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5-01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3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9-04-29
    彩鉛蜜橘-龍婆時間飛逝,從美國移民新西蘭已三年半。而這短短的三年半,卻是婆這四十幾年人生的一次重大”落差“。從洛杉磯每天打扮時髦shopping的”貴婦“一下子變成在內皮爾每天與泥土打交道的”農婦“。心裡和生理所經歷的,不是一個落差那麼簡單。三年,這裡沒什麼Mall可逛的。一個不到七萬居住人口的內皮爾小城,巴掌大的市中心,一小時就可看完。而曾經居住的洛杉磯,就算家附近的Mall,逛一日之内都嫌不夠。豐富的物質生活,已到了嚴重過剩的狀態都不自知。俗話說:沒嘗過苦,根本不知真正的甜。但甜也有許多種,哪怕是最苦的味,慢慢品,細細嘗,也能悟出它的甘甜。人生不都是這樣苦中帶樂地過著嘛。哈哈......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沒什麼大不了的!!!當心態調整之後,讓心靜下來,給靈魂找一個歸宿。一邊學畫,一邊學做農婦。經過三年的積累,最近,婆決定開啟一個寫畫生涯,誓要將“婆在新西蘭當農婦”的親身經歷以寫畫的形式記錄下來。首要篇介紹了龍婆家院子裡的“貴婦“-牛油果。第二篇介紹了新西蘭的”國民水果“-斐濟果。這不,還沒等婆撿完後院的斐濟果,已有婆粉追問:“婆,食完斐濟果,新西蘭人民又輪到食乜果了?”201
    1200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9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9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9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9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9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9-04-25
    【婆在新西兰】今天是新西蘭的公眾假日。為了紀念戰爭中犧牲的軍人。幾乎每一個城市的紀念碑下都在舉行紀念儀式。市中心的大多數店鋪和超市也歇业半天以示尊重。
    1452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4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3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2
    1298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2
    雪山之下,陶波之南,有一个小镇叫奥阿库尼,这里被誉为新西兰胡萝卜小镇。 据称,为了抵御僵尸,小镇派出了以五虎上将率领的植物军团,分别是胡萝卜、土豆(官名马铃薯)、欧防风、抱子甘蓝和甜菜疙瘩。看样子只要对方不派出兔子精,植物一方凭借身大力不亏的优势基本稳操胜券。
    2427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0
    隐秘的城堡,Chateau
    1308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0
    没有电视机之前,(我家是1980年买的电视机),生活硬是无趣,定期串门就变成了我爸妈的生活内容。当然也没什么好串的,到底大家都在忙着睡觉,后来住在五家庄的大表姨家成了他们固定骚扰的对象,因为大表姨有一身改衣服的手艺,对于日新月异的俩男孩的妈妈来说,这种技能即便在黑夜里也会闪闪发亮。 话说回来,我一点也不反感去大表姨家串门,倒不是我喜欢大表姨抽烟抽到发黄的手指以及沙哑的声音和锐利的目光,(我大表姨又瘦又黑,活像传说中的烟鬼),也不是对姨夫伺弄出来的瓜田李下有什么兴趣,(即便我把他种的喇叭花拔了一堆姨夫也毫无反对意见),我是喜欢听他们家的匣子。 就跟时下带着孩子去串门一样,让孩子很好的镇静剂就是把iPad或者手机给他玩,我一去表姨家,姨夫就把他听的匣子塞给我,很诡异的是,每次我都能听到快板书,《大闹天宫》。 我当然不知去过一次,但也并不是天天去,为什么每次都听到相同的快板书呢?对此我深不可解,大闹天宫的桥段总归也没多长,那时候的文化生活再匮乏也不至于每天晚上都重播一次吧?这个问题直至今日我仍旧没有相同,只此的解释是幼年时的时空概念可能与成年之后有所不同。
    1446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18
    前些日子我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情,我当下这个年龄,我爸我妈也曾经像我一样试图把平庸的生活变得有趣一点,原来在这件事上,代际之间其实并无二致。 慢慢地,生活好像变得规律了一点,至少学校不用每天都加班学习了(可能因为驻学校的军代表不知道啥时候起消失不见了),工厂也不用加班生产(我猜加班也生产不出什么来),虽说仍旧每周只休息一日之内,我爸妈已经有时间除了洗洗衣服之外再研究点额外的事情了。 钓鱼是不敢的,打上回我爸带着俩儿子去喂了回蚊子,回来各发一周烧之外,别无所获,即便再不情愿我爸也能算出简单的经济帐来,后来俩人就开始琢磨着弄些吃的应该没错。 在狂包了数次饺子之外(每次我家做大型餐饮活动,比如蒸包子煮饺子等需要父母协作完成的时候,都是我感觉最幸福和最轻松的时刻,因为此刻他们无暇去发泄对彼此的怒火),我爸开始相信自己能够干得更别致一点。他想到了磨豆腐! 要是当时哪怕有百度也会好很多,因为光研究怎么做就花费了他几个月的时间,终于,深藏在阳台上手工制作的石磨派上了用场。 石磨是花岗岩做的,分上下两片,塑胶唱片大小,上面斜斜的凹槽分布均匀,一如既往地显示着制作者无尽的耐心与执拗
