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23
    大疫期间,每天都有数以千万计的读者期待着阅读方方的“武汉日记”,无数人为方方点赞、为方方留言、为方方转发,可见民心所在!诚如作家王朔所说,“当下我们根本没有什么左派右派之争,只有人派兽派之分。判断的标准很简单:说人话干人事爱人类的为人派,说鬼话干鬼事的是兽派”。方方秉持良知,记录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就是“说人话干人事爱人类”。因此,站在方方一边,就是站在“人”这一边,就是站在良知这一边。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曾慨叹:“中国社会的习惯是好人坐在屋里叹气,坏人在外面台上唱戏。”大作家托尔斯泰则说:“如果那些不讲道德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形成一股力量的话,那么正直的人也应该这样做。”下面摘录部分知名人士的文字,看他们对方方日记有何评价!站在方方一边,站在“人”和良知这一边! 易中天:作家,厦门大学教授2月12日,方方的日记题为《武汉人的痛,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够缓解的》,抨击那些喊空洞的人。第二天易中天以一篇《武汉铆起,马屁精滚开》,表达了对方方的支持。他在文章中说:“武汉要的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
    1.2w 2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23
    最美人间四月天。澳洲的四月,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抗疫形势日渐趋好,截至昨晚8点,全澳日新增仅12例,多地为零增长。昨天,我和老伴去Chatswood的康平医疗中心接种了肺炎疫苗。这里所说的肺炎疫苗,针对的是球菌肺炎,不是新冠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苗,科学家正在加紧研究,包括中国、澳洲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估计最快要六个月以后才可正式投放市场。接种肺炎疫苗,可以预防球菌性肺炎病。去年,老伴感冒咳嗽,经久不止,后来看医生,诊断为肺炎。幸得医生处理及时,未发展成重症,很快就痊愈了。如果我们提早注射了肺炎疫苗,就会免受这次疾病的折磨。球菌性肺炎是全球老年人的十大“杀手”之一,感染后的病人死亡率在10%。肺炎球菌也称为肺炎链球菌,是细菌学家巴斯德在1881年首次从狂犬病患者的唾液中分离到的。1883年证实这种细菌可以引起大叶肺炎;后来发现,肺炎球菌也可以引起菌血症、脑膜炎、鼻窦炎、中耳炎等,因此将肺炎球菌引起的这些病毒统称为肺炎球菌病。肺炎球菌(pneumococcus)是人类呼吸道常见的寄居菌,在人类鼻咽部繁殖,经呼吸系统飞沫传播。据调查,50%~70%健康成人的鼻咽部可以分离到肺炎
    2415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23
    我举个通俗的例子:这里有一堆垃圾,有垃圾的地方自然会有苍蝇,但这并不表示说,是苍蝇制造了垃圾。而以前我们认为苍蝇就是病因,然后赶快发明一种化学武器出来,将苍蝇消灭掉;杀死苍蝇以后,垃圾里又跑出蚊子,我们又赶快把蚊子消灭掉;之后,垃圾里又跑出蟑螂,杀死蟑螂,垃圾里又会跑出老鼠,总而言之,是永无止境的。因为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苍蝇、蚊子,而在于这堆垃圾。得到健康的关键是要把垃圾消灭掉。所以现在的科学家开始研究基础免疫学。免疫系统涉及不计其数的细胞、特殊物质及器官之间的高度纷繁复杂的相互作用。它随时处于战备状态,能够预防疾病,并能明确地知道应该什么时候、在哪里、怎样采取适当行动摧毁入侵的物质,而不会伤害人体其他细胞。任何药物也无法取代人体内与生具来的、兼具防御和修复双重功能的免疫系统。认识我们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清除体内各种垃圾。举个例子,红细胞的寿命只有120天,之后,就会死去变成垃圾,这就需要自身的免疫系统把它清除。第二大功能,就是抵御疾病。科学家认为,免疫功能是获得健康的一把钥匙。当垃圾里产生蚊子时,蚊子就会到处飞,但是如果没有垃圾的话,它是无法繁殖下
    1458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22
    据美国媒体报道,目前在全寰球实验室广泛使用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的要素来自美国黄石公园。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3月31日介绍,20世纪60年代,微生物学家托马斯·布罗克穿越美国黄石公园时偶然发现了一种会改变医学的细菌。在那里,他和一名学生发现,在黄石公园蘑菇温泉中的金黄色丝状菌席中,有一种微生物能生成非同寻常的耐热酶。如今,这种酶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寰球的实验室都广泛使用PCR方法,通过制作大量副本来研究遗传物质的微小样本。现在,这项技术被用来在大多数新冠病毒检测中增强病毒的信号。随着新冠病毒席卷全球,检测已成为跟踪——以及但愿能减缓——疫情发展步伐的关键。1964年夏天,布罗克驾车穿越美国,路上在黄石公园停留。布罗克知道,在黄石公园的热水池中,任何生命都必须耐得住极高的温度。有些温泉温度高到沸腾的程度——但他很快得知,即便在这种地方,生命也能茁壮成长。一年后,布罗克再次考察黄石公园的温泉,在章鱼温泉边缘发现了大量胶状物,这里的水温达到190华氏度(约合88摄氏度)——比当时科学家认为生命能承受的较高温度还要高。布罗克收集了一份样本。1966年,布罗克和本科生赫德
