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人来说,生孩子除了产痛,更可怕的是产后一个极度孤独而又黑暗的抑郁阶段。有时会让妈妈连同孩子一起被吞噬。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晚上7点半,在上海虹桥火车站的一间咖啡屋里,李冉点了一杯拿铁,不加糖,大杯。她执意自己付钱。
聊天过程中,她一直把自己藏在硕大的纸杯后面,手指交叉紧握,腰板硬挺着,眼神里带着点戒备,这跟印象中生活优渥朋友成群的中产阶级太太们可不太一样,眼前的这个女人,看起来孤独多了。
我更想称她为姑娘。虽然已是个1岁宝宝的母亲,但她实际上才27岁。跟我一样大。
这个姑娘,刚刚才从产后抑郁的泥沼中挣扎出来。
沟通持续了将近4个小时,沉重的氛围令我一次次的打断了她的陈述。我从没想过,女人在生育问题上,除了要忍受难以承受的疼痛外还要闯过这样的生死难关。
“我骨子里本不是个悲观的人,但想起那段手脚无处安放、呼吸都充满惊恐的日子,直到现在都还有点手脚发凉。我差劲,毫无用处,再也没有人会爱我、关心我在乎我了。我甚至有好几次,站在我家22楼的阳台上,一个人望着这座灯火璀璨的城市,想到了死亡" 李冉穿着熨帖的灰色大衣,帽沿压得很低,她没有笑。咖啡杯里的热气一团团升起,但依旧没能挡住她空洞的眼神。
她这句话说完,我快吓傻了。
我听当医生的朋友说过,“20%的产妇都会得产后抑郁,只是抑郁的程度不同,有的人侥幸逃过一劫,而有的人再也没有走出来。”
没想到,产后抑郁居然能有这样强大的破坏力,能轻而易举的从精神和心理上推到一个曾经无比乐观的人。
噩梦,从那个晚上开始
说起自己的过去,李冉语速慢下来,有时,她需要停顿几秒才能作答,显得小心翼翼。
其实她大可不必如此,谁的过去不是一地鸡毛。
她告诉我,“你知道吗,我抑郁时浑身懒洋洋没力气,咬咬牙,仿佛用尽全身力量才能上前抱起我的女儿。严重的时候,我甚至想过我为什么要把她生出来,这想法现在看来真的是荒唐透了。”
世上怎么会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说到这,李冉的眼睛有些湿润,她为自己曾经的想法感到羞愧。
2015年4月李冉和老公结婚,5月查出怀孕,是个蜜月宝宝。2016年1月查出宫内窘迫,剖腹生下5斤1两的妞妞。
剖腹产刀口疼、急性乳腺炎发烧,身体上的疼痛彻底冲淡了宝宝到来的兴奋感也让她觉得,自己的人生灰暗透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令她没想到的是,苦难从月子结束才真正开始。
“月子保姆走了,老公说啥也不肯再请保姆。我没亲妈,后妈不管我,公公婆婆随了个份子就再没管过孩子。我需要独立带孩子。”接下来,李冉叹了口气,把咖啡杯推开,跟我说了她的成长故事。
几年前,李冉还没有如今这般体面的生活条件时,也是跟你我一样的凡人。她出生成长在上海,小时候家境普通,上学成绩也普通。
高考时,李冉还考砸了,只上了一个专科学校。“报错志愿了,要不然有机会上本科的。”她强调了一下。从小长得漂亮,又不甘落后于人,李冉梦想着有一日之内能从事跟金融有关的工作,比如进入投行,可现实又给了她当头一棒,“你这学历,不行”,上海一家银行的负责人一把扔了她的简历。
后来,李冉总算如愿以偿,在她又努力自考了本科和研究生后,另一家外资银行破例接纳了她,她高兴坏了,从实习生做到基金管理人,她不比任何人差。
中学时,母亲生病了,为了治病家里花光了积蓄,上大学时的李冉试着开过两家淘宝店,这几乎是她当时能想到的只此可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办法,可后来,两家店都倒了。
