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精越_亿恒纸箱设备17733730000

精越_亿恒纸箱设备17733730000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9
    我要哈雷摩托车!!......有渴望才有动力!
    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为我们带来快乐,比如很多很多键盘。当然有一些东西用钱是买不到的,比如环境、比如幸福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加拿大可以轻易享受,但在国内却用再多钱也买不到的东西。不谈精神层面,完全说物质,大伟就是一个俗人......海滨庄园在海南岛,或许花上几千万可以买到一栋靠近海边的老别墅,但要想找到下面这种条件的,恐怕就很难了。这栋位于爱德华王子岛的庄园占地24英亩,大概折合10万平方米,私家海滩,森林环绕。爱德华王子岛就是盛名小说《绿山墙安妮》描写的地方,世外桃园。室内地毯面积500平方米,四个卧室,六个洗手间。另外还附加一个小房子,最适合艺术家作为工作房,比如海明威在迈阿密和古巴的房子都有一个独立的写作房。一个价格呢,89.5万加元,折合不到500万人民币。床垫别看这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8
    在美国当园丁很好呢.......
    美国人收入那么高,消费那么低,钱都到哪里去了呢?最近中国一直在热传美国的物价低于中国,特别是生活必需品方面,甚至换算成同一种货币都低于中国。从整体情况来看,美国人各项消费的支出所占收入的比例要远远低于中国人。有人提出来疑问说,那美国人收入那么高,消费那么低,钱都到哪里去了呢?我过去曾经介绍过,除了供房这种投资行为以外(只有租房是消费行为),大部分钱流向保险费,实际上这更是一个豪华的消费项目,保险买得多,生活的保障就多,对于穷人来讲,只有政府给予的低保,而富人每年有巨额的保险支出。关键在于美国保险项目的性价比要远远高于中国,因此说,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在美国生存要比在中国舒服得多。美国只有两样东西比中国贵如果考虑到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同时考虑到性价比,那么据我观察,美国只有两样东西要比中国贵,一个是智慧财产权,一个是人工。对比两个国家的物价其实意义不大,因为那是别人的国家,没有道理让中国人自由地去居住,就像你们家的床不能让我睡一样。但分析别人为什么价格便宜很重要,这样有利于把自己的价格降下来。我觉得是资源配置问题,市场自由化促使价格能够准确迅速地把资源配置到优良的地方,这样整个社会就大幅
    王瑶瑶 2191 2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8
    看到龙婆的Jacuzzi, 就想起我们拆它时的惊险镜头........!!!
    不会爬树的女人不是真正的新西兰村妇!哈哈~今天女友给了几个斐济果,叫婆帶回家给父母尝。老妈说:"这种果子你家后院也很多很大呀。"这时,婆才跑去后院一看,四棵斐济果树真的满枝果实。暈~图二是今天家里院子的收成:牛油果,檸檬,青椒,斐济果。哈哈~是的,自家的房子,自家的院子。可惜婆的时间都关在书房里写字画画了。院子里长了什么果树,几时结果,果让鸟儿吃光了也不知。哎~友人提醒:斐济果熟了就会自动落地的,摘下的太硬还沒熟。怪不得那么酸。再暈~斐济果好象不出口的。原因好象是成熟才落果,保存期限不长。今早,来探亲的亲人都在帮婆干农活。大家都是真干,只有一位大老爷(我爸)在摆拍。小舅太勤力,将婆的Herbs 也当杂草拔了。得知后,为了将功补过,又将杂草和药草分开,再回种地里。哈哈~院子里被这些大城市来的人天天闹笑话。真是五谷不分的城里人下乡呀。
    龍婆活著 2901 12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8
    很好的文章和有用的资料.....!! 谢谢分享!