    1547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22
    江城有条弯弯的河,河边有口方方的锅;坊间有块圆圆的磨,磨旁有口方方的锅。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电影里面的故事,一部日记引发的撕裂是现实社会的进行时。围绕方方日记的论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记海外版的发行更将一场全民参与的口水战,推向更高潮。一部方方日记就像一口大锅,神马都可以往里面扔,从山珍海味到臭鱼烂虾,这熬出来的是一锅什么样的大杂烩呢?闲着也是闲着,容笔者也凑个热闹,点评一下各路人马的武器弹药和目标诉求吧。不完全梳理了一下各路人马,撇开谩骂威胁报假案以及喊打喊杀的下三滥不论(此特鼠窃狗偷之辈,何足置齿牙间哉?),大致有这样几类:法律底线派。比如,吕良彪的《方方日记现象所涉及的十个基本法律问题》;历史镜鉴派。比如,顾剑的《方方日记与日瓦戈医生》;同道维权派。比如,叶大鹰、张抗抗等一众文化人的声援;乡亲力挺派。比如,劳资武汉的《就方方日记,一个武汉人吐槽几句》;空中楼阁派。比如,余亮的《把方方日记埋在春天里》;政治挂帅派。比如,乌有之乡的郭松民、张宏良、自称北大哲学博士的王诚等。反腐名义派。比如,司马3忌《汪主席的别墅,权贵们的土改》;发掘祖坟派。比如,明德先生3的《方方家
    3690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21
    4月20号,我和老伴去车士活(Chatswood)办事。十几天没进城了,在这个号称“悉尼第二唐人城”的市镇看到的景象跟上次相比有些变化,概括起来是“四多”,即开门营业的商铺多了;大街上的行人和商店里购物者多了;商店里的货品多了;戴口罩的人多了。种种迹象表明,澳洲抗疫形势向好,市场的活力逐渐恢复,人们的信心逐渐增强,社会隔离措施初步奏效。澳洲的疫情数据统计近期来持续向好。4 月8日前,全澳日新增病例为三位数,甚至超过500。4月8日后,日新增病例均控制在两位数,甚至个位数,多地还为零增长。截至4月21日晚八时,全澳病例总数为6644人,死亡72人,治愈4291人。全澳感染比例仅占总人口的1.6%,而且64%还都是海外输入;死亡率1%,远低于全球平均死亡率6.17%;治愈率64.6%,远超其他欧美发达国家;检测率更是位于寰球首要,检测人数达到42万,全民检测率高达1.45%。疫情增长曲线,终于被拉平!与混乱的欧美相比,澳洲这一数据太骄人了!一不小心,澳洲真的成了抗疫典范!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澳洲一次次让人刮目相看!好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首要个好消息是:经历过抢购潮,现在澳洲超市的供应已经恢复
    1820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21
    方方,一个小众作家。写了一辈子严肃文学,没什么人知道的一个作家。但谁想疫情期间,随着方方封城日记一篇篇出炉,渐被公众知晓,特别随着她的封城日记在欧美出版,支持和反对的都是旗帜鲜明,舆情更是达到高潮。方方成为现实生活的争论焦点,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真理不辩不明,争论未必是一件坏事。但透过方方日记的舆论炸裂这一事件,最终需要全民形成警示达成共识,共同推进社会进步,增进全民福祉。01.警惕族群撕裂对立这几天老乡群、同学群、好友群、驴友群等等,几乎都发生了因为方方日记分崩离析的故事。多年的同学不欢而散,多年的知己割袍断义,多年的好友恩断义绝,多年的夫妻反目成仇。 甚至有人根据朋友圈转发有关方方日记的文章立场,直接将意见不和的好友一个个删除。 方方日记事件,让这么亲情、爱情、友情遭遇了危机和考验。 传统中国社会,一般都认为是因为贫富差距导致认知差距,仇官仇富影响社会稳定。十四年前为达成共识,才有了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和建设。正因为反思西方对抗式民主,中国提倡并发展协商式民主,践行中国和谐中庸的社会传统。 但方方日记事件出现后,原有的平稳被打破了。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现象,支持还
    2706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21
