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4
    呵呵, 文化冲撞! 移民们都知道, 这种情形, 已经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文化差异了. 所以父母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融入【图片】
    华人妈妈移民到加拿大后,相当于从一种文化转换到另一种文化中生活,比起生于此地长于此地的华人下一代,她们少了孩子们的游刃有余,多了一份在新文化里的不断摸索。日常生活中,随着子女的长大,很多华人移民家庭常见的生活状态是,大人对孩子讲中文,孩子以英文回答,双方已经习以为常。你说你的中文 他们说他们的英文华人妈妈渐渐发现孩子们口中的英文词汇越来越多,而且这些词汇还不是你原来学过的那些英文词。有时你听着他们说出一连串英文,却满头雾水,只好要求他们用中文再说一遍,好让你搞明白什么意思。有时你说的稍微复杂的中文词汇他们也听不懂,只好用英文再解释一下。但有时实在没心情解释,比如你心中充满怒火,劈头盖脸指责他们犯的错误时(当然使用的是中文),他们会突然一脸无辜地问,“你说的某某词是什么意思?”有时你满怀信心地给她纠正一个词汇说法、一个短语写法,人家说现在大家都这么说、这么写。可能是网络时代了,跟中文一样,出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网络用语。有时你对他们谈论男孩女孩的用词感觉很吃惊,不是“你长大后想找个什么样的男朋友?”,我们原来都跟闺蜜讨论过这个问题,女儿向好朋友问的是“你长大后想找个什么肤色的男朋友?”也难
    风雨大王 2290 3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4
    是的, 非常理解. 孩子长大, 总有一天要放手的, 空巢之痛也只能慢慢愈合吧. 尽量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生活目标, 那样你的老年生活就会充实一些, 也让孩子少担心一些. 【图片】
    中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移民输出国,移民毫无疑问成为了更多人开启新生活的一把全适用钥匙。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也成为众多华人同胞的热议话题,困扰着无数的海外华人们。当前社会,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八十年代出生人口比九十年代多30%到40%,90后数量呈断崖式减少。中国是寰球上只此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养老负担重,抚养系数大的问题扑面而来,特别是对于海外华人们,在追寻海外生活的同时如何权衡赡养父母的问题,深受社会关注。作为孩子,你是如何解决父母的养老问题的呢?作为父母,如果年老了,子女移民在外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呢?在国外,老人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你对此的看法是什么呢?赶紧回帖留言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吧,在帮助更多的华人同胞解开养老问题困扰的同时,也为自己和他人营造更幸福的晚年生活。(建议回帖不少于100字哦,以便大家更详细的了解您的想法和经历。)
    小边 3783 13
  • AnnieLong 发表了帖子 2017-05-04
    关注美国移民的家庭,对于EB-5一定不会陌生,美国国会为了鼓励外籍投资者进入美国创造就业,早在1990年就创建了EB-5投资移民,并凭借着“50万美金全家拿绿卡”这个响亮的宣传口号,迅速成为了市场上最热卖的移民项目。“涨价”是多年来一直伴随着EB-5的一个魔咒,在每年9月30日法案到期之前,国会各派要求改革和涨价的呼声,都会搞得整个行业人心惶惶。即使涨价已经成为了大家不可否认的大趋势,但EB-5还是在国会“拖延症”的帮助下,逃过了2015年的Deadline,2016年的Deadline……在最近一次备受瞩目的4月28日改革大限中,EB-5又一次,成功搭乘预算提案,顺利延期到了9月30日。“即将涨价”的口号在移民圈里叫喊了两年,还是没有迎来那场令整个行业动荡的大改革……在各种EB-5项目广告的轮番轰炸下,不少正在考察赴美生子的家庭开始产生了犹豫:“EB-5又逃过了涨价Deadline,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投资移民呢?”对比美国EB-5投资移民,赴美生子其实拥有显而易见的优势。1EB-5 400万 VS 赴美生子25万美国EB-5投资移民的整个过程中,前期的费用大概需要10万人民币,其中