“我爸爸只有小学学历,那又怎么样?我还不是凭着努力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在过完月子要一个人带宝宝的时候,我依旧对自己有信心,你看,那些绝望透了的事我收关不都挺过来了么。”李冉点了根烟,摇摇头笑着叹了口气,“现在看来,当时真是太天真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虽然母亲在生孩子的一瞬间很是痛苦,但哄睡和夜奶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
李冉回忆道:“哄睡跟夜奶最起码要两个小时,才有点睡意,你瘫倒在床上没多久,宝宝又哼哼叽叽要喝夜奶了。”
除了带孩子,李冉还要给老公做饭、洗衣服,整天整夜昏沉沉。她高估了自己独立带娃的能力。孩子4个月时,终于出现了状况——甲状腺发炎,高烧。因为要吃药,只能给孩子断奶。
李冉说,怀孕时她看过一些文章,说母乳喂养的孩子要健康得多,说外国孩子常常母乳喂养到两岁,所以她早就决定喂到两岁的。但抑郁症太严重了,她不得不断奶,心里既内疚又担心。
那个断奶的晚上她沾上枕头就睡着了。结果第二天醒来,头疼,喘不过气来,以为是缺觉反映,没想到,产后抑郁的噩梦就此开始。
“那天睡醒后我莫名其妙感觉烦躁,好好的家让我弄得一塌糊涂。孩子的爸爸跟爷爷都吓的不清,孩子更是嗷嗷大哭了起来”李冉吸了口烟,语气里满是悔恨。
弹了弹烟灰,李冉继续了噩梦般的回忆。
她告诉我,当孩子哭了的一瞬间,她脑子涌现出了很多想法——想起来抱女儿,可浑身瘫软没力气——头很重,气都喘不过来,连起来的信心都没有。可她觉得不能由着孩子哭,孩子小时候关爱不够,长大心理会不健康。
于是她一咬牙,鼓起玉石俱焚的勇气抱起女儿。
产后抑郁的特点就是情绪的多变,需要克服的困难走了一个又来一个。当她抱起女儿的时候,她脑海里另一个声音出现了:我怎么这么没用?全职带个孩子还这样?我真是个废物,活着多余……
除了情绪不稳定外,她也经常没有办法好好休息。
一闭上眼睛就是被追杀,或者悬空飞出去,惴惴不安的醒着,提心吊胆地睡去。不知道未来还有什么更可怕的事情在前面等着。
到收关,她已经完全对所有的事情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曾经还能忙里偷闲看会儿电视,玩会儿手机,太阳出来时靠近阳台坐会儿。现在无论做什么,心里都会出现一个低沉的声音不断地暗示她:“有什么意义呢?这能改变什么呢?"
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改变什么。但她觉得自己没希望了。
偶尔清醒,觉得自己的思考方式有问题,可是问题在哪里,怎么调整?越想头越痛。感觉被一层保鲜膜紧紧裹住,真实的寰球看得见,却有隔膜。
在李冉的陈述中,我见到了那个垂死挣扎的她,就像是那种池塘里垂死的金鱼,难受得大口大口呼吸,却还是透不过气。
你知道吗?她对我说,“那时候她突然特别能理解那些自杀的人,曾经她想不通,人生有什么事情是一定要通过死亡去解决的呢?但那时候的她特别能体会那些人的感受,原来人生真的会有想要祈求死神救赎的时刻。死了就解脱了。”
我知道,她说的是真的。这样原本坚强的姑娘,一旦突破心理防线会比原本就脆弱的人更加不堪一击。
她告诉我,她某个抑郁症发作的下午,真的已经准备好走向死神了。她用冰冷的眉刀刀锋,抵住了自己的手腕。
把她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人,是她年近80的爷爷。
当刀片就要划破她手腕的那一刻,电话突然响了,接起电话,爷爷低缓熟悉的声音从话筒的那一边传来:“丫丫,你什么时候有空回来看我,好好照顾自己......。”温暖的声音让她想起了那双满是老茧的温暖大手,想着小时候跟爷爷相处的种种画面,心里突然涌出了一股暖流。她意识到,有人爱她,她的爷爷不能没有她。