    乐观地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的后疫情时代,只是阴霾仍未散去。有机构预言,2020年全球企业破产率将上升25%,在全球化的今天,几乎无人能置身事外、幸免于难。这些天,承压消息一波接一波,软银巨亏、海信裁员、联想回归基本面……不仅仅是大量中小企业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生存压力,就连这些家大业大的巨头们,居然也都要节衣缩食艰难度日了。那么,阴霾之下,增量机会在哪?身处其中的企业们,又该如何守住基业、突出重围?三大行业迎来巨大机遇,但抓住并不容易尽管大部分行业都在短期内受到了疫情的巨大冲击,诸如餐饮、影院娱乐、制造业等更是陷入停摆状态,但危机同样催生了新机遇的诞生,在笔者看来,医疗大健康、在线教育以及企业级服务这三大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期。仅从横向对比的增量上来看,医疗大健康和在线教育领域在疫情期间都实现了翻倍甚至数倍的增长,增长之汹涌令人咂舌,几乎可以用“躺赢”来形容。据说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平台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而在教育赛道,已有超过2亿K12人群通过在线教育在家上学,据说,平安集团旗下的在线教育
    1027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20
    4月17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了首要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其中,首要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9.6%。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郑永年教授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疫情之后每个国家都将经历一个痛苦的调整期,接下来的几年可能会出现危机频发的情况。疫情不仅使得各国实体经济受挫,各国间的经济协作也面临着新考验。郑永年提出,未来全球化可能不得不回到上个世纪80年代前的模式,即在主权经济体上进行“有限的全球化”。他判断,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关系到公共安全的卫生物资产业链将会率先本土化。4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经济全球化出现回头浪,但大的趋势不会改变。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进口,在开放中推动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痛苦的调整期中国新闻周刊:对于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的恢复,您有什么建议?郑永年:中国这次疫情影响较大的还是社会底层人群和中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对人口庞大的社会底层来
    1047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20
    近期,澳洲的疫情已处于全球控制得很好的国家行列之中,日增长病例都局限在两位数。截至4月18日晚,全澳总病例数为6567,病例总数从开始的全球排名十几位降为目前的第34位。澳洲抗疫胜利在望!悉尼的4月,正值仲秋,枫叶红了。往年这个时候,华人朋友常常成群结队去蓝山等地观赏枫红。今年不同了,由于疫情的影响,人们宅家禁足,不方便出游,可惜那些美丽的景致遭受到从未有过的冷落。不能出门观赏枫红,我在自家后院欣赏紫苏红。 我喜欢紫苏。一个朋友送给我一些紫苏种子,我把它洒播在地里。这家伙很贱,不需多少肥料,无需怎么打理,给它一片土,洒上一点水,它就蓬勃而发,静默向上,直至郁郁苍苍。紫苏红或许不懂夕阳里的沧桑,或许不解人间的美妙,它只是吸收母体的营养和阳光雨露而茁壮成长。那绿中
    4083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18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加速肆虐。一周前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这个疫情基本上分三波:首要波,疫情在中国湖北等地暴发,但很快被强有力的防疫措施所扑灭。第二波,韩国、伊朗和欧美国家疫情大暴发,除韩国外,其他国家还看不到何时会出现拐点。第三波,是全球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防疫形势极为严峻,有可能迅速沦陷。现在我再来对全球人口过亿的13个国家的疫情发展情况,简单地做一个盘点,因为这跟中国下一步防疫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我以人口由多到少的顺序来分析。1、中国目前社区传播已经成功阻断,现在防疫放在两个重点方向:一是严防境外输入性病例;二是对发现的无症状者一律按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我认为中国坚持目前严格有效的防疫措施,一定可以做到不让病毒死灰复燃。真正的考验在于,假如不能研发出有效的疫苗,或者研发出来的有效疫苗作用只与现在最有效的流感疫苗相当——我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这个可能性非常大——这也是国际主流防疫专家的观点,这种情况下,在全寰球都进行了群体免疫之后,中国是否还能坚持这样严格的隔离措施?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两难选择:坚持现在这样的做法,意味着必须投入大量资源,与全寰球获得群体免疫的
