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蒙特利尔老冯 2016-11-26  
    银行工作人员的笑脸使人温暖,可银行大门敞开的时间却非常有限。在蒙特利尔,许多银行早上十点钟开门,下午四点多钟就关门(周三、周四关门较晚要到七八点钟),周六许多银行不营业,周日就更没听说过有银行开门营业的了。刚开始时,我实在是不习惯,慢慢地发现在柜员机上取钱付账倒也方便,更多的人喜欢网上服务也就不必凡事往银行跑了。 还有一点,加拿大人好像不喜欢现金,也没有那么多的现金,几乎一切都是支票或是银行卡在交易,只是为了方便(有些小的商铺只收现金)人们有时也会支取些小额的现金,倒是我们这些开店的人每天能见着大把大把的钞票(有些夸张),而这钞票大多都是奶妈抱孩子——人家的。你要把它存在银行你的户头里,然后再给供货商开出支票或是授权供货公司在你的账上自动划账,七扣八扣地也就所剩无几了。这存钱也有说道,按说店里的收入要存到商业账户上,可往商业帐户里存钱,银行要收取千分之二的费用,于是我们许多开店的就纷纷把钱存在个人账户上,付账也大多走个人账户。这样一来,钱省下了,但有时也会带来麻烦。我的新店规模还算可以,注册的是有限公司,公司的账和个人的开销要明确分开,所以我也是严格照章办事。而我从前的店是无限的个体经营的方式,我就是店,店就是我,虽说原则上商业账户和个人账户的花销也要分开,但管理上相对较松,我也就都混在一起了,经常把开店的现金收入存到我的个人账户里,久而久之,银行就起了疑心,问题是银行起了疑心并不跟你说,甚至你经常光顾的储蓄所的工作人员也未必知道,只是“上边”看到你的账户的交易记录有“问题”,便注意你了。“上边”注意你了,就会告知无数的“下边”注意你,你的麻烦也就来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去加拿大国家银行存钱时,工作人员开始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然后再看电脑,有时甚至把主管叫过来,耳语一番。最后钱还是存上了,可我的心里却犯嘀咕。问工作人员,他们也说不清,只是说电脑上提示在我存现金时他们要注意!注意?注意什么?我刚开店时许多事情都不明白,甚至还有些理直气壮。我曾经给银行的顾客服务中心打过电话询问缘由,他们也不知道这条信息是谁放上去的,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我想他们大概也没权过问。我解释说我是开店的,每天有许多现金,而我开商业账户的网点离我的店较远,所以我就时不时地把钱存在距店较近的个人帐户上。 解释归解释,可那信息还是在那儿,并且,我还是有权存现金,只是每次都要引起“关注”。一气之下,我真想关了那个账户,可是一想那是我的主要的账户,许多自动划账都要更改,再说还有近两百张支票也要作废,有点儿麻烦,也有点儿浪费,就还保留着。但是从那以后,我几乎不再往国家银行存现金了。我开始往别的银行户头上存现金,然后再从别的银行开支票过来存到国家银行的账户上,左手换右手,自己给自己开支票、存支票,纯属“脱什么放什么,费二遍事”。 回头看看,事情的发生责任还是在自己的身上,商业上产生的钱当然要存在商业账户上,否则银行马上就会想哪儿来的现金,于是就会怀疑是“黑钱”。 几年过去了,经过几次搬家,我的开户行从设在蒙特利尔的支行迁到了南岸的一个支行。有一天在我急用之下再一次存现金时,发现工作人员不再用异样的目光看我,使我受宠若惊,我有些胆怯的问工作人员电脑上是否还有我的“关注信息”,她却跟我说什么也没有。后来又试过几次,一切正常。 现如今,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个中国人走进南岸的一家国家银行的储蓄所,大大方方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往柜台上一放,说:存钱!存多少?五千!他在心里希望工作人员能说一句:大声点儿,我听不清。然后他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喊一句: 我存五千块钱!