“我努力不哭出声,爷爷心脏不好,我不能让他担心。”李冉哽咽了,虽然想我面前努力克制情绪,但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滚落。
“在我8岁零3个月时,亲妈就去世了,我是爷爷带大的。爷爷把我带回农村老家,那时爷爷已经去世,她每天骑个小三轮,载着我和农具,来到一亩五分的自留地。她干活,我在田里玩。麦芒扎手,玉米叶边缘锋利,也爷爷的手总是带着伤口。她用这双手,给我做吃的,把我带到初中以后才交还给我爸。”
李冉说,“那会儿,村里总有人指着我说“这小孩没妈”,是爷爷的疼爱,尽可能地保护了我。”
跟爷爷通完电话后清醒了点。
她来到小床边,看着宝宝苹果似的脸上长睫毛的影子,一个念头提醒了她:我没亲妈不能再让我的孩子也没亲妈啊。
终于在周末,李冉坚定的走进了医院精神卫生科。
给她看病的是一个女医生,医生问了她几个问题,比如是不是觉得自己很没用,是不是觉得很对不起孩子,全在点子上。她当时就知道,自己有希望了。
医生对李冉的评价是,三个字,很勇敢。
产后抑郁的人并不少,只是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收关很多人人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悔恨。
当李冉吃了医生开的抗抑郁药同时配合治疗后,好转的迹象明显,可能也有心理安慰作用——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包裹自己的那层薄膜给撕破了口子,能透进点气来了。”
“那晚梦里不再是惊悚情节。第二天早晨醒来,脑袋好像没原来那么沉重了。大概一周后,有一日之内醒来,窗外传来啁啾的鸟叫——很久很久没听到鸟叫了。不知从哪来了勇气,我推着孩子走出门去。阳光有暖意,风吹在身上,凉的。我兴奋得要喊出来——神经已死去了那么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看到自己不再像原先一样对生活失去信心,李冉有些庆幸,庆幸自己能迈出踏进医院接受治疗的那一步。
“我看到一群老人在下棋,几张桌上都是打牌、搓麻的人,还有的在遛狗。阳光下,大家都过着平常日子,很悠然。”
“还在小公园碰到几个遛娃的妈妈,她们有个“超人妈妈”群,把我加了进去。学到的首要招是,每天把娃交给她爸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每周半天、一日之内,这段时间完全做自己的事情。"
“我尝试跑步减肥,过程中却发现,身体越累,脑子就越不易出杂念,跑完大脑一碧如洗,月朗风清!”
她说,回想起那段艰苦的日子,恍如昨日,身在其中,看不到一丁点脱身的希望。
没有爷爷那个电话,真不知道会怎样。
抑郁症并不可怕,一定要相信医学,相信专业的医生。既有这门科学,必有它存在的意义,就算不是真的抑郁症,看看又会怎么样呢?
每年都有妈妈因为产后抑郁自杀、甚至携子自杀的悲剧发生。身份的突然转变、身体的疼痛疲惫、紊乱的激素、从未遇到过的困境、突然陌生的老公……都在把她们一点点压垮。资料显示,产后抑郁在西方的患病率为7%~40%,我国患病率平均为14.7%,这其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由于不了解、不重视而没有被纳入统计。
在别人向你伸出援手之前,亲爱的妈妈们,请一定勇敢的正视产后抑郁:这不是你的无能、更不是矫情。你要告诉自己和家人,你病了;更要勇于去接受更科学的治疗和指导。
作为家人、尤其是老公,也请给产后妈妈多一点关怀和体谅、多一点分担。告诉她:有我在、我爱你。请在她脆弱的时候,敏感的时候,抱紧她。
正确对待产后抑郁,不要再让悲剧发生,让每个妈妈的困境都能被照亮。很多时候,只需要一点正视的勇气、一点来自身边最亲密的人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