    3392 2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17
    导读近代500年里,中国在发明创新方面对寰球的贡献几乎为零,不要说与美国、英国比,我们甚至连瑞士的一个零头也达不到。再过五十年、一百年重写寰球发明创新史,中国能否改变过去500年史上的空白?答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能否持续提升中国人享有的自由。一、近代500年里,中国的发明创新几乎为零中华文明是寰球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并且是只此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古代中国有过辉煌的发明创造,为人类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过去500年,中国在发明创造方面乏善可陈。让我用数字说明这一点。根据英国科学博物馆的学者Jack Challoner的统计,从旧石器时代(250万年前)到公元2008年之间产生了1001项改变寰球的重大发明,其中中国有30项,占3%。这30项全部出现在1500年之前,占1500年前全球163项重大发明的18.4%,其中收关一项是1498年发明的牙刷,这也是明代只此的一项重大发明。在1500年之后500多年全寰球838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来自中国。经济增长源自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的不断出现。传统的社会只有农业、冶金、陶瓷、手工艺等几个行业,其中农业占据确实主导地位。现在我们
    4739 6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17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使用4000人的血液样本,开发出一种新的验血方法,可在癌症症状出现之前准确鉴定出50多种癌症。更重要的是,该方法还能识别出12种特别危险的癌症,包括通常到晚期才能诊断出的胰腺癌。全球有很多团队正殚精竭虑开发可识别癌症的血液检查方法,这种方法通常称为“液体活检”。在新近研究中,美国癌症治疗公司“美国肿瘤”(US Oncology)的研究人员米歇尔·赛登及其同事基于对垂死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DNA进行测序,开发了几种验血检测癌症的方法。该团队发现,在大约一百万个位点寻找甲基化模式在筛查癌症方面最有希望。甲基是细胞添加到失活基因中的化学标签,癌细胞都具有异常的甲基化模式。研究人员用1500名癌症患者和1500名未进行癌症诊断的人的血液样本来训练机器学习系统,然后使用该系统分析了650例癌症患者和610例非癌症患者的血液样本。结果表明,机器学习系统在鉴别出癌症方面的特异性为99.3%,这意味着仅0.7%的非癌症患者被误认为罹患癌症。塞登说:“特异性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不希望对健康的人发出错误的预警信息。”而真正的阳性率——检测到癌症的比率取决于癌症的恶化程
    1391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15
    疫情对寰球造成了三个“史前无例”的影响:全球化遭质疑、种族主义抬头、二战以来形成的国际秩序摇摇欲坠。编者按此次疫情对寰球造成了三个“史前无例”的影响:全球化遭质疑、种族主义抬头、二战以来形成的国际秩序摇摇欲坠。因此未来10年,中国或许将会面对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时代,前方“陷阱”重重,如“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郑永年教授接受正和岛采访时,思考了中国接下来十年应该如何做。疫情带给寰球的3点影响面对突发疫情,没有哪个国家是准备好的,难免会有一定的滞后和恐慌。但这次新冠疫情,我们看到了中国“举国体制”的优势,整个国家即刻都动起来了。如果换成其他一些国家,难以做到。中国有一点做得非常明确,无论封城、封路,还是封小区,最终围绕的都是“治病救人”、生命首要位,并非是为了稳定而稳定。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是把老百姓的生命放在优良先的。目前疫情在中国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却在寰球呈现出“大流行病”的态势,许多国家仍处在上升期,仍有许多不确定性。历史上,瘟疫和战争几乎是孪生兄弟,如果社会恐慌控制不住,民主政府和法西斯政府几乎只有一墙之隔。必须看到,这次是“综合性危机”,是经济危机、
