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5-24
    这些天又开始闹剧荒,有些电视剧的剧情是好人倒霉,或者苦哈哈的,我就没了兴趣看下去,不想让负面的东西影响自己,即使不是真的也懒得去看。总想看点高兴的事情。 很多好看的脱口秀节目也没有了,那就开始听书。听书除了对书的内容有要求,朗读者也是决定因素。声音甜美,或者饱满有磁性,甚至朗读者的好情绪都使人高兴。 在生活中,发现很多人不爱笑。我较爱观察的是餐馆的服务员,在中餐馆里,笑脸相迎的一般都是老板。有的服务员很漂亮的一张脸没有表情,而难看的一张脸再耷拉着,真影响食欲。前两天去一家面馆,服务员小姑娘又有姿色又喜相,面的味道不咋地,但还是高兴的多给了小费。 人长得好看赖看,除了整容改变不了,但是笑口常开应该使人变得可爱,而且会有很好的运气,尤其是做服务行业的。 爱笑与否也许和基因有关系,但是我觉得后天的修炼确实起作用。有些人对熟人有笑脸, 对陌生人就没了笑模样。我觉得餐馆的服务员应该把每个顾客当钞票看,就会笑起来了。
    1904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5-21
    个人认为朋友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人幸福指数的指标。 家庭,事业,朋友这三项,对于我们走过半个世纪的人来说,朋友这一项应该还有很大的发挥余地。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因为环境的和性格的原因停止了结交新朋友,有的人甚至不知道如何去结交新朋友,更有一部分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得去结交新朋友。 随着网络的发展,实际上使交友变得越来越容易和更广泛,只是调整好心态的问题。人变老了,心情不要老化,积极主动交朋友是年轻的表现! 交朋友要付出,你来我往很重要。在我们这个圈子里分享美食,美景和美好时光是交友的很好方式。 当然很多人通过自己的爱好,结交了很多新朋友。有打高尔夫的,唱歌的,跑步的,摄影的,画画的等等,但是联络感情的方式收关还是坐在一起吃喝聊天加深彼此的了解,所以我的交友方式简单粗暴直接,就是找地方吃饭聊天。 我吃饭聊天的战场从不同的餐馆到朋友的厨房后花园,结
    2308 0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9-05-18
    专业听着是很高大上,但工作中画图做方案是很累的。我上班的时候跟同事说我最大的理想是当家庭妇女,那时还没有全职太太一说,后来大家说我梦想成真了。【图片】
    寰球盛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于2019年5月16日逝世,享年102岁。对于我们这些建筑学学子来说,在三十多年前贝聿铭先生就是我们的心中偶像,他是建筑界的一代宗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上大学时,贝聿铭先生的几个重要作品就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是贝聿铭的建筑设计高产期,好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有一个作品横空出世,震惊整个建筑界,我们经常会从《建筑学报》和《寰球建筑》这两本建筑人的杂志上看到他的新近作品。贝聿铭先生于1917年出生,苏州人,是名门望族之后,当他高中毕业时,因为看了一部电影《大学幽默》,被电影中描绘的美国大学校园深深吸引,他违背了父亲的意愿选择到美国学习建筑设计专业,他在17岁时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从古至今,寰球上留下了无数令人赞叹不已的建筑精品,它们的设计建造者也因此名垂青史。迄今为止,贝聿铭先生的作品有70余件,包括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等寰球盛名建筑,贝聿铭先生这位华裔建筑大师在寰球现代建筑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他给冰冷的钢
    Prisca1966 5752 5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9-05-17
    一代建筑宗师!【图片】
