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8-08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8-08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8-08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08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4日刊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题为《中国必须避免对美误判》的文章称,中国看待美国不能跟随美国国内观点,对美国的估计必须实事求是,作理性分析,具有足够的现实主义。文章内容摘编如下:在美国内部,美国衰落的声音不绝。美国也不乏有人开始把特朗普治下的美国视为“失败国家”。在外部,特朗普的美国也不被看好。在这次新冠病毒危机中,没有一个国家向美国求援,这是美国进入寰球体系100多年以来的首次。中国社会对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也表现出复杂的情绪。很多人担心特朗普的非理性和不可预测性,尤其是特朗普眼下面临不利选情的情况下会如何行为。是否会向外转移矛盾,而把“中国牌”打到奢贵?是否继续升级中美之间早已经展开的冷战?是否在南海和台湾等中国核心利益上挑战中国,甚至发动战争?如果人们跟随美国国内的一些观点,也以为美国衰败了,或者以为美国会解体,而可以在国际上“取代”美国,就会犯极大的战略错误。其他国家可以错误地理解美国,中国则不可以。因为美国已经把中国界定为其头号“敌人”,中国对美国的估计必须实事求是,具有足够的现实主义。理性分析美国内部矛盾对美国所发生的一切,必须作理性分析。外交
    1100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08
    现在我们已经把随时随地上网视为理所当然,计算和网络正日益变得像水和电一样不可或缺。但是在50年前,计算和网络远不像今天这样便利,当时所有的计算机都在说不同的语言,并且彼此之间无法对话。但是大家都把这认为是理所当然,直到有个人受不了了。Mark Sullivanlong采访了当年的亲历者,请他们讲述了互联网先驱诞生的故事,原文发表在FastCompany上,标题是:50 years ago today, the internet was born in Room 3420最近,我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Boelter Hall(ARPANET首先节点设置地)参观。我爬楼梯上到三楼,去找3420室。从走廊上看,那是个相当不起眼的地方。但是50年前的今天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个叫Charley Kline的研究生坐在ITT电传打字机终端上,把数字化的数据传给了当时正坐在加州另一头斯坦福研究所(现在的SRI International)另一台计算机旁的Bill Duvall。并是有史以来的首要次,是ARPANET的开端,这个用来搞学术的计算机组建的小型网络,是Internet的先驱。当时
    784 1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07
    五十三年前,我在湖南湘乡经历了一场终生难忘的龙卷风。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至今回想起来记忆犹新,如同昨日。那是1967年,我父母从衡阳调到湘乡工作的第二年。4月的一日之内下午,乌云密布,黑压压的似乎要盖住大地让万物窒息。一阵电闪雷鸣之后,突起狂风,巨大的风力裹挟着雨点和泥沙噼里啪啦的砸下来。当时,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外面玩耍,见状赶紧散伙回家。在我往家里跑的路上,垃圾、树叶和纸片到处乱飘,刹那间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一棵樟树在狂风中劲舞,突然发出一声沉闷的声音,大风将这颗树连根拔起,将它摔倒在离我几米远的后面。要不是我跑得快,也许就被这棵树砸中了。我心里一慌,脚下一滑,差点摔倒。我家当时是住在企业分配的一栋平房里,房前屋后还有不少农田。我跑到家门口,慌忙开锁进屋,一股强风直朝屋里灌,我用了好大的力气才把门关好,然后把家里后面的门窗也赶紧关好。狂风夹着豆粒般大的雨点敲打着门窗,窗户在摇晃中砰砰作响,好像整栋房子都在摇晃。我感觉有一条从天而降的恶龙疯狂的向我们这一带扑过来了,它咆哮的声音加上闪电和狂风的猎猎声,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和恐怖感。年少的我真有点害怕,当时爸妈上班还未回家,弟
    1350 1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8-07
    【婆在韓國】回新西兰倒计时还剩5天了。今天下午打开门就见到一包快递。拆开一看是一本精装版中文圣经。接着,收到一位韩国设计师朋友的KakaoTalk短信:”Cathay I ordered a Chinese bible and delivered to your door today. It’s my such a small gift. “
    1214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07
    据澳媒报道,澳洲的制造业在自给自足方面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排行最末的。一份新的报告显示,澳洲价值5650亿元的制造业仅创造生产3800亿元。随着疫情突出了全球供应链问题以及澳洲制造能力的差距,这份澳洲研究所未来工作中心(Australia Institute's Centre for Future Work)出具的报告显示,制造业的升级可能产生高达1800亿元的新销售额,500亿元的额外GDP和40多万个就业机会。报告把贸易和产业政策的失败归咎于破坏了国内制造商与主要全球市场做生意的成功,在海外贸易中产生了“危险的不平衡模式”。在制造产品方面,澳洲也低于德国、荷兰、韩国、瑞典和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制造的产品甚至高于内消。
    930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20-08-06
    电来了,所有的电器都亮了。电视是开着的,灯也开着。提前来电,意外惊喜!8/6 11 点!