    1284 4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15
    中国政府需要将年度发展目标调整得更加合理,立足于短期急需、着眼于中长期持续,统筹处理好抗疫控局面、调控稳增长、改革求发展之间的平衡。在新冠疫情结束后谋划未来的发展,中国需要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做出新的努力。新年以来随着新冠病毒肺炎在国内外持续蔓延,国内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动荡不堪,疫情导致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美国、欧盟三个较大经济体已经成为全球较大的疫情重灾区。各有关国家正在采取空前严格的防控措施,已经并正在导致大范围的经济停摆,毫无疑问会对全球政治、经济、贸易、金融、就业等产生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正因为如此,主要大国的政治家和政府,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场因病毒扩散而导致的抗疫战争、政治纷争,都面临各自的决策难题和麻烦,特别是随着个人活动自由被限制、生活方式突变、企业经营日益困难、失业人数持续增加,以及死亡人数不断攀升,社会怨气也变得更加火爆,人性和文明底线也在经受着各种挑战,需要各国政治家表现出高度责任感和决策能力。中国是本次疫情中最早引起公众关注并最早采取强力防疫措施管制的国家。自2019年12月份发现病毒感染个案到2020年1月初通知国际社会,再到1月23日
    1180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14
    我在4月7日发表的“悉尼疫记(21)”中分析澳洲抗疫形势之后指出,“澳洲人,守望相助,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值得高兴的是,一周来,这“胜利的曙光”越来越明亮!澳洲已经成为新冠疫情下西方寰球表现很好的国家!首要,疫情曲线呈现温和增长轨迹,拐点已经显现。澳洲日增病例稳定在两位数,有时还不到40例。截至4月14日晚8时,全澳确诊病例为6400人,今天较昨天新增34例。死亡率为0.97% ,治愈率超过56%,这几个数字相比较欧美国家来说,非常牛逼!从全寰球疫情统计数据来讲,澳洲划出了一条远好于其他欧美国家的曲线,呈现出了罕见的“温和增长轨迹”迹象,其表现甚至完全不亚于被称为防疫典范的韩国、日本和新加坡,成为了西方国家抗疫的一面旗帜。欧洲疾控中心统计的图表显示,在所有说英语的国家中,澳洲是只此一个控制住疫情爆发式增长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拥有2544万人口澳洲与拥有480万人口的爱尔兰死亡人数比较接近。第二,澳洲检测率全球较高。死亡率低只是事情的表象,背后隐含的是澳洲强大的检测能力和医治能力。总人口2500多万的澳洲,已经检测了35万多人,是全球检测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更重
    2075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14
    中美关系作为寰球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些年来进行得很是辛苦。中美关系作为寰球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些年来进行得很是辛苦。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就发动了中美贸易战。两个较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已经给寰球经济蒙上巨大的阴影。经过艰苦的谈判,好不容易达成了首要阶段的协议,2019冠状病毒疾病却出现了。这个时候最需要两个大国的合作,它们却走向深刻的冲突。尽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特朗普就新冠疫情的应对和合作,进行了友好的电话交谈,特朗普也答应会亲自监督落实两国元首所达成的共识,但现实地说,即使两国的医疗合作可以进行,人们曾经所见的中美关系,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两国的合作是主流,冲突是非主流,并且是可以解决的。在贸易战之前,这几乎是中美精英圈的共识,所以才会有“中美国”(美方)和“婚姻关系”(中方)这样的概念的出现。这些概念无非是想说明两国经济上互相依赖,冲突变得不可能,因为冲突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不过,事实并非如此。谁都知道冲突成本高,两国的贸易战对谁都会是巨大的伤害,但贸易战的确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扩散使得两国的合作更为紧迫。两国的合作既有客观需要,也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因为疫情在武汉暴发