    1520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18
    老久没听广播了,因为对身体不好。尤其是在听众互动环节,经常有种把人从收音机里薅出来胖揍一顿再塞回去的冲动。今早偶尔又手贱旋开车上按钮,结果听了一段话再次让我虎躯一震。有人提到说一种新型的建筑装饰材料,居然是薄饼岩的岩石。薄饼岩我熟,一年去好几趟,老实说,我不怎么喜欢一个景点经常会日新月异,因为我猜这种地貌八成儿也属于不可再生的,你不能指望跟森林似的,这边一通砍,那边长得也不慢,石头要是这样就是闹妖精,可见这石头应该是搬走一块少一块,当然也存在从地底下冒出来的可能性,你去凯库拉的海滩看看就知道,上回地震从海底就冒起来好多嶙峋的岩石,整齐如刀锋并列,犬牙交错,顺便还带上来好多鲍鱼,基本属于一锅端了。可这种概率就跟守株待兔差不多,靠不上的。记得我喜欢上淘石头得从南京开始,南京有个雨花台,雨花台下雨花石,其实雨花石并非仅仅以雨花台得名,这是一种石头的统称,属于一种天然玛瑙石。真正的得名是梁代一位高僧云光法师在南京讲颂《涅磐经》十分精彩,感动上天,天上的香花纷纷落下,落地成石,这也是成语天花乱坠的由来。不过我搜集的那个时候雨花石包装很简陋,只是一个稍厚一点的塑料袋封装上几块,
    1311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9-04-16
    此圖片來自網絡2019.04.15巴黎聖母院大火,那個醜陋的駝背敲鐘人是否聽到美麗吉普賽女人吹響的哨子聲?巴黎聖母院-龍婆攝於2008年3月讀書時,雨果筆下的《Notre-DamedeParis》讓婆知道了巴黎有個聖母院。奇醜無比的駝背敲鐘人加西莫多,美麗堅毅的吉普賽女郎愛絲梅拉達,還有他送給她的那個緊急求救時吹的哨子。巴黎聖母院-龍婆攝於2008年3月2008年3月22日,現回望,不得不慶幸那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時間不再重來。一切都將成為歷史。巴黎聖母院-龍婆攝於2008年3月面對巴黎聖母院的尖塔,雨果小說裡的那一幕幕場景再次浮現眼前。酷刑台,嘲笑聲,人世間冷暖......巴黎聖母院-龍婆攝於2008年3月他將她藏在哪裡?為什麼她們在人世間會受到如此的欺凌和懲罰?巴黎聖母院-龍婆攝於2008年3月她遞過去的那一口救命水,溫暖了他那顆早已被世間欺辱破碎的心。巴黎聖母院-龍婆攝於2008年3月1163-1250年巴黎聖母院建造。1802年拿破崙在此加冕。1831年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出版。故事背景設在1482年。2008年龍婆慕名參觀了巴黎聖母院。2013年歷史學
    1895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16
    委托部 小时候听说委托部这个地方,觉得很神秘,后来才懂得其实就是二手店。如果说那个时代的服务行业态度普遍偏差,至少逛委托部就会好一点,因为里面几乎压根儿就没有服务! 印象里摆设着破败的家具和生活用品,根本谈不上什么品相,不过我猜其中或许有上好木料制作精良的器具,因为动荡的运动而被湮没于此,或许灰头土脸站在墙角的大柜就是红木制成,或者那个不起眼的八仙桌就是黄花梨也说不定。 委托部里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很难形容,混杂着霉变的气息和死去亡灵的诅咒,所以每一次去推开委托部门时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惊扰了气正不打一处来的飘忽灵魂,走过长长的屋子,还有些亮晶晶的东西总算让这里不同于坟墓,那些东西八成有点值钱,所以摆在这里从来都没有卖出去过,或许是当铺中过当没人赎回的东西就拿到委托部里卖掉,当时送当的人或许眼巴巴期望能够有朝一日将其赎回,或许是先人遗存,或许是爱人所赠,或许根本就不知来由,但终无法让其回到自己身边,因为已经自顾不暇,时间本就是个魔鬼,随时随地翻脸不认人。 轻轻拉开一扇嵌着彩色玻璃的柜门,一缕低回的幽香掺杂着油脂变质的味道萦绕出来让人悲喜交集,精巧的暗盒开启得毫不
    1392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9-04-15
    彩鉛斐濟果-龍婆每年的4-6月,新西蘭的秋天到了!!!又到了全民撿果子的季節!!!撿?!難道不是摘果子嗎?你沒看錯,婆沒打錯。你也許吃過新西蘭的奇異果,但未必見過新西蘭的斐濟果。都是綠的雞蛋形,難道區別很大嗎?你以為新西蘭最出名的是奇異果,殊不知,家家幾乎種的卻是斐濟果。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呢???......話當年,2005年的4月8日,當婆首要次從加拿大飛洋來到新西蘭探親時,曾與恐龍妹妹一起出外旅行。途中,妹妹順手在路邊撿了一個綠果,兩手一掰,兩指一擠,就遞給婆吃。哇......清醇甘甜,內軟外沙,還帶著一股番石榴的清香。“這是什麼呀?”“Feijoa果。”由於探親時間短,事多,Feijoa果就嘗了這麼一次,名字沒記住,但味道永難忘。回到加拿大之後,在超市翻個遍也沒找到那果的影子。當恐龍妹妹再次來電,一問,才知,那是新西蘭的特產。為解婆之饞,恐龍妹妹不辭辛勞,從新西蘭為婆寄來了酸甜酸甜但味清香的Feijoa果茶。一晃十年,2016年恐龍夫婦從沒想到居然會從北美洲移民到大洋洲。十幾年前剛結婚的恐龍妹妹,現在兒子都已滿十歲。“Cathay,你喜歡吃的Feijoa果,我們家後院滿地都是
    1566 0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