  • 蒙特利尔老冯 2016-11-26  
    中国人重视教育是一种传统,这一传统走到哪儿就带到哪儿。在蒙特利尔,中国人开办的各种补习学校在近几年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中文,英法文,数学以及各种文体特长课程应有尽有,绝大多数中国新移民的孩子们在周末的活动几乎都排得满满的,孩子很小就来到加拿大的要补习汉语,晚些来的要补习法语(魁省移民的子女必须入读法语学校),汉语、法语没问题了还要补习英语,除了语言还有数学已及其他的特长类的课程。一到周末,你看吧,这些中国家长,比上班时候还忙,带着孩子像走马灯似地上完这班上那班。所以在加拿大,对于许多中国移民子女的教育来说是学校松,家庭紧,课堂松,课外紧,许多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一点儿也不比国内轻松,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由于网上资讯的发达,新移民还没落地,就把这里的情况摸个透,登陆前就已先选好了学区,一落地孩子就上好学校,然后努力补习,考私立名校。。。 我们刚来的时候由于条件所限,信息也少,华人的补习学校不多,而当地人更鲜有针对学校课程的补习场所,我们忙于生计,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严,多是随大流上个公立学校就行了。有时,看到孩子就这么“玩”着,平时也没有什么作业,心里也有些着急,我们做家长的也总是给孩子些压力,给他们留些作业,给他们找中国人办的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去学习。有时,女儿不耐烦了就会反问我们:你们不是说让我来加拿大是为了减轻我的学习负担吗,怎么还老让我补课? 弄得我们哑口无言!>>更多专栏链接<<【老冯专栏】移民,就那么回事儿 [1] [2] [3] [4] [5] [6] [7] [8] [9] [10] 
  • 蒙特利尔老冯 2016-11-26  
    第一天上学,女儿全然没有新生入学的紧张感,相反却非常开心。放学一进家门就不停地跟我们讲她坐的大校车怎么好,一个黑人小女孩笑着给了她一块糖,她也试着蹦着英语单词跟他们交流。说起老师更是跟国内的不一样,老师看起来很慈祥,从不生气发火,上课时老师在前面讲课,同学们可以随便插话,甚至有的同学感冒了,流鼻涕了,可以随时起身走到老师的讲桌旁,拿老师的纸巾擦鼻子等等。由于是欢迎班(学校专门为新移民的小孩子开设的以学习语言为主的班),女儿又是新来的,老师怕她听不懂,会觉得无趣,第一天上课就给了她一堆积木让她玩。已经十一岁了的女儿觉得这太小儿科了,但还是很开心的玩儿了起来。这里的小学生上课基本就是玩儿,或者说是寓教于乐,以玩儿为主兼学别样。教学内容没有死记硬背,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认知能力,小小年纪的孩子们经常被老师领到科学宫、天文馆、动物园、植物园、甚至消防队、警察局等地方,学习一些和大自然以及和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学生们在校的时间不长,大都是早八九点钟到下午两三点多钟。为数不多的家庭作业也大都是些轻松愉快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内容,比如上网或是图书馆查一个自己喜爱的影星、歌星、球星、科学家之类的人物的背景资料,然后做个简单的概括,第二天每个人轮流到前面对自己的“偶像”进行一番讲述。所以,在这里孩子上学并没有什么压力,老师也几乎从不批评孩子,有时我见到老师总想问问孩子的学习的情况,以及存在哪些问题,老师的嘴里除了夸奖就是鼓励的话,加上班级在学习上也从来没有个排名,你也就不知道孩子的学习程度到底怎么样了。   当然,这是指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要抓得紧的多,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长,家庭作业也相应地多一些,学校还会开设一些艺术类、特长类的选修课,有的学校除了英语、法语还开设西班牙语,另外,还经常组织学生去外地、甚至出国参加各种活动。