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小麻雀100 21楼 2014-01-27 19:37:14 写的真好!希望楼主继续。 ----------------------------- Thank you
  •  @lvlvlv333 22楼 2014-01-27 21:52:55 一口气从头看到这,谢谢,让我们深度澳洲游! ----------------------------- Thanks
  •  印象最深的一个病人,是个老太太,肝癌脑转移,已经临终关怀治疗了几个月。用的是地塞米松,去除脑水肿。老太太大约70岁,已经准备后事了,房子卖了,现在跟孙女住,孙女不上班,做她的Carer(照顾她的人),老太太就等死了,一天啥也不做,有不舒服的时候还来看我们。 最近气越来越短,看别的医生,就给点儿消炎药,因为临终治疗,检查都不做。一天她来看我,还是气短,我听听肺是有点杂音,就让她去照X光胸片。(老太太因为我给她做检查很感激)。我以前讲过,临终关怀并不是有病不治,只是对他的末期癌或病不再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了,因为没有意义了。但其他的,可治疗的病,还是正常治疗。 胸片回来,没有感染。我又查她的水肿情况,老太太腿肿得厉害,而且不均,一条腿比另一条更粗些!这是典型的深静脉血栓啊。再联想她的气短,那肯定是肺血栓了。我再把她送去伍德医生那里做进一步检查。 果然不出我所料,她有肺血栓。立刻把她送去大一点的医院做治疗。故事的高潮在后面。老太太送走后,伍德医生给我打电话,说他去年给这个病人做过脑CT,她没有脑转移,只有缺血。什么?? 我立即跟派说这个病例,老太太第二天就被送回来了,给了她稀释血液的治疗。我们跟病人要了她的所有片子,派和我去找伍德医生,伍德医生一边看病人的腹部CT,一边跟我们解释,肝中被认为“癌”的实际是她的血管。原来是那个小乡镇医院误诊!加上我们诊所的医生没有认真FollowUp(跟进)。派又说,怎么这事儿都让你摊上了? 老太太最后也没起诉谁。我临走时,她来看我,抱着我跟我告别。 要说看病方便,还是大城市。Lakes虽美,真病了,住那里就不方便了。最近的小医院在Brainsdale。50公里远。我的一些病人要去墨尔本看专家,跑一趟也不容易。最近看新闻,Lakes病人叫救护车,因为救护车不能及时赶到,病人死在家中。 派给我们讲课时,提到如果医生犯错误,最好的办法是真诚的向病人道歉。一般病人都会理解。毕竟医生也是人,也会犯错误。(希望不是人命关天的错误)。病人上诉,大多数是因为医生遮遮掩掩,他们才会用上诉的方法得到真相。医生必须买保险,很贵,专家更贵。从医多年,被上诉最多的,是有关乳腺癌的事情,乳腺癌是我认为最可怕的癌症。 还有个小发现。 我给病人做了癌的诊断,病人反而害怕看我了。回来看别的医生。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总得怨恨什么人吧。 
  •   【图片】 
  •  派的牧场和家 【图片】 
  •  @柳叶刀刀vincent 14楼 2014-01-26 21:05:28 继续转投这里支持楼主!另外还想请教一下,这几年,国人来澳洲行医的难度与06、07那几年相比难度如何?如果相关的考试能够顺利通过,从报名OET、MCQ到培训结束正式进入澳洲的医疗系统工作,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其中有多长时间必须要在澳洲?谢谢楼主! ----------------------------- 考试的难度应该是同样的,听说找医院实习和工作的难度增加了。澳洲本地医学院从那时扩招,最近这些毕业生都很难找实习医院。我学习考试用了两年。MCQ学习班是三个月,CLINICAL学习班半年,报名考试还要等名额等等。最新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了. Try to check MCQ Bridging course http://www.heal.org.au/international-graduate-program/amc-bridging-courses/mcq-bridging-course/ 我参加的就是VMPF的 
