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8-13
    【新西兰14天隔离日记】第1天:新西兰今日新增14例确诊。1例在隔离酒店。另13例全是奥克兰社区传播。难道我俩从"安全的韩国"回到"危险的新西兰"。哈哈~2020没有哪里是安全的。一切只有面对处理,没有可逃的地方。活在当下~嘻嘻~庆幸今天我们选的午餐还不错。Quinoa and feta wrap 和 Vegetarian nachos with Mexican beans。量也可以,没浪费太多。下午2点左右有2位护士来测体温并了解健康情况。还给了我们几个免费口罩。不得不赞护士们态度热情友好,记录认真。今后每天她们都将来测体温。酒店允许每周免费洗一袋衣服。但小件衣服还是自己手洗吧。好在卫生间够大,洗手盆够大够深,衣架也有8个。下午时分各房间传来了两次广播。一次是招集一批已住满14天隔离的住客上车。第二次是预告今晚有一批新住客入住。要求其他住客在这些时间段不要离开房间。以免病毒传播。其他时间住客是可以随便出入自己房间或去酒店底层买咖啡的。现在又到了坐等晚餐的时间了......哈哈
    1121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8-13
    【新西兰14天隔离日记】第1天:一切落定之后,焦虑心情得以缓解。昨晚算是睡了一个好觉。可某龍根本没时差,按常规7点醒,8点开始上班,9点电话会议。简直就是不让某婆睡懒觉。......预定的酒店早餐8点准时送达房间门口。一个苹果,一碗sereal ,一杯yoghurt, 一块蛋糕。 某龍吃了继续工作。而某婆仍在床上躺着......快中午12点半了,午餐即将送达......爬起来欣赏窗外的蓝天白云......一年沒见新西兰独有的蓝了
    990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8-13
    【新西兰14天隔离日子】第0天:回新西兰前一直担心被安排去Rotorua 酒店。看新闻得知那里频频确诊。最近看到一些媒体报道也有不少差评。直到今天下机后,健康署人员告知我们将被安排到奥克兰市中心的酒店之后,某龍的心才定下来。从机场到Grand Millennium 酒店大约25分钟车程。还没下车,站在酒店门口的8名保安和酒店行李员就向车上挥手欢迎。并将车底的行李箱全部友好地安放在酒店门口排列3行。一位健康署负责人跳上车给我们讲解了隔离程序和注意事项。之后很有次序地分家庭为单位下车,行李员将每位住客的行李暂时安放在右边,住客从左边进入酒店。按社交距离排队进入登记。全程有健康署人员指引到柜台。3个柜台用塑料玻璃隔着。登记的内容也都是:你从哪里来?将去哪里?若没在新西兰停留90天离开,政府将追收这14天的隔离费用。否则是免费的。另一边安排客房的服务员还会专门询问需要的床型。之后我们领房卡就被引去见专业护士。又是一轮健康问题提问回答。好在所有表格都是由健康署人员亲自填写。护士大姐很风趣,聊天比问话还多。之后又见了一位负责人
    1301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8-13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13
    莫里森政府已下令澳洲邮政(Australia Post)优先考虑药品和其他紧急物品的派送,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担心维州严重瘫痪将影响全澳范围内的邮政服务。维州的四级封锁要求大多数仓库和配送中心(除了供应食品和药品的仓库和配送中心)将工作人员削减三分之一,以较大程度地减少人员流动,因此,关键的食品、药品和学校用品的运送正处于危险之中,这可能会扰乱供应线和包裹的派送。澳洲邮政首席执行官霍尔盖特(Christine Holgate)准备在本周末过后仅使用三分之二的司机、邮递员和包裹处理员工。她警告说,这不仅会给维州,甚至会给全澳造成造成重大物流瓶颈和延误。 霍尔盖特表示,墨尔本疫区的包裹派送量已经增长了200%以上,来自Chemist Warehouse的紧急药品派送、
    971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12
    澳洲疫苗问世还有18个月,留学生要继续上网课了?据报道,澳大利亚距离可以在当地全科医生获得的COVID-19疫苗还有18个月。寰球卫生组织上周曾警告说,寰球可能永远不会有能够完全抵消病毒传播的COVID-19的疫苗。墨尔本斯威本大学健康科学学院院长布鲁斯·汤普森教授说,即使是有效的疫苗也不能抑制这种病毒。他说:“我们谨慎乐观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是我们没有实际证据表明,如果服用这种疫苗可以保护你,而且症状将比现在少得多。”澳大利亚在阿德莱德和昆士兰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已经在研发COVID-19疫苗的临床试验阶段,这意味着他们正在对人体进行药物测试。截至7月底,全球范围内有250种候选疫苗,30种处于人体试验阶段。汤普森教授说,我们预计的是明年中旬到明年年底,届时我们将为大家提供疫苗。“我们需要开始考虑如何通过其他方式将传播降到较低。”通过综合症状分析,我们可以开始研究病毒如何在小范围内传播并控制那些爆发。“还必须考虑我们永远没有有效疫苗的真正可能性。”COVID-19的疫苗生产过程已经快速进行,正常的开发时间长达四年。汤普森教授说:“我们需要做的是走在曲线的前面,这样我们就不必像现在这
