿子的手印,你可以仔细看。还有我想,2岁小女跟4岁小男孩的力量差距有多大不需要我强调你心里也应该明白。
二、你儿子手上的玩具是她今年儿童节的时候我买给我女儿的,我手上有当时的购买发票。
三、道歉是相互的。综合昨天的情况,这样看来你家孩子不止要道一次歉。
她哑口无言,瞪了我们一眼后,带着儿子灰溜溜的走了。
—3—
我知道有人会问了:为什么要教女儿还击?这样违背中华传统美德的行为就不怕被大家指责吗?这样说不定还会给养成孩子不好的习惯。
难道现在“孩子伤害孩子”的新闻还少么?
01.
某个小学生因为被同桌欺负,同桌经常用笔戳她的手臂,收关导致这个孩子神经衰弱不敢上学。一听说上学就浑身发抖。欺负她的那个学生家长是学校的老师,班主任觉得是小事,没有造成肉眼可见的伤害,所以并没有对欺负的同学做出处理。听之任之,一直到事件发展的不可收拾。
02.
“高中女生遭同学轮番施暴 不敢吱声”视频传在网上引发热议,画面中的女生,身高超过一米7,面对的不过是两个体格方面均比她弱的同学的凌霸却一声不吭。
如果一直退让就一定会有皆大欢喜结局的话,为什么这些孩子会一直受到"凌霸"?
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智慧和勇气。而这一点,或许从孩子开始面对这个寰球,就开始需要让他知道了。
—4—
想要教好孩子的父母还是很多的。可是,每个人都是首要次当父母,缺乏一定的教育方法。面对孩子喜欢打人、欺负人这种不好的习惯时往往也无计可施,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引导?美国儿童行为研究中心通过对数完名儿童的跟踪调查,发现孩子伤人基本上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8个月-2岁的小宝宝,另一种是逐渐具有清晰意识的大孩子。
首要种"爱打人的宝宝"一般是在8、9月至2岁大的时候。这个阶段的宝宝自我意识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出手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01 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02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03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04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打人的镜头,感觉好玩,喜欢就模仿。
05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这个阶段的小宝宝喜欢"打人"是出于这点原因。
06 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打人就比较多。
另一种是处在2-8岁,逐渐具有清晰意识的大孩子。这样的孩子性格冲动爱打人更多是生活环境造成的。
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宝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极具不安全感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
又比如对孩子冷漠、经常拒绝他的要求、无视宝宝表现出的“暴力”冲动
还有就是过于严厉,靠体罚来约束宝宝,让他懂得了如何才能伤害他人。
或者是过分溺爱,宝宝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甚至觉得被宝宝打不算大事,一味纵容宝宝,使宝宝形成了打人习惯。
以及家庭成员间发生分歧时互相攻击、哭叫、打闹、吵架都会对宝宝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5—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自然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的。
但家长无法永远守护自己的孩子,总会有照看不到位的时候。所以必须给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当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做才是对的呢?孩子该怎么做才是合理、有度的自我保护方式?
从前对别人的伤害要忍让,甚至要以德报怨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是迂腐的。我们不可否认,孩子有自己的寰球,他们的寰球也有好恶之分。被伤害后不反抗的结果除了会让孩子渐渐失去对这个寰球最初的好恶的判断,严重一些还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教会孩子让施暴者知道,对方不会随意被他伤害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首先,你要在适当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告诉长辈。其次,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这是自我保护方式的一种。记住,如果不是什么大事,要懂得吃亏,对方道歉并承诺不再欺负你即可。收关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有人打了你,我们要做正当的反击:正确而适当,反馈迅速且击打有力。
这个寰球从来不会因为你的忍让而缩水,也不会因为你的强悍而膨胀,你要懂得游刃有余,而这很好的方式是—— 身披铠甲而心有温柔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你的回击越掷地有声,你的未来更充满坦途。
爸爸妈妈无法照顾你一生,你要学会保护自己,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