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6-12-15
    【图片】
    图为距奥克兰200公里的Whitianga小镇,仅4000人口,还没国内一所大学人多,华人居民不足10个。一年前,当我正热情高涨筹备移民的时候,一位已经获得绿卡的网友在微信上留言:她说她和老公今天在车里面抱头痛哭,这是他们来新西兰的第3个月,整个人像是空了一样难受。当时我不能理解。可是今天,在这家咖啡馆的二楼阳台上,俯瞰着这座安静得不能更安静的Whitianga小镇,我忽然有些明白了,好像:天空清澈得好像透明一样;纤尘不染的马路上,偶尔有一些汽车经过;路边的咖啡馆、餐厅、小超市一字排开,却难得看到几个行人我是带家里人来游玩的,所以去泡个温泉,出个海,在海边的细沙滩上,踩踩水,带孩子们透过玻璃船看看小鱼儿就好打道回府了,可是住在这里的人呢?假设一个华人新移民,不管他在国内的时候是如何风风火火,如何有名望有人脉,承担怎样的社会角色,如果突然挪到这样一个特别安静的地方,一个不足4000人口的地方,即便天空湛蓝,空气清澈;即便走路就能到码头开游艇出海;即便房价是大城市一半不到,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看起来优越的生活,他真就能幸福满足么?所谓“遗世而独立”,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境界。在一个没有人认识你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6-12-15
    【图片】【图片】看过你的帖子,很赞很有趣 || 回复:Sujia身体的移民容易,思想的移民很难。新西兰是一个很平和的国家,对于从国内来的新移民们来说,能否放下名利,融入自然,保持平衡的心态,其实是最重要的。写的很好
    作家刘瑜女士在打算离开美国、回中国定居时,曾经有这样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她说,她站在美国康州的一个郊区,突然意识到了“历史的终结”:“我看到的景象其实很简单。延绵不绝的草坪,随着大地的弧度起伏,路边有一些槐树,树干挺拔,树冠盛开,站在春天的阳光下,绿意盎然,标致得简直就是树中的西施。在草坪和绿树的掩映下,露出一栋栋独立的小楼,楼门口一般都有一块草坪,草坪周围,是一道道低矮的栅栏,精致,平和,一点不象防范外人的样子,似乎建造它,只是为了让院子里的樱花、桃花、梨花有一种“探”出来的效果。这样的祥和美好,简直令人心碎。但是,站在那里,莫名地,我想到了福山那本《历史的终结》。我想到历史这个“老人”风尘仆仆地赶了成千上万年的路,就是为了赶到这里,打开铺盖卷,定居下来,从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劈柴喂马。这历史的终点处的风景,似乎就是一个海外中国人愿意留在美国的充分理由,奇妙的是,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海外中国人愿意离开美国的充分理由。”她所不能忍受的,是“历史的终结”,是那种生活的“尽头感”,是曾经奔涌向前的时间突然慢下来、停下来、无处可去,在她家那美丽的院子里,渐渐化为一潭寂静的死水。窗外的草坪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6-12-15
    先存着了!
    南半球上看东西再谈新西兰留学生如何找工作前段时间,我还在国内万达广场办事处“上班“,在微信上收到一个朋友的咨询消息,说她的儿子在新西兰梅西大学上学,大学一年级,学工程测量,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大一到大二期间学校要求完成300个小时的实习经历,这学期都结束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实习单位,当妈妈的着急了,就来问我,有没有什么相关的公司可以介绍。新西兰这里大学生实习单位是很难找的,因为通常实习单位要付出很多,比如训练,写报告等等,如果不是他们本身需要人才储备的话,一般都不会招收实习生的。尤其是对海外留学生。我跟这位母亲说,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去找,首要是在本校的网站去查询,看看有没有可以提供实习的单位;第二,跟自己的老师去咨询,老师的接触面肯定比学生广,如果他肯推荐实习单位是很好的;第三是到奥克兰或者当地的黄页上去查询,上面那么多相关的公司,一个一个电话打过去问呗,总会遇到几个对你有兴趣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6-12-15
    【图片】