    2776 0
  • AnnieLong 发表了帖子 2017-05-04
    都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看了这个爸爸的故事,深刻的体会到了何为宠爱。这是一个特别暖心的爸爸,为了女儿坚持画了三年的便利贴,还出了一本午餐便利贴的绘本,甚至带着便利贴去办过展览。这位爸爸名叫Rob,是英国《观察家杂志》艺术总监,他的事业有成,也是个妥妥的女儿奴。他有个4岁的女儿,名字叫Poppy,女儿平时都十分乖巧可爱,除了不喜欢在学校吃午餐,于是他就是伤透脑筋想办法。他决定每天为女儿准备一张插画,放在女儿的便当盒里,提醒她每天都要吃午餐。比如这样:吃午餐了么?小老鼠也问候她该吃午餐了可爱的猫也来催你吃饭啦收下你的午餐粉红豹也来啦不要挑食,今天有你较爱的鱼乖乖的吃你的午餐哟今天的午餐你不会失望的快来享受你的午餐吧为了让你吃饭,请来了各路大神你较爱的大白都出动了你的花木兰姐姐正看着你呢沉睡魔咒的玛琳菲喊你吃午餐不吃饭会有怪兽出现哟兔八哥陪你吃午餐Dumbo希望你好好享用午餐吃饱了才能像大力士一样哦好好吃饭,爸爸爱你他还特意在便利贴下,标注了满满的爱意三年来这位爸爸,画遍了所有卡通人物,只为了女儿能够好好的吃饭。当每天都收到爸爸送来的便利贴后,Poppy居然乖乖的吃完午餐,甚至还会回家问
    1564 1
  • 小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5-04
    移民课堂是海那边社区联合海那边官方微信群共同举办的,为解决用户移民问题,普及移民知识而专门设立的公益活动,海那边倾力邀请资深行业专家、移民律师、移民规划师等,集中为用户提供免费咨询和加拿大投资移民完全不同的联邦技术移民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那么,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的重点难点有哪些?海那边移民规划师Nancy来告诉你。本期内容: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的重点难点有哪些?——————我是美丽的分割线——————规划师在线交流时间:05 月04 日 17:00开始(北京时间)活动地点:海那边-加拿大移民微信群活动报名:加群主微信号:Canada-hnb,回复“课堂”,群主会邀请进群TIPS:在本帖回复的问题将持续获得解答。
    2297 0
  • Mia快跑啊 回复了帖子 2017-05-04
    哈哈哈,请赐我一个神算子朋友~太棒了
    图片作者:Ben White我们同期一起申请PR的小伙伴有一个微信群。在群里,我们会分享各自的申请进度,会交流各种信息。最重要的是,申请PR要经历漫漫数月,在等待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插科打诨,抱团取暖,日子就会过得快一些!然后,我们就都变成了极其有趣的人,做了极其有趣的事儿!1为了彰显我们在申请PR的漫漫长路上的资历,我们喜欢用缩略字母,不喜欢用全称。画外音:不要这样黑我们,我们是因为打全称太麻烦了,有没有?有不了解的同学,我们都耐心解释了,有没有?所以,要理解我们的对话,你要先学习以下名词解释。如果学习完还是不明白,请向度娘求助!名词解释PR:Permanent ResidentJD: Job DescriptionCO: Case OfficerNSC: National Security CheckEOI: Expression of InterestITA: Invitation to ApplyAR: Application ArrivedSPC:Second Person Check2某日,某同学在群里直播:我在电调(电话调查)中。这是建群以来首要次有小伙伴接受电调,值得历史
  • Mia快跑啊 回复了帖子 2017-05-04
    hello~海那边社区定期会开展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哦,最近就有关于“养老”问题的讨论,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参与讨论哈https://hinabian.pwv.one/theme/detail/6757895833737713920.html点击上面链接就好啦另外,欢迎你来参加【华人说海外】分享会哈https://hinabian.pwv.one/theme/detail/6758812399404800264.html点击以上链接,扫二维码就可以参与进群啦,下一期是关于加拿大薪酬的讨论哦~欢迎你到海那边社区,希望你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嘻嘻
