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cassie耶努斯 发表了帖子 2017-03-23
    加拿大是英语和法语双语国家,然而事实上仅有22.9%的居民的母语为法语,而母语为法语的人口中的85%居住在魁北克省。即使在蒙特利尔这个属于魁北克英语使用比较多的地区,法语的强势依然可以感受的到。记得到蒙特利尔省政府办事,接待员坚持说法语,我说英语他答法语。接待倒是无所谓了,到与政府工作人员办理业务时,我实在是听不懂,她才勉为其难的说起法语口音浓重的英语。我也遇到过很多次被魁北克老太太教训说“在魁北克你就要学说法语“,语气中能感受到她认为学习法语是在魁北克生活的义务。虽然这样的事情不多,虽然不说法语在蒙特利尔并不会影响生活,也不会让蒙特利尔在我眼中变得不美好,但是从生活点滴中能够看到魁北克人对法语普及的执着,所以在这里生活,学习法语总是没有坏处的。然而加拿大联邦每5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母语为法语的居民的比重仍呈持续下降趋势。为了摆脱法语劣势地位,语言革命开启新的篇章,维持法语在魁北克的主导地成了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魁北克法语文化,为了普及法语,魁北克可谓是各种办法不用其极。制定《法语宪章》,诸多政策开始上线,例如在地铁和候车亭里,在公共车辆和大型广告牌上传播的商业广告只能用法
    8595 9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22
    赞! 无论是关于移民, 关于个人发展, 还是赡养父母等等, 观点都很理性, 值得推崇. 【图片】
    不惭愧地说,我自己的背景很适合回答这个问题。我的爸爸在九几年赶上了首要代移民浪潮,来到了美国。随后几年,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在美国出生,成为土生土长的ABC。而我,在中国完成了基础教育,在美国进行大学教育。我见证了上一代移民的生活(我爸爸),见证了一代ABC的成长(我的弟弟妹妹),赶上了留学大潮而出国念书(08年),又比同龄留学生提前拿了一张绿卡(20岁)。在国内亲朋眼中,我是留学生,在留学生眼中,我是移民,在移民眼中,我是国内的。I.上一代移民我爸爸在美国呆了将近二十年。在当年,在以我爸为首的出国党看来,移民的生活条件是确实优于回国的:更好的社区,更好的收入,体面的工作,房子和车子。当时的中国人,还大多骑着永久挤着公交,住几家一户的筒子楼。美国的生活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有着致命的物质吸引力。在美的奋斗目标,无非就是两个字——“留下”。在今天,这一代移民已经基本进入中产阶级,一栋洋房一部车,两个小孩一只狗,富足但不暴富,稳定但不冒泡,也算实现了他们当年的目标。另一方面,他们在国内发展的亲朋,因为赶上了90年代末的发展浪潮,生活水平也没有输于他们(虽然大部分的移民不承认这一点)。从收入和购
    Mr海 6551 8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22
    【图片】
    在我们的朋友圈里, 有几对丁克夫妻. 每当我们为孩子奔忙的时候, 他们都在开心地享受生活. 他们也是上班挣钱的打工族, 但八小时之外就完全是自由人了: 滑雪, 攀岩, 钓鱼, 潜水, 射击, 打猎, 划艇, 风帆, 摄影, 写作, 练书法等等, 各种玩法不一而足, 生活一点儿不寂寞. 我当然不是鼓吹丁克一族的生活方式----我自己还是一双儿女的母亲呢, 但那也确实让我想到, 在声声”为了孩子”的呼吁背后, 是不是也藏着我们应从自身角度去考虑的东西呢? 移民, 这人生较大的跨越, 是应萌动于我们自己内心的剖析吧? ……也许, 你想改变你现有的格局? 格局是什么? 物化地说, 也是按国人如今通常的说法, 就是你生活在几线城市----你周围的人是大都市般见惯不怪的陌生邻居还是小县城里喜欢嚼舌根的长舌妇? 你所处的人文环境是目光高远天外有天的竞争氛围, 还是井底之蛙安分守己的知足状态? 反正你就想改变, 想跳出祖辈既定的框架. 跳去哪里呢? 既然是跳, 别忘了你还可以漂洋过海跳得更远! 中国有北上广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22
    是, 这是国家层面的不同, 社会本质的差异
