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2-09
    加拿大是个多元文化国家,人口稀少,但在加拿大找想要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只要找对方法,采取正确有效的策略,找工作其实根本不是什么非常难的事情,只要求职者有耐心,有技巧,并且遵循一定的规律,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加拿大找工作的几项策略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加拿大找工作的途径: 当在中国找工作主要靠网络的时候,加拿大雇主仍然偏向于熟人推荐 (NetWorking)。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可靠的途径,因此,当你踏进加拿大开始找工作时要寻找一切机会告诉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在找工作,并且让大 家清楚你的具体能力,专业,以及哪个行业。总而言之,加拿大人都比较友善,热心。有的在短登两周内找到专业工作的,短登时房东推荐的。有朋友在飞往加拿大 的飞机上就找到工作,邻座介绍的。且不论工作好坏,本地经验就这样得到了。当然不是说网络求职在加拿大不可行,对于没有人际关系网络的新移民来说,网络求 职还是最主要的求职方式。可以去专业的找工作网站,也可以登录你心仪的雇主的网站去看看是否有工作机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跟求职市场上大量的职业中 介保持紧密的联系。 一
    4003 14
  • chantal 回复了帖子 2017-02-09
    喜欢三涵妈妈!!!
    经过2月份的版主试行,四位版主们表现都很优秀。社区决定每个版块再新增一位版主。目前澳洲、美国、新西兰新版主已经到岗。而很遗憾,原澳洲版主花生爸爸由于个人原因于3月初主动离职。澳洲、加拿大、欧洲、亚洲版主仍在招募中,我们将继续广纳贤才和我们一起共同管理这个社区,帮助更多的人到达幸福的海那边。 点击查看版主申请详情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本次新增的三位版主分别是: 澳洲版主 小河河lori 美国版主 Amy Que 新西兰版主 洋大 期待各位接下来在各自的版块都有卓越的表现,华人圈的所有圈友都仰仗各位啦~  
    小那 4242 33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2-08
    刚跨进2017年,新的外汇政策就开始执行!2017年居民5万美元购汇额度并未缩减,都需要先填写一份《个人购汇申请书》。新政到底有何变化?除了购汇,赴美孕妈应该带哪些银行卡呢?下面,小编为你一一解答!外汇新政有哪些变化新规7月1日生效实施央行给予金融机构半年时间的过渡期,管理办法自2017年7月1日生效实施。《管理办法》规定,对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金融机构应当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比如,个人通过银行机构用人民币现钞购买美元现钞,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办理业务的银行机构需将此交易作为大额交易上报。新政后购汇要说明具体用途以前购汇不用填申请表格,而从2017年1月1日起,不管是在银行柜台或是网上银行办理购汇,都必须需要填写《个人购汇申请书》,明确填写购汇用途。如果实际用汇时与原填写的《申请书》不一致时,还需要重新填写一份《申请书》。”《申请书》中,个人购汇用途包括9项内容:因私旅游;境外留学;公务及商务出
    2655 2
  • chantal 回复了帖子 2017-02-08
    有钱任性
    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躲避寰球末日的终点目的地,你会选择哪里?不知道你选的是哪里,不过美国盛名的杂志《纽约客》最近发表了一篇名字就叫《保准你不知道!真相令人震惊!超有钱的那些人,原来都在为寰球末日做准备》(Doomsday Prep For the Super-Rich)的文章,就把新西兰归结为全球最富有的人理想与现实中,最靠谱地躲避诸如核武大战、经济崩盘、社会动荡等等这些“寰球末日”的理想之地。文章还说,据估计美国硅谷超过50%的亿万富翁,都已经或者正在打算买入一种“末日保险”(apocalypsp insurance)。此外,许多富豪还在他们认为可靠的地方买进土地,为自己在未来可能爆发的危机面前留一手。而当他们听说周围的人要访问新西兰,都会心领神会地认为,这是要去买进地产,为未来做好最坏的打算。之前这款“丧尸末日险”在美国貌似卖得也挺火这两天,一位美国硅谷“风云人物”几年前就用实际行动做出的选择,让各路媒体都炸了锅:原来,新西兰真的是传说中的“诺亚方舟”啊!你没有看错:这并不是一则移民广告而这位风云人物就是掀起新西兰政界地震的亿万富翁——PayPal的创始人和川普大帝的忠实拥趸——Pet
    大饼 4234 2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2-08