    写在前面的话:因为熹文生活在新西兰,所以经常会在后台收到朋友们咨询出国的问题。有还在读书的朋友说很想在毕业后来新西兰体验间隔年;有已经上班的朋友想靠自己的能力出国进修;也有一些人生触礁的朋友希望换一个新的环境生活……如果你现在不满三十岁,我一定要推荐给你我出国的方式,只需要800元申请费的新西兰打工度假(Working Holiday)签证,让你可以拥有长达1年的时间在新西兰体验异国生活。在这1年的时间里,你可以靠工作(很多种类)赚取生活和旅行的费用,并且在这期间内决定自己的去留:如果不喜欢新西兰,可以随时离开;如果喜欢这里,也可以申请其他签证留下来,并选择读书或工作以及更多的出路。在我收到的关于出国咨询的问题中,最常见的是,“我家境普通,是不是根本就没有机会出国了?”熹文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对于想靠自己的能力出国的朋友,新西兰打工度假签证,是我所认为较便宜,也是最理智的出国跳板。下面就是关于新西兰打工度假签证从申请到选择去留的纯干货分享。打工度假签简介从2008年开始,新西兰政府每年会向1000个满足一定条件的中国公民签发打工度假签证,即working holiday visa。成功
    杨熹文 5900 1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8
    能融入新环境,就是好的开始!
    刚随老公移民到美国数月的李学,移民前在亚洲某公关公司之一担任客户总监。放弃了高薪高职位和好待遇的她,谈起这次移民选择的对错与否,只淡淡地说,如韩寒在《后会无期》里说的一样,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是一次很好的选择。-----------------------------------------------------------------两年前,曾有机会移民美国的李学,放弃了公司提供的好机会,选择了留在国内。当时怀着宝宝的她并没有抓住这个可以同时“赴美生子”的好福利。她说,当时觉得自己的亲友、所有的关系和所有的热爱都在国内,舍不得放弃。而且她很享受国内当时热闹新鲜的氛围,感觉自己处在“浪潮”之中,有一种“弄潮儿”的使命感。而这一次,当老公再次提起移民美国时,她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国内的一切,奔赴美国。谈到这一与此前不同的选择时,她笑着说,也许是做了母亲之后,心态不一样了,很多事能放得下了。多了许多勇气重新开始的她,相信无论到哪里,她都能凭着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生活。搬到洛杉矶之后,原本在国内担任公关工作、完全闲不住的她,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她坦承有些文化差异确实需要时间来适
    Mr海 3185 3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8
    到别的小城市就ok啦……
    近日,知乎上有一位在哥伦比亚大学某公认不水的专业毕业的硕士感叹道,自己的学历成绩都不俗,在纽约big name也工作了几年,回到上海却未能获得满意的岗位,买不起房和车。想到自己当初去留学支出的高额学费生活费,TA很不甘心。有人回复说,自己在藤校读的教育,毕业后工资微薄。之前为了付在美国的学费生活费卖掉了一套房,现在房价翻了一倍,以后还会继续涨……肠子都悔青了,肠子都悔青了,肠子都悔青了……2000年,中国的归国留学生人数不到一万;2014年,这个数字是36万;2015、2016、2017年,人数还在不断增长……有实力出国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但即使条件并不宽裕的,也有不少人想出国门外走走。而学成归来的人和有意出国的人都感到困惑——留学到底值不值?留学到底值不值?留学算是对自身的投资。投资必然有风险,比如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如何预估留学值不值,评判指标因人而异。大致有这么几种观点:1.常青藤的值,常青藤以外的不值2.金融、IT等方便进入高薪行业的热门专业值,liberal arts不值3.开心就好,能增长见识就值理论上说,读书是为了求道,是为
    Abby 2759 5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8
    就算你有买健康保险,如果你选择的医生不接受你的医疗保险,他们仍然收你很低的费用......我的经历……
    这两天你一定看到了一篇刷遍朋友圈的文章《国内英语课为什么先教I'm fine thank you,生过病的留学生都懂……》,文章里集合了各种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看病就医贵的各类吐槽,尤其是网友@泡了个泡泡_bubble的一条微博让人实在让人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图片来自该网友微博,版权属于原作者)这位学姐为啥不让叫救护车?她一定是之前看过了这条微博:(图片来自该网友微博,版权属于原作者)在美国看病贵、医疗保险贵,留学党们说起此事满眼都是泪。遥想当年还在国内读本科时,拿着医疗本去校医院看病,开一盒败火神药牛黄解毒片自己才出五毛钱,人民币五毛钱!!!广大留学党在国外遭遇过:网友@Summerrir:我朋友快晕过去了,别人叫了救护车,被扶上去以后,我同学自己爬下来了网友@球我啊:在美国犯了一次肺炎然后强行被绑上了救护车当时心如死灰!一次救护车一千刀啊!!!网友@Der默念:同学阑尾炎忍了8个小时飞机飞回来的,咬着牙不让返航,下飞机被120拉走了,一直说:有医保,有医保...//网友@丸砸哥哥:听说同事飞美国生病光检查就花了8000美金 嗯 还没开药。网友@星辰戟_:坐标美帝,四颗全