    寰球盛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于2019年5月16日逝世,享年102岁。对于我们这些建筑学学子来说,在三十多年前贝聿铭先生就是我们的心中偶像,他是建筑界的一代宗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上大学时,贝聿铭先生的几个重要作品就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是贝聿铭的建筑设计高产期,好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有一个作品横空出世,震惊整个建筑界,我们经常会从《建筑学报》和《寰球建筑》这两本建筑人的杂志上看到他的新近作品。贝聿铭先生于1917年出生,苏州人,是名门望族之后,当他高中毕业时,因为看了一部电影《大学幽默》,被电影中描绘的美国大学校园深深吸引,他违背了父亲的意愿选择到美国学习建筑设计专业,他在17岁时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从古至今,寰球上留下了无数令人赞叹不已的建筑精品,它们的设计建造者也因此名垂青史。迄今为止,贝聿铭先生的作品有70余件,包括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等寰球盛名建筑,贝聿铭先生这位华裔建筑大师在寰球现代建筑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他给冰冷的钢
    Prisca1966 5752 5
  • Prisca1966 发表了帖子 2019-05-17
    寰球盛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于2019年5月16日逝世,享年102岁。对于我们这些建筑学学子来说,在三十多年前贝聿铭先生就是我们的心中偶像,他是建筑界的一代宗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上大学时,贝聿铭先生的几个重要作品就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是贝聿铭的建筑设计高产期,好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有一个作品横空出世,震惊整个建筑界,我们经常会从《建筑学报》和《寰球建筑》这两本建筑人的杂志上看到他的新近作品。贝聿铭先生于1917年出生,苏州人,是名门望族之后,当他高中毕业时,因为看了一部电影《大学幽默》,被电影中描绘的美国大学校园深深吸引,他违背了父亲的意愿选择到美国学习建筑设计专业,他在17岁时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从古至今,寰球上留下了无数令人赞叹不已的建筑精品,它们的设计建造者也因此名垂青史。迄今为止,贝聿铭先生的作品有70余件,包括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等寰球盛名建筑,贝聿铭先生这位华裔建筑大师在寰球现代建筑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他给冰冷的钢
    5752 5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9-05-16
    是啊,值得中老年人学习!【图片】
    2019年4月23号中午我从牛车水回到中峇鲁的家,刚好赶上下大雨,在我们公寓侧门和街边人行道的雨篷之间有一个窄缝,哗哗的雨水刚好从缝隙中淋在公寓侧门上,我没带伞也没法进去,只好站在雨篷下干等,正百无聊赖之际,远远走过来的一个人让我一下子高兴起来,居然是我相识多年的隔壁邻居老陈,我向他挥手,他也马上认出了我,掐指一算我们已有七八年未见面了。因为老陈的家早就出租出去了,他已经很多年不住这里了,今天走过这里纯属偶然,没想到正是这场大雨让我和老陈邂逅,于是我邀老陈上楼到家里喝杯茶。老陈今年已经六十了,外貌平常,穿着不讲究,甚至有些邋遢,跟我住隔壁时常常见他上班一双旅游鞋,下班就是人字拖。老陈是个热心人,记得我2008年刚搬来这个家时,谁也不认识,几天后,我在家开着门收拾打扫屋子,有人过来主动打招呼,就是老陈,我邀他进屋看看,再到他家参观一下,也就熟了,有个热心的邻居,感觉挺好。老陈是新加坡人,离异,有一儿一女,现在都成年了,老陈的生活轻松自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老陈做我邻居时,他的家就是典型的单身汉家,乱七八糟,我常说他,一百多万的公寓让你住成这样真是浪费。那时他妈妈时不常过来帮
    Prisca1966 3171 2
  • Prisca1966 发表了帖子 2019-05-16