  •  六.我在LakesEntrance行医的趣事。 我刚开始的时候,看病人的速度由我来定。能看几个看几个,一周后就每15分钟一个病人了。因为我是唯一的一个女医生,很多女病人找我做宫颈涂片,在澳洲,妇女20-70岁的,每两年做一次宫颈涂片,作为宫颈癌的预防检查。每天总有一两个要做的。问题是没有经验的我有时会找不到宫颈,比如比较胖的人,绝经后的人,我经常要抓派或Tom帮忙。我有点着急,甚至联系了Bin跟他出诊半天。可是这个东西,纯粹是经验,做多了,不知不觉就会了。 告诉Bin,我记得他写Email回来 “太棒了,你终于找到宫颈了!” 有个老太太,身上长期起疹子,很痒,看她的前一天,正好有个病人跟我聊天,说她的慢性红疹被Lyclear一种治疗疖螨虫的药膏治好了,很神奇的,我就记住了。于是我问老太太愿不愿意试试,反正不会有太多幅作用。老太太很高兴,拿着药单走了。第二天,派跟我说,老太太找他告状,说药剂师告诉她这药是治疖螨虫的,不能随便用的。从此这个老太太拒绝看我。 有个女病人,经常头痛,有时伴眼睛失明几分钟。一直当偏头痛治疗。她的瞳孔是正常的。我给她约了个头CT,跟派讨论时,派说,你因该查查她的颈椎, 很多人颈椎连头痛。结果她头里有个大肿瘤。立即把她送去墨尔本,墨尔本有个肿瘤专科医院,很快的给她做了手术,好在肿瘤不是恶性的。派从此对我另眼相看。 澳洲医疗是好,昨天看国内一个2岁小女孩得了白血病,父母没办法发帖向社会求捐款。好心酸。在这里,公立医院是不收费的,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病人大多受到良好治疗。急性病,像阑尾炎,心绞痛,癌症等,立即收住院治疗。亚急性病,需要做手术的,像疝气,胆结石等,会安排1-3个月,等得最长的,大概是关节置换,1-5年不等。这些是公费医疗。买了私人医疗保险的,就不用等,直接由专家收住私立医院。我们一家3口,买的最高的医疗保险,大约一年5000澳币。 当医患之间没有太多金钱交往,医患关系也就好了吧。 一个年轻的女孩,17岁,怀孕了,被转去一个妇产科专家那里,离我们200多公里。做完手术,给她放了一个避孕棒,4毫米宽,4厘米长的,放在上臂内侧。这个棒避孕效果是很好的。女孩来看我,说没有月经,长胖,这都可能是避孕棒的副作用。我呢,小心起见,给她查了一下尿,怀孕测试是阳性的!得,她不幸是极少数避孕棒失败的例子。还得打胎啊,女孩很伤心,想知道她有无可能留下这个孩子。我说,那你去做个B超吧,然后再想想,跟家里人商量商量?B超做下来,伍德医生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已经至少20周了, 一切正常!怎么可能呢。我给那个妇产科专家打电话,他也非常吃惊,不能相信。在澳洲,除非及其特殊情况,到了这个周数就不能再打胎了。女孩说,因为知道自己有避孕棒,没少喝酒乱来,唉,希望这个孩子平安吧。派说,怎么这种事儿都让你摊上了?那个妇产科专家后来写信来说,可能她怀了两个,一个在比较角落的地方,没剐到。派调侃说:he is not going to like you. (那个妇产科专家不会喜欢你的) 
  •  @一米蕉香 8楼 2014-01-26 09:34:00 澳洲的医疗制度是怎样的呀? ----------------------------- 我回头把前半部整理一下发上来。在天涯杂谈里。《我在澳洲当医生》
  •  Hi 我爱阳光色彩 什么时候都不晚,只是要做好考试的准备,也许会很长时间,很艰苦。要养家,养孩子,同时应付学费,考试,先想好,Is this really what you want?
