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爆各大网站和朋友圈!情节紧凑,毫不拖泥带水,众多实力派老戏骨实力霸屏,贡献骨灰级演技。
相信追了这部剧的人,都会对国家某部委项目处长赵德汉这个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受贿的金额: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
而面对满满一冰箱的人民币,他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已经封官加爵,坐拥荣华权利的赵处长,居然还会说出:“穷怕了”这样的话,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小时候家境贫寒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但其根本原因,是儿童时代没有受到家长良好的教育与指引。
与孩子“谈钱“,的确是每一位父母无法避免的教育话题。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跟孩子哭穷,自己经济状况拮据是自己需要努力改变的,不能把孩子拉进来被穷吞噬。教孩子认识钱,意义远在钱之外。
1
“贫穷”不是你放在嘴边教育孩子的口头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相信在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很多人一定从父母嘴里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家里没钱,只靠你好好读书,以后赚大钱”,不可否认,从小就被灌输钱来之不易,懂事的孩子确实会变得节俭,但孩子内心的匮乏感也会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并且会因匮乏感而带来诸多的毛病。
因为从小被培养起来的穷意识,会让孩子内心充满了对钱的渴望,很容易影响孩子将来的眼界和格局。经济上被严格管制,物质一直未能被满足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惟利是图、处处追逐金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人生。
从小被灌输贫穷观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特别在乎钱,哪怕长大后有钱,也会很抠门,以致出来社会后交际受阻。因为小时候长期处于贫穷和窘迫,长大了很难有安全感。只此能让他有安全感的,就是存折上的数字不断往上涨。
他们常拥有这样的逻辑:
一、贵的东西不要买,没钱买不起。
二、买廉价的商品就代表节省。
所以他们只能拥有廉价的商品,不懂辨别商品的真正价值。而那些廉价的商品质量不高,导致他们的购买频率提高,又陷入一个“买廉价商品,短期损坏,继续买廉价商品”的死循环。
而最可悲的是,这样的价值熏陶很容易在潜移默化之下,把他们的下一代变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如果你的孩子长大了并娶了媳妇,会因为媳妇一年中共花了2000买衣服护肤品而大发雷霆,并思考要不要离婚,请不要怪他吝啬或气魄小,他只是继承了你的节俭。
“贫穷”的思维就像一种遗产,如没有摒弃,无论我们的孩子愿不愿意继承,它都会被记在孩子人生的户头上。
2
那么,如何跟孩子谈钱?
一个孩子的内心是否富足或贫瘠,并不完全是由于物质是否缺乏而导致,而是一个家庭对待生活的态度。
即使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但如果过分地跟孩子强调金钱的来之不易或者大人处处对金钱执着,甚至将金钱的维持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上,那么孩子的内心也是不能富足起来的。
不要告诉孩子,这个商品很贵,我们买不起。
告诉孩子,我们每个月都有预算,现在已经超预算了,所以我们只能下次再买。告诉孩子,这个商品有比较复杂的性能,适合更大一点的孩子玩,所以等你再长大一点,我们就可以买这个商品。
不要告诉孩子,家里没有钱,只能靠你了,你要好好上学,才能赚钱养家。
询问孩子,你喜欢什么,为什么。询问孩子,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为你做什么。
不要告诉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用你管。
告诉孩子,要劳逸结合,只有强壮的身体,才能支持长久的学习。定期给孩子零花钱。规定好零花钱的应用范围,比如告知孩子,以后想要买小玩具、小零食,都可以自己买单了。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
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合理理财,还应该教他们如何“给予”,让孩子明白,钱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的工具,它的价值还应体现在帮助他人上。
我们要给予孩子爱的承诺,保证孩子内心的安定。这样,他们才会成长的更好。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向孩子哭穷。父母自己努力做好自己,帮助孩子成为更好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