私立学校的学费在蒙特利尔也不是很贵,一般三千五千一年就差不多了,但是绝大多数的私立学校是要通过考试才能入学的。另外,魁北克的教育体制延续了法国的教育的教育体系,小学六年,中学六年,然后要上两年大专,最后才是大学,而不像其他英语省份小学六年,中学六年,然后直接上大学。但是魁北克的大专两年是可以算作大学学分的,所以大学只要两年三年就行了,所以基本上还是一回事儿。还有,说是学习相当轻松,也没有什么中考高考高考,但是要想上个像样的大学,中学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北美名校甚至要求申请者的中学的各科成绩都要达到90分以上。
  • 蒙特利尔老冯 2016-09-29  
    艺术家
  • 蒙特利尔老冯 2016-01-08  
    【图片】
  • 蒙特利尔老冯 2016-01-08  
    十多年以前某个瞬间的感受,实际上从没真的想回去过,现在就更不想了【图片】
  • 蒙特利尔老冯 2015-12-31  
    星期日,闲来无事,去朋友家串门,一看朋友家更是厉害,因为他来的比我们要早一些,捡来的家具已经更新换代,换了两三碴了,朋友跟我说:加拿大真是个好地方,在这儿你啥也不用买,要啥有啥! 给孩子联系学校,等待中!我们报名“魁大”的法语学习,等待中!这样,一家三口终日无所事事,在家,我们陪孩子打牌,出门,孩子陪我们散步,以至于虽然还是在上小学,在国内却疲于奔命的女儿那几天总是跟我们说:加拿大的时间比中国的长! 几天来走走看看,妻子、孩子呼吸着从未体会到的新鲜空气,也逐渐发现,低矮的洋房一点都不逊色于国内的高楼大厦,花草树木更是大自然赐予的美景,整洁干净的街道,清澈透明的阳光,加上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小松鼠,小鸽子更为这座城市点缀出一份和谐,一份安宁。女儿这才又发出了感叹:还是加拿大好!>>更多专栏链接<<【老冯专栏】移民,就那么回事儿 [1] [2] [3] [4] [5] [6] [7] [8] [9] [10]
  • 蒙特利尔老冯 2015-12-31  
    还有一次,路过一户人家,看见一套很新的组合家具摆在路旁,实在不敢相信是人家不要的东西,可如果是要的又怎么会放在路边呢?这时走过来个印巴人,看着家具像是跟我们又像是自言自地说:好东西啊!我们说只是不知道这东西是不是人家扔的,他似乎也对此表示怀疑,就去敲那户人家的门。出来一个白人老太太笑着告诉我们说:这是我们不用了的东西,你们拿走吧!那个印巴人很高兴,然后跟我们商量怎么分配这些家具。我说挺好的一套家具分了可惜了,你就都拿走吧!看着他高高兴兴地打电话找人搬家具,我的心里还真是有些后悔。
  • 蒙特利尔老冯 2015-12-31  
    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妻子放弃了买床的想法,坚持着要把那看起来还很新的床架床垫抬回家去,我起初不答应,主要是没捡过东西,面子上一时过不去,后来还是在妻子的坚持下,两人一起分两次把床垫连同床架子抬了回去,回家仔细看看真是不错,比新的差不了多少。随后,我们又到“一元店”买了个专门套床垫子用的塑料罩把床垫子一包,铺上褥子、床单,一个“全新”的双人床摆在了眼前。有了这次经验,一发而不可收。由于这次租的房子是在人口较密集的居民区,搬来搬去的人很多,扔出的东西自然就少不了,于是,我们的选择也就多了起来,接下来便是单人床、小桌、小凳、电视、茶几,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一个“家”就这样捡了起来,而且这些东西比我们在旧物店买的强多了。
  • 蒙特利尔老冯 2015-12-31  