    在我们的朋友圈里, 有几对丁克夫妻. 每当我们为孩子奔忙的时候, 他们都在开心地享受生活. 他们也是上班挣钱的打工族, 但八小时之外就完全是自由人了: 滑雪, 攀岩, 钓鱼, 潜水, 射击, 打猎, 划艇, 风帆, 摄影, 写作, 练书法等等, 各种玩法不一而足, 生活一点儿不寂寞. 我当然不是鼓吹丁克一族的生活方式----我自己还是一双儿女的母亲呢, 但那也确实让我想到, 在声声”为了孩子”的呼吁背后, 是不是也藏着我们应从自身角度去考虑的东西呢? 移民, 这人生较大的跨越, 是应萌动于我们自己内心的剖析吧? ……也许, 你想改变你现有的格局? 格局是什么? 物化地说, 也是按国人如今通常的说法, 就是你生活在几线城市----你周围的人是大都市般见惯不怪的陌生邻居还是小县城里喜欢嚼舌根的长舌妇? 你所处的人文环境是目光高远天外有天的竞争氛围, 还是井底之蛙安分守己的知足状态? 反正你就想改变, 想跳出祖辈既定的框架. 跳去哪里呢? 既然是跳, 别忘了你还可以漂洋过海跳得更远! 中国有北上广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22
    嘻嘻, 那就继续跟着走哈 【图片】
    近两年来, 由于加拿大十年签证很容易拿到, 不少朋友都在问有关加拿大旅游或考察的情况.而我们去加拿大西岸的落基山脉游玩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温哥华和卡尔加里也已去过好几次. 今天就把我写在博客里的游记贴出来与朋友分享, 一起领略美加西岸的美丽风光吧.从中国到加拿大, 一般都是从西岸玩到东岸. 当然如果你想重点考察具体某个城市, 还是根据自己的行程来安排吧. 这里只是引个路吧.(注: 图文皆原创)------------------------------------------------------------------若乘飞机去班芙旅游, 最近的机场当然是卡尔加利市了.当飞机快要降落的时候, 儿子说可以俯瞰远眺到雄伟的落基山脉了, 心情开始激动起来. 我们将从这里出发, 跨越加美两国的两省(ALBERTA, BC)一州(MONTANA), 前后十五天,转一圈之后回到卡城搭乘飞机回多伦多.飞抵卡城已近中午时分, 赶紧去租车处取车. 老公在网上结识的一位卡城朋友热心地给我们送来个小COOLER(飞机上不方便带),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22
    【图片】【图片】
    近两年来, 由于加拿大十年签证很容易拿到, 不少朋友都在问有关加拿大旅游或考察的情况.而我们去加拿大西岸的落基山脉游玩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温哥华和卡尔加里也已去过好几次. 今天就把我写在博客里的游记贴出来与朋友分享, 一起领略美加西岸的美丽风光吧.从中国到加拿大, 一般都是从西岸玩到东岸. 当然如果你想重点考察具体某个城市, 还是根据自己的行程来安排吧. 这里只是引个路吧.(注: 图文皆原创)------------------------------------------------------------------若乘飞机去班芙旅游, 最近的机场当然是卡尔加利市了.当飞机快要降落的时候, 儿子说可以俯瞰远眺到雄伟的落基山脉了, 心情开始激动起来. 我们将从这里出发, 跨越加美两国的两省(ALBERTA, BC)一州(MONTANA), 前后十五天,转一圈之后回到卡城搭乘飞机回多伦多.飞抵卡城已近中午时分, 赶紧去租车处取车. 老公在网上结识的一位卡城朋友热心地给我们送来个小COOLER(飞机上不方便带),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7-03-22
    近两年来, 由于加拿大十年签证很容易拿到, 不少朋友都在问有关加拿大旅游或考察的情况.而我们去加拿大西岸的落基山脉游玩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温哥华和卡尔加里也已去过好几次. 今天就把我写在博客里的游记贴出来与朋友分享, 一起领略美加西岸的美丽风光吧.从中国到加拿大, 一般都是从西岸玩到东岸. 当然如果你想重点考察具体某个城市, 还是根据自己的行程来安排吧. 这里只是引个路吧.(注: 图文皆原创)------------------------------------------------------------------若乘飞机去班芙旅游, 最近的机场当然是卡尔加利市了.当飞机快要降落的时候, 儿子说可以俯瞰远眺到雄伟的落基山脉了, 心情开始激动起来. 我们将从这里出发, 跨越加美两国的两省(ALBERTA, BC)一州(MONTANA), 前后十五天,转一圈之后回到卡城搭乘飞机回多伦多.飞抵卡城已近中午时分, 赶紧去租车处取车. 老公在网上结识的一位卡城朋友热心地给我们送来个小COOLER(飞机上不方便带),
    2097 4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21
    写得很到位! 再浓缩一点, 英语, 和性格, 这是决定性的关键. 两者缺一不可. 