    微小小 4573 3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8
    曾经在这些portable home住过一个月......很特别,样样齐全……
    来自公众号:发现新西兰微信号:Go_Kiwi4月1日,“中国要打造雄安新区”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消息刚刚公布,炒房大军就上路了。看来任何新事物,都招架不住中国式炒房团的想象力和行动力。当今中国人对于“房子”的执念,除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传统文化情结,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一间房子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然而回归到房子的最基本功能,其实我们需要的或许并不多。寰球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原房子的本身价值——一个可以生活的家。他们中有人称自己是“现代版的吉普赛人”。虽然他们并没有吉普赛血统,而是他们过着吉普赛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是一群地道的新西兰人,他们无固定住所,住在用现代汽车改装的房子里,四海为家,到处流浪。他们走到哪里,那里就是他们的村庄,就是吉普赛集市。这群人由25人组成,他们中有前警官,前消防队员,前律师等等等等,他们是一群喜欢这种生活方式的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房子对于他们而言,仅仅是承载生活的一个容器。他们的居住方式很简单:买不起土地,我们就把房子变成可以移动的。买不起现成的房子,我们就自己动手,一丁一卯,打造符合自己期待与梦想的家园。对于他们来说,
    Daying111 2554 4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8
    早早让小孩去托儿所是明智的选择……
    当中国年轻夫妻还犹豫着生不生二胎时,与先生一起定居澳洲的安娜发现,在澳洲,每家生三个娃才是标配。起初她也怀疑,生得起可养得起吗?但经历了在澳洲生娃养娃的全过程之后,她体会到了当地政府在公共政策的方方面面如何给予支持,让大家真正有心也有力去生二胎三胎。这篇文章是一篇信息量超大的澳洲生娃养娃记,安娜从在高福利国家生孩子赚钱的传说讲起,谈到娃出生后为何父母会选择一方工作+一方育儿的模式,再娓娓道来女儿的童年将如何展开,并逐渐浸润出澳洲式的独立与探索精神。安娜和她的老公都是中国人,但他们的女儿将在异国文化中长大。在此过程中,身为父母,也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经验而产生许多观念转变。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文中安娜去参加幼儿园家长会的那个细节:她本来带着中国式的观念,以为女儿犯错了要被老师告状,结果女儿却被老师拼命夸赞。她也一下就懂得了澳洲性格里的乐观与个性并重。在高福利国家生孩子赚钱是个传说吗?澳洲是高福利国家,生育作为福利的一种,对澳洲人来说可以得到公立医院系统、全面的免费保障;然而,对于非澳洲公民或永久居民来说,医疗则是一项巨大开支,搞不好甚至会耗尽家财。好在我们幸运地赶在生
    张大柱 4518 4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8
    在国内越是高职业有高收入的一郡,移民外国后好象越难适应.....有时候刚到异地可能忘记了最初的移民动机了吧?!
    想回国!想回国!!想回国!!!在国内的好基友们热切向我取经如何移民的时候,我在新西兰的新移民朋友们却抱怨着想回国……移民政策步步紧缩,这些“过五关斩六将”费尽千辛万苦移民过来的“幸运儿”却不能enjoy这让人羡慕的风景如画,悠闲自得的神仙生活,为毛?新移民:为娃向前冲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最近几年“闯”进新移民队伍的主力军,大多数是“非传统型”父母的80后。大家移民的理由也很一致:不想让娃吸毒空气、不想让娃吃毒食品,不想让娃面临令人崩溃的升学压力……总之,这些曾经的“新新人类”在为人父母后,大部分本着的是“爱娃心切”的目的移民的。比如我一个朋友的老公,曾经在年少轻狂的时候来新西兰南岛读书。当年的小鲜肉也是怀着过上资本主义好生活的美好憧憬踏上这片土地的。但是,万万没想到!!!到了新西兰本以为进了发达国家的大门,结果却是迈入了上山下乡的深渊……想象中出国后的生活现实中出国后的生活“寂寞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基本可以表达出这位仁兄当年最深的感受。没有繁华的商铺,没有热闹的生活,走出去街道空得像寂静岭。收关,被寂寞折磨得体无完肤的仁兄,在得抑郁症前毅然放弃了新西兰的学业,逃离回国。不过,故事并没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8
    带我先生回去了广州四次....每次回来总是对他的朋友和婆婆家人涛涛不绝!他仍想再去.....