    南半球上看东西再谈新西兰留学生如何找工作前段时间,我还在国内万达广场办事处“上班“,在微信上收到一个朋友的咨询消息,说她的儿子在新西兰梅西大学上学,大学一年级,学工程测量,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大一到大二期间学校要求完成300个小时的实习经历,这学期都结束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实习单位,当妈妈的着急了,就来问我,有没有什么相关的公司可以介绍。新西兰这里大学生实习单位是很难找的,因为通常实习单位要付出很多,比如训练,写报告等等,如果不是他们本身需要人才储备的话,一般都不会招收实习生的。尤其是对海外留学生。我跟这位母亲说,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去找,首要是在本校的网站去查询,看看有没有可以提供实习的单位;第二,跟自己的老师去咨询,老师的接触面肯定比学生广,如果他肯推荐实习单位是很好的;第三是到奥克兰或者当地的黄页上去查询,上面那么多相关的公司,一个一个电话打过去问呗,总会遇到几个对你有兴趣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6-12-15
    好甜蜜啊
    从美国移民新西兰已二十几天,这是龍婆在新西兰度过的首要个圣诞。往年在加拿大温哥华过圣诞,总期待着白茫茫的雪花飘。在美国洛杉矶过圣诞,由于不下雪,所以就期待着欣赏家家户户外墙上装饰的圣诞灯饰。由于新西兰在地球的另一半,这里的圣诞假期刚好是当地的夏季。夏日圣诞?!好奇心驱使龍婆去寻找新西兰圣诞与美国和加拿大的差异。夏季没有雪花飘,那就期待欣赏圣诞灯饰吧。圣诞期间,寰球各地的好友在朋友圈里刷屏最多的就是圣诞灯饰,圣诞气氛。这让龍婆也迫不及待地想晒一晒新西兰的圣诞灯饰和气氛。每天驱车出门,都会猛力地向车窗外张望,一路寻找“圣诞灯饰一条街”,“圣诞购物人海”。可是,可是,瞧瞧这些在车上随手拍的照片。有图有真相!!!这些是新西兰普通的居民住宅。你能在房屋的外墙找到任何圣诞灯饰吗?这里奉上的只是九张。其实,二十几天来,龍婆坐在车上,穿梭在新西兰较大城市奥克兰的大街小巷,途经上千家民宅,随手拍
    龍婆活著 3792 7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发表了帖子 2016-12-15
    乌龟的可贵之处在于:淡然看着前面飞奔的兔子,一边悠然尽览一路的风景,一边坚定有力地缓步前行。兔子一路跑下去也好,中间打个盹也罢,都是与乌龟无关的事。许多年以前,我曾是标准的“拼命三娘”:高考复习,闷头一日之内做七张物理卷子、100道应用数学题,不喊一声苦;在职念注册会计师,连续半年从早7点到晚11点,除了做题还是做题,直到拿下中国注会全科合格;四大做审计,再苦再累加班再多,一咬牙照样能一周赶出2家公司的底稿。尽管如此,在那群和我一起长大的80后“孩子”里,我一点儿也不算突出,更多的同僚,比我更拼命,比我更聪明,也比我更出色,他们中的有些人如今在一线的战略咨询、投行、500强干着中层领导的工作;他们中的另一些人创建了自己的生意,辉煌扩张的同时,也套进了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而大家之所以能够站稳这竞争中的一席之地,是因为我们从来就很“拼命”,并将继续“拼命”下去。在中国,“拼命”几乎就是一种美德。古人说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一个永远僧多粥少的社会里面,要获取任何资源都必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惨烈的优胜劣汰是不变的主题。我们习惯了不停地自己抽自己的鞭子,习惯于相信:今天的快乐是不重要的,明
    2635 2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发表了帖子 2016-12-14
    个人的突发奇想,*能集齐全国百分之一人口之力,买一片海滩做国家公园,这样的事情,也许,只有新西兰才会发生。图为众筹200万纽币买下的海滩。文|Apple妈咪若寰球有两个赛跑竞技场:A赛场,跑得快的人,必须拿出一部分奖赏,去救济跑得慢一无所获的人;B赛场,跑得快的人可以拥有一切,跑得慢的人直接枪毙出局。你愿意去哪个赛场?朋友告诉我,这个问题也太容易回答了。弱者选A,强者选B。人们向往福利社会,是寄望于获得更多的公共利益、更好的社会庇护。但是,若没有人来承担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高额税赋,福利从哪里来。我曾经猜想,所谓的福利社会,无非是靠政府严苛的税务政策一手调节出来的罢了;直到来南半球,生活在新西兰,这才弄明白:高税收高福利,原来压根不只是个政策,她是一种文化,一种扎根在民众心底的、追求共享的文化。在这个文化里,有一个呼之欲出的声音,叫做:我愿意,缴更多的税,贡献更多的力量,来创造更高的社会福利。=================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大约在去年的圣诞期间,新西兰南岛上市了一套私人物业,以200万纽币的价格对
