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VS英文:移民二代的语言能力
来自:Robin妈咪 0 0 2017-03-01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跟一个小朋友的对话
----------------------------------
读翻译证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小朋友。
准确的来说,他是我们的老师,虽然年纪比很多学生都要小。91年的小男生,卖相不错,极像王凯——不会有人不知道王凯是谁吧~?请自行Google之。
5岁的时候跟着爸妈移民来澳洲,没在国内上过学,基本上算个ABC。
但是他的中文程度非常好,应该说超过了一般移民孩子,才能把澳洲三级翻译的3个证都考下来,然后在翻译学院当培训师。
他说自己的英文远远好过中文。
我想肯定就像我可以随随便便用中文写东西,却没那么大自信可以随便用英文写几千字一样。所以他的英文应该是学术水准,中文则可能等于或稍高于日常水准。
即便这样,以他的背景,中文程度算是好得惊人了。连《琅琊榜》这种稍微有点文、有点古的对白都甘之如饴。我曾经问过他,怎么学的中文,鉴于他完全没有在国内接受过语文教育。他说小时候就是看电视剧。然后爸妈在家教他,上学后修了学校的中文课,但是没怎么在外面花钱上中文学校。他大学专业是法律,却对这个专业兴趣缺缺。
去年底刚大学毕业,现在公司里上班,周末仍然在翻译学院兼职。我说以你这样的英文底子,和中文母语背景,当高翻确实有别人难以企及的优势。你没想过可以在这方面发展发展,走得更远一点?他说确实想过。说到底澳洲的翻译行业还是比较业余的,最厉害的高翻应该还是在中国,他考虑过去北外进修同传,但是还没有下定决心。
因为有人跟他说翻译这行是个夕阳产业,以后只会市场越来越小,说不定很快就要被机器取代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的看法是,翻译这行也好,任何一个其他行业也罢,在这样一个技术爆炸、日新月异的社会里,都有改朝换代的可能性。事实是,在这个时代,每一日之内都有无数新行业冒出来,与此同时许多旧行业渐渐消亡。因为,一来确实有计算机翻——虽然目前翻出来的译文不像正常人话。二来,以后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懂英文、不需要翻译了吧?所以,确实不能把它视作一个终身制的铁饭碗。但是,哪一行又是呢?就我觉得,至少在接下来的十年八年内,高翻还是有需求的。只要有中国人的国际大场合,就暂时免不了仍然需要高翻和同传。所以,如果这是自己的兴趣所在的话,干嘛不为之努力一把呢?国内的翻译有他这样强的英文底子的恐怕并不多。真的去北外经历一番魔鬼式的训练,然后去联合国、欧盟之类的地方工作,何尝不是更广阔的寰球、更多选择的人生?
至于若干年后的发展,我问他,你知道中国领导人身边的那些高翻收关都去干什么了吗?都成了高官。以他的国籍背景,虽然成不了中国的高官,但是可以在联合国、欧盟那些高端组织内部转型啊~好吧,臆想至此,连我都忍不住两眼放光了——年轻就是好啊,拥有无限可能。只要你敢闯,寰球都是你的。青春总是让人想想都激动。
2、我其实想聊聊移民孩子的语言问题
----------------------------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语言就是打开这扇知识大门的钥匙。没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学什么都会受到限制。不管是个人事业发展,还是与人社交往来,语言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你的语言能力决定了你能不能良好的表达自己,别人是否愿意听你说话,你是不是一个有趣的、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人。那什么才是良好的语言能力呢?不光是你把话说的溜就算好了。那时在养老院上班时,见过很多十几岁来打工的小朋友。
本地小孩,英语当然说的好;但仔细一听,用的都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词。
比如有一个漂亮的金发少年,高中毕业后就不上学了,稍微难一点的词汇他都不会。这种语言基础,哪怕你发音再地道,日常话说得再溜,都只是浅薄的。
词汇量这么有限,我很难相信他能表达什么深刻的思想。
良好的语言能力,在我看来,是拥有广袤的词汇量,可以信手拈来各个层次的词汇,自如运用各类表达方式,用流利的语言来表达出深刻思想的技能。你去看看《奇葩说》就知道了。在他们的语言面前,我觉得自己弱爆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作为移民,我希望移民二代糖糖小朋友中英文双语能力都能够发展良好。
虽然在这个时代,人人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为荣,为大任,但是我忍不住始终对中文抱有一点情怀。但我也喜欢中文,我一直用中文写字,觉得它作为一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丰富文化背景支撑的语言,真的很了不起。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我又有点语言洁癖。具体表现在,我不太喜欢说话中英文夹杂。——额,事实是,我自己很多时候不可避免也这样做~但是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我尽量避免。跟糖糖说话的时候,基本上是能不夹英语单词就不夹英语单词。
这个单词中文不会就用英文,那个单词英文不会就用中文,结果两边的词汇量都漏洞百出。
说一句话没有几个英文单词就不能成句,就不能表达自己,这其实是语言能力不够的表现。
单词上出现漏洞,表达时不够地道,表达习惯暧昧不清,语言纯度大打折扣,久而久之这门语言就能力欠缺。在我看来,对于一个双语的移民孩子来说,语言能力突出的表现就是:说中文时能一直说中文,碰到什么单词什么事物都能表达出来,
说英文的时候就能一直说英文,
在这两者之间转换自如,游刃有余。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自己虽然是语言专业出身,但是基本上没怎么教过糖糖英文的原因。因为对糖糖未来的英文能力我并不担心,在学校有的是机会学,以后不怕英文学不好,只怕中文忘的快。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自己有以下几个心得,可供交流:
比如,能告诉孩子“七星瓢虫”的时候,就没必要说“大花姐”。二,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语速稍微慢一点,最重要的是,吐字清晰。我自己的方法是,一个故事在讲首要遍的时候,用最最简单的语言讲,先让她明白情节。熟悉了情节之后,开始加入一些稍微难一点的词汇,比如说大海,难道就一定只能用“大”这个字来形容吗?
如果这样就未免太单调了一点。我会用“一望无际”“波浪滔天”等这样的四字词,有深度、有质感,孩子重复几遍就会了。
要特别注意教给她一些稍微有质量的词汇。这点很重要。
四,巧虎帮了很多忙。(在写文的时候,总是会不断遇到此类的广告嫌疑啊~可惜没人付我钱就是了~)糖糖一直看巧虎,从里面学到很多词汇。巧虎的好处是,对于很多词汇来说,它能提供一个相应的场景或故事,让孩子明白这个词的真实意思,以及在什么时候使用,同时还能加强孩子对于规则的了解。比如“贪心”,“道歉”,“霸道”,“诚实”等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行文有点仓促,我自己的体会暂时想到这些,欢迎妈咪朋友们分享你们的经验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