    也许大家更关心国外的一切, 但今天我们不妨来点佐料: 看看西方人怎么看待我们自己的国家吧.JULIE是我的西人同事, 也是我难得的忘年交好朋友. 现已提前退休了, 携老公周游寰球.退休后一个开春的日子, JULIE两口子的中国之行敲定了. 她说, 如果不是因为我, 她肯定不会想到去中国旅游(可见咱国际友人对中华民族的感情还有待升温).他们回来后,JULIE一个电话打过来, 不由分说:"Let's talk about China!" 我窃笑。看来此行收获大大的有。"China is so special!" 她的脸因激动而胀得通红,"我们去过埃及, 意大利, 去过巴西, 智利, 还去过法国, 瑞士, 去过新西兰...... 但没有一个地方象中国这样让我们时时都在惊叹, 处处都在震撼! 因为, 跟那些国家不同! 太不同了! 在认识你之前----我们对中国太陌生了! 对她的了解太少了!" 她一连串夸张的词让我根本插不上话, 我只是一个劲地捂着嘴笑啊笑.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6
    每个新移民都有一个故事……我这个"老华侨"就只有一句话....坚持!....加油哦……保重!
    “生存”,听起来很沉重的一个词,却是大多数移民需要面对的问题。在准备义无反顾走上移民之路,递交辞职信的那一刻,不管之前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不管做到的什么职位,薪水几何,我们都主动的“清零”,和曾经熟悉的职场告别了。“忐忑”是必然的——夫妻俩同时没了工作,没了收入,在异国他乡,靠积蓄生活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国内国外的房贷要还,孩子的幼儿园园费要交,必要的成活支出更是省不了。所以,生存的现实,远不是朋友圈里的蓝天白云能够诉说的,特别是新鲜感散尽,来自“生存”的压力,每一秒都可以感觉到。运气+勇气,可能还有点实力,一个月被“Offer”砸中很多人都选择在新西兰很好找工作的二三月份登陆,我们偏偏选择了阴冷的八月,因为想留出时间收拾家,组装家具,陪娃多玩玩,如果可能,很好再来一两个月的旅行。对,这个时候完全没有感到“生存”的压力,想到更多的是——可算有机会休息一下,调整一下,可劲玩上一阵子了。休息的差不多了,也就到了招聘的旺季了。说到找工作,我们也在登陆前也有大概的思路,我和老夏都是“混”IT圈的,两个人的职业也都在“新西兰紧缺职业”之列,老夏“主攻”各种数据库管理(ORACLE/MYSQL/M
    Ivy缘游 3175 12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6
    饮茶只是早歺……呵呵呵呵.....不会浪费时间....食完再去玩了.....
    自从父母亲戚来内皮尔探亲,每天一家人就围着厨房饭厅坐。从早坐到晚,从早吃到晚。恐龍不解地问:"中国人一日之内到底需要吃多少餐呀?!你们一餐吃两碗米饭都这么瘦,我吃半碗都发胖。真不公平!"哈哈~今天下午恐龙带母亲去超市买菜。母亲想买蠔油,鸡同鸭讲,收关恐龙致电婆。晚上,全家在饭桌上学"蠔油"的英文发音:屙一坨屎索死。
    龍婆活著 2024 15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6
    0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6
    住公㝢也不用剪花草树木.......但还是喜欢独立房子......