    对于新移民,加拿大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国家。抵达加拿大后的头几周,一般都有许多表格要填写,要去不同部门和地方办事。在抵达加拿大后的头1年内,如何做好安排、有条不紊地开始新生活呢?头1周内重要事项1、申请工卡(SIN卡)要找工作,开储蓄账户,或参加政府项目和领取福利,必须要工卡,即社会保障卡(SIN)。最快申请方式是到最近加拿大社会服务部分点,填写申 请表格,前去申请时一定要带好所有必要文件,如永久居民,需要携带永久居民卡或永久居住证明文件、有签证的护照/旅行文件。更多详细信息,可上网www.servicecanada.gc.ca查询。2、申请健康卡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都享有公共医疗保险。家庭中所有成员都须申请省府或地区政府颁发的医疗卡(即健康卡),更多申请详情,可上网www.servicecanada.gc.ca/eng/subjects/cards/health_card.shtml查询。有些省份和地区,新 移民需等候一段时间才能申请健康卡,到能申请时,可能还需申请临时私人医疗保险,更多详细信息,上网www.clhia.ca查询。难民可申请联邦临时医疗计划(IFHP),该计划是为无法申
    3155 2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2-07
    移民到一个新的环境,了解这个国家的医疗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本人想分享一下经验,方便新移民。(1)序言在澳洲,只要你是PR或公民,遇到急症送公立医院,医院会免费救治,不管你有没有工作。(2)澳洲的家庭医生在中国,一生病就往医院走,今天去这家,明天去那家。在澳洲,除非急症,不然不要去医院。你要的是一个固定的家庭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 - GP). 他会帮你看小病,如果他觉得你的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他会把你转到专家门诊.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是先给家庭医生,他会通知你结果.你的家庭医生会有你一切的病史.在澳洲,找一个固定的好的家庭医生很重要.不管你的英文有多好,跟性命相关的事还是用中国话沟通比较方便.所以建议找一个会讲中文的。没有固定的家庭医生好不好?不好!我有个朋友,买了私立医保,在第11个月的时候突然得急性胰腺炎.先去公立医院,不满那里的服务.因为有私立医保,就转去私立医院住了十天.服务很好,护士小姐也很漂亮,但是保险公司不干了。私立医保通常都有12个月的已有症状的等待期.那是为了防止那些知道自己生病再去买保险的人备着的.保险公司就问我那兄弟,叫你的家庭医生出个证明,你以
    2938 22
  • chantal 回复了帖子 2017-02-07
    太早的话,陪读也是一个大问题吧
    大洋彼岸美国优厚的社会环境吸引着很大一批孕妈不远万里,赴美生子,让宝宝入籍美国,获得美国的公民权,为以后享受美国有名的教育资源做好准备。赴美生子以后,基本美妈们都会带孩子回中国,让孩子在中国成长到12岁,完成小学教育。那什么时候让孩子到美国读书更好?到底美国的教育是寰球公认很好,但是父母作为中国人不能长期居留在美国照顾小孩上学,什么时候送孩子回美国是妈妈们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考虑孩子未来生活的预期回美国读书是一个事关家庭所有成员的大决定,孩子出国的时机与家庭对孩子的长远生活期待息息相关。如果希望孩子成长的更加西化,对美国文化更容易接受,更适合在美国或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发展,那么提早送孩子出国是一个好的选择。相反,如果家庭和孩子对于孩子将来在国内发展有较强的预期,比如,进入家族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甚至政府发展,那么,在十四、五岁就出国,在美国学习、生活八年读完高中和大学,将来可能在适应中国的人情世故方面较同龄人滞后,甚至回国后“水土不服”。高中阶段是孩子价值观、寰球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想让孩子能多了解美国文化,多接触美国思想,那么在这个阶段出国,更好的让孩子适应美国,以后让孩子
    Mr海 2055 3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2-07
    大洋彼岸美国优厚的社会环境吸引着很大一批孕妈不远万里,赴美生子,让宝宝入籍美国,获得美国的公民权,为以后享受美国有名的教育资源做好准备。赴美生子以后,基本美妈们都会带孩子回中国,让孩子在中国成长到12岁,完成小学教育。那什么时候让孩子到美国读书更好?到底美国的教育是寰球公认很好,但是父母作为中国人不能长期居留在美国照顾小孩上学,什么时候送孩子回美国是妈妈们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考虑孩子未来生活的预期回美国读书是一个事关家庭所有成员的大决定,孩子出国的时机与家庭对孩子的长远生活期待息息相关。如果希望孩子成长的更加西化,对美国文化更容易接受,更适合在美国或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发展,那么提早送孩子出国是一个好的选择。相反,如果家庭和孩子对于孩子将来在国内发展有较强的预期,比如,进入家族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甚至政府发展,那么,在十四、五岁就出国,在美国学习、生活八年读完高中和大学,将来可能在适应中国的人情世故方面较同龄人滞后,甚至回国后“水土不服”。高中阶段是孩子价值观、寰球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想让孩子能多了解美国文化,多接触美国思想,那么在这个阶段出国,更好的让孩子适应美国,以后让孩子
    2055 3
  • chantal 回复了帖子 2017-02-07
    闺蜜有时比婚姻更长久!