    大家现在好!我叫梅章银,现在定居意大利。我使用这个平台,还不怎么懂。希望能在这个平台结识更多的朋友,一起学习与成长。
    329****3702 1909 6
  • AnnieLong 发表了帖子 2017-05-04
    这位名叫Joeli Brearley的女士来自英国曼彻斯特,今年38岁,是个在家上班的自由职业者。两年前,Brearley跟一个大客户合作开展一个长期的项目,工作进展一直都很顺利…合作持续了一年。直到有一日之内,Brearley怀孕四个月以后身体开始有了强烈的反应。为了安心保胎,她决定暂停工作一段时间,但是,双方合作的项目并不会就此搁浅,她已经给项目剩余的部分做好了详细的方案,也谈妥了可以接替自己工作的同行,等她生完孩子回归,不会有任何耽误。然而没过多久,对方就发来了回复,只有简短的几个词:“终止合作!!”并且没有说明任何原因。这一切显然再清楚不过了,因为怀孕就这样被炒掉,Brearley无比伤心和愤怒,她把自己的经历Po到网上。没想到,引来了很多有相似经历的职场女性的围观,大家纷纷给她留言,讲述自因为怀孕被歧视的遭遇。愤怒的一群职场姐妹一起手动创办了一个名为“怀孕就完蛋”(Pregnant Then Screwed)的网站,为怀孕遭遇职场歧视的女性提供一个自我倾诉的空间。两年多,上面贴满了越来越多职场女性因怀孕被歧视的故事。“我告诉他(老板)我怀孕了,突然之间,我做的所有
    2792 0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4
    抱歉才看到留言. 你指全家开销? 如果算上房子开销(租房或供楼), 四五千刀吧. 
    我在上一个帖子里提到了关于移民的底线问题,就有网友说想了解一下加拿大生活的各类成本。都说移民就是为了孩子,那我们就从幼儿教育的花费说起吧。严格讲, 加拿大的幼儿教育分两部分, 一是零至四岁的日托教育(Daycare), 半天或全天式都有, 费用昂贵; 一是四至六岁的附属于小学内的幼儿园学龄前教育(Kindergarden/Preschool), 属十二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 三点放学以后的课后日托班(After School Program) 也是要花钱的. 母亲生下孩子, 如果你愿意, 一般婴儿四个月左右就可以入托了. 日托中心有公办也有私立的, 但都要收费, 大概在每月$800-$1600刀之间(低收入家庭可申请政府补贴). 国外的人工很贵, 象这种照顾婴幼儿的细致又责任性强的工作更是酬劳很高. 日托的老师要有ECE执照, 即Early Child Education(儿童早期教育), 我们俗称高级保姆. 日托中心在安全保障及服务质量等方面都被政府监管, 父母基本可以放心----当然时常也有新闻报道说某某日托中心的老师虐待儿童, 但总体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YEAH, 终于出炉了! 欢迎TONY! 期待你的分享!【图片】
    【华人说海外】是海那边移民社区联合海那边官方微信群共同举办的在线分享活动,邀请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嘉宾分享教育、房产、生活、移民经历等一手海外资讯。活动分为语音分享和互动问答两个环节,覆盖数千名用户,是您了解真实海外生活的不二之选。如您有意成为我们的分享嘉宾,在海那边微信群分享真实海外生活,请添加微信xiaona-hnb报名,课后将会获得200元答谢红包哦。本期嘉宾:嘉宾介绍:唐耀宇工程公司系统专家&房地产中介。曾于特区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任职,现居卡尔加里,对当地的工作市场和房地产形势有全面的把握。活动时间:北京时间5月8日星期一 11:00以下是本次华人说海外分享活动的内容和问答。1、您是什么时候移民加拿大的?通过什么方式移民?请您大概讲一下整个移民经历。我是2001年通过技术移民方式落地加拿大的。具体经历如下:· 2000年5月开始准备资料· 7月初投档香港·&
    小边 7045 14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我不太明白, 为什么富人出国了也会是洗盘子开卡车的结局. 虽然不缺钱, 但如果希望再次就业, 以前所学的专业完全没用? 或者, 哪怕投资开个便利店或咖啡店之类的都可以啊. 