    相信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有过出国梦。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海龟回流,对国外生活的反馈众说纷纭。有的人说出国好,有的人说出国不好。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今天我来个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和身边人的实例,让大家看看自己适不适合出国吧。1. 英语一定要好,非常好!今天咱们举的例子是英语国家,如果是去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等等的小语种国家,请自动把英语替换成当地语言。那我自己举例吧,出国前我的英语水平应该算是中上的。中考英语满分,高三暑假就获得了全市大学生英语口语亚军,大学时候担任英语协会主席,最早一批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大学生之一,大二的时候担任省级英语比赛主持人。即使是这样,当我刚开始到澳大利亚读书的时候,我也不能完全听懂老师上课的内容。而且生活上也有很多英语用语是不认识的,我的水平需要“厚颜无耻”的在海外苦练2年,估计才能称得上基本交流没问题。也许是我自己定的要求比较高,可是我必须说,哪怕是小学就出国的中国娃,到了30几岁都不能说自己交流完全无障碍。老外们随意开的玩笑,没有一定的生活底蕴和对其文化的了解,是不可能从单纯的英语练习中就能弄懂的。现在有一个好方法,就是如果在海外有了孩子,可以跟着孩子一起重新学习英语。
    snowman 3220 5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21
    哈哈, 知音! 我也正在活到老读到老, 昨晚还在做group assignment呢! 谢谢分享. 咱共勉!【图片】
    在国内计算机本科毕业的时候, 我”立志”这辈子不要再读书了! 我非常不喜欢读我不喜欢的书和专业, 当时更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做啥。 报考大学的时候, 就是看到什么专业热门就报什么。 高中二年级分文理科, 父母就灌输“学好数理化, 走遍全天下”的理论, 把我这个打算学文科的想法给扼杀在摇篮里。 我对计算机这些理科的学习, 没有激情, 当时就是为了一份工作儿学习。 到新西兰之后, 发现国外大学不分年龄,可以跨专业, 不是教条的讲课, 所以就“一下子”打开了视野。 不过, 我当初读MBA的想法让好多朋友“讥笑”过, 说: 你MBA毕业都快40岁了, 还可以去找什么工作? 更有的人开玩笑:你以后的墓碑上就可以写上你的MBA学位了!我也跟几个朋友推荐一起去读书, 他们听后都说: 我们可读不下来, 花这么多银子和时间, 不如躺床上睡觉和去吃饭。我非常享受去国外大学读书的快乐, 身边的年轻人给我动力,跟他们一起年轻;身边的岁数大的同学给我励志, 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永远不晚。就这样, 经过了太多的写论文和考试, 每一课都有一大厚本资料去阅读, 每一日之内都有新的挑战去面对; 记得经常跟两个孩子说: 今晚
    迟昀螮Yundi 1.4w 1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21
    不全对. 钱多也有在国内买不到的东西, 比如环境, 诚信等; 没钱也有能在国外买到的东西, 比如平权, 福利等. 享受的概念不是只有物质对吧? 
    在我们的朋友圈里, 有几对丁克夫妻. 每当我们为孩子奔忙的时候, 他们都在开心地享受生活. 他们也是上班挣钱的打工族, 但八小时之外就完全是自由人了: 滑雪, 攀岩, 钓鱼, 潜水, 射击, 打猎, 划艇, 风帆, 摄影, 写作, 练书法等等, 各种玩法不一而足, 生活一点儿不寂寞. 我当然不是鼓吹丁克一族的生活方式----我自己还是一双儿女的母亲呢, 但那也确实让我想到, 在声声”为了孩子”的呼吁背后, 是不是也藏着我们应从自身角度去考虑的东西呢? 移民, 这人生较大的跨越, 是应萌动于我们自己内心的剖析吧? ……也许, 你想改变你现有的格局? 格局是什么? 物化地说, 也是按国人如今通常的说法, 就是你生活在几线城市----你周围的人是大都市般见惯不怪的陌生邻居还是小县城里喜欢嚼舌根的长舌妇? 你所处的人文环境是目光高远天外有天的竞争氛围, 还是井底之蛙安分守己的知足状态? 反正你就想改变, 想跳出祖辈既定的框架. 跳去哪里呢? 既然是跳, 别忘了你还可以漂洋过海跳得更远! 中国有北上广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21
    嗯, 确实是一个累字!