    哈哈~又到了每周一次的Coffee Time 姊妹时光!沒啥,女人就是需要闺蜜。说说笑笑几小时,五味瓶尽情倾泻之后,又帶着蜜糖回家繼續过自己的小日子了。所以说:女人不但需要好的婚姻,还需有几个好的闺蜜
    龍婆活著 1815 3
  • chantal 回复了帖子 2017-02-07
    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找到并嫁给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无限赞同!
    装修后地毯上铺满了灰尘。一早请来专家清洗地毯,还意外收获两条自钓的鲜鱼。太感谢了!婆好久没吃清蒸鲜鱼了。哈哈~内皮尔小城的生活就是这样。乐于分享。敬业守业。开心低调地享受着生活。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婆真心喜欢这对夫妇。一个带着孩子的外嫁女,先生爱其女如已出。夫妻同心,一起经营着生意,一起享受着人生。不抱怨,不多言,脚踏实地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婆认为:这不是谁好运和不好运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找到并嫁给一个什么样的男人,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婆在国外多年,认识和接触过不少外嫁女。有幸福的,有不幸的,也有凑合着过日子的。
    龍婆活著 2738 8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2-06
    文/王逅逅之前我们曾探讨过中国留学生较大的问题:太乖,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但这个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少阅读。文学大国的我们缺失的却是阅读习惯亚洲的学生在美国学校里很牛——尤其是数理化牛气冲天。我高中时参加的那些数学比赛,台上的获奖者都是清一色的黄皮肤、黑头发,让我这个站在后面的亚洲人很无地自容。但是在我的高中里,几乎没有听说过哪个亚洲学生文学学得好。很是搞不懂我们这个以读书为荣的民族为什么现在没了读书的习惯,并且丧失了阅读的乐趣。我们中的很多人,从小到大就读课本上那么一点点东西,然后就是看看报纸翻翻八卦,这大概就算是一生的阅读了吧。要是问起来还很理直气壮:“读书有什么用?这些东西电视上都有”、“太忙了,没时间读书。”在我看来,这是因为我们没有阅读的习惯。美国人会利用一切时间来读书:车上,飞机上,做家务的间隙,等等。美国人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是热爱读书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原来美国才是“非主流的天堂”美国人读书是全民性的。从收入很高的家庭到靠救济金吃饭的家庭,都有读书的习惯。在得梅因,只有非常穷的人才会坐公车,因为每家
    1905 3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2-06
    去美国生完宝宝回来后,常有父母们被中国户口,美国国籍之间的关系搞昏了头,因为这扯出双重国籍的说法。其实对于双重国籍的解释,江湖上一直都众说纷纭,因为中国国籍法实行三十年来,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实施细则。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对于美国宝宝双重国籍的理解。美国出生的宝宝两个身份都是合法的中国国籍法第五条的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美国出生的宝宝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一条充分说明,宝宝的中国国籍是合法的,并且被中国政府承认。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规定:“所有在美国出生或后来归化加入美国籍,并接受司法管辖的人,都是美国公民。”这条很明确的指出,只要在美国出生的婴儿,不管父母是哪个国家的人,都是美国公民。因此,宝宝的美国身份也是受到法律保障的。因此,美宝从出生开始,就自然获得了两个国家的国籍,并都在该国法律保护范围内。出现这种双重身份,在于两个国家在判定一个新生婴儿是否具有国籍时,采取的不同认定方式,中国依据血统原则,而美国依据出生地原则。如何理解不承认双重国籍我们都知道,中国政府是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既然两个国籍身份都是合法的,那中国所谓的不承认双重国籍
    4479 2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2-06