    回顾移民加拿大的12年经历,尽管甘苦自知,但黄林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为了孩子嘛!”“再不出去就晚了”2008年时,韩磊还是个“坚定不移派”。大专毕业的他经营着一家科技公司,买房买车,手头还有大量存款。人到中年,生活安稳,韩磊较大的希望就是小孩长大成才。虽然,朋友圈子里有人选择了“走出去”,但韩磊却是连国门都没出过。“别人家的孩子”改变了他的态度。一次,韩磊到朋友家玩,朋友此前已经移民加拿大,小孩也在那边念书。他惊奇地发现,朋友小孩会在自己进门时打招呼叫人,说话时也彬彬有礼。而出国念书前,这个孩子并不怎么叫人。进一步了解,韩磊得知这个孩子自己还制定了计划,每天玩耍和学习都有安排,不需要监督,会自己主动去完成。韩磊清楚记得,这孩子出国前成绩还不如自己的孩子。询问中,朋友将孩子的变化归功于加拿大的优质教育。“再不出去,时间就晚了。”危机感瞬间占据头脑,韩磊觉得不能等了,必须送孩子出国念书。韩磊说,他担忧成绩中等的孩子会在高考里毁掉。在以成绩说话的高考中,每年只有极少比例的高中生能进入“985”或者“211”工程高校。通过咨询,韩磊决心选择了加拿大的投资移民项目。按照韩磊的打算,等到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呵呵是的, 没炒楼的会从地图上消失. 不过多伦多的地产热不会象温哥华那么迅速降温, 毕竟外国买家只占一小部分. 
    4月21日,安省在黄金马掌地区开始执行15%非居民投机税。去年8月,BC省出台针对大温哥华地区的15%外国买家税。到现在,多伦多和温哥华两地的市场影响到底如何?多伦多楼市有所降温小编认识的多位地产经纪都说,新政之后,投资性买家有观望趋势,不过刚性需求的买家还是该买就买。所以总体来说,抢房的人不会像前两个月那么疯狂了。小编一位朋友,就是在新政出台后的几天,在密西沙加买到了合适的独立屋,lot很大,只有两个人抢offer,86万多就买下了,这要是在3月肯定要抢到100万以上。苏富比国际房地产加拿大首席执行官Brad Henderson表示,虽然安大略省的税收政策并没有像温哥华那样产生同样的冲击,但无疑会使一些买家和卖家有所改变。"简直就像是水龙头里的水突然关上了。"多伦多的一名地产经纪Louise Sabino这样描述自由党政府针对多伦多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以后的现状。一些经纪已经开始告诫客户们,准备好这个完全不同于之前的那个过热的市场,因为很多卖家已经适应了这么多个月来的热度。热门区域楼市依然火爆MLS系统数据显示,在大多伦多热门的E09和Markham地区,即使在4
    风雨大王 2068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他们忘了, 损失的并没有250万, 其中绝大部分要还给银行. 在这种时候, 夫妻同心, 处之淡然才是关键. 最后因此而离婚, 说明以后也可能会因其他的物质纠纷而离, 感情如一纸之脆弱, 那还不如趁早? 另外, 就算人家赚了250万, 也买不到你在温哥华的种种生活. 何必执拗于后悔莫及. 