    1417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13
    我觉得随着时间的验证,回过头去看自己曾经的判断会更有意思。我的公众号写了我个人的一些判断,这次危机包括2月的“生化危机”,3月的“大危机2020”,4月没法再吓唬人了,光说危机没用,想想怎么办吧。我试图用一种重复的思维方式来推演未来的解决方案。要搞清楚未来之前我们要搞清楚两件事:首要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美国的关系。这次要说的更直接明了些,不绕弯子怕得罪人心了。第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用批判的眼光来看中国文化,因为好的文化就在我们身上,谁也夺不去,有瑕疵的地方要放大镜下看看脸上的雀斑,宁可放大点,看清楚了对未来的进步有好处。在分析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时候,会发现和美国以及其他所有国家沟通时可能存在的文化屏障。然后是未来演变的两个方向,一个是“和而富”,一个“分而穷”。一条路是1949到1979的孤立模式,一条路是1989到2019的世贸模式。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美国的关系新中国1949年成立的,当年出生的人现在71岁,也就是现在70岁以上的人非常清楚中国人过去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的变化。如果从中美关系上,我们可以划分为1949到1979的隔离期,1979到2001年的友好期,200
    1665 1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12
    此次新冠疫情对人类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目前看,要彻底战胜它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它对全球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疫情的发展,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寰球经济的发展进行预测,同时,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国际政治的发展进行预测。近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采访了12位政治学领域的“全球知名思想家”,请他们对寰球秩序何去何从作出判断。除这些专家外,还有不少国内外的国际政治学、比较政治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专家发表对寰球发展趋势的看法,有一些看法的历史跨度还非常大。从我看到的材料观察,目前有关疫情后国际政治和寰球秩序如何发展的讨论,主要涉及大国关系、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前途,及对寰球各国不同抗疫模式优劣的比较等问题。1、关于此次疫情对全球化的影响从此次疫情看,全球化不但是一个经济议题,同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国际政治议题。现在,我们所说的全球化主要是由跨国公司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背后的经济逻辑是成本比较优势。只要这个逻辑存在,资本逐利就不会停止,或者说全球化就不会逆转。但是,在全球化的市场上除了公司企业外,还存在着国家行为体,如果国家的当政者认为全球化危
    4533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20-04-11
    湖北解封了,武汉也将在不远的4月8日开城,而方方日记的终篇,在这个春夜,在数不清的人的等待中,如约而至。武汉要开城了,日记画句号了。这样的消息,让两个月来居高不下的民间公共体温骤降,相信很多人都一脸轻松。追也好,怼也罢,方方“武汉日记”的使命已经完成。想想这都是一个奇迹,一个中文话语寰球难以复制的交互传播经典案例。有那么多凌晨一两点还不睡觉等着看日记的人,也有给“方方阿姨”写信的各种年龄的“高中生”,更有数不清的圈友因为看法不同而势若水火。一份日记,成了测量民间公共体温的试纸。你发热吗?你怎么还不发热?你今天看方方了吗?你今天骂方方了吗?疫情之下的封城,让很多人焦虑,也催生了很多欺瞒、恐惧、愤怒、亢奋,当然,还是会有冷静的思考。舆论场上冷一阵儿烫一阵儿的话语温度,既表征了芸芸众生普遍的思想体温,也传递给我们些许哪怕微茫的希望。方方日记,就因其难得的冷静、沉稳、绵密,在记录城市日常、追问共同悬疑、勾勒时代面影的同时,也在一点点补缀残缺的公共记忆,激发被同化的思考能力,降低一度高热的民间体温。没有规划、没有愿景,甚至没有必要的文本打磨,“想到哪写到哪”“经常不小心有错漏字”……这样絮絮叨叨
    1658 0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