    中国女性“坐月子”的传统由来已久,“坐月子”是指女性产后一个月的恢复过程中,要遵循一系列的饮食和作息的规律。“坐月子”有些受争议,因为对于产后妇女休息一个月的建议,每个人的理解都有不同。例如,坐月子期间,不能洗头、洗淋浴、刷牙,也不能吹空调或外出。这是因为据称分娩造成了女性身体大量液体和血液的流失。中医里说,血液携带着“气”,“气”就是生命力,它保证所有的身体机能正常运转。当产妇失血的时候,也就失去了“气”,这将导致其身体陷入“阴”的状态,当阴阳不协调时,就会生病。研究表明“坐月子”好的一方面在于,长时间的产后恢复期可以有益产妇身体健康,并且可以使他们和其孩子建立更加良好的关系。但2014年一项对中国妇女的研究发现,坐月子期间缺少活动对肌肉和心血管健康非常不利,而且还会增加产后忧郁症的可能性。另外一研究发现,坐月子在帮助产妇恢复孕前体重的同时,似乎也会造成高胆固醇和高血糖,产生一种陷于家庭的“极度悲伤”感。第四胎之后的坐月子经历生第四胎时,我决定尝试一下“坐月子”。台湾地区首位女中医庄淑旗称其为女性恢复健康的“绝佳时机”,我希望这些能给我带来好处。庄淑旗认为,适当的产后恢复对女性健康至
    2276 2
  • chantal 回复了帖子 2017-02-06
    好不容易到了国外,就该好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南半球上看东西也谈融入上次写的那篇关于孩子出来留学的文章,有不少朋友担心孩子长大以后融入主流社会的问题。这让我想起了14年前跟一对刚来新西兰移民的夫妇交谈的话题,当时他们夫妻俩说的最多的目标就是以后要融入主流社会。当时我们听了觉得很奇怪,融入主流社会是什么意思?这也是一个目标吗?什么叫主流社会?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主流社会是什么意思?是上流社会?还是你变成了领导,领导了一群主流社会的员工?你有话语权,大家都听你的,这就是主流社会?如果是这个意义上的主流社会,那么我估计大多数来 移民的人本身在国内就没有在主流社会里玩,当然贪官污吏除外。很简单,你如果不是土著北京上海广州人,也 就是漂着,那么你即使在北上广有了房子有了钱,你也不属于这个城市,甚至你的孩子都没有办法在这个城市就学;如果你已经很幸运,有了北上广的户口了,但是不要忘记了,你的口音你的生活习惯依然跟这个城市格格不入,你说你融入了北上广的主流社会了吗?切,如果融入了,就不会有凤凰男女这一说了,也没有上海人对外地人的你嘲笑,北京人对外来人的嫌弃了。地域歧由来已久,种族歧视可以被抗议,地域歧视却合法存在。好,就算你是北上广的或者其他大城市的
  • chantal 回复了帖子 2017-02-05
    市里交通便利的肯定是一路涨的
    导读:房哥知道各位一定听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房价肯定会涨的!现在买房就是最合适的时候!”其实,在新西兰有许多个地方,房价现在还没恢复到2007年(2008年金融危机前较高峰)水平。如果你是在奥克兰买房,那么很幸运的告诉你,奥克兰地区房价相比十年前都出现了上涨。但是,奥克兰也有一些地区房价上涨速度和通货膨胀率差不多。这些地区都是哪里呢?看点滑雪胜地:Ruapehu DistrictRuapehu District属于汤加里罗国家公园(Tongariro National Park),位于新西兰的首要座国家公园之中。如果你热爱滑雪,那你一定不能错过新西兰北岛这一处数一数二的滑雪胜地。抛开滑雪不谈,这片地区还有各式各样的户外和探险活动。年轻的房哥曾经徒步穿越过汤加里罗,这里的高山草甸和壮丽山景让人难以忘怀。不过这里的房价并不像这里的景色那样美丽,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房价比现在还要高11%左右。目前这里房屋平均成交价仅为13万纽币左右。霍克斯湾小镇:Wairoa DistrictWairoa District是新西兰北岛的小镇,位于霍克斯湾北岸的怀罗瓦河口,是霍克斯湾地区最北端的小镇。小镇
    neil 3256 2
  • chantal 回复了帖子 2017-02-05
    现在大陆发展比香港好多了
    摄:PHILIPPE LOPEZ/AFP。移民到香港意味着什么呢?生活在一个灯红酒绿的国际金融中心,享受着中国主权下最自由的社会。但赚得到一份香港工资,又有几个人能自如地活成香港人?我们曾在回不回国系列讨论过是否要移民的问题,其中编辑部常老师说过:选择是一种能力。有做选择的能力,才有移动的能力——无论移往国外,还是移回国内。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为了与家人团聚移民到香港,但蚁居在香港劏房里,她们又开始怀念在大陆的生活。她们如何继续坚守在香港?又如何能返回大陆?新移民这个标签还有多久才能褪掉?移民到香港的前两年,甄红总是和丈夫吵架。作为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她每天七点起床,八点送女儿莉莉上学,九点去市场买菜,然后回家做饭收拾家务,下午四点半又得去接她放学,回家还要辅导她功课,等到晚上十点半孩子睡了,甄红才稍微有点时间休息一下。尽管现在住的这个十平米的房间从未真正地给过她轻松感和安全感。那天等莉莉睡熟了,甄红挨着丈夫躺下,轻柔地问他:要不然考虑下搬回大陆吧,我真的有些受不了了。又说这个!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我是肯定不
    美梦成真 2.0w 4
  • chantal 回复了帖子 2017-02-05
    佩服楼主的勇气!