    938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20-08-06
    飓风Isaias只半天的时间就把我们这一带搞得没电没网,从8/4中午要到8/9中午才能恢复正常。我们小区,10年没电三次,我们搬进来一年赶上两次。要是没有疫情大流行,我们可以出去玩了,等有电再回来。可是现在只能家里蹲。 没电,最要紧的是冰箱。不开冰箱保持冷气,可是依然会化水。8/5号早晨,地上开始有水。印度邻居主动提出给我们一条线,接冰箱。充分体现了“远亲不如近邻” 。 小区里有很多人家有发电机,机声隆隆,首要日之内不适应吵得有点不能睡觉。没有电就没有照明,好在手机上都有手电。没有空调,可以把窗子打开通风,好在房子东西通透。没有电可以用煤气做饭。没有网络可以用电话来的流量应付日常的沟通。在家上班的受到很大的影响,三儿去朋友家干活。有人回公司去办公。 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求发电机的帖子。一呼百应,不到一小时搞定。朋友送货上门,解决了没电的问题,手机充电不是问题,对我来说就安心了。发电机经过一夜的运行,没有耗费很多汽油。做饭有煤气,用火柴点火。发电机是乡下生活的必备。
    1335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8-06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06
    核心提要:1. ASIO(澳大利亚安全情报组织)、ASIS(澳大利亚秘密情报局)及其他四家机构组成了澳大利亚情报体系;国际上策反对方关键人员、调动外围人员,国内监视对手间谍动向,肃清叛变者;澳对华间谍活动的背后也是其情报机构。2. ASIO主内,1949年成立,负责内部的反间安全与情报获取;冷战期间曾策反速冻集团情报官员,监听苏联大使馆、反越南战争人士。3. ASIS对外,行动更为隐秘,由澳外交和贸易部管理,热衷开展国家间间谍活动;曾在海上经济专属区与大陆架划界问题上力图以大国身份压迫东帝汶,被国际嘲讽,陷道义困境。4.澳洲情报部门的工作重点已转向中国,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ASIS北京情报站由多名特工以外交官身份,从事人员策反和情报交联活动;国内ASIO、ASIS监控中国驻澳机构和人员的,骚扰在澳华人,发展华裔线人,渗透中国驻澳使领馆,或潜回中国收集情报等。7月1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宣布了一项扩充军备、军费的“10年计划”。要在未来10年内投入2000亿美元用于国防能力建设。与此同时,莫里森的个人支持率上升了两个百分点,达到68%,对他的不满意率也下降到了27%。
    2868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06
    当《人民日报》出版社的编辑向叶永烈提起,希望出版《四人帮兴亡》时,叶永烈只是笑了笑,他没有抱太大希望。过去的6年中,这本书6次被提上出版日程,每次都因各种理由被拿下。 180万字, 20多个春秋的心血,从陈伯达被正式释放的第10天,叶永烈敲开了他的家门开始,叶永烈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采访之路,很长的一段时间,他像老邻居那样,吃完晚饭就到关锋家遛弯,拉家常,对王力的采访,更是坚持了8年之久。 如今,除戚本禹外,其他被采访者均已作古,叶永烈庆幸于当年的努力,“我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当书稿终审通过的消息终于传来时,叶永烈兴奋地写下了近1万字长文,记录这20多年来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对于《四人帮兴亡》可能引起的种种争议,在接受竞报记者专访时,叶永烈异常平静表示:“我只是忠实的记录事实,评价还是让更多的人们去做吧。”写传记有三难 问:您创作的《江青传》等四部传记10年前已出版,为何又要结合成《四人帮兴亡》? 叶永烈:《四人帮兴亡》是我20多年前就计划写的一部书,后来发现采访量太大,短期难以完成,就分成四部传记来写,全写完后,又想把它们合起来。一是分着写,“帮”的感觉弱
    4042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05
    飞鸭兰(Flying Duck Orchid), 为澳洲原产兰科植物,英文名 Caleana (卡莉娜兰)。一个花莛通常多朵花,其形状犹如展翅欲飞的小鸭子,活灵活现,非常可爱。飞鸭兰对于生长环境要求较为严格,它需要生长在森林及灌木丛栖息地,而且飞鸭兰的繁殖需要特有的昆虫授粉。因此,飞鸭兰花被澳大利亚作为脆弱的植物予以保护。悉尼诗词协会会长王曼妮首作《飞鸭兰咏》,众多诗友唱和。飞鸭兰咏 王曼妮双姝妸娜舞翩翩,笑看风尘醉大千。莫问根源何处现,落花流水总依然。次韵《飞鸭兰咏》 汪学善奇花化鸟舞联翩,谪下瑶台劫万千。历尽人间回首笑,高枝驻足亦安然。 依韵奉和《飞鸭兰咏》 孔伟贞自在幽悠云海翩,型神兼备惹人怜。冬晨杏苑访骚客,月夜虹桥赏白莲。次韵奉和《飞鸭兰咏》&
    1978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05
    一直以来,以多元文化为特色的澳洲吸引了大批海外移民前来,短期居留、长期工作和永居移民都在为本国的发展与繁荣添砖加瓦。然而,近年来,澳洲的移民政策却有所收紧,净移民数量更是逐年下滑,这总归是怎么回事?移民都去哪儿了,澳洲还能保住移民涌入带来的经济优势吗?澳洲净移民数量逐年减少,什么情况?澳洲近年来的移民配额一直都有减少的趋势。根据澳洲统计局数据显示,永久移民接纳人数从2015-2016财年的约19万人下降至第二年的18.4万人,又接着下降至此后一年的16.2万人。在2018-2019财年,永久移民的上限是19万个名额,但实际发放的名额数量只有16万人。且据SBS的报道,2019-2020财年的净移民数量居然与2018-2019财年相比减少超过30%。而对于2019-2020财年,澳洲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此前就曾表示,预计下一财年的净移民数量将下降85%。本月的19日,《先驱太阳报》更是报道称,2019-2020财年,澳洲接收永久移民数量为14万,创下15年来的较低水平。据悉,联邦政府在2019-2020财年发放了14
