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2-28
    嗯嗯
    电视剧《小别离》热播,戳中了无数中国父母的内心。然而,我却属于另一个“小别离”群体——陪读父母。相比于可以自己出国留学的孩子,陪读群体的孩子年龄更小,需要父母照顾。我在今年年初,加入了这个群体。女儿七岁,目前就读奥克兰一所华德福小学。名词解释:华德福华德福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它将儿童的成长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7年。早期教育注重于实践和手工活动并提供利于创新性玩耍的环境。在小学,重点是发展小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社会技能,培育创新和分析理解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始终强调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将价值观融合在学术、实践和艺术追求中。如今,一年即将走过,感受最深的是:妈妈的状态,会直接决定孩子留学生活的状态。所以,我想聊聊对妈妈来说重要的事情。相比能力,准备更重要无论你是叱诧风云的商场女强人,还是能搞定一切的女汉子,到一个新的国家生活,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归零!是的,无论你有多强的能力,一切从头开始。因此,相比于能力,准备更重要。这个准备,指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所做的各种准备,不仅限于能力。为此,我在来新西兰之前,还专门去上了《如何帮助孩子更好适应新环境》的课程,现在回过头来再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2-28
    有时候坚持这个词,真的蛮辛苦的
    电视剧《小别离》热播,戳中了无数中国父母的内心。然而,我却属于另一个“小别离”群体——陪读父母。相比于可以自己出国留学的孩子,陪读群体的孩子年龄更小,需要父母照顾。我在今年年初,加入了这个群体。女儿七岁,目前就读奥克兰一所华德福小学。名词解释:华德福华德福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它将儿童的成长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7年。早期教育注重于实践和手工活动并提供利于创新性玩耍的环境。在小学,重点是发展小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社会技能,培育创新和分析理解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始终强调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将价值观融合在学术、实践和艺术追求中。如今,一年即将走过,感受最深的是:妈妈的状态,会直接决定孩子留学生活的状态。所以,我想聊聊对妈妈来说重要的事情。相比能力,准备更重要无论你是叱诧风云的商场女强人,还是能搞定一切的女汉子,到一个新的国家生活,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归零!是的,无论你有多强的能力,一切从头开始。因此,相比于能力,准备更重要。这个准备,指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所做的各种准备,不仅限于能力。为此,我在来新西兰之前,还专门去上了《如何帮助孩子更好适应新环境》的课程,现在回过头来再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2-28
    是呀,再难也要继续前行
    电视剧《小别离》热播,戳中了无数中国父母的内心。然而,我却属于另一个“小别离”群体——陪读父母。相比于可以自己出国留学的孩子,陪读群体的孩子年龄更小,需要父母照顾。我在今年年初,加入了这个群体。女儿七岁,目前就读奥克兰一所华德福小学。名词解释:华德福华德福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它将儿童的成长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7年。早期教育注重于实践和手工活动并提供利于创新性玩耍的环境。在小学,重点是发展小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社会技能,培育创新和分析理解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始终强调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将价值观融合在学术、实践和艺术追求中。如今,一年即将走过,感受最深的是:妈妈的状态,会直接决定孩子留学生活的状态。所以,我想聊聊对妈妈来说重要的事情。相比能力,准备更重要无论你是叱诧风云的商场女强人,还是能搞定一切的女汉子,到一个新的国家生活,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归零!是的,无论你有多强的能力,一切从头开始。因此,相比于能力,准备更重要。这个准备,指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所做的各种准备,不仅限于能力。为此,我在来新西兰之前,还专门去上了《如何帮助孩子更好适应新环境》的课程,现在回过头来再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2-28