    俏俏是我来温哥华后结识的首要个好友,同龄、同行、同门(都是南开校友),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娃也差不多大。认识她是在家门口的超市,当时打算给家里老人买一种保健品,正用翻译软件查药瓶上那些晦涩难懂的单词,我是个小语种学生,小学就读的是外国语学校,刚巧我们那届招收日语班,我稀里糊涂就被命运之神推了进去,然后一路下来直到高考都是日语,ABC是我进了大学后才开始认识的,还不是自己主动去学的,而是为了毕业拿学位,不得不应付大英四级考试,硬着头皮念的,水平至今跟白痴没有多大区别。所以,各位看官,自行脑补一下,我这样的人来了加拿大,内心该有多崩溃!至于为什么还要来,以后我会另文详述,只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此处省略一万字……好像扯远了,我想说的就是在我抓耳挠腮的时候,一个温和普通话女声在我耳畔响起:“需要帮忙吗?要不要我帮你看下说明。”一抬头,看到个斯文俊俏的女子,正对我微微笑,就是俏俏。此后一个小时内,我们俩火速打成一片,尤其在发现彼此若干相似、若干巧合、且居然都是南开同届校友时,那可真是相见恨晚,妥妥地成了异国他乡好闺蜜。俏俏是英语专业,又比我早来两年,并且也是在家带娃不工作,所以相当一段时间都是我的
    清风梦蝶 3219 7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思维, 说通俗一点, 就是眼光, 也是"人穷不能志短". 
    最近,“阶层固化”一词特别火。很多人都在感叹:阶层上升通道的大门即将关闭。其实,自古以来,每个朝代都有阶层固化。但无论阶层怎么固化,总有5%的穷人可以突围而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导致的穷人思维。01我家楼上一哥们特别好玩,他最近读了热门文章《阶层上升通道的大门即将关闭》后,便经常开长辈们玩笑。爷爷来玩,他就怼爷爷:“你当年干嘛去了?咋不参加红军?要是你当年参军,我家至于这样吗?”爸爸来玩,他就怼爸爸:“你当年干嘛去了?咋不下海创业呢?”要是当年你下海,我家至于这样吗?”前几天,我在电梯里碰到他,他感叹:“现在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了。”寒门难以出贵子,这倒是事实。北京大学副教授刘云杉做过统计:80年代,北大学生三成出自寒门。90年代,寒门比例开始逐渐下滑。2000年后,寒门比例仅占一成多。BBC纪录片《人生七年》证实了这一现象,他们用49年跟踪了一群不同阶层的孩子,收关揭露了一个残酷事实:穷人的孩子绝大部分仍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绝大部分仍然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02为什么穷人无法摆脱贫穷呢?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都没有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直到十年前,美
    呆呆bella 5198 6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嗯, 所言极是. 华人爱孩子的方式很不一样, 若把握不好一个度, 那就有可能伤害孩子.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出现的“中国式吼叫”。文章用了很多数据来分析这种吼叫的地域之差,年龄之异,角色之分,以及学历之别,用事实告诉我们:吼叫是一种放肆,但是爱的教育需要克制。是的, 克制, 包括我自己在内, 最难以做到的就是克制。 相比之下, 那也是西方父母们比我们做得好的关键点. 那他们为什么很少怒吼? 为什么不会抓狂? 难道他们天生温柔没脾气? 难道他们没有恨铁不成钢的沮丧? 难道西方的孩子从来不会犯错误?肯定不是! 我觉得, 至少有两点是东西方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不同。首要, 就象西方的民主监督制度是为制约人性本能的自私贪婪一样, 你不能回避它, 而是 必须承认它, 正视它, 才能有效地去制止它。 为人父母者, 谁都知道会有愤怒抓狂的时刻, 更有愤怒时打骂孩子而伤及孩子的严重后果, 于是便有了防止虐待孩子的法律法规。 一代传一代, 社会文化的引导以及原生家庭的教育影响都让父母们知道, 你再气愤再窝火也得要克制! 因为吼叫就是语言恐吓, 打人就是暴力行为, 邻居会报警, 警察会上门来, 家庭有可能妻离子散... 长期以来的法制教育