  •  五.再说Tom,是个伊拉克人,Tom原来不叫Tom,他改了名字听说是因为他写文章被伊拉克政府找麻烦。他在澳洲行医有几年了,干过一年妇产科,经验足,精力旺,诊所里数他最忙。每天看40-50个病人,做很多小手术,切皮肤癌会做皮移植,我跟他学了很多,有时他做手术,我就旁观。他很乐意教我。我旁观过一次他做脚大脚趾趾甲半切,不知怎么搞的,血溅得他一身一脸的,从此我对这个手术有障碍。 后来我参加外科小手术学习班,在墨尔本学三天,其中就教切趾甲的,我说: “I can’t do this, this operation is too violent to me” (我做不了这个,这个手术对我来说太暴力)一个女医生说:”So is the ingrown toenails” (趾甲内长-嵌趾甲也很暴力) 她的意思是说,病人趾甲内长很疼的,我们要克服我们的困难去帮助他们。我到现在对这个手术还不行,没做过,好在每个诊所都有会做的人,我就叫病人去找他们做。他还教了我怎样放避孕环(T环),我后来又参加了一个学习班,现在我是我们诊所唯一会做这个的,平衡一下。 Tom后来回国娶老婆,休8周的假,老婆来了,没过3周,他就回来上班了。诊所的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不休长一点,陪陪老婆?他们不知道,家庭医生跟病人是连着的,不能休假长了,会互相想念。他老婆也是医生,但没做临床,做B超,来澳洲也不停的考试,现在也该考下来了吧。他老婆刚来时,他上班,她很寂寞,我听说,Tom的病人会去陪她,带她出去玩,可见Tom是很受病人欢迎喜爱的。 最后要不得不提的是LakesEntrance的Radiologist(放射科专家)伍德医生。这个人是个奇才。他五十多岁,瘦小晃白,秃头,单身,养一条德国牧羊犬。他原来是学物理,毕业后学医,再做放射科。在澳洲,放射科医生很牛,他们收入很高,可以坐在电脑前看各地发来的片子,对着话筒巴拉巴拉说两句,别人给打出来。我在医院时那个实习生说,她朋友嫁给放射科医生,被带到南非选钻戒!但是伍德医生好像很低调。他自己照片子,照B超,做CT等等,自己买机器,修理机器,自己打报告,第二天还亲自送到诊所来。每天来,他都说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就一句。 My dog had run away 3 times this morning, 3 times !( 我的狗今天早上跑了3次,3次!)The global warming is getting worse. (地球变暖更糟糕了) 。大家都笑他。病人回来会说:他很怪,我刚坐下,他就突然对我说 Don’t touch the buttons (别碰这些键)。在Lakes一年,我们跟他有很多业务接触,派说,他不会给我们有别的来往。业务接触的越多,我对他越崇拜。以后慢慢叙来。 伍德医生每天只吃一顿饭,跟他的狗一起吃。他说,人的肝糖原可以维持48小时,他也试过每两天吃一顿饭,Too hard, 太难了,他说,他只坚持了2周。后来他的业务扩大了,机器越来越多,他买下一个汽车旅馆,自己装修,准备搬家。他的一个前台是个老护士,帮他打理业务,经常跟我们说他怎么不会经营生意。她说有一天她们叫老板开会,伍德医生第一个反应就是 Am I in trouble? 我有麻烦吗?你们会炒我鱿鱼?他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  四.另一个医生是鲁。他是澳洲本地人,有点骄傲,不大跟人打交道。听说他的一个儿子有CysticFibrosis(囊肿纤维化),是一种遗传病,肺不好,他大概因此心情受影响吧。我作为主治医,他们都得教我,每周除了出去上课,我还有半天跟诊所的某一个医生学习。鲁的诊间一尘不染,他一定有洁癖的。不过跟他上课很无聊,他要我提问题,他回答。我刚开始做GP,(家庭医生),不知道该问什么。