    1160 1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12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除了飘逸亮丽的丝绸,蚕丝蛋白还能用来做成数据存储器,不仅可以存储数字信息,还能长期“保鲜”存储血红蛋白、DNA、活性药物等生物分子。更神奇的是,这轻薄的柔性硬盘,还能植入生命体内,可控适时降解。这是真的!据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陶虎课题组与国际同行合作,成功研制出寰球首块基于天然生物蛋白的硬盘存储器——蚕丝蛋白存储器。近日,《自然-纳米技术》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当陶渊明在1600多年前吟咏出《归园田居》时,确实想不到,他的第五十四代嫡系后人陶虎,会将此作为自己科研的灵感来源。今年38岁的陶虎,从小耳濡目染江西丝绸之柔美,在攻读博士期间发现蚕丝蛋白*还可用于组织工程。结合自己微电子研究背景,他将用蚕丝蛋
    1204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8-11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11
    周五,澳洲总理莫里森在发布会上向大众描述了,未来几年,如果一直没有疫苗研制出,那么那个时候澳洲会走向何处、社会发展态势会如何。总理表示,如果疫苗被研发出,那么就可以放宽对边境的限制。可如果疫苗迟迟不出,那么澳洲将经历三大变化!总理表示理解大家对疫苗的期待,但是他也希望大家能够认清一点事实,“你不能把未来全指望在新冠疫苗上。疫苗是一种缓解病毒的方法,它可能会减轻对大家的影响,让病毒传播能够得到些许抑制。但疫苗不一定能根治,彻底消灭病毒。”“如果未来几年大流行还在继续蔓延,且没有疫苗被研发出来。那么澳洲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多下功夫: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总理认为,这次疫情虽然重创了大多数产业,但是危机中总有生机。“危”与“机”,在辩证法中,既是矛盾,也可相互转换。澳大利亚企业需要尽快抓住“危机中的生机”,尽快适应疫情带来的变化,好好发展自己。除了给企业点拨了未来发展的机遇,总理也对疫苗这件事做出了些补充说明,“如果澳洲研制出了有效的新冠疫苗,我承诺一定会和寰球各国分享的。我认为,各个国家的领导人应该也和我一样这么想,互相分享它。任何国家如果拒绝分享疫苗,他们一定会
    1147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11
    美籍华裔科学家,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于1939年出生在河南平顶山宝丰县肖旗乡范庄村,崔琦乖巧聪慧,家里尽管贫寒,父母都是目不识丁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也设法送他上学。1949年小学毕业后,由于方圆几十里没有中学,崔琦不得不辍学在家务农。1951年,有个机会可以让他出外读书,临行的前几天,崔母一针一线地为崔琦赶做了一件黑棉袄、一条蓝棉裤、两身内衣和几双鞋袜。他母亲就把家里仅有的面粉做了几个馒头,给他带上,然后叮嘱他说:“你要出去好好读书,只有这样才能有前途。”当年崔琦才12岁,从此一别,谁也没料到,那却成了与父母的永别。这年秋天,崔琦进入香港培正中学读书,因为语言交流不便及生活艰难等诸多原因,崔琦强烈思念在家乡的母亲,两次写信给母亲要求回老家。 母亲收到信后,通过别人告诉崔琦不要想家,好好读书才是对父母亲较大的安慰。崔琦刻苦攻读,靠全额奖学金完成中学学业,并于1958年到美国留学。崔琦去香港后不久,国内赶上大饥荒,父亲饿死,几年后母亲背负“里通外国”的罪名抑郁而死。母亲去世时,崔琦姐姐欲借
    2257 1
  • 水畔网行 回答了问题 2020-08-1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8-1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8-1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10
    你可能难以相信,中国人千百年来所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结束的时候,盛世大唐的国力还没有达到五十年前的水准,也就是隋朝的“开皇之治”后期的水准。原因是,贞观之治开始前,隋炀帝的已经将国力消耗殆尽,随后又引发了隋唐更迭过程中十几年的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国家极其衰弱。社会财富的积累,人口的增长,一方面需要给百姓减负,让他们日子能够过好,能够放心地生孩子,生下孩子能够养大,休养百姓才有国家生息。另外一方面,也需要相当时间的积累,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辛勤劳动,财富代代叠加,才能形成比较充盈的国力。贞观之治的效果,也需要时间才能充分显示。隋朝开皇时代的繁荣也不是天赐,而是长时间地执行正确的政策,加上杨文的父亲一身谨小慎微,宵衣旰食才得到的。杨广拿到了一手好牌。他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幸运的,比唐太宗李世民还要幸运得多。他含着金钥匙出生,十一岁就被封为晋王,三十五岁当上了皇帝,而且他接手的这个帝国是当时寰球最强大的帝国,当时的隋朝国力强盛,国势蒸蒸日上。上天给了他这样一把好得不能再好的好牌,他只要正常出牌,就能舒舒服服地做他的人生大赢家,命运对杨广已经无法更加眷顾了。不过最终他却成了输家,而且是大大的输
    2602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10