    本来就生性孤傲,走出国门更加孤独,不喜欢跟别人接触,不喜欢臭热闹,原本就是一个安静的人,来了美国,感到更冷清,更孤独!在国内没时间也没有静下心来写点什么,这下终于有机会,有大把的时间了!当一名写手一直是我的爱好跟追求,希望在这里可以找到我多年来的归宿,完成自己当个写手的梦想!
    919****9813 1849 5
  • chantal 回复了帖子 2017-02-05
    前提也要有时间去利用吧
    相信对生活在美国的小伙伴们来说,最经常听到的一句抱怨就是“这些花的都是我们纳税人的钱!”的确,在美国,衣食住行全都要额外交税,并且每年还会有一次声势浩大的报税季。然而,作为纳税人的你们真的好好利用过那些用自己的钱修葺维护的公共设施吗?不管是公共图书馆丶海滩还是州立公园都隐藏了不少的隐形福利,如果不好好利用起来,才是真正浪费了平日里交的税啊!当先 美国公园在美国五花八门的公园里参观奇特的自然风光丶名胜古迹是性价比较高的事情之一。美国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门票价格却很低廉。在美国的各个市镇里,到处都有公园,并且全部免费使用,比如盛名的纽约中央公园丶旧金山金门公园等。而国家公园通常都要收取部分费用,但要价十分合理。当你花费几十块钱购得门票以后就可以享受“一票到底”的待遇,即使是占地8000平方公里享誉寰球的黄石公园,也不会出现“园中园”的收费现象,并且在几天内都可以凭票自由出入。这和国内动辄三五百一个人并且只可单次进出的“5A级景区”相比简直不能再良心了。如果你是驱车前往,很多公园是按车辆收费而不是人头,费用十分合算。除了原本就低廉实惠的价格之外,老年人和青少年会被给予额外的优待,有出行打算
    霹雳贝贝 2476 4
  • chantal 回复了帖子 2017-02-05
    哈哈哈还是天朝好
    新春快乐话说,2016的年你是在新西兰过周末还是回国过大年呢?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在国外待久了,一回国总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妹子我收集了一些引起共鸣的吐槽,一起来看看这些回国后的“不习惯”之处,你是不是也有呢?人从众每次回国逛商场,看到那么多人,感觉要晕倒在商场里面了…特别是在周末或节假日……感觉在奥克兰一年都没有见过那么多人!穷!每次回国都会从某宝买一大堆穿的用的,感觉再多钱也不够买!还有出去逛商场的时候,衣服什么的动辄都是4位数,即使换算汇率除以5还是好贵好贵好贵啊(但是一座顶新西兰5座的大商场逛起来真的好爽)!说英文单词很尴尬比如说“我今天没带Cash,能刷卡付钱么?”比如说,碰到别人了不是说“对不起”,而是脱口而出“Sorry”……这样往往会被人嘲笑“装逼”……(其实真的是突然间拐不过来弯啊!)过马路太危险在新西兰,行人穿人行道,机动车是要让路的。但是国内可不是这样…经常回国走人行道的时候,都会被完全不减速的机动车吓到魂都要飞了……系安全带被嘲笑在新西兰坐车系安全带已经成了习惯,上车首要件事儿就是到处找安全带系好。但是国内很多开车的、坐车的人都没有这个习惯,有时候
    Bertha 3852 3
  • chantal 回复了帖子 2017-02-05
    穿短袖过春节还蛮有意思的呢哈
    每一名中国人,都有一个少有的春节。春节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这让我想到了某年的某个正月初一——我是在树上度过的。在树上过,并不是因为那是猴年。不然猪年和鼠年怕是不太好过了……实际情况是,某一年春节,从大年二十九到正月初三,我都在果园的果树上摘水果。这个果园所在的国家叫做新西兰,它的毛利语名字的意思是“长白云之乡”。作者 吴梦启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