  • AnnieLong 发表了帖子 2017-05-03
    2017年,像是一个属于董卿的年份,继春晚主持上的口红色号火了之后,董卿在《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中精彩的表现,迅速让她跻身为中国最有才情的女主持人之一,甚至一度成为了优秀女性的代名词。但在这之前,“文化修养”、“学霸才女”这些都不是董卿留给大众的印象,大部分人了解董卿,最早是来自哪些博人眼球的娱乐八卦。曾经的娱乐八卦里,她总是和那些污秽不堪的字眼联系在一起,“小三上位”、“背后有人”片面的报道被别有用心的媒体不断放大,没有人了解过她的才情,体会过她的成长。在事业的极峰时期,她突然选择离开舞台,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美国南加州大学进修。狗仔们挖出了董卿的男友密春雷的身份,上海中瀛集团董事长,已婚!董卿赴美待产生子的消息瞬间风声四起。狗仔的连番跟拍迅速入侵了她的私人生活,各种“董卿素颜大肚”、“携子逛超市”的照片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被炒的沸沸扬扬。面对记者的连番追问和花式套话,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她从来没有透露过关于孩子和父亲的半分消息。直到近期接受《面对面》的采访时,她才首要次以“母亲”的身份,谈及了初为人母的心得和经历。王宁问董卿,为何在这个时候选择做母亲。董卿没讲太繁复的理由,只是说,这
    2256 0
  • Mia快跑啊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假期总是过得太快啦,一眨眼又上班了
    真开心,今天居然有人给我奖状了。我们都不要把不开心的事情当一回事,我们都要记住开心的事,开心过一日之内,不开心也过一日之内,不如开心过每一日之内。生活因此变得精彩!大家周末快乐!
    329****3702 1580 1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老实讲, 我很少想到养老的问题, 不过现在既然问起, 我也就好好想了一番. 为保证信息正确, 我趁午餐时间跟我们HR部门的同事聊了一下, 主要是问关于我们养老金来源于几个方面. 她本人已经六十岁了, 接近退休, 所以她的例子可以是很好的证明. 她说她工作了一辈子, 不用担心老了之后没人管. There are basically three types of sources you might have for retirement income: 1. A pension you receive from an employer, if available2. Modest retirement benefits provided to you by the government3. Your own savings that you accumulate over time具体翻译如下:第一, 你工作的单位为你购买的养老金. 这叫 Canada Pension Plan. 一般来讲, 大的公司机构都会为员工购买此类保险, 做法是直接从工资里扣3%以上, 然后公司匹配3%或更多, 员工就等于存了6%有多. 公司效益越好可能会买得越多, 有的甚至不用从员工工资里扣, 直接由公司送上5%或8%. 这也是为什么你一定要有一份工作, 而且是好公司的好福利工作! 有些公司可能薪水不算高, 但福利很好, 其中一部分就是指养老保险买得多, 比如政府, 或学校. 第二, 对于六十五岁以上的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 政府会发放基本的退休金.  大概每人每月五六百刀. 夫妻俩人合共就有一千二左右. 但这是属于贫困线的收入, 所以英文用词是"Modest".第三, 自己额外花钱购买的养老保险, 叫RRSP. 市场上有很多基金公司或银行都提供这类保险服务, 政府也鼓励纳税人多多购买, 并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即花来购买这种RRSP的钱是可以算作家庭支出的成本来抵税的. 每年报完税之后, 你下一年可拥有的RRSP免税额度也会发放给你. 总的来说, 加拿大是福利国家, 扶贫助弱是她的国策, 不会让公民饿死. 但是, 大家也可以看得出, 多劳动还是有多收入的, 工作和不工作还是有巨大差别的. 反正, 一个人从25岁大学毕业走向社会, 到65岁从职场退休, 四十年的工作积累和合法纳税可以让你老有所保, 也不必靠养儿来防老. 