    2019年4月23号中午我从牛车水回到中峇鲁的家,刚好赶上下大雨,在我们公寓侧门和街边人行道的雨篷之间有一个窄缝,哗哗的雨水刚好从缝隙中淋在公寓侧门上,我没带伞也没法进去,只好站在雨篷下干等,正百无聊赖之际,远远走过来的一个人让我一下子高兴起来,居然是我相识多年的隔壁邻居老陈,我向他挥手,他也马上认出了我,掐指一算我们已有七八年未见面了。因为老陈的家早就出租出去了,他已经很多年不住这里了,今天走过这里纯属偶然,没想到正是这场大雨让我和老陈邂逅,于是我邀老陈上楼到家里喝杯茶。老陈今年已经六十了,外貌平常,穿着不讲究,甚至有些邋遢,跟我住隔壁时常常见他上班一双旅游鞋,下班就是人字拖。老陈是个热心人,记得我2008年刚搬来这个家时,谁也不认识,几天后,我在家开着门收拾打扫屋子,有人过来主动打招呼,就是老陈,我邀他进屋看看,再到他家参观一下,也就熟了,有个热心的邻居,感觉挺好。老陈是新加坡人,离异,有一儿一女,现在都成年了,老陈的生活轻松自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老陈做我邻居时,他的家就是典型的单身汉家,乱七八糟,我常说他,一百多万的公寓让你住成这样真是浪费。那时他妈妈时不常过来帮
    3171 2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5-12
    最近马云的"结婚为了生孩子"言论引起争论,我是赞同派!当然,结婚的功能不止这一个,但是这是最重要的一个。 结婚这件事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演变,从母系社会,男人的三妻六妾,一夫一妻,乃至于不婚同居。人们都在从不适应到习惯。我们小时候国内有非法同居一说,不知道现在法律是怎么说的。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更加觉得婚姻家庭孩子对我来说是首要的,事业有成是锦上添花,反过来对我来说不成立。这是对我个人而言,不是对所有的女人。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持有打算生孩子再考虑结婚的想法,我也很理解,而且有点赞同,重活一回我也可能做这样的选择。只是我太喜欢孩子了,要早点生孩子早点结婚!不可能跟一个男人瞎混不产出。 生孩子不结婚行不行?我最早接触这样的事情是在90年代初,在瑞典留学的时候,我家邻居是一对瑞典小夫妻,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他们从来都互称对方同居者,而不是丈夫妻子。当时我感到非常奇怪,后来见多不怪,也明白了一些人是为了福利,财产的原因,或者根本就看不上那一张纸的作用。 不过我认为人要想过好普通人的日子,非得夫妻志同道合才能完成。何况
    2695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5-10
    交朋友这件事情,岁数越大越不容易。主要是圈子越来越小,接触的人少,还有各种自身条件的限制,对朋友的条件要求更高,和谈恋爱找另一半一个道理。 空巢一族,很多人都去结伴旅游,在旅游过程中结交的朋友,如果还想在一起继续走下去,那应该是真正的好朋友了。因为旅途中结伴比随便开party聊天要求更高。 各种研究表明,社交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甚至是长寿的主要因素。 很多人因为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岁数越大越宅。要是再小气一点连老朋友,亲戚都没的来往! 交新朋友和维护老朋友都需要付出真心。 在国外几十年的时间,每一家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有交往了很久的朋友,这些朋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靠的是真心和真性情。 我们自己有一个十五年以上的朋友圈,我们称之为吃喝玩乐小组,所有的情分都在酒里和肉里。 吃到一起是交朋友的先决条件之一,我们吃饭都是硬菜! 老友携夫人到以
    2297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27
    写这篇博文,我想到两个成语吐故纳新和厚积薄发。前者用来劝慰自己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后者是安慰自己所有的积累都是有意义的,都会成为日后的绽放。不知道这两个成语用的是否恰当,不过这确实是我卖房子的心情。这两天在整理房子准备周日公展,干着干着就愣住了,鼻子发酸眼泪就下来了。我是个大条的人,孩子们小鸟般的飞走都没哭过,为了这个房子上市不知掉了多少眼泪。 2004年12月初,具体日子记不住了,我们跟随现在买房卖房都在用的这个律师(Robert Beacham) 去过户。 拿到钥匙一家人六口(我妈那时候在美国)高高兴兴的看新家。那时三儿5岁。当时他可不愿意搬家,说离不开他的朋友。这小人在房子里溜了一圈,就念叨:搬家,快搬家!把我们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当时买房子,很多内部升级选项都没要。只要了一些结构上的升级,地下室加高一块砖,厨房早餐的窗户门做成了弧形。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老公把所有的内部配件升级!