    在我们的朋友圈里, 有几对丁克夫妻. 每当我们为孩子奔忙的时候, 他们都在开心地享受生活. 他们也是上班挣钱的打工族, 但八小时之外就完全是自由人了: 滑雪, 攀岩, 钓鱼, 潜水, 射击, 打猎, 划艇, 风帆, 摄影, 写作, 练书法等等, 各种玩法不一而足, 生活一点儿不寂寞. 我当然不是鼓吹丁克一族的生活方式----我自己还是一双儿女的母亲呢, 但那也确实让我想到, 在声声”为了孩子”的呼吁背后, 是不是也藏着我们应从自身角度去考虑的东西呢? 移民, 这人生较大的跨越, 是应萌动于我们自己内心的剖析吧? ……也许, 你想改变你现有的格局? 格局是什么? 物化地说, 也是按国人如今通常的说法, 就是你生活在几线城市----你周围的人是大都市般见惯不怪的陌生邻居还是小县城里喜欢嚼舌根的长舌妇? 你所处的人文环境是目光高远天外有天的竞争氛围, 还是井底之蛙安分守己的知足状态? 反正你就想改变, 想跳出祖辈既定的框架. 跳去哪里呢? 既然是跳, 别忘了你还可以漂洋过海跳得更远! 中国有北上广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21
    是的,脱胎换骨!
    在我们的朋友圈里, 有几对丁克夫妻. 每当我们为孩子奔忙的时候, 他们都在开心地享受生活. 他们也是上班挣钱的打工族, 但八小时之外就完全是自由人了: 滑雪, 攀岩, 钓鱼, 潜水, 射击, 打猎, 划艇, 风帆, 摄影, 写作, 练书法等等, 各种玩法不一而足, 生活一点儿不寂寞. 我当然不是鼓吹丁克一族的生活方式----我自己还是一双儿女的母亲呢, 但那也确实让我想到, 在声声”为了孩子”的呼吁背后, 是不是也藏着我们应从自身角度去考虑的东西呢? 移民, 这人生较大的跨越, 是应萌动于我们自己内心的剖析吧? ……也许, 你想改变你现有的格局? 格局是什么? 物化地说, 也是按国人如今通常的说法, 就是你生活在几线城市----你周围的人是大都市般见惯不怪的陌生邻居还是小县城里喜欢嚼舌根的长舌妇? 你所处的人文环境是目光高远天外有天的竞争氛围, 还是井底之蛙安分守己的知足状态? 反正你就想改变, 想跳出祖辈既定的框架. 跳去哪里呢? 既然是跳, 别忘了你还可以漂洋过海跳得更远! 中国有北上广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21
    说得好中肯【图片】
    在我们的朋友圈里, 有几对丁克夫妻. 每当我们为孩子奔忙的时候, 他们都在开心地享受生活. 他们也是上班挣钱的打工族, 但八小时之外就完全是自由人了: 滑雪, 攀岩, 钓鱼, 潜水, 射击, 打猎, 划艇, 风帆, 摄影, 写作, 练书法等等, 各种玩法不一而足, 生活一点儿不寂寞. 我当然不是鼓吹丁克一族的生活方式----我自己还是一双儿女的母亲呢, 但那也确实让我想到, 在声声”为了孩子”的呼吁背后, 是不是也藏着我们应从自身角度去考虑的东西呢? 移民, 这人生较大的跨越, 是应萌动于我们自己内心的剖析吧? ……也许, 你想改变你现有的格局? 格局是什么? 物化地说, 也是按国人如今通常的说法, 就是你生活在几线城市----你周围的人是大都市般见惯不怪的陌生邻居还是小县城里喜欢嚼舌根的长舌妇? 你所处的人文环境是目光高远天外有天的竞争氛围, 还是井底之蛙安分守己的知足状态? 反正你就想改变, 想跳出祖辈既定的框架. 跳去哪里呢? 既然是跳, 别忘了你还可以漂洋过海跳得更远! 中国有北上广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21
    当然的!
