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的可贵之处在于:淡然看着前面飞奔的兔子,一边悠然尽览一路的风景,一边坚定有力地缓步前行。兔子一路跑下去也好,中间打个盹也罢,都是与乌龟无关的事。许多年以前,我曾是标准的“拼命三娘”:高考复习,闷头一日之内做七张物理卷子、100道应用数学题,不喊一声苦;在职念注册会计师,连续半年从早7点到晚11点,除了做题还是做题,直到拿下中国注会全科合格;四大做审计,再苦再累加班再多,一咬牙照样能一周赶出2家公司的底稿。尽管如此,在那群和我一起长大的80后“孩子”里,我一点儿也不算突出,更多的同僚,比我更拼命,比我更聪明,也比我更出色,他们中的有些人如今在一线的战略咨询、投行、500强干着中层领导的工作;他们中的另一些人创建了自己的生意,辉煌扩张的同时,也套进了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而大家之所以能够站稳这竞争中的一席之地,是因为我们从来就很“拼命”,并将继续“拼命”下去。在中国,“拼命”几乎就是一种美德。古人说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一个永远僧多粥少的社会里面,要获取任何资源都必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惨烈的优胜劣汰是不变的主题。我们习惯了不停地自己抽自己的鞭子,习惯于相信:今天的快乐是不重要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