    3833 1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发表了帖子 2016-12-09
    作家刘瑜女士在打算离开美国、回中国定居时,曾经有这样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她说,她站在美国康州的一个郊区,突然意识到了“历史的终结”:“我看到的景象其实很简单。延绵不绝的草坪,随着大地的弧度起伏,路边有一些槐树,树干挺拔,树冠盛开,站在春天的阳光下,绿意盎然,标致得简直就是树中的西施。在草坪和绿树的掩映下,露出一栋栋独立的小楼,楼门口一般都有一块草坪,草坪周围,是一道道低矮的栅栏,精致,平和,一点不象防范外人的样子,似乎建造它,只是为了让院子里的樱花、桃花、梨花有一种“探”出来的效果。这样的祥和美好,简直令人心碎。但是,站在那里,莫名地,我想到了福山那本《历史的终结》。我想到历史这个“老人”风尘仆仆地赶了成千上万年的路,就是为了赶到这里,打开铺盖卷,定居下来,从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劈柴喂马。这历史的终点处的风景,似乎就是一个海外中国人愿意留在美国的充分理由,奇妙的是,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海外中国人愿意离开美国的充分理由。”她所不能忍受的,是“历史的终结”,是那种生活的“尽头感”,是曾经奔涌向前的时间突然慢下来、停下来、无处可去,在她家那美丽的院子里,渐渐化为一潭寂静的死水。窗外的草坪
    3253 7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发表了帖子 2016-12-08
    照片为家里的2个小兄弟向陌生路人兜售创可贴。文|Apple妈咪有一种爱,叫做陌生人的爱;有一种教育,叫做真实社会的教育。学期末的时候,哥哥小学里的老师布置下来个任务:在假期里面卖创可贴给学校筹款。具体来说,就是学校给全校1-6年级每个孩子发15盒创可贴,要求孩子们以每盒5纽币(约22元人民币)的价格兜售出去,筹来的款项用做学校发展的经费。不仅如此,如果孩子销售能力过人,可以去学校领取更多创可贴,销售量较高的孩子可获价值400纽币的滑板作为奖项。头疼的是家长,婆婆说,这怎么可能卖得出去;老公说,不如自己吃进,把钱筹给学校算了;我说,不行,既然别的小朋友都能卖出去,我们怎么就卖不了呢。话虽如此,事情就一直搁下了。期间,也陆续听到孩子的同学们轻松将创可贴全销了出去,我暗自疑惑,他们总归是怎么做到的,才5、6岁的小娃娃,要向陌生人去兜售价格并不怎么便宜的商品,确实困难了些。直到假期快结束的时候,避无可避,家里的一对小兄弟自信满满地带好他们的创可贴去到附近的商场,小小的人儿,感觉自己像肩负着天大的使命:“妈妈,我要给我的学校筹很多的钱!”话虽如此,在商场里兜兜转转了20分钟,2个娃娃没敢拦下哪怕
    1721 6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6-12-08
    虾米是法律出身,从事公务员工作,不过主申请人是鱼头。鱼头大学所学专业只是和IT沾边,自称从事和IT沾边的工作,在国有企业和能源企业里面。有问题可以加楼上的微信哈
    一大早醒来,看到微信上国内一好朋友发的朋友圈照片,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了,孩子发烧40度持续24小时医生没辙,更甚的是,半夜了,孩子躺在医院的长椅上盖着爸爸的大衣在睡觉,看着孩子熟睡中那可怜又可爱的小模样,心里真不是滋味。我也去过沈阳这家据说是儿科很好的医院给特特看过病,最早去的时候特特才不到两个月,每次去医院都感觉像春运时的火车站,尤其是儿科,因为一个小孩生病,会有好几个大人陪着,人一多,医院那环境乌烟瘴气的,没病的人都会被染上病。而且医生看病时的首要句话永远都是先化验吧,不化验没法看……我又想起了很多在国内看病就医时的场景,在北京上学时,颈椎病比较严重,为了在空军总医院挂个专家号,凌晨起来去排队的事也干过;孕期检查的时候挺着大肚子照样要跟人去挤,挤电梯,挤排队就诊,排队取药,候诊时有时候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那时候是多么羡慕家门口那家私立妇产科医院,只需预约,不用排队,就医环境也特别好,那时候就想着,挣钱是王道,不就是差钱吗?后来有了特特,坐月子的时候,天天晚上从卧室窗户都能看到对面楼上一人家的小孩趴台灯下写作业,而且每天晚上都会写到十一二点才熄灯睡觉,那时候妈妈在伺候月子,妈妈说那小孩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发表了帖子 2016-12-07