    天终于(要)放晴了……太阳公公的笑脸真不容易,望眼欲穿......Hello,baby,do you have to swim......嗯哼,还没有游上岸?没有的话,你们先游着我来给你们讲我的故事好了——这个属于我的小故事.....上周周末我眼睁睁地瞅着自家的地板上演了一场水漫金山,可惜我家没有白蛇,没有许仙、更没有法海。唯有一首歌能表达我的心情——雨一直下作词:me作曲:Michael Thompson雨一直下气氛非常尴尬在我小小屋檐下我渐渐感受到地板变化绝望的它被大雨尽情冲刷久远的实木柜呀冲过凉还怎么留下海运皮沙发追随着车库墙壁学习抽象画让整个藏面更加复杂心在滴血吗家在瞬间崩塌……T_T终于等到你~太阳然而我已经来不及收拾残局好吧,我承认其实是简直无从下手!!!于是,我决定捡起我遗失多年的做题能力,做一下功课化悲痛为动力,来进行一下排除计算,算算到底自己是如何成为——被洪水没腰的三百多分之一的(根据新西兰3月12日NZHERALD报道共有321栋房屋被惨遭淹水)是的,没错,你没看错,我住在Waitakere据悉本次大面积的强降雨地区中,重创最厉害的就是奥克兰西区,其实被淹的321
    3096 4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6
    这样的算法可能令很多人不想移民去那边呢……有些消费是应该可以省的了……
    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又来搞事情啦!上个月,经济学人智库对全球生活费用做了一次调查, 以此来衡量全球133个城市的生活成本。在133个城市中,新西兰两大城市——奥克兰和惠灵顿,“光荣跻身”前二十名!调查显示,新加坡连续第四年排名榜首,成为生活成本较高的城市。香港居于次席,且排名前六的城市中有五个来自亚洲。前十名是这样的:分别是:新加坡、中国香港、苏黎世、东京、大阪、首尔、日内瓦、巴黎、纽约,以及哥本哈根。倒数十名是这样的:分别是:阿拉木图、拉各斯、班加罗尔、卡拉奇、阿尔及尔、金奈、孟买、基辅、布加勒斯特,以及新德里。奥克兰和惠灵顿的排名有所上升,共同排在第16位!名次和上海看齐,仅次于悉尼(第14位)和墨尔本(第15位)!要知道,上海虽然仍是中国内地生活成本较高的城市,但其排名下降了五位才到了今年的第16位。而奥克兰和惠灵顿,分别从之前的第22位和第26位,直接“蹿”到今年的第16位!对于新西兰城市的排名攀升,一位调查编辑表示,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惊讶,因为这与去年新西兰货币汇率一路飙升有关。之前就曾算过一笔账,看看在新西兰,每个月你的钱都去
    Ferrari 3800 3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6
    总有一个过程……异乡总有一天会变成你习惯了的和喜爱的家园......
    有人说,出国好像重新投了一次胎。新的学校,新的文化,新的环境,甚至连食物都是新的。如果没法迅速适应的话,在特别孤独的情况下,人常常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下面这些…如果你经历过这种孤独,你一定会懂。虽然懂…但有些也真的,太好笑了吧…普通青年篇:馅儿饼同学:我无聊到每天逛购物网站逛到现在光看他们给我发邮件我都想吐匿名同学:自己在屋里必须得开着音乐或者郭德纲相声扭到脖子同学:差点被骗去一个非主流宗教 因为传教的看起来太nice西门大官人同学:健身房里挥汗如雨EstrellaZ同学:现在的日子基本是自己学做各种好吃的菜和甜点,可是减肥,自己吃一两口后默默倒掉。。。sophia同学:温剧比温书勤快,一个剧可以看十几遍。逛街会逛到钱包淌血,买东西会有一种充实感。看到人山人海会开始情绪波动,紧张要死,超想吐,憋不住尿sucks同学:刚来的时候无聊到认为学习是最快乐的事。。。蘑菇点:没有比现在更加期待有课的日子!文艺青年篇Juice同学:我一个朋友,之前在德国留学,他说他有两个手机,同时摇一摇,然后各自摇到自己,然后一人分饰两角对话,自己听自己说,真的是静静的傻逼淡淡的哀伤virya同学:我就上
    momori 3706 7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6
    小孩要帮忙做家务去挣零用钱......