    【图片】只能这样告诫自己
    电视剧《小别离》热播,戳中了无数中国父母的内心。然而,我却属于另一个“小别离”群体——陪读父母。相比于可以自己出国留学的孩子,陪读群体的孩子年龄更小,需要父母照顾。我在今年年初,加入了这个群体。女儿七岁,目前就读奥克兰一所华德福小学。名词解释:华德福华德福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它将儿童的成长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7年。早期教育注重于实践和手工活动并提供利于创新性玩耍的环境。在小学,重点是发展小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社会技能,培育创新和分析理解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始终强调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将价值观融合在学术、实践和艺术追求中。如今,一年即将走过,感受最深的是:妈妈的状态,会直接决定孩子留学生活的状态。所以,我想聊聊对妈妈来说重要的事情。相比能力,准备更重要无论你是叱诧风云的商场女强人,还是能搞定一切的女汉子,到一个新的国家生活,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归零!是的,无论你有多强的能力,一切从头开始。因此,相比于能力,准备更重要。这个准备,指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所做的各种准备,不仅限于能力。为此,我在来新西兰之前,还专门去上了《如何帮助孩子更好适应新环境》的课程,现在回过头来再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2-28
    【图片】加油哦!!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在讨论PTE,被雅思4个7阻碍了太久,又听说PTE更简单,不少朋友都开始考虑是不是要转战PTE。我一位朋友,雅思可能4个6都考不到,PTE差点4个80,这是咋回事?PTE这么神奇吗?PTE与雅思托福成绩段对比:在知乎上翻了翻,很多人写出了自己的刷分经验,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雅思考不过都适合考PTE,PTE和雅思在说学逗唱(划掉划掉)听说读写四门功课上的难易各有不同~下面是PTE与雅思的对比:听力雅思(易)PTE(难)词汇和语法考试经验很好找,相对容易准备和练习不仅要听得懂,还要考拼写特点题型少,掌握一定技巧相对容易拿高分。题型多,技巧性相对雅思更高。因为听力是和口语连在一起评分,所以听力和口语会相互影响在雅思上,因为很多同学都熟悉听力题型,只要多加练习就会得到期望的分数。在雅思上,因为很多同学都熟悉听力题型,只要多加练习就会得到期望的分数。PTE听力因为和口语连在一起评分,如果口语出现问题直接会影响听力的分数。但是PTE的技巧性却更高。综合来说,雅思的听力目前还是比PTE的简单。从听力的角度来说雅思还是作为理想选择。口语雅思(难)PTE(难)发音在雅思口语考试中
    Cloudwind 5797 8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发表了帖子 2017-02-17
    轻松的“放羊”教育,结果是显著的两极分化。孩子,我如何知道,你会在哪一个特别。在新西兰的华人家长圈里,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KUMON。这是50年代一位日本数学老师发明的,中文叫“公文学习法”,简要来说,它是一套博大精深、分级细腻的题海体系,有文科和理科两门,老师按照每个孩子的实际能力随时制定和调整进度,孩子要做的事情,则仅仅是每天按量做题即可。按照KUMON的理论,孩子只要依靠这套逻辑严谨、思路缜密的题库,在专人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做题,天天写,天天练,就能完成从幼儿园阶段的数字,一直到高中毕业微积分的全部自学,并且根基扎实。这套体系因其超强的复制能力,以及因材施教的特色,迅速在寰球范围内走红,仅在奥克兰,它的覆盖率就达到了几乎每个小区都有。也就是说,你每出门5公里,恐怕就有一个KUMON学习点,让我想不知道它都难。其实学习KUMON的也不光是华人孩子,许多洋人孩子都在学,可能大家普遍觉得,新西兰的学校太散养了,学得太简单了,孩子太有空了。KUMON的存在完美弥补了这个缺口,KUMON进行得好的孩子,他们的作业压力和数学成绩,恐怕并不逊于国内教育里的孩子们。家里的老大开始上小学后,我也蠢蠢欲
