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多语言环境下的宝宝开始学说话通常都要比单语家庭的同龄人晚,相信不少海外华人爸爸妈妈们都深有体会。虽说这属于正常情况、宝宝以后也还是会追上进度的,但当爸爸妈妈对着一直不会说话表达的宝宝沟通困难时,真的会抓狂(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TAT)。
学习婴儿手语好处多
宝宝少发脾气,爸妈更轻松
宝宝年纪越大需求就会越多,很多8、9个月大的宝宝已经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有表达沟通的欲望,一旦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容易就会开始闹脾气。爸爸妈妈有没有试过对着哭闹不止的宝宝手足无措、根本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呢?如果爸爸妈妈能看懂宝宝的身体语言,就会轻松多了。
其实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动作技能方面的发育都要比语言技能发育早得多,相对来说,同时教宝宝手语和说话,宝宝学会手语通常要比开口说话更早。爸爸妈妈是不是有留意到还不会说话的宝宝懂得用手指指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学大人摆手做“hi”或者“bye-bye”的动作呢?教会宝宝简单的手语交流,比起只能左猜右猜要好得多。
有效的沟通提升亲子感情
有效的沟通可以大大促进宝宝和爸爸妈妈对彼此的了解和交流,爸爸妈妈也能更加享受和宝宝“对话”的乐趣,少些哭闹烦躁,自然提升彼此之间的亲子感情。
促进脑部发育,宝宝更聪明
爸爸妈妈可能会担心宝宝学手语会延迟语言能力发育,但有实验研究结果认为,从小学习手语的宝宝比爸爸妈妈只口头教说话的宝宝更早开口说话,而且让宝宝学习手语还能促进智力发育,获得更高IQ测试分数。
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下,由于宝宝接受的语言信息太多,早期的时候会需要更多时间去消化理解不同的语言,所以开口说话通常要比单语宝宝晚。而家人跟宝宝说话的时候加上手语表达,则可以帮助宝宝“翻译”,让宝宝更容易明白“爸爸”和“Daddy”,“奶”和“milk”等等其实都是同一个意思。
婴儿手语基础
婴儿手语是什么?
我们这里所说的婴儿手语(Baby Sign Language)其实是参照美式手语(American Sign Language,简称ASL,北美地区说英语的聋哑人士使用的官方系统手语)的表达,挑出一些动作比较简单易懂,又跟宝宝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让爸爸妈妈可以教宝宝,并且可以通过这些婴儿手语跟还没学会说话的小孩进行简单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
宝宝多大可以开始学手语?
一般来说,宝宝在6-9个月大的时候开始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沟通需求,这也是宝宝开始学习手语的好时机。宝宝越早开始接触手语,也会越早开始用手语来表达,然而太小的宝宝领悟能力有限,爸爸妈妈也会需要更多的耐心去教导和等待。不少从6个月开始学手语的宝宝能在8、9个月大的时候开始用手语来表达自己。
而对于那些两岁多还没开始说话的小孩,爸爸妈妈同样可以尝试教他们婴儿手语,孩子的年龄越大,领悟力越高,学起来也会越快掌握。
教宝宝手语每天要花多长时间?
爸爸妈妈并不一定要专门定立时间来教宝宝手语,只需要在每次跟宝宝碰到相关事物和话题的时候,重复几次,同时做出手语动作配合表达就可以了。例如教宝宝喊“妈妈”的时候同时做出“妈妈”的手语姿势;宝宝要喝奶的时候边说边做“milk”的手语姿势...
刚开始应该教哪些词,多少个词合适?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来源,想要宝宝学得快,自然应该先教他们最感兴趣的那些词。很好选择跟宝宝的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又可以不断重复强化记忆的词汇,例如“妈妈”、“吃”、“奶”、“更多”...等等,一般来说先教五个左右的词比较合适。
宝宝的手语姿势不正确,该纠正他吗?
就如宝宝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发音不一定准一样,宝宝的手语姿势不标准也是很正常的,只要爸爸妈妈多点耐性,持之以恒的不停示范,宝宝迟早会跟着爸爸妈妈的动作自己纠正。每次宝宝做出手语表达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表扬鼓励他哦!无论他的动作标不标准。
婴儿手语一定要用美式手语(ASL)吗?