没问题了,他就让我看书,也不跟我聊天。 LakesEntrance有两个诊所,一个是我们,象是政府开的,另一个是私人诊所。私人诊所除了收政府给病人看病的钱,还单独再收一些,那部分病人就得自己掏了。 在澳洲看病是这样的,有BulkBill诊所,看一次病,病人不付钱,政府帮他付,所谓全民医疗保险,澳洲人长期以来习惯了,看病不要钱, 所以都要找Bulkbill诊所看病。现在政府医疗压力越来越大,物价涨了,付给医生的钱却常年不涨。很多医生就决定额外收费,于是就有了PrivateBill诊所。在PrivateBill诊所看一次病,病人自掏腰包30-50澳币不等。除了65岁以上的老人,和16岁以下的小孩。有的诊所连他们也要收费,收的少一点。越来越多的诊所现在收费了。 看Specialist专科专家,全要自费,而且更高,100-200 一次不等。我估计,不久的将来,澳洲要跟美国一样了。 说这个,是为了接着说鲁。他经常抱怨我们诊所不收费,病人居然还有提意见的,应该是提他的意见吧,我们经理说病人抱怨他态度不好。他反驳:“Why not let them to see the private clinic – those “Proper” doctors?”为什么他们不去收费诊所看“真正的”医生呢?他嫌我们诊所的那些穷人,底层人太多, 听说他想转去那个私人诊所。碰巧,有一天私人诊所的老板跟我们一起开会,他知道我是这个诊所的Registrar,来和我聊天,顺便问我鲁怎么样,我就说他医术精湛,但不大好相处。结果他就没走成。 第三个医生是个老印度医生,也许是斯里兰卡医生,因为长得一样,我分不清。自从一个斯里兰卡医生跟我说”I am not the bloody Indian” 我才不是该死的印度人,我就十分小心别搞错了。因为我也不想被当成日本人。后来发现有一个就简单的方法区分他们,就是斯里兰卡人的姓很长,印度人的姓短。这个印度医生,我忘了他的姓了, 跟他上课的时候,他会让我跟他一起看病人,当然在病人容许的情况下,这是我想要的,我想知道他们怎么看病人。跟派的时候,也是一起看病人,派说,他喜欢他的Registrar看看他的病人,因为看一个病人十几年,会就病治病,而忘了病人是一个整体,Registrar会从头到尾查一遍,有时会发现新的问题。我对这个印度医生总体印象不深。 第四个医生来自美国,和他的老婆来旅游工作,两个人都30刚出头。他单独看病人,每当给女病人检查身体的时候,尤其做宫颈涂片,他都会叫一个女护士做Chaperone伴护,美国人很怕病人上诉他们,很会自我保护。有一次没有女护士,他就叫我去。我对他的印象挺深的,他们小两口都算好看的美国人,很会健身, 经常骑车。为了不长肥,他中午都带自己的简单午饭,拒绝吃药代表带来的饭。他没有义务教我,因为年轻,又是新来的,加上对澳洲医疗系统不熟,他看病很慢,他的口头禅是:In America we do this this this ( 在美国我们这么这么做。。。) 他不好意思问问题。我第一次做小手术,切一个年轻女孩儿颈后的一个脂肪瘤,低估了瘤的大小,切的口小,特费劲,有点拿不准,只有他在,就叫了他来帮忙。因为我是Registrar(主治医),我可以随时叫任何一个医生帮忙。他很愿意,但我看他比我还哆嗦呢。做完手术,病人穿衣服,他系领带,汗流浃背的,很可笑的画面。顺便说一下,伤口长的不错,病人很满意。这个美国人后来想继续在澳洲行医,无奈他老婆坚决不干,一年后就回去了。他说在美国,病人可以直接去看Specialist 专家,不象澳洲,病人必须通过家庭医生转。许多美国的家庭医生,不得已要有一门特长,他打算回去后,学做肠镜,作为他的特长。祝他顺利吧。 
  •  野生黑天鹅 【图片】 
  •  Lakes的海和湖 【图片】 【图片】 【图片】 
  •  lakes 的照片 【图片】 
  •  天涯杂谈文章 《我在澳洲当医生》 
没有更多啦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