    前不久,澳洲新州首席医疗官Kerry Chant表示,一项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有25万至50万澳人可能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有报道称,该研究基于从孕妇和其他人员采集的血液样本。研究数据表明,澳洲此前预测会有12428人感染的结论低估了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Chant博士说道:“我们正在做血清学调查,估计可能有大约1%至2%的人口已经感染了。目前这项研究正在进行中,将在适当的时候发布报告结果。这是我们监测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了解到底有多少澳洲民众感染过新冠病毒。” 新州首席医疗官Kerry Chant这项研究由国家免疫研究与监测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Immunisation Research and Surveillance)和UNSW Kirby Institute领导。新州卫生厅表示,他们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对悉尼的调查,目前正在各州和领地收集血液样本,进行全国性的调查。Chant通过引用这些数字来证明澳洲在抗疫方面的高效。她将澳洲的感染数字与美国做了比较,称纽约有20%的人口
    915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8-09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8-09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20-08-09
    电视剧《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成为热播剧,我们这些老阿姨跟着凑热闹。与其说我们追这样的剧是有一颗年轻的心,不如说我们在念旧。这些剧里有我们曾经生活的影子,每个角色都觉得似曾相识。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是大学生活的本质还是一样的,一群年轻人住在同一宿舍,四年里发生的事情比十八年都要多。而且几乎件件刻骨铭心。老话说的"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顺耳 ,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这些随着社会的进步,都不太准确了。二十岁可以不惑,五十岁改行创业,七十岁蹦蹦跳跳还算年轻,八十岁周游寰球令人羡慕。《二十不惑》里的几个女孩子,四年中经过自己结交舍友和男朋友的经历都迅速成长,在实习工作中经过挫折也都变得能够明辨是非,也许在漫长的人生中她们还会有很多困惑,但是这四年里她们学到了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大学不仅学专业知识更主要的是学做人!这部剧演员选得都很好,长相不抢眼,演得都很出彩。就好像看自己的孩子和年轻的自己在眼前晃悠。 姜小果(卜冠今饰演),单亲家庭长大,家里没
    1973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09
    2018年12月15日凌晨,盛名作家二月河在北京病逝,卒年73岁。二月河,本名凌解放,河南南阳人,因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走红。2006年,他的版税收入达1200万元,可见其畅销程度。他的小说开启了人们对清朝历史的新认识,也改变了人们对满清的看法。正如有网友评论:二月河作品越畅销,危害也越大。首先是,从二月河开始,清宫戏一直红火到今天。当美国屏幕主人公进化为蜘蛛侠、变种人、星球大战等等时,我们打开电视却唯见大辫子飞呀飞、奴才声声震华夏。其次是,二月河篡改了历史,跪颂皇帝:这些皇帝个个都是胸怀天下、雄才大略、仁慈宽厚、一心为民的好领导,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么千年一遇,要么最差也是500年一遇。如果皇帝都这么好,我们为什么不继续实行皇权制度呢?这让辛亥革命以来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们情何以堪?!实际上,历史中的这些皇帝杀人如麻、残暴无比。比如真实的康熙,由他引发和策划的平三藩战争中,死于清军屠刀之下的足有数百万人。史载“……王师赫怒,整兵剿洗,玉石难分,老幼死于锋镝,妇子悉为俘囚,白骨遍野,民无噍类”。还有,康熙颁发禁海政策,即濒海
    2808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8-09
    日本科学家在老鼠身上发现被称为Q神经的睡眠开关,只要经过强烈刺激,老鼠身体就会变冷进入类似冬眠状态,未来如果能让人类成功冬眠,有机会广泛应用在医学及太空旅行方面。日本科学家在老鼠身上发现被称为Q神经的睡眠开关,只要经过强烈刺激,老鼠身体就会变冷进入类似冬眠状态,未来如果能让人类成功冬眠,有机会广泛应用在医学及太空旅行方面。日本经济新闻报导,2006年10月,一名男子在日本神户市六甲山遇难,24天后获救时体温仅有摄氏22度,就算不幸罹难也并不奇怪,但这名男子居然仍有微弱呼吸,收关保住一命。这种情况跟冬眠极为雷同,但在这个引发骚动事件的10多年后,让人联想到人类只要开启某个模式也有可能冬眠的新闻出现,那就是从老鼠身上找到了睡眠开关。如果未来人工冬眠可以成真,将可望用在医疗方面争取治疗时间,或是用在太空旅行,实现航天员前往火星探险的想法。日本筑波大学国际统合睡眠医科学研究机构教授樱井武等人,6月在老鼠身上找到了能造成类似冬眠状态的脑神经回路,并将研究报告发表在英国的国际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在老鼠的实验中,只要强烈让主掌脑部睡眠与清醒的一部分神经(称为Q神经)活动,老鼠的身体就会变冷
    1133 0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