    对于每位父母来说,给孩子多少零用钱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近日,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针对西班牙小孩子的零用钱状况进行了一项调查,所获得的平均数据,或对所有父母有一定参考价值。根据调查显示,西班牙小孩普遍从7到8岁开始能够获得零用钱,小学6至12岁的孩子,每周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零用钱平均为12欧元,随着年龄的增长,零用钱的金额也随之增加。从11岁开始,小孩子每周的零用钱约25欧元,在13到17岁年龄段,62%的孩子每周可以固定得到零用钱。调查发现,小孩子得到零用钱的金额和起始年龄与孩子性别无关,同样,与父母的教育水平也没有太大关系。大多数父母在决定零用钱的数额时,只此考虑的因素就是孩子的年龄。有一名西班牙父母表示:“给孩子的钱越多,孩子的需求也会越多,孩子的零用钱收关会变成父母的一个负担,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好不要给零用钱,12岁开始可以每月给20欧元,16岁以后每月可以给50欧元,一旦孩子要求更多的零用钱,那么需要通过遛狗等方式来获得。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钱是需要付出来获得的,而父母并不是银行的印钞机。”就调查结果,有一位母亲对数据表示疑问:“每周25欧元的话,那么一个月下来要100欧元,对于
    藏青衬衫 2743 1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6
    我喜欢小玩意.....我想去Mercat dels Encants Vells.......
    说起巴塞罗那你会想到什么,高迪的建筑、梅西、兰布拉大街还是瓜迪奥拉的球队……今天我们都不说这些,带你们看看巴塞罗那的菜市场。在巴塞罗那,菜市场已不仅仅是人们买菜的集市,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今天清落就来给大家说说在巴塞罗那值得逛一逛的那些“菜市场”La Boqueria-博盖利亚菜市场这个菜市场真的是闻名中外了,La Boqueria菜市场是欧洲较大的菜市场,在这里你会感受到菜市场不仅仅是卖菜和水果,而是一种文化,一种色彩。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所有你想要的东西。博克利亚市场起源于13世纪,其前身是一家猪肉市场。它集合了鱼贩、肉贩、干酪商贩和菜贩,以及数十家专门出售西班牙火腿和腌肉的熟食店。在这里,连食品的摆放都是很有艺术性的,你真的以为你不是在逛集市,而是在欣赏艺术。地址:Las Ramblas, 91地铁 Liceu (L3)Barceloneta Market想要吃海鲜,想要沿着长长的海滩漫步。那么就一定要来这家菜市场了。Carceloneta Market以提供全巴塞罗那新近鲜的海鲜而出名,价格也并不高昂。这座菜市场现在已经成为了建筑和美食中心聚集点。虽然说这个菜市场专注海鲜100年,
    Ferrari 3641 2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6
    很详细哦……
    既要开店,又要控制销售,还有数不清的连带责任,在加拿大卖酒可真不容易!寰球华人周刊专栏作者:辛上邪在国内,每到年节临近时,各地警方常会发布消息,告诫酒友需对多种情形承担责任,比如: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酒;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回家;未劝阻醉酒者不要驾车,醉驾导致车祸的。如新疆有人赴宴后酒精中毒身亡,亡者家属诉讼,法院收关判决饭局组织者承担20%责任,其他客人共同承担10%责任,亡者自行承担70%责任。这类事情在加拿大是另一种处理方式——被告诫的不是酒友,而是客人喝酒的场所,如酒吧、餐厅之类,因为加拿大有“酒牌”管理,这些都是卖家需要承担的责任在加拿大,卖酒是需要执照的(俗称酒牌)。任何一个卖酒的地方都需要至少一名参与者(店主或经理)有酒牌。执照申请手续简单,花费低廉,但是要经过考试!学习免费,正式考试之前网站上有预考;考试开卷,不限制考生查资料,也没有时间限制;考题都是选择题,回答完毕即可交卷;交卷后立刻弹出答案,告知是否通过,同时还告诉考生什么地方错了、正确答案是什么;考试失败就重新注册考试——如此人性化,目的只有一个,让考生切实记住知识点。加拿大重视酒牌管理不是为了让酒类零
    东来东往 3924 3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