    租的房子,面积不大,总觉得是暂时的,能对付就对付,但是床还是要买个新的。当时,对于又好又便宜的几家大型连锁家具店还不知道,就在离家最近的商场转了转。床的样式都不怎么样,价格却不菲,最便宜的床架子加上垫子,也要500加元左右,妻子掐指一算,“这也太贵了,合人民币要3000多块,不行,明天再看看其他的商店”(说来也怪,那时候在国内花三千多元买张床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怎么到这儿就觉得贵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突然发现,在一家门前的大树旁,靠着一套看起来很新的床架以及床垫子,外面还套上了塑料罩子怕被雨淋了,我知道这是那户人家丢弃的。这里,每个星期有一天是丢垃圾日,每到这一天,家家门前放着垃圾桶,以及人们不要的旧家具等等。老外就这习惯,喜新厌旧,买到手的东西没用多久就不喜欢了,就换新的,旧得就当垃圾随手扔掉。有的人家知道其扔掉的状况良好的“垃圾”还很新、很好,可能有人会用得着,就把它倚靠在什么地方摆好,而不是扔在地上,以方便人家来拿,更有的人家扔了好东西,怕人家不知道是不是扔的,不敢捡,就在上面写上“赠送”两个字,告诉你随便拿。
  • 蒙特利尔老冯 2015-12-31  
    第二天,出去买些柴米油盐之类的东西,以及一些日用品,新生活就算是开始了。新租的房子虽说同样有炉头冰箱以及壁橱,但家具却是一样儿也没有,别的还好,全家人站着吃饭的问题急需得到解决。虽说我已在此生活了近一年的时间,但除了打工,就是学法语,加上是一个人,没有车,吃饱了就得,对这里的情况了解得还是不多,我们就在新家附近的连锁的二手商场花两百多元买了一个柜子,一张餐桌加上四把椅子,同样的价钱几乎可以买到新的。同样的错误我犯了两回。
  • 蒙特利尔老冯 2015-12-25  
    但是我的这种不习惯的短暂的“矫情”,很快地就被推杯换盏,歌舞升平的亲友团聚击得粉碎。这毕竟是我生活了近四十年的地方,我生于斯,长于斯,苦于斯,乐于斯。几乎所有的亲人、朋友,昔日的同学、同事以及我前半生的记忆都依然鲜活地留在这里,所以我很快地又融入其中,甚至有些乐不思蜀。后来的几次回国也证明了这种不适应,不习惯的感觉只有几天,也只是在第一次回国时比较明显,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便不得那么难以接受了,而且国内的环境也是不断改善,人的精神面貌也是越来越好,更重要的,这里仍然是,并且永远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家园。 来到加拿大,我们曾经有过苦,但更多的还是甜,朋友相聚之时也总是谈起昔日的“艰苦岁月”,谈起我们刚来的时候如何如何地难,谈起那时候是怎么怎么的不容易。对于我们当中绝大多数朋友来说,这种不容易只是最初的一两年,来加拿大的时间也只有十年,我们的故事也就只能追溯到十年。而每次回到国内,在和国内的亲朋好友把酒相聚时,我们无意中说起的事情都很久远。诸如上大学的时候班上谁追过谁,上中学的时候谁的学习总是不好,上小学的时候谁总是打架淘气等等,在家里,当老人端上来一道菜时也总会跟我说:“这是你小时候最爱吃的。。。”   每当这个时候,我的思绪便一下子回到了很远很远的从前。我想,这应该就是人们所说的——根!>>更多专栏链接<<【老冯专栏】移民,就那么回事儿 [1] [2] [3] [4] [5] [6] [7] [8] [9] [11]
  • 蒙特利尔老冯 2015-12-25  
    回到家里,除了感到温暖,亲切,同样也感受到了变化。父亲刚刚从七十多米的旧房搬到了近九十平米的新房,家居陈设也旧貌换新颜。妹妹新家的面积更是直逼两百平,以当时的情形来看,可以说是吓了我一跳,再看看酒柜里摆放的形状各异的各国名酒,使我感觉到我精挑细选,物美价廉加拿大特产的冰酒有点儿拿不出手。。。 最初的几天,只是呆在家里,陪陪家人,享受亲情,也顺便倒倒时差。闷了,也试着出去走走。有一天,我骑上自行车想在家的附近转转,透透气,可过了不一会儿就捂着鼻子跑了回来。大街上,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被太阳烤热了的柏油马路上的浓浓的沥青的味道;汽车的嘀嘀声和商家高音喇叭里传来的音乐声、叫卖声,此起彼伏,收废品的叫喊伴随着他手中刺耳的打击乐,不分时间段地灌入我的耳中。抬眼望去,马路上,汽车、自行车、行人密密麻麻地交织在一起,加上豪华饭店门前摇曳的色彩缤纷的广告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有些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我发现我好像有点不习惯这种“热闹”了,心中不免有些沮丧。这不是我想要的感觉!