跟口语一样,手语表达也是有地区之分的,不同地区的手语表达方式不一样,即使不同地方的ASL也有方言的区别。有研究发现教宝宝一些“自创”的手语跟教宝宝正规手语有同样的效果,所以教宝宝哪一种手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做手语时各种丰富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去加强宝宝学习语言的兴趣和理解记忆。
然而ASL是现今网络上资源最多最齐全的,很容易就能找到各种教学视频、app...最方便爸爸妈妈学习套用,所以很多其他地区的爸爸妈妈也都爱用ASL作为婴儿手语蓝本。双语或多语家庭的父母可以各自说母语,但一起使用同种手语配合表达,这样能够帮助宝宝更容易将两种或多种语言关联起来。
教宝宝婴儿手语的要点
要生动有趣地表达
兴趣就是学习的原动力,小宝宝有好奇的天性,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去探索求知。很多育儿专家建议爸爸妈妈跟宝宝交流互动的时候要有眼神接触、使用夸张的表情、丰富的音调,其实都是为了要吸引宝宝注意力。教婴儿手语其实就是一个和宝宝互动的过程,将这个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宝宝自然学得更快。当宝宝看到相关实物时,爸爸妈妈可以同时使用手语、口语加上表情一起表达,对宝宝学习更有帮助。
选择对宝宝有用的词汇
很多人选择“妈妈”、“爸爸”、“奶”、“吃”、“更多”...等等作为宝宝接触的首要批婴儿手语词汇,因为这些词对于宝宝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和实用的,他们会更愿意去学习怎样表达。另外宝宝对那些感兴趣的事物的词汇也是学得很快的,例如家里养的宠物“猫”“狗”、宝宝特别喜欢的“鸭子”玩具、“熊”娃娃等等。
对于小宝宝,爸爸妈妈先不要急着教他们例如“请”、“多谢”这类词汇,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些词并没有任何意义,也很难理解。
挑适当的地点和时机
小宝宝注意力难集中,而且没有太多耐性,教手语的时候选择相对安静的环境,没有其他事物可以分散宝宝注意力的时候最适宜。重复同一个生词几次,如果宝宝不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等待下次时机,不用勉强,另外如果宝宝肚子太饿或者太累等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会影响学习的兴趣。还有由于小宝宝视力发育未成熟,他们看侧边的东西或者会看不清楚,所以等宝宝正眼看过来的时候,或者站到宝宝面前做示范会更好。
宝宝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来强化
宝宝需要在不断的重复又重复下强化记忆,爸爸妈妈每次都要将同一个手语示范连续重复好几次,所以在相关词汇的事物出现之前、之间和之后都是教宝宝手语的好机会,例如看到狗狗在远处,招狗狗过来,狗狗要走了的时候都可以一直跟宝宝示范“狗”这个词。将婴儿手语教学融入日常生活里面,例如喂完一口米糊以后,跟宝宝说几次“还要”,再给一口米糊,再重复这个过程,宝宝就容易明白“还要”是什么。爸爸妈妈还可以创造条件去教宝宝一些日常生活里少见的词汇,例如看图画书的时候教宝宝里面一些家里没有的动物名词。
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性,切忌过度期盼或者太过急进,很多宝宝都需要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才会开始用手语,而且每个词都需要重复好多好多次才能真正学会和记住。不断重复是小孩子学习的一个正常过程(不单是学手语,学其他也一样),所以爸爸妈妈也不用急着教更多新词,日后扩展宝宝词汇量的时候也要不断重复旧的词汇来强化。
多多表扬鼓励宝宝
当宝宝开始模仿大人做出手语动作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多鼓励宝宝,进行积极强化,让他们有更多的兴趣和动力去学习,拍手称赞表扬是其中一种很好的奖励方式。宝宝在刚开始时大多只能做个类似的大概动作,不一定标准,爸爸妈妈多鼓励,多重复示范,时间长了宝宝自然会越做越好。爸爸妈妈也可以在宝宝感兴趣的情况下手把手的教宝宝做动作,但千万不要去强迫纠正宝宝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以免宝宝产生抗拒心理。
刚开始时宝宝可能会比较被动的做动作,但到了后期他们对一些熟悉的词汇也会主动做手语来表达,爸爸妈妈看到的话也应该用口语将这个词说出来,并且用手语重复示范,增强宝宝的记忆,积极回应也是鼓励宝宝学习的好方式。爸爸妈妈要尽可能让宝宝自然自发的使用手语,不要特意让宝宝在亲友面前“表演”,以免让宝宝感觉到有压力。
扩展宝宝的词汇量
当宝宝开始掌握使用不少日常生活里的手语词汇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可以开始教宝宝一些脱离日常生活的词语。扩展新词汇的时候,如果这些生词都是同一个类别的话,宝宝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留意宝宝的反应,跟从宝宝的兴趣来教更多生词会更好。可以看看宝宝对哪一类主题更感兴趣,比如动物、食物、汽车、形状、颜色等等,每次增加几个属于同一类别的新生词。
爸爸妈妈可以在和宝宝看读图书的时候准备一些相关的词汇手语教宝宝;准备一些适合宝宝抓握又不至于太小会被吞下的模型玩具让宝宝理解一些日常生活里可能比较少见的名词;又或者做一些有图案的记忆卡片和宝宝一起做游戏...这些都是不错的扩展词汇量的方式。
转自北美省钱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