    1.2w 9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发表了帖子 2017-02-15
    文|Apple妈咪“妈妈,再有两天就是我的新闻日啦!”和我讲这句话的时候,6岁的大宝眼里放着光,嘴角上扬,踏着他的红色滑板车在不远处候着我慢吞吞地向他靠近。“妈妈,快一点儿,你还要去教室里看我得到的小贴纸呢!”说着,又踩了两下滑板,恨不得直接就能飞到学校。温暖的晨光里,清脆而兴奋的话语、活蹦乱跳的身影……这开心劲儿,令我一时恍惚,这敢情是去上学的路上,还是去春游的路上。在我个人有限的学生生涯记忆里,从来就只有:“还有两天就是周末啦!”之类盼望放假的言辞,至于新闻日,就是所谓要在大家面前当众演说的情景,那必然是神经绷紧、能躲则躲。而看着此刻在我眼前的、这个6岁的我的孩子,居然一如当年我盼望周末那般,殷切盼望着“新闻日”,这个可以当众演说些新鲜事的日子,不禁愕然。学校的魔力,不止于此。5岁刚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说,对小小孩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培养独立性。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需要自己理书包,自己告诉父母回家是否有作业,是否需要父母的陪同或协助。所以,作为妈妈,我也时刻提醒自己,千万别把孩子的功课当成我的功课。为
    5255 17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发表了帖子 2017-01-22
    所谓不计血本的医疗投入,是指,不管你是谁,不论你持哪国护照,只要发生意外,都给予超五星级的、完全免费的、负责到底的医疗和护理服务。6月初的时候,我在新西兰的医院里呆了几乎整整两个星期。先是父亲在家清理水管时从二楼不慎跌落,导致肩膀和脚踝恶性骨折;父亲手术后伤势才刚稳定,家里14个月的小女儿,又因支气管炎被送院住了一周。按常人的想象,这样可怕的2周,所有相干人等一定过得惊心动魄、夜不能寐、疲惫不堪、劳命伤财。而事实上,除了事情刚发生时的惊吓和担忧外,病人和我这个家属都得到了及时、有效、全方位、甚至有些豪华的专业照料。并且,从事发,到治疗,到住院,到后续护理和复诊,我们没有被要求支付哪怕1分钱。14个月的小女持新西兰护照尚可理解,连持中国护照+新西兰旅游签证的父亲,也同样全程免费。如今看着父亲的伤势逐渐恢复,原先害怕捞下伤残的担心也烟消云散。心存感激之余,却不知该向谁道谢,唯有记下此文,把我们所体验到的新西兰医疗系统展示给更多感兴趣的人看到。体验一迅速、平民化的分级急救系统过去在国内的时候,我也从没坐过救护车,没想到在新西兰,这一个星期居然坐
    2487 1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1-12
    【图片】
    一直特别喜欢这段话: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只有坚持了,我们才知道,这一路上有多少事情需要实干,有多少东西需要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一条通往成功路上,同行者会越来越少。把“胜者为王”一词改为“剩者为王”也许更能准确地表达成功与坚持的关系。成功路上需要坚持,坚持才会成功,最终能走到终点的人其实不多。2013年10月15日是鱼头离开沈阳,离开上海,离开中国飞往新西兰的日子,10月16日一早鱼头抵达奥克兰。我一直在想象,在鱼头登陆新西兰一周年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可能全家拿到PR,但是随着时间一日之内天流逝,移民局一点消息都没有,鱼头给移民官发过好几次邮件,移民官一个都没有回,这真的不像新西兰人和新西兰政府的办事风格,但没有办法,所有等待过签证的人都知道,对于签证结果,除了等,还是等,没有别的办法,于是我又在心里安慰自己说,那就圣诞节之前吧,圣诞之前能批下来也可以。但就赶巧了,2014年10月16日一大早,移民官给鱼头打电话进行电话调查,聊了半个多小时,收关告诉鱼头,对你的回答比较满意,我们会在今明两天作出一个收关的决定。结果就在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鱼头登陆新西兰一年零一日之内的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1-12
    【图片】