    很多朋友很好奇鱼头最初是怎么来新西兰的,因为一般人出国的话只可以申请旅游签证,而旅游签证是不可以找工作的。以前我只提到过鱼头是持work visa来的,今天将通过鱼头2013年银蕨签证获批之后写的一篇帖子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不被太多人所知的,每年全球只有300个名额的工作签证——银蕨签证。题目:半年准备,一日之内下签,我的银蕨下签全纪录作者:鱼头超长,细节+感受,内容蛮啰嗦,欢迎提问题、找毛病,交朋友。 最近听到一句话很有感触,"无论什么时候,,心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一直在论坛潜水,看了那么多的故事经验和攻略,今天(7.10)银蕨签证终于到手,该写个帖子纪念一下为了签证奋斗的这段时间了。也写写过程中的细节,攻略,希望为后来人能提供哪怕一点的帮助。个人情况: 沈阳人,29岁,沈阳工作,国企,垄断行业,211985北京某院校理科专业本科毕业,爱人为 211985北京另一院校毕业,做着非常不错的公务员,孩子2岁。
    3986 5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发表了帖子 2016-12-07
    一直特别喜欢这段话: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只有坚持了,我们才知道,这一路上有多少事情需要实干,有多少东西需要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一条通往成功路上,同行者会越来越少。把“胜者为王”一词改为“剩者为王”也许更能准确地表达成功与坚持的关系。成功路上需要坚持,坚持才会成功,最终能走到终点的人其实不多。2013年10月15日是鱼头离开沈阳,离开上海,离开中国飞往新西兰的日子,10月16日一早鱼头抵达奥克兰。我一直在想象,在鱼头登陆新西兰一周年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可能全家拿到PR,但是随着时间一日之内天流逝,移民局一点消息都没有,鱼头给移民官发过好几次邮件,移民官一个都没有回,这真的不像新西兰人和新西兰政府的办事风格,但没有办法,所有等待过签证的人都知道,对于签证结果,除了等,还是等,没有别的办法,于是我又在心里安慰自己说,那就圣诞节之前吧,圣诞之前能批下来也可以。但就赶巧了,2014年10月16日一大早,移民官给鱼头打电话进行电话调查,聊了半个多小时,收关告诉鱼头,对你的回答比较满意,我们会在今明两天作出一个收关的决定。结果就在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鱼头登陆新西兰一年零一日之内的
    2727 3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发表了帖子 2016-12-05
    电视剧《小别离》热播,戳中了无数中国父母的内心。然而,我却属于另一个“小别离”群体——陪读父母。相比于可以自己出国留学的孩子,陪读群体的孩子年龄更小,需要父母照顾。我在今年年初,加入了这个群体。女儿七岁,目前就读奥克兰一所华德福小学。名词解释:华德福华德福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它将儿童的成长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7年。早期教育注重于实践和手工活动并提供利于创新性玩耍的环境。在小学,重点是发展小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社会技能,培育创新和分析理解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始终强调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将价值观融合在学术、实践和艺术追求中。如今,一年即将走过,感受最深的是:妈妈的状态,会直接决定孩子留学生活的状态。所以,我想聊聊对妈妈来说重要的事情。相比能力,准备更重要无论你是叱诧风云的商场女强人,还是能搞定一切的女汉子,到一个新的国家生活,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归零!是的,无论你有多强的能力,一切从头开始。因此,相比于能力,准备更重要。这个准备,指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所做的各种准备,不仅限于能力。为此,我在来新西兰之前,还专门去上了《如何帮助孩子更好适应新环境》的课程,现在回过头来再