    2874 2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26
    折腾这个词应该是中性的,爱折腾就是不安分,总想在生活中有些变化。既然继续成长就一定得折腾点事情。在美国房屋交易很频繁,是因为美国人爱折腾房子。他们根据家庭人口的变化决定房子的大小。一般的小两口没啥钱,先买一个小房子,有了孩子再买大的,等孩子大了离开家了,再买小房子。也有的老人家就直接住进公寓了。因为房子需要打理,不是人人都可以干的。 入乡随俗,我们也免不了走这几部曲。 我家现在住的房子大小适合两个人,说实在,一大家子都在的时候还是显小的,不过为了学区还有孩子们需要学费也就没折腾。 现如今,好像无所事事,某人把这个房子已经折腾的差不多了,还是有点手痒,说找一个朝向好,小区好,新一点儿,没有精装修的房子买下来继续折腾! 说他折腾,我也觉得眼下这个厨房不够大,不够我折腾的。好吧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密切关注房市,今年房子不多,我们瞄准喜欢的小区,出来的几个房子都不理想。有一日之内Zillow送来了卖家自卖的房子正是我们喜欢的。当晚去看房,一看卖家是我曾经中文学校的学生家长。这个房子九年了,卖家没有做任何事情,正合某人心意
    2244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20
    我们挑战自己,更应该善待自己。 我父母那一辈人都很节俭,为子女活着。到现在我妈都劝我给三个儿子攒钱。我对她说,我从不需要父母为我攒钱,我也不为我的孩子们攒钱。我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父母那辈人的这个"攒"字包括了很多对自己的苛求,舍不得花钱去享受。 其实每个人都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我很少为喜欢什么而花钱享受,唯有对吃舍得花钱。不过这种舍得也是在我的消费水平之内。 我对吃海鲜情有独钟,从小在海边长大,可以说是吃海货长大的。即使离开渔村,依然寻寻觅觅的找海鲜吃。幸运的是,出国这么多年好像海鲜产品真的是不缺。尤其是在新泽西,各种海鲜包括螃蟹到处都是。还有在国内吃不到的大龙虾。记得小时候,海产品很丰富。春夏秋冬都有各种特色海鲜。鱼虾自不必说,大鱼大虾好像买不起,也很少买到,都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或者出口创汇了,小鱼小虾的,家家都有,几乎天天吃,晚春夏秋季吃鲜的,冬天和早春季节吃咸的。 在我们老家很有特色的是
    3910 0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9-04-17
    为写这篇文章我昨天重温教科书,自己把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又好好研究了一遍!【图片】
    今早起来一场熊熊大火震惊了整个寰球,有着856年悠久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在烈焰中经历着煎熬。在电视新闻中看着在火光中呻吟的教堂,我的脑海中蓦然想到了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想到了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想到了风情万种的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在1980年代我还在大学学习建筑学专业时,酷爱学习中外建筑史的我就从《外国建筑史》这本教科书上知道了巴黎圣母院,它在寰球建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就是哥特式建筑最经典的范例。至今还记得课本上描述巴黎圣母院时所用到的一些专业名词如拉丁十字平面、尖券、束柱、玫瑰窗、肋拱、飞券、飞扶壁.......,这些建筑元素是哥特式建筑最主要的一些特征。在1988年2月我上大四时报考了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史专业的研究生,记得当年我的中国建筑史考了73分,而外国建筑史考了84分,是该校所有考生中的较高分,如果不是一门课考砸了没考上,也许我现在就是某个大学教建筑史的老师,呵呵!言归正传,现在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时起源于法国,13至15世纪时流行于欧洲的一
    Prisca1966 7600 2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17
