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中国新移民周女士近日代表刚入学的小儿子开了一次家长会,整个过程让她十分震撼。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在中国出生,接受过中国式教育,一个在美国出生,将接受美国式教育,虽然小儿子还没正式入学,但这次7对1的家长会已经让她感受到中美两国教育体制和现状的极大不同。
1
7对1家长会让家长既感动又诧异
周女士刚刚参加了洛杉矶一所小学的家长会,为小儿子入学问题和校方老师进行商讨,为了这次家长会,学校提前一周就和她预约。让她没想到的是,对方大阵仗出动了7位老师,其中包括主任、校长和一名翻译,而家长却只有她一人。
“这7名老师向我汇报了儿子这个学期在学前班学到的知识,未来计划要达到什么目标,开学一年级要把他送到一个小班,12名学生6个老师,有校车到家接送,问我同意不?有什么意见?没有意见的话要在书面培训计划书上签字。”
周女士听到这些心花怒放,既感动又诧异。12名学生6个老师?平均2个孩子一个老师?这在中国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大儿子在中国上小学时,班上45名学生才一个老师。在中国大儿子从来没有享受过校车接送的服务,都是我每天开车接送上下学。美国学校每天用校车接送还要问你同不同意?傻瓜才会不同意天上掉馅饼吧。”
周女士说自己在中国很怕参加家长会,因为多数都是变相收费的会议,去了就是要掏钱,而且名目繁多。但昨天这次美国的家长会是提前一周预约的,而且是7个老师为我一个家长举办的,让她有些受宠若惊,过去从没享受过这种“最惠国待遇”,整个谈话没谈一分钱的事。
2
美国小学家长会怎么开
打听别人孩子分数,想都别想!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美国的家长会,跟我们在国内的完全不一样,是一对一进行的,一位家长谈话15分钟,你要想了解邻居老李家孩子考多少分,那可难死了,老师打死也不会说的。
家长会每位家长来的时候是提前预约好的。老师会提前给家长一封预约家长会时间表,放在孩子书包里,家长选三个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时间,老师给统一安排协调。
美国老师“没有商业头脑”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美国老师商业嗅觉一点都不灵敏,其实每次开家长会都是开班赚外快的好机会,把这个“都是为了孩子好的”补习班告诉家长,自愿参加。说是自愿,谁心里不得琢磨琢磨,能不参加吗?你孩子不参加,别人孩子都参加,收关考试你孩子考不好,这责任谁担得起啊!多少钱也参加!
只可惜,这套在中国的所谓“商业逻辑和盈利模式”放在美国,完全没有市场,最关键一点,这个分数不是最终衡量孩子好与不好的只此标准,尤其在小学生这块,说白了,他们好像不把分数看太重,看的是什么,看的是品行。
孩子一个月不写作业老师也不会请家长,如果孩子发现在学校说谎了,立刻请家长。
3
美国重视新移民的教育
罗兰岗学区教委陈正治表示,美国各个学校的做法都和周女士所经历的一样,美国的教育理念是帮助新移民、照顾弱势群体,教育机会人人平等,不会因为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们的孩子是国家的资产,培养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而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责任。为了帮助新移民和弱势群体,各个学区可谓不计成本,州政府在预算分配上也会照顾弱势群体。如果哪个学区新移民、寄养家庭的儿童或贫穷儿童超过标准的60%,州政府的教育经费就会拨给这个学区更多一些。”
陈正治解释说,在美国多个老师给一个家长开会是很正常的,参加会议的老师通常包括英文老师、心理辅导老师、社区服务总监、校长、主任和翻译等。
他强调,美国尊重个人的权利,即便我要帮你也要经过你的允许,如果你不愿意被帮助,我们不会“强行”帮助你。一个老人过马路,要搀扶他的人会问:“需要帮忙吗?”要征求老人的意见。
同样,校车接送也要征求家长的意见,如果家长更喜欢自己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学校也会尊重他们的选择。
4
美国教育不会让一个孩子掉队
哈岗学教委张金生表示,美国的教育口号是“No Child left behind”(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的教育经费是寰球上最多的国家,好的学区一个学生政府拨款2.3万元,哈岗教育经费全国排名倒数25名,每个学生的教育经费是7000元,但即便这样,我们的学校每天都为学生提供免费早餐,还为贫困学生提供免费午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很多国家都通过考试的方式把成绩不好的学生筛选掉,美国的做法截然相反,州政府会发放特别经费照顾弱势群体,免费为新移民开办英语课,通过ESL课程加强落后学生的教育,对早孕的学生单独开小灶,而不是像其他国家那样歧视她们,甚至开除学籍。
来源:洛杉矶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