  • 蒙特利尔老冯 2015-12-25  
    在另一边的机场的座椅上,是一群东北老乡,好像也是刚刚旅游归来,为了打发候机的无聊,玩起了扑克牌,玩得起劲时兴高采烈,大喊大叫,情到浓处,甚至嘴里“妈妈、奶奶”以及“生殖器”都不经意也溜了出来,听得我即感到了乡音的亲切,又有了些久违了的陌生。紧挨着我坐着的一老一中两位女士,也在大声地说着话。我听得出她们是刚刚从新马泰旅游归来,高兴之余还在不停地谈论着旅途感想,继而又聊到各自单位的经济效益多么好,最后话题落到各自老公多么能挣钱,各自的家里是什么样的车,天天“呲”(吃)鱼,“呲右”(吃肉)等等,越发使得我感到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内人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可说实话,我对这种对于有关个人隐私的直言不讳也有些不习惯、不适应。日子是自己过的,不能分享,尤其是和陌生人,我和她们只是咫尺之遥,而她们的“喊话”绝对可以传到十尺以外,以至于坐在我对面的一个年轻女孩一直在不耐烦地看着她们,最后还是带着一脸的愤怒走了。而我由于旅途劳顿,懒得动弹,便由始至终地被动地“偷听”她们的谈话。
  • 蒙特利尔老冯 2015-12-25  
    还没等到家,祖国的变化就已经感同身受了,最大的感觉就是人们仿佛一下子就都富裕起来了。在北京机场等候转机的时候,我看到一位年轻时尚的母亲在教训她的看起来只有五六岁大的儿子,因为什么原因我没听清,只是听见那个母亲大声地说:“我都带你去了十个国家了,十个国家,非洲都去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大家都循声望去,同样的话,她又说了一遍,还在十个国家处加重了一下语气,强调一下。小孩子好像并没领情,依然撅着嘴在踢脚下的椅子,很显然他并没有明白十个国家和他的行为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在我看来,孩子惹妈妈生气了,不外乎要什么东西没给买之类的小事,使个小性子,跟十个国家扯不上关系,十个国家在孩子心里远没有十个糖,十个玩具来的直观和直接。她那么大声,并且把“十个国家”说得很重,总像是在告诉别人,你看我闲着没事儿,已经带孩子去了十个国家了
  • 蒙特利尔老冯 2015-12-23  
    比较难,但有英语基础学起来容易多了
    法语难学吗?感觉比英语难好多
  • 蒙特利尔老冯 2015-12-23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以法国后裔为主,法语人数占70%以上。
    为什么加拿大会讲法语?一直都知道但是不知道是为什么
  • 蒙特利尔老冯 2015-12-23  
    十年过去了,现在,加拿大也是我的家了。记得在蒙特利尔的中文报纸上看到过一篇文章,一个女孩在写到故乡和蒙特利尔的关系时,把故乡比做父母,把蒙特利尔比做爱人,她爱蒙特利尔,也爱自己的故乡。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贴切。也许她会和她的爱人永远在一起,但是在遥远的东方,在那个叫做“中国”的地方,有一个我们海外游子心中永远的家!>>更多专栏链接<<【老冯专栏】移民,就那么回事儿 [1] [2] [3] [4] [5] [6] [7] [8] [10] [11]
  • 蒙特利尔老冯 2015-12-23  
    即使在一年以后,妻子、孩子已经来到了我的身边,我们也买了房子,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家,可是我对家乡的思念却依然如故。有一天,情浓之际,我挥笔写了一首歌词——“回家”回家 走在异国的大道上迎面飘来草木花香伴着柔的清风暖的阳光可心情却总是有些不一样人说这里是个好地方生活似乎也宁静安详还有景色很美人也善良        可心情却总是有些不一样                        白天一次次告诉自己好男儿就该志在四方夜里却一回回难以抗拒似梦似醒重回故乡
  • 蒙特利尔老冯 2015-12-23  
    有一次在跟妻子通电话时,妻子告诉我,我走后女儿好像突然长大了,听话了,懂事了,钢琴也进步了,说着把电话移到钢琴旁,女儿知道爸爸在电话的那头听着,就越加弹得卖力,于是,一曲“水边的阿迪利亚”便行云流水般地飘洋过海,回荡在我的耳畔,虽然我的嘴上平静地说:弹得好,弹得好,但是眼泪却早已止不住悄悄地流了下来。。。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