    3977 11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6-12-01
    【图片】【图片】恭喜恭喜
    在新西兰,平均每个家庭育有将近2.5个孩子(丁克家庭除外),养3个孩子以上的家庭不在少数。就拿Apple妈咪身边的数据,我产检时的洋人护士、孩子课外班的老师有4个孩子,我的华人助产士、移民律师有3个孩子,其他身边的华人妈妈们90%以上有2个孩子,而洋人妈妈们3个孩子的比例似乎更高一些。从朋友那儿得知的一个特别些的例子是,一位华人妈妈生了6个孩子,夫妻两人光照顾孩子就占用了所有时间精力,没可能工作了。那靠什么生活呢?6个孩子的奶粉金,加上夫妻两人的各种福利津贴,就足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支。作家汪培珽女士有句名言,叫做“行有余力,多生孩子。”先不争辩这个观点的适用性,就“余力”而言,育儿成本确实是父母们做生育计划前衡量的首要因素。在新西兰养一个孩子的成本是多少呢?Apple妈咪在一年前带着两个学龄前孩子来新西兰,并在这里生育了第三个孩子,所以自认对此有一些发言权:生儿育女,从怀孕一直到16岁,从生活到教育投资,父母所要花费的金钱成本和精力成本,相较于其他国家,都是比较低的,这是新西兰家庭多子多女的根本原因。怎么个低法呢?就医疗成本、福利津贴、学校教育成本和课外教育成本几方面来聊一下。1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6-12-01
    【图片】低调一点
    在新西兰,平均每个家庭育有将近2.5个孩子(丁克家庭除外),养3个孩子以上的家庭不在少数。就拿Apple妈咪身边的数据,我产检时的洋人护士、孩子课外班的老师有4个孩子,我的华人助产士、移民律师有3个孩子,其他身边的华人妈妈们90%以上有2个孩子,而洋人妈妈们3个孩子的比例似乎更高一些。从朋友那儿得知的一个特别些的例子是,一位华人妈妈生了6个孩子,夫妻两人光照顾孩子就占用了所有时间精力,没可能工作了。那靠什么生活呢?6个孩子的奶粉金,加上夫妻两人的各种福利津贴,就足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支。作家汪培珽女士有句名言,叫做“行有余力,多生孩子。”先不争辩这个观点的适用性,就“余力”而言,育儿成本确实是父母们做生育计划前衡量的首要因素。在新西兰养一个孩子的成本是多少呢?Apple妈咪在一年前带着两个学龄前孩子来新西兰,并在这里生育了第三个孩子,所以自认对此有一些发言权:生儿育女,从怀孕一直到16岁,从生活到教育投资,父母所要花费的金钱成本和精力成本,相较于其他国家,都是比较低的,这是新西兰家庭多子多女的根本原因。怎么个低法呢?就医疗成本、福利津贴、学校教育成本和课外教育成本几方面来聊一下。1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6-12-01
    Apple妈咪总结得好
    在新西兰,平均每个家庭育有将近2.5个孩子(丁克家庭除外),养3个孩子以上的家庭不在少数。就拿Apple妈咪身边的数据,我产检时的洋人护士、孩子课外班的老师有4个孩子,我的华人助产士、移民律师有3个孩子,其他身边的华人妈妈们90%以上有2个孩子,而洋人妈妈们3个孩子的比例似乎更高一些。从朋友那儿得知的一个特别些的例子是,一位华人妈妈生了6个孩子,夫妻两人光照顾孩子就占用了所有时间精力,没可能工作了。那靠什么生活呢?6个孩子的奶粉金,加上夫妻两人的各种福利津贴,就足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支。作家汪培珽女士有句名言,叫做“行有余力,多生孩子。”先不争辩这个观点的适用性,就“余力”而言,育儿成本确实是父母们做生育计划前衡量的首要因素。在新西兰养一个孩子的成本是多少呢?Apple妈咪在一年前带着两个学龄前孩子来新西兰,并在这里生育了第三个孩子,所以自认对此有一些发言权:生儿育女,从怀孕一直到16岁,从生活到教育投资,父母所要花费的金钱成本和精力成本,相较于其他国家,都是比较低的,这是新西兰家庭多子多女的根本原因。怎么个低法呢?就医疗成本、福利津贴、学校教育成本和课外教育成本几方面来聊一下。1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6-12-01
    哈哈!