    1121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20-08-05
    今年的飓风字母已经到了I,Isaias。新洲州长已经宣告新泽西州处于紧急状态。我们乡下的电线杆不经风吹,一遇恶劣天气就有很多地方停电。原来住的地方,从来不停电,搬到这边,已经停了两次了。没有电就没有网,好在电话有无限上网流量。邻居家的发电机叫个不停,噪音太大。菜园子里的西红柿都吹倒了。看看圈里朋友晒的照片,大树连根拔起。三儿高中时候做project,做了个太阳能充电器,这回派上用场!很多地方停电,冰箱没电了也不敢打开。打开地图看看,要等一日之内电才能来。这一张图片是飓风路线,新洲南部受灾严重。没有电的日子怪怪的。
    1353 1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20-08-05
    看到下半夜,在风雨交加中终于追完《三十而已》,这阵子不仅追《三十而已》,甚至《二十不惑》都不放过。 为什么有的剧能白天黑夜的追,有的却是鸡肋,还有的干脆弃剧? 看电视剧如同打游戏,会上瘾,被吸引的因素很多,总结一下我被吸引不外乎下面三个因素:故事情节,演员阵容,还有和自己内心共鸣的程度。 故事情节靠编剧的功力。 编的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发现很多编剧还是不熟悉国外的生活,很多地方失真。比如电视剧猎狐,里边有很多在美国追罪犯的情节,以及谈及美国绿卡的政策。看着喜爱的演员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样子,有点出镜,看不下去,只好弃剧。还有柳云龙的《胜算》,谍报剧是我的较爱,柳云龙是我喜爱的演员,这部《胜算》据说是他的收官之作,鸡肋都算不上,只得弃剧。 《三十而已》的剧情故事还是很吸引人的,几个女人的故事都很出彩。但是王曼妮出国留学的结局处理的有点牵强草率,一个在上海打拼近十年的30岁女性居然认为有10万块人民币就可以去留学,而且剧中并没有一点有关王曼妮要出国留学线索。编剧的脑子懵圈了。我觉得她去霸道女总裁依依那里就职还比较靠谱。
    1797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04
    悉尼成为澳大利亚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震中”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了。今年4月,病毒游轮“红宝石公主号”在Wollongong停留了好几个星期,这是对新州面临严峻疫情考验的一个警醒。新州有两天的新感染病例突破200例大关,在当时轻松成为澳大利亚最糟糕的数字。一切都改变了,至少现在是这样。关于病毒,有一点是肯定的,它的传播速度快如闪电,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因素。 在7月的首要周,维州的病毒病例总数超过了新州。从那时起,维州的病例迅速增加。维州用了四个月时间达到3000例,在随后的三周内,病例增加了两倍。今年5月,就在联邦政府开始放松一些封锁限制之际,维州的病例数开始上升到两位数。这种低水平病例蔓延持续了数周,直到6月首要周。新南威尔士大学流行病学家、寰球卫生组织顾问麦克劳斯(Mary
    1127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04
    传统认为,科技工作因其高度的创新性,因此科技工作者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科学家们改造了一种汽车装配线上常见的机器人,让它可以在化学实验室内工作。通过与机器学习算法相连,这种机器人可以使用和人类化学家一样的标准分析仪器,“相当于使研究人员而非仪器变得自动化”。同时,由于它和人类体积相当,可以在传统实验室内工作,而无须建立或改造新实验室。在提高一种聚合光催化剂性能的实验中,这款机器人在2~3天内便优化了反应条件,而人类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到。原因之一,就是这种机器人采取了激光扫描和触觉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定位,而不是视觉系统——不用“看”的机器人无须光亮,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光催化实验的效率。研究者认为,这个机器人将在传统实验室有更多应用。那么,人工智能会取代化学家吗?会取代科学家吗?本期,我们邀请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王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侯增广,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磊一起来谈谈这个话题。1.人工智能已成为科学家的好帮手侯增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简单地说,《自然》刊登的论文在技术方面有两个亮点。一
    949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8-03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