    照片为家里的2个小兄弟向陌生路人兜售创可贴。文|Apple妈咪有一种爱,叫做陌生人的爱;有一种教育,叫做真实社会的教育。学期末的时候,哥哥小学里的老师布置下来个任务:在假期里面卖创可贴给学校筹款。具体来说,就是学校给全校1-6年级每个孩子发15盒创可贴,要求孩子们以每盒5纽币(约22元人民币)的价格兜售出去,筹来的款项用做学校发展的经费。不仅如此,如果孩子销售能力过人,可以去学校领取更多创可贴,销售量较高的孩子可获价值400纽币的滑板作为奖项。头疼的是家长,婆婆说,这怎么可能卖得出去;老公说,不如自己吃进,把钱筹给学校算了;我说,不行,既然别的小朋友都能卖出去,我们怎么就卖不了呢。话虽如此,事情就一直搁下了。期间,也陆续听到孩子的同学们轻松将创可贴全销了出去,我暗自疑惑,他们总归是怎么做到的,才5、6岁的小娃娃,要向陌生人去兜售价格并不怎么便宜的商品,确实困难了些。直到假期快结束的时候,避无可避,家里的一对小兄弟自信满满地带好他们的创可贴去到附近的商场,小小的人儿,感觉自己像肩负着天大的使命:“妈妈,我要给我的学校筹很多的钱!”话虽如此,在商场里兜兜转转了20分钟,2个娃娃没敢拦下哪怕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1-12
    不拐走孩子就谢天谢地了
    照片为家里的2个小兄弟向陌生路人兜售创可贴。文|Apple妈咪有一种爱,叫做陌生人的爱;有一种教育,叫做真实社会的教育。学期末的时候,哥哥小学里的老师布置下来个任务:在假期里面卖创可贴给学校筹款。具体来说,就是学校给全校1-6年级每个孩子发15盒创可贴,要求孩子们以每盒5纽币(约22元人民币)的价格兜售出去,筹来的款项用做学校发展的经费。不仅如此,如果孩子销售能力过人,可以去学校领取更多创可贴,销售量较高的孩子可获价值400纽币的滑板作为奖项。头疼的是家长,婆婆说,这怎么可能卖得出去;老公说,不如自己吃进,把钱筹给学校算了;我说,不行,既然别的小朋友都能卖出去,我们怎么就卖不了呢。话虽如此,事情就一直搁下了。期间,也陆续听到孩子的同学们轻松将创可贴全销了出去,我暗自疑惑,他们总归是怎么做到的,才5、6岁的小娃娃,要向陌生人去兜售价格并不怎么便宜的商品,确实困难了些。直到假期快结束的时候,避无可避,家里的一对小兄弟自信满满地带好他们的创可贴去到附近的商场,小小的人儿,感觉自己像肩负着天大的使命:“妈妈,我要给我的学校筹很多的钱!”话虽如此,在商场里兜兜转转了20分钟,2个娃娃没敢拦下哪怕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1-12
    任重道远
    照片为家里的2个小兄弟向陌生路人兜售创可贴。文|Apple妈咪有一种爱,叫做陌生人的爱;有一种教育,叫做真实社会的教育。学期末的时候,哥哥小学里的老师布置下来个任务:在假期里面卖创可贴给学校筹款。具体来说,就是学校给全校1-6年级每个孩子发15盒创可贴,要求孩子们以每盒5纽币(约22元人民币)的价格兜售出去,筹来的款项用做学校发展的经费。不仅如此,如果孩子销售能力过人,可以去学校领取更多创可贴,销售量较高的孩子可获价值400纽币的滑板作为奖项。头疼的是家长,婆婆说,这怎么可能卖得出去;老公说,不如自己吃进,把钱筹给学校算了;我说,不行,既然别的小朋友都能卖出去,我们怎么就卖不了呢。话虽如此,事情就一直搁下了。期间,也陆续听到孩子的同学们轻松将创可贴全销了出去,我暗自疑惑,他们总归是怎么做到的,才5、6岁的小娃娃,要向陌生人去兜售价格并不怎么便宜的商品,确实困难了些。直到假期快结束的时候,避无可避,家里的一对小兄弟自信满满地带好他们的创可贴去到附近的商场,小小的人儿,感觉自己像肩负着天大的使命:“妈妈,我要给我的学校筹很多的钱!”话虽如此,在商场里兜兜转转了20分钟,2个娃娃没敢拦下哪怕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1-12
    【图片】
    乌龟的可贵之处在于:淡然看着前面飞奔的兔子,一边悠然尽览一路的风景,一边坚定有力地缓步前行。兔子一路跑下去也好,中间打个盹也罢,都是与乌龟无关的事。许多年以前,我曾是标准的“拼命三娘”:高考复习,闷头一日之内做七张物理卷子、100道应用数学题,不喊一声苦;在职念注册会计师,连续半年从早7点到晚11点,除了做题还是做题,直到拿下中国注会全科合格;四大做审计,再苦再累加班再多,一咬牙照样能一周赶出2家公司的底稿。尽管如此,在那群和我一起长大的80后“孩子”里,我一点儿也不算突出,更多的同僚,比我更拼命,比我更聪明,也比我更出色,他们中的有些人如今在一线的战略咨询、投行、500强干着中层领导的工作;他们中的另一些人创建了自己的生意,辉煌扩张的同时,也套进了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而大家之所以能够站稳这竞争中的一席之地,是因为我们从来就很“拼命”,并将继续“拼命”下去。在中国,“拼命”几乎就是一种美德。古人说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一个永远僧多粥少的社会里面,要获取任何资源都必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惨烈的优胜劣汰是不变的主题。我们习惯了不停地自己抽自己的鞭子,习惯于相信:今天的快乐是不重要的,明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1-12
    谢谢