    人已过半百,应该知道取舍。我最近入了一个浑身哆嗦的神器。每天抖上20多分钟就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买这个东西是因为某人要给我买一款首饰类的东西,其实我在对买首饰这样的事情在12年就不热衷了,因为那年夏天我摔碎了一个价值不菲的玉镯子。既然我这么不看重这些东西为什么要买?还有我感觉很多当时买的首饰,过后看看都觉得不咋样,尤其是丢了一只耳环,另一只就没用了,等等。这些吃不得嚼不得的东西很累赘。还有珠光宝气的带在身上夺人眼球,不如把自己的身体和皮肤保养好。所以我不在首饰上花钱!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热衷美食的体验。有时一日之内两顿饭都在饭局里,结果就是体重上升。权衡一下,感觉身体健康比图一时口福要重要的多,果断改变生活方式,坚决杜绝过多的饭局。有节制的享受美食!在我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一个现象,觉得很多东西都是摆设,没有太多的用途。首要个就是家里搞一个吧台,看上去很酷,实则没用过几次。为了吧台开个Party,两次新鲜劲儿。还有主卧里的豪华浴缸,基本是摆设,无人问津。每次房检都要查,坏了还要修,自己找麻烦。泡一次澡用很多水不说,还要清洗。其次是厨房炉灶上方的瓷砖,有的人搞得很花哨,凹凸不平的,
    2253 2
  • Prisca1966 发表了帖子 2019-04-16
    今早起来一场熊熊大火震惊了整个寰球,有着856年悠久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在烈焰中经历着煎熬。在电视新闻中看着在火光中呻吟的教堂,我的脑海中蓦然想到了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想到了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想到了风情万种的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在1980年代我还在大学学习建筑学专业时,酷爱学习中外建筑史的我就从《外国建筑史》这本教科书上知道了巴黎圣母院,它在寰球建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就是哥特式建筑最经典的范例。至今还记得课本上描述巴黎圣母院时所用到的一些专业名词如拉丁十字平面、尖券、束柱、玫瑰窗、肋拱、飞券、飞扶壁.......,这些建筑元素是哥特式建筑最主要的一些特征。在1988年2月我上大四时报考了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史专业的研究生,记得当年我的中国建筑史考了73分,而外国建筑史考了84分,是该校所有考生中的较高分,如果不是一门课考砸了没考上,也许我现在就是某个大学教建筑史的老师,呵呵!言归正传,现在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时起源于法国,13至15世纪时流行于欧洲的一
    7600 2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14
    在国内,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应该退休了。而我在50岁的时候换了跑道,准备再干三十年。因为喜欢而工作是较大的幸福! 为热爱而工作的典范应该是我妈妈。我妈妈不太识字但是识数,心算很快,在35岁的时候找到她人生中首要份正式工作,菜店售货员。以前一直干海边的活计,抬土兜子,修堤坝。50岁退休以后一直不愿意闲着,除了帮我们照顾孩子,到现在一直出早市卖一些小商品。早晨3个小时的时间根据季节卖一些应时的商品,很受欢迎。主要是她连卖到带送的风格招人喜欢,每天都很开心,回到家正好是上午9点多,和美国这边的我聊一会儿,一上午就打发了,感觉很充实!骨子里我觉得我和我妈很像,都不愿意闲着。幸运的是,我也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做地产经纪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和陌生人打交道,琐碎的事情有时使人抓狂,这个工作最磨人的性子,我感觉自己在工作中得到升华,理解客人,帮人解难,遇到困难也不嫌麻烦。而是设身处地的为客人着想:一辈子买不了几个房子,买房子不是买白菜,应该好好计划。原来我修炼不够还经常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爽快的做决定,现在我体会到百人百样,不能一个标准来衡量人
    1848 0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9-04-09
    嗯,感觉新加坡的领导都很亲民!【图片】