    每个移民都会问: 我出国之后能干什么呢? 我觉得这是个很个人化的问题. 别人成败的经验, 既可能是你的明灯, 也可能是你的路障, 所以不必全盘效仿. 你的路, 就是你自己琢磨着走出来的.对于投资移民, 情况很简单 ---- 有钱就行. 如果你还能保留国内的生意资源不变动, 情况会更好.对于技术移民, 可以说, 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 现在, 加拿大技术移民的门槛提高了,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提高了对英语的要求。 其实这是好事。不出国门, 英语不妨碍你成为专业领域的中流砥柱,可一旦走出国门,英语就上升为你进入专业领域的致命关卡。所以, 当你决定以一己之长申请移民并希望继续拥有自己的职业/专业前景, 那么提高英语是重中之重.先说说找工作的例子吧. 可以说, 多年来, 大陆技术移民的基本就业模式是男人学电脑, 女人学财会. 夫妻俩都有专业工作的话, 家庭收入直线上升, 很快进入中产阶级. 事实也如此, 勤奋的华人在北美都属于高收入群体.学电脑的, 或其他理工科专业又想改行电脑的, 移民之路大概如此: 最初的过渡期 ---- 有人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7-03-21
    在我们的朋友圈里, 有几对丁克夫妻. 每当我们为孩子奔忙的时候, 他们都在开心地享受生活. 他们也是上班挣钱的打工族, 但八小时之外就完全是自由人了: 滑雪, 攀岩, 钓鱼, 潜水, 射击, 打猎, 划艇, 风帆, 摄影, 写作, 练书法等等, 各种玩法不一而足, 生活一点儿不寂寞. 我当然不是鼓吹丁克一族的生活方式----我自己还是一双儿女的母亲呢, 但那也确实让我想到, 在声声”为了孩子”的呼吁背后, 是不是也藏着我们应从自身角度去考虑的东西呢? 移民, 这人生较大的跨越, 是应萌动于我们自己内心的剖析吧? ……也许, 你想改变你现有的格局? 格局是什么? 物化地说, 也是按国人如今通常的说法, 就是你生活在几线城市----你周围的人是大都市般见惯不怪的陌生邻居还是小县城里喜欢嚼舌根的长舌妇? 你所处的人文环境是目光高远天外有天的竞争氛围, 还是井底之蛙安分守己的知足状态? 反正你就想改变, 想跳出祖辈既定的框架. 跳去哪里呢? 既然是跳, 别忘了你还可以漂洋过海跳得更远! 中国有北上广
    4618 15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20
    呵呵, 你好高大上噢【图片】
    每个移民都会问: 我出国之后能干什么呢? 我觉得这是个很个人化的问题. 别人成败的经验, 既可能是你的明灯, 也可能是你的路障, 所以不必全盘效仿. 你的路, 就是你自己琢磨着走出来的.对于投资移民, 情况很简单 ---- 有钱就行. 如果你还能保留国内的生意资源不变动, 情况会更好.对于技术移民, 可以说, 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 现在, 加拿大技术移民的门槛提高了,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提高了对英语的要求。 其实这是好事。不出国门, 英语不妨碍你成为专业领域的中流砥柱,可一旦走出国门,英语就上升为你进入专业领域的致命关卡。所以, 当你决定以一己之长申请移民并希望继续拥有自己的职业/专业前景, 那么提高英语是重中之重.先说说找工作的例子吧. 可以说, 多年来, 大陆技术移民的基本就业模式是男人学电脑, 女人学财会. 夫妻俩都有专业工作的话, 家庭收入直线上升, 很快进入中产阶级. 事实也如此, 勤奋的华人在北美都属于高收入群体.学电脑的, 或其他理工科专业又想改行电脑的, 移民之路大概如此: 最初的过渡期 ---- 有人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18
    大伟, 好棒! 【图片】 能想到去采访, 能提出这么多细节问题, 还能整理得如此有条理. 怎能不赞! 【图片】
    知道老夏是在某论坛上,不少在温哥华南素里买房的移民朋友的都对房产经纪老夏赞不绝口。出于对这个职业和温哥华房市的好奇,大伟在论坛上要到老夏的电话,通过电话后才感觉为什么老夏拥有如此好的网上口碑,于是也就是诞生了今天的这篇专访。老夏中等个头,留着最容易打理的短头发,不过颜色已经开始泛白。他是浙江杭州人,操着一口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07年移民加拿大,到现在整整十年,太太一直在船运公司工作,女儿已经16岁。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加拿大华人移民家庭,老夏没有惊天动地的个人经历,业务上虽然不错排名大温哥华前8%,但也算不上每天开豪车办party的有名经纪。