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混合的婚姻:同在屋檐下吃的趣事

来自:Sujia 0 0 2016-12-06

吃,在我的家里,是一个中西文化互相交汇碰撞的交汇点(对不起,新华日报的朋友们,我偷用了你们媒体的新词汇)。首要次见我打开老干妈辣酱瓶子大吃的时候,站在一边的我的洋人丈夫也想试吃一下,没想到辣酱入口,人也跳的一米多高,他捂着嘴,指着瓶子上的'老干妈'大叫:'这个男人已经死了,是被辣死的'!

后来我有事去了惠灵顿,把一位中国朋友从基督城特意带给我的一包冻元宵放进了冷藏室,准备回家享用。没想回到家里拿出元宵,却发现包装被打开,12粒元宵剩下了11粒,于是心生疑惑:谁只煮一粒元宵吃呢?

没想刚刚进屋的丈夫看到我手捧元宵发呆的样子后大叫着说:这东西好难吃!

原来,他趁我不在家,打开包装偷吃了一粒,当然是没有煮过的!从此以后,无论我如何劝说,他都坚决不碰一粒元宵。

去年丈夫的朋友从加利福尼亚来新西兰度假,我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中国的火锅。面对满桌丰盛的待煮食物,那位朋友不知所措地问我:这饭该咋吃呢?

我有点意外,原本以为旧金山的中国城会给这两位美国佬一些中国饮食文化的教育,无奈之下便亲身示范如何用筷子夹菜和煮食的过程。看着我的示范,他冷不丁的对我提问到:'如果我夹煮的肉和菜 被她(他指的是他的妻子)吃了怎么办啊?

'这个…'。我一时无语,此生还从来没有人在吃火锅的时候向我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呢

没想到被我教育了10年的丈夫突然站出来为我打圆场:'那你也吃她煮的东西不就完了?'

'哦!对呀,只要她不介意的话…'

事后我缓过劲来的时候才意识到,对于从小就把食物盛在自己的餐盘吃的洋人来说,这种共产主义的饮食方式,还真的值得他们好好地考虑一下。

其实饮食的背后,折射着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文化背景。习惯了这样的口味,无论走到哪儿,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品味。经过15年的共同生活,我和丈夫有了一些共同喜爱的食物,但是有一些食物,比如说他的臭奶酪和我的豆腐乳,是永远也无法兼容的。对于我来说,每年圣诞节的午餐都是无法容忍的油腻,只有耐心地等待着大姑小姑婆婆叔子们走了以后,从冰箱里拿出中国的云吞,一个人尽情地享用一番。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