    2019年4月6日,在新加坡植物园的邵氏基金舞台,新加坡华乐团举办了一场名为“SpringAt The Gardens 举家同乐韵满园”的室外音乐会。虽然只是一次普通的音乐会,但这场音乐会却因为几张暖心的观众照片在朋友圈里反响挺大,下面就转载来跟大家分享一下。邵氏基金舞台位于新加坡植物园加利谷的一个莲池中央,这里在周末经常举行免费的音乐会。这个音乐会由来已久,我和儿子在十多年前和教会的牧者及弟兄姐妹们来植物园游玩时也赶上过一次。加利谷是新加坡植物园中一个风光如画的小山坡。观众们就这样沿着山坡席地而坐,在大自然中欣赏音乐,这样的音乐会很让人放松惬意吧。观众中一位“葛优躺”的安哥(大叔)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个侧影好像有些眼熟哎。嗨,这不是咱们的总理李显龙先生吗。总理夫人何晶也出场了,这可是新加坡的首要夫人耶,曾多次在《福布斯》榜的寰球百名权威女性排行榜中进入前十名,可怎么看怎么像一位接地气儿的安迪(大妈)。爱拍照的总理拍完了还要让小孙子过目一下。祖
    Prisca1966 1.4w 2
  • Prisca1966 发表了帖子 2019-04-09
    2019年4月6日,在新加坡植物园的邵氏基金舞台,新加坡华乐团举办了一场名为“SpringAt The Gardens 举家同乐韵满园”的室外音乐会。虽然只是一次普通的音乐会,但这场音乐会却因为几张暖心的观众照片在朋友圈里反响挺大,下面就转载来跟大家分享一下。邵氏基金舞台位于新加坡植物园加利谷的一个莲池中央,这里在周末经常举行免费的音乐会。这个音乐会由来已久,我和儿子在十多年前和教会的牧者及弟兄姐妹们来植物园游玩时也赶上过一次。加利谷是新加坡植物园中一个风光如画的小山坡。观众们就这样沿着山坡席地而坐,在大自然中欣赏音乐,这样的音乐会很让人放松惬意吧。观众中一位“葛优躺”的安哥(大叔)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个侧影好像有些眼熟哎。嗨,这不是咱们的总理李显龙先生吗。总理夫人何晶也出场了,这可是新加坡的首要夫人耶,曾多次在《福布斯》榜的寰球百名权威女性排行榜中进入前十名,可怎么看怎么像一位接地气儿的安迪(大妈)。爱拍照的总理拍完了还要让小孙子过目一下。祖
    1.4w 2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07
    一日之内一顿饭坚持了整三周,体重下降10磅,精神面貌更加神采飞扬,美的! 很多人问我这一顿饭吃什么,我的回答是:都吃一顿饭了就想吃啥吃啥吧,不要亏待自己!我基本上天天和朋友们在餐馆里吃肉和海鲜,因为那是我的较爱!不过显然吃的比平时要少了很多。 麻烦一是来自亲朋好友的关心: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不吃早餐得胆结石,代谢下降等等说辞。如何破解?对不起,俺不饿,代谢已经在下降根本就刺激不起来了,还是少吃为妙,不然各器官的负担太重。再说一遍,一日之内吃几顿饭要因人而异,不是一刀切的,很多人吃饭就是惯性,根本不是饿的。一日之内到晚不消耗,还不停的吃,肯定出问题。我现在就是在尝试哪一种更好。无论是吃饭还是其他事情,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固步自封。我们做事情要用心用脑子。我最了解自己,目前在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关心我的亲朋好友默默的关注就可以了!还有别好意的劝我吃饭。感谢那些懂我的人! 麻烦二,晚上的Party怎么办?我是较爱party的,无论在外边和在家里,大家在一起肯定是要吃的
    1573 0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9-04-05
    好像是哦,在印度低等种姓的男人和女人都没地位吧!【图片】
    印度族是新加坡人口中的第三大种族,约占新加坡总人口的百分之十。我在新加坡参加过多次华人婚礼,还专门写过一篇马来婚礼,可好像在外面从来没看到过印度人的婚礼,以前都不知道印度人是在哪里结婚,他们的婚礼又是个什么场面?2019年2月10号是个星期天,晚上我和老公去牛车水拍新年彩灯,走过宝塔街的印度庙时,发觉里面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原来是碰到印度人在办婚礼了,这可真是可遇不可求啊,尤其是对我这具有敏锐新闻嗅觉的记者来说,那可是确实不能错过的。老公脸皮薄,碰到这种事都是远远地躲着,我就只好独闯印族婚礼了。位于桥南路的这间印度庙,可说是新加坡的网红地标,是游客的打卡必到之处。这次观摩印度婚礼后才知道印度庙后面在宝塔街上还有一个三层楼的礼堂,这个礼堂就是印度族同胞举行婚礼的地方,难怪在其他地方看不到印度人结婚,原来他们都是到印度庙里来举行婚礼的。我哪一方的亲友也不算,也没谁邀请咱,老公站在门口马路边等着,我硬着头皮来到婚礼现场门口,非常有礼貌地问人家我能进去看看吗,人家说可以,也许我的样子挺有亲和力,一般到哪儿人家都挺给面子,呵呵!&nbs
    Prisca1966 3234 4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