就是这样一个邻家大哥似的移民前辈吸引了大伟的关注,我一直希望用文字来记录普通华人移民的心路历程,他们可能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或者惊险曲折的创业经历,但他们的人生也恰恰是与我们最为相似的,他们走过的道路有可能也是未来我们的方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房产经纪老夏的移民生活,更通过老夏的讲述来了解有关加拿大买房的一切。专访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但如果通过文章能对新移民朋友买房有所帮助,能让老夏收获更多业务,那也是大伟非常高兴看到的。&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16
    楼主是已经移民的吗?怎么名号还写着想移民?温哥华的华人多,一点不奇怪啊。要到周边的小城镇上可能是白人多一些的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无论是最早长达两个世纪的法国裔移民在魁北克省和阿卡迪亚缓慢有序地定居,还是1970年代第三寰球有色族裔移民,都为这个国家带来了多人种多元文化的神奇存在。所以,你一定无法想象,1923年,加拿大政府仍然奉行着的偏见歧视的《华人移民法案》,而如今,这个国家居然让我们这些外来留学生及移民感觉:居然好像没出国!今天,Lance就用自身来温哥华的经历告诉大家,事实胜于雄辩!故事还要从我四年前首要次踏入加拿大这片国土的那一日之内说起。作为一个在北京默默耕耘18年的懵懂小伙,我拎着三支小小的箱子,坐上一架Air Canada从首都国际机场飞往温哥华YVR的航班。在飞机上,一位美丽、和蔼、慈祥的白人大婶情切的走到我旁边,字正腔圆的问我:“Hi,泥要liu肉还是gi肉?”是的,字正腔圆的中文,虽然不标准,但已经足够shock我这个从没出过国的boy了。伴随着13小时的飞机落地,我第二次震惊了——为什么机场都是中文!?我是不是做错飞机去了上海?后来我才知道,由于温哥华机场的华人极多,所以机场特意设置YVR到处都可以找到懂汉语的工作人员帮你。机场里的标志牌都分别用英文、法文、中文三种语
    Lance_1991 3182 6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16
    嗯,是滴【图片】
    这是我八年前写的一篇“自励”文。现在读来犹如大学生看高中生的幼稚激情,但当年那股进取精神还是值得我自己回味也值得和朋友们分享的。回望来时路,方知脚下实。和所有移民同胞共勉。所谓移民的“七年之痒”,只是个比喻概念而不是一定要七年才能奋斗出来。别吓着了哈!很多人基本上两三年就混得很好了。运气好的更快。只是想告诉移民朋友们,每个人所处的阶段不一样,一直走下去,你追求的东西迟早会得到。-------------------------------------------------------------------------如同婚姻一样, 移民生活也有"七年之痒"呢. 我是最近才听闻这个词的, 深有感触, 因为这些天我也正在思考类似的问题: 移民的奋斗期过去了,步入了生活悠闲舒适的"老移民"阶段, 就象婚姻的蜜月期已过而进入平凡琐碎日子一般, 我们的感受如何呢? 是心满意足而别无他求? 还是"饱暖思淫欲"而再次"心动"?回首刚出国那几年,每天谈论得最多的除了找工作还是找工作,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3-16
    哦魁省不属于中部,属东部,和安省一样的 
    这是今天的华语新闻 ---- 加拿大读书“脱贫致富”的四大专业有哪些?这题目起得有点大, 有以偏概全之嫌. 它其实是讲加拿大中部三省的农业科技就业情况. 文中的信息未必准确, 但鉴于现在准备移民前往这几个省的移民比较多, 我觉得把这些基本信息转给大家了解一下还是可以的. 当然, 是仅供参考!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具体情况还要因人而异.其实, 在加拿大当农民, 资金需要并不庞大, 技术含量对华人来讲也不怎么成问题, 赚钱盈利的机会也是有目共睹, 但关键是你能否耐得住远离大都市的寂寞, 是否能把余生的事业发展定位在广袤的土地上而不是鳞次栉比的工商业环境中.如果你能想得开, 那么好处还有一个: 加拿大的农民冬天是处于"休眠"状态的, 意味着你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放大假, 可以去周游寰球!-------------------------------------------------------------------------------------------------------加拿大的草原三省的地广物博,最重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