    结发夫妇,如若没了感情,如若价值观分歧,漫漫人生长路,还要不要将就着一起走下去?许多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现代女性也许会说“不”。可是如果在这个疑问句前,搭设一个前提条件: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答案还是“不”么?有了两个孩子呢?有了三个孩子?!还能有那个底气,有可能去接受分离么?她是否还会勇敢地坚信,依靠自己的力量,社会的扶持和包容,孩子们在单亲家庭中同样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南半球的新西兰,这居然是一点不足为奇的事。按照Elaine的说法,她8岁大儿子桐桐的朋友们,10个孩子里面有4、5个,来自单亲家庭,或者家里有继父或继母照料,或者家里有异父或异母的兄弟姐妹,因此,桐桐可以毫不避讳地跟同学说,放假要去爸爸家住一个星期,然后再回自己家(妈妈这里),对于这一点,孩子的朋友们都觉得很正常,没有人会投来哪怕一丝异样的目光。认识Elaine,起因于Apple妈咪家的两个孩子结识了桐桐。在这个8岁小男孩的身上,我看到了鲜有的珍贵品质——爱护弱小。我家弟弟两岁半,攀着凳子往高处爬,桐桐小心翼翼地扶着他;我家哥哥四岁半,发了疯在转椅上转圈,桐桐张开双臂围住椅子,一边帮忙加速,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1-12
    谢谢
    结发夫妇,如若没了感情,如若价值观分歧,漫漫人生长路,还要不要将就着一起走下去?许多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现代女性也许会说“不”。可是如果在这个疑问句前,搭设一个前提条件: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答案还是“不”么?有了两个孩子呢?有了三个孩子?!还能有那个底气,有可能去接受分离么?她是否还会勇敢地坚信,依靠自己的力量,社会的扶持和包容,孩子们在单亲家庭中同样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南半球的新西兰,这居然是一点不足为奇的事。按照Elaine的说法,她8岁大儿子桐桐的朋友们,10个孩子里面有4、5个,来自单亲家庭,或者家里有继父或继母照料,或者家里有异父或异母的兄弟姐妹,因此,桐桐可以毫不避讳地跟同学说,放假要去爸爸家住一个星期,然后再回自己家(妈妈这里),对于这一点,孩子的朋友们都觉得很正常,没有人会投来哪怕一丝异样的目光。认识Elaine,起因于Apple妈咪家的两个孩子结识了桐桐。在这个8岁小男孩的身上,我看到了鲜有的珍贵品质——爱护弱小。我家弟弟两岁半,攀着凳子往高处爬,桐桐小心翼翼地扶着他;我家哥哥四岁半,发了疯在转椅上转圈,桐桐张开双臂围住椅子,一边帮忙加速,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1-12
    【图片】
    结发夫妇,如若没了感情,如若价值观分歧,漫漫人生长路,还要不要将就着一起走下去?许多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现代女性也许会说“不”。可是如果在这个疑问句前,搭设一个前提条件: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答案还是“不”么?有了两个孩子呢?有了三个孩子?!还能有那个底气,有可能去接受分离么?她是否还会勇敢地坚信,依靠自己的力量,社会的扶持和包容,孩子们在单亲家庭中同样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南半球的新西兰,这居然是一点不足为奇的事。按照Elaine的说法,她8岁大儿子桐桐的朋友们,10个孩子里面有4、5个,来自单亲家庭,或者家里有继父或继母照料,或者家里有异父或异母的兄弟姐妹,因此,桐桐可以毫不避讳地跟同学说,放假要去爸爸家住一个星期,然后再回自己家(妈妈这里),对于这一点,孩子的朋友们都觉得很正常,没有人会投来哪怕一丝异样的目光。认识Elaine,起因于Apple妈咪家的两个孩子结识了桐桐。在这个8岁小男孩的身上,我看到了鲜有的珍贵品质——爱护弱小。我家弟弟两岁半,攀着凳子往高处爬,桐桐小心翼翼地扶着他;我家哥哥四岁半,发了疯在转椅上转圈,桐桐张开双臂围住椅子,一边帮忙加速,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1-12
    努力生活就会变好
    结发夫妇,如若没了感情,如若价值观分歧,漫漫人生长路,还要不要将就着一起走下去?许多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现代女性也许会说“不”。可是如果在这个疑问句前,搭设一个前提条件: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答案还是“不”么?有了两个孩子呢?有了三个孩子?!还能有那个底气,有可能去接受分离么?她是否还会勇敢地坚信,依靠自己的力量,社会的扶持和包容,孩子们在单亲家庭中同样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南半球的新西兰,这居然是一点不足为奇的事。按照Elaine的说法,她8岁大儿子桐桐的朋友们,10个孩子里面有4、5个,来自单亲家庭,或者家里有继父或继母照料,或者家里有异父或异母的兄弟姐妹,因此,桐桐可以毫不避讳地跟同学说,放假要去爸爸家住一个星期,然后再回自己家(妈妈这里),对于这一点,孩子的朋友们都觉得很正常,没有人会投来哪怕一丝异样的目光。认识Elaine,起因于Apple妈咪家的两个孩子结识了桐桐。在这个8岁小男孩的身上,我看到了鲜有的珍贵品质——爱护弱小。我家弟弟两岁半,攀着凳子往高处爬,桐桐小心翼翼地扶着他;我家哥哥四岁半,发了疯在转椅上转圈,桐桐张开双臂围住椅子,一边帮忙加速,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1-12