    在新西兰,平均每个家庭育有将近2.5个孩子(丁克家庭除外),养3个孩子以上的家庭不在少数。就拿Apple妈咪身边的数据,我产检时的洋人护士、孩子课外班的老师有4个孩子,我的华人助产士、移民律师有3个孩子,其他身边的华人妈妈们90%以上有2个孩子,而洋人妈妈们3个孩子的比例似乎更高一些。从朋友那儿得知的一个特别些的例子是,一位华人妈妈生了6个孩子,夫妻两人光照顾孩子就占用了所有时间精力,没可能工作了。那靠什么生活呢?6个孩子的奶粉金,加上夫妻两人的各种福利津贴,就足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支。作家汪培珽女士有句名言,叫做“行有余力,多生孩子。”先不争辩这个观点的适用性,就“余力”而言,育儿成本确实是父母们做生育计划前衡量的首要因素。在新西兰养一个孩子的成本是多少呢?Apple妈咪在一年前带着两个学龄前孩子来新西兰,并在这里生育了第三个孩子,所以自认对此有一些发言权:生儿育女,从怀孕一直到16岁,从生活到教育投资,父母所要花费的金钱成本和精力成本,相较于其他国家,都是比较低的,这是新西兰家庭多子多女的根本原因。怎么个低法呢?就医疗成本、福利津贴、学校教育成本和课外教育成本几方面来聊一下。1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6-12-01
    龙婆的房子多少钱啊?【图片】
    【婆在新西兰】真是累了,累得无力走回家做晚餐了。在艺术馆做完义工,就在市中心的泰餐館里边吃边歇会儿了。致电恐龍,他说他自己烤热Pie吃就成。今天拍了一些艺术馆的画。你能想像这些都是内皮尔高中生的作品吗?BTW, 恐龍明天將被公派到内皮尔女子高中讲课:如何成为一名工程师。嘻嘻~【婆在新西兰】突然感觉种花种菜就象生儿养女一样,自己再累,回到家还得照顾它们。落下一个香蕉花瓣,表面黏黏的,原来又有一轮小蕉在花瓣下探出了头,花尖上还挂着水珠。菜园里的小白菜过几天可摘了,今天又收获了一碗覆盆子。否则挂在枝上都变干果了。哎~婆绝不是做农夫的料,都是被逼的。
    龍婆活著 1934 3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6-12-01
    站住!你给我站住!【图片】
    2016年房市基本告一段落,接近圣诞的新西兰房市开始进入假期模式。Realestate.co.nz数据显示主要城市搜索量都在冷却,尤其是奥克兰。从要价方面看,奥克兰房主2016年较高要价出现在11月份 $947,141 。而房市冷却除了各大中介房产拍卖出清率下降之外,另外一个指标就是9-11月份的房产搜索点击量,和去年同期比下降8.1%。然而,有限度的冷却迹象,并不意味着央行政策性预防措施的罢休。事实上,央行还没有忘记那个贷款-收入限制政策,路透财经昨天分析了新西兰房市政策面:新西兰央行周三警告房价飙升带来重大风险,称如果房产价格继续加速上涨,可能需要实施新的抵押贷款限制举措。上面所说的新的抵押贷款限制,是指借款人的贷款-收入比实施限制。什么是贷款-收入比政策?贷款-收入比政策(缩写DTI)是收入和贷款金额相挂钩的限贷措施。目前英国正在实行。一般来讲,英国购房者最多只能从银行借到年收入4.5倍的贷款额。如果新西兰实施类似的限贷政策,假设比率为5的话,按照目前家庭年收入中位数9万纽币来计算,正常家庭房贷额度只有45万左右。央行和政府尚未决定实施这一政策,实施前双方需要先协商达成共识。央行
    joyce 2073 3
  • Apple想移民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6-12-01
    我下次发
    鱼头和虾米的技术移民算是告一段落,剩下的永久回头签只是时间问题了,两年内的移民监对我们来说应该不是问题,因为既然选择来这里,就是为了在这里生活的,不是为了拿到身份就回国或转战其他国家的。鱼头的PR申请技术贴还在进一步的完善中,先贴一篇关于技术移民的流程贴有兴趣的朋友先了解一下整个移民的过程吧,好对自己的移民计划有个整体规划。 鱼头和虾米全家今天开始到了倒数第三步Residence了……一个成功的完整的移民Case一般来说需要经过如下的步骤:EOI -> DS -> ITA -> AR -> SC -> SPC -> AIP ->Residence -> Permanent Residence->Citizen EOI(Expression of Interest) 是一个在线评估表格, 申请者依据自身情况在线完成这个表格, 并提交到移民局的EOI Pool里面, 当然如果只是提交了表格, 但没有按照移民局要求付费的话, 移民局是不会对申请人提交的任何EOI进行处理的, 通过以下网址提交EOI. https: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