    中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移民输出国,移民毫无疑问成为了更多人开启新生活的一把全适用钥匙。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也成为众多华人同胞的热议话题,困扰着无数的海外华人们。当前社会,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八十年代出生人口比九十年代多30%到40%,90后数量呈断崖式减少。中国是寰球上只此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养老负担重,抚养系数大的问题扑面而来,特别是对于海外华人们,在追寻海外生活的同时如何权衡赡养父母的问题,深受社会关注。作为孩子,你是如何解决父母的养老问题的呢?作为父母,如果年老了,子女移民在外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呢?在国外,老人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你对此的看法是什么呢?赶紧回帖留言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吧,在帮助更多的华人同胞解开养老问题困扰的同时,也为自己和他人营造更幸福的晚年生活。(建议回帖不少于100字哦,以便大家更详细的了解您的想法和经历。)
    小边 3783 13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嗯, 首先要父母自己能静下心来, 才能具备讲道理的资格【图片】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出现的“中国式吼叫”。文章用了很多数据来分析这种吼叫的地域之差,年龄之异,角色之分,以及学历之别,用事实告诉我们:吼叫是一种放肆,但是爱的教育需要克制。是的, 克制, 包括我自己在内, 最难以做到的就是克制。 相比之下, 那也是西方父母们比我们做得好的关键点. 那他们为什么很少怒吼? 为什么不会抓狂? 难道他们天生温柔没脾气? 难道他们没有恨铁不成钢的沮丧? 难道西方的孩子从来不会犯错误?肯定不是! 我觉得, 至少有两点是东西方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不同。首要, 就象西方的民主监督制度是为制约人性本能的自私贪婪一样, 你不能回避它, 而是 必须承认它, 正视它, 才能有效地去制止它。 为人父母者, 谁都知道会有愤怒抓狂的时刻, 更有愤怒时打骂孩子而伤及孩子的严重后果, 于是便有了防止虐待孩子的法律法规。 一代传一代, 社会文化的引导以及原生家庭的教育影响都让父母们知道, 你再气愤再窝火也得要克制! 因为吼叫就是语言恐吓, 打人就是暴力行为, 邻居会报警, 警察会上门来, 家庭有可能妻离子散... 长期以来的法制教育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是的, 所以也非常考验为人父母者嘛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出现的“中国式吼叫”。文章用了很多数据来分析这种吼叫的地域之差,年龄之异,角色之分,以及学历之别,用事实告诉我们:吼叫是一种放肆,但是爱的教育需要克制。是的, 克制, 包括我自己在内, 最难以做到的就是克制。 相比之下, 那也是西方父母们比我们做得好的关键点. 那他们为什么很少怒吼? 为什么不会抓狂? 难道他们天生温柔没脾气? 难道他们没有恨铁不成钢的沮丧? 难道西方的孩子从来不会犯错误?肯定不是! 我觉得, 至少有两点是东西方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不同。首要, 就象西方的民主监督制度是为制约人性本能的自私贪婪一样, 你不能回避它, 而是 必须承认它, 正视它, 才能有效地去制止它。 为人父母者, 谁都知道会有愤怒抓狂的时刻, 更有愤怒时打骂孩子而伤及孩子的严重后果, 于是便有了防止虐待孩子的法律法规。 一代传一代, 社会文化的引导以及原生家庭的教育影响都让父母们知道, 你再气愤再窝火也得要克制! 因为吼叫就是语言恐吓, 打人就是暴力行为, 邻居会报警, 警察会上门来, 家庭有可能妻离子散... 长期以来的法制教育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