    【图片】
    结发夫妇,如若没了感情,如若价值观分歧,漫漫人生长路,还要不要将就着一起走下去?许多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现代女性也许会说“不”。可是如果在这个疑问句前,搭设一个前提条件: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答案还是“不”么?有了两个孩子呢?有了三个孩子?!还能有那个底气,有可能去接受分离么?她是否还会勇敢地坚信,依靠自己的力量,社会的扶持和包容,孩子们在单亲家庭中同样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南半球的新西兰,这居然是一点不足为奇的事。按照Elaine的说法,她8岁大儿子桐桐的朋友们,10个孩子里面有4、5个,来自单亲家庭,或者家里有继父或继母照料,或者家里有异父或异母的兄弟姐妹,因此,桐桐可以毫不避讳地跟同学说,放假要去爸爸家住一个星期,然后再回自己家(妈妈这里),对于这一点,孩子的朋友们都觉得很正常,没有人会投来哪怕一丝异样的目光。认识Elaine,起因于Apple妈咪家的两个孩子结识了桐桐。在这个8岁小男孩的身上,我看到了鲜有的珍贵品质——爱护弱小。我家弟弟两岁半,攀着凳子往高处爬,桐桐小心翼翼地扶着他;我家哥哥四岁半,发了疯在转椅上转圈,桐桐张开双臂围住椅子,一边帮忙加速,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1-12
    哈哈!
    说起来,移民西方国家也算是围城的一种。城外的人都想进来看看,城里的人却不见得都像城外人看起来那样,从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过着悠然自得的神仙日子。比方说新西兰,尽管人们乐于把这里比作天堂。但一个黑暗的现实是,新西兰人的自杀率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并不算低。官方公布2015年新西兰的自杀人数是570人,比同期死于交通事故的还要多。而这仅是官方数据,据本地媒体NZHERALD报道,真实的自杀人数可能是官方数据的三倍,因为许多看起来像是交通事故或死因不明的情况并不会被定性成自杀。似乎,所谓世间绝美的风景、绝佳的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所谓人性化、完善的福利制度;所谓更轻松的教育,更贴心的医疗体系,在根本上,并不能直接解决幸福感的问题。朋友高中的时候就来了本地留学。他说:“知道么?刚毕业那会,我每天最恐惧的,就是下午4:30快要下班的时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离晚上休息还有如此漫长的时间,我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才能填补那种无处不在的空洞感。”嗯,空洞感。夏日的奥克兰安静得连知了的叫声都没有,窗外是变幻莫测的云层,街巷一如美剧《绝望主妇》中绿草成茵、静谧美丽的紫藤街。刚来奥克兰的时候,我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01-12
    【图片】
    图为平日晚10点半阿里巴巴支付宝大楼的办公场景。如果你一日之内工作8小时,而别人都一日之内工作12小时,那么毫无疑问,你的饭碗会丢,你的企业会倒,你的学业会脱节。这不再是个生活方式的选择题,而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必选题。来新西兰之后,有意或无意,受到“慢生活”价值体系的影响:人们5点下班,没有加班文化,咖啡店不做晚市,餐厅一周打烊一日之内,周末不约公事……无独有偶,在那些描述欧洲社会的故事里,也有类似的思路,大致有说:几十年前的咖啡馆还是同一张金字招牌,年轻的女招待变成了华发满头的老婆婆,研磨着同样浓郁的咖啡;几十年前被好莱坞导演相中的奶酪店,今天还是店主亲手在做奶酪,亲自跟所有走进店里的客人打招呼……他们安于现状,相比于追求卓越、扩张欲望,更重视生活的过程、更相信知足常乐,诸如此类的故事不绝于耳。10月底的时候回上海,我把这套逻辑照搬给闺蜜,不料即刻被反驳:亲爱的,你让这,管他咖啡店还是奶酪店的,开到上海来试试?要是他不每天从早开到晚,不在市场好的时候马上复制扩张,抢占市场份额,不要说几十年,你隔个2年再来看看,他这个店到底还在不在?亲爱的,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可知道今日中国,竞争有多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