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我等明天 发表了帖子 2017-04-20
    在澳洲生活,陪伴儿子体验了两年这个国家教育的方方面面,从中感受到中外教育的巨大差异。引用米歇尔·奥巴马的话:当别人的教育不断创新并持续走高,我们却在追逐的路上乱了阵脚,急速下坠。米歇尔·奥巴马告别白工演讲主题即是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华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之深自古有之。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今天家长对学区房的追逐,我们从未掩饰过对子女教育成功的渴望。然而,我们往往也顽固的沉溺在自己的教育价值观中难以自拔。无论在哪个国家,华人一直是各种补习班的主力军,也不断地刷新着“虎妈豹爸”这样的新时代形象。但令人难堪却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在最应体现教育价值和成果的人生后半程,华人的整体成就却远远低于人生前十八年在校那般的辉煌。我们的教育目的自然不是为了人生十八年的领先,那么为何我们赢得了起跑线,却输在了后半程呢?“寰球上最可怕的差距,是教育上的差距,这将彻底影响我们下一代的未来;而教育中较大的差距是我们的孩子还在上补习班,别人的孩子却决定去颠覆学校教育。”今天,笔者从个人感受来对比一下中外教育,一探中国教育后劲不足的四个“祸源”。1起跑线理论不知从何时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很多教育
    3068 0
  • 我等明天 发表了帖子 2017-04-11
    租房来到澳洲,首要件事就是给自己找到一个居住的地方。租房,成为大多数人的首要选择。那么,在澳洲,如何正规的租到自己满意的房子呢?在租房过程中,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们今天就把整体流程与大家分享一下。筛选居住区域想要租到自己心仪的房子,事先的资料收集很重要。随着悉尼房市的火爆,房源的不断增多,市面上供租客们选择的房子其实很多,有时候会让大家挑花了眼。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房子呢?1.1地理位置首先,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通常,人们会优先选择距离自己学校或工作所在地较近的地方。另外,由于华人生活习惯的关系,一些华人更偏向于选择华人聚居的地方。因此,在寻找房子前,租客应该在心里有自己的定位,根据自己的定位来缩小选择范围。1.2交通其次,交通的便利与否,也关系着居住感受。便利的交通,会让自己出行方便、节约时间。在澳洲的公共交通,主要分火车、公交车、轻轨、轮渡。通常,所住位置临近火车站理想,因为火车准时准点、不堵车,较少出现延误。其次,如有公交车站也可。轻轨和轮渡所及区域有限,会涉及到转车等问题,长远考虑,并非理想选择。1.3生活设施超市、饭店、生活必需品等零售店对于生活的便利也至关重要。因此在
    2704 0
  • 我等明天 发表了帖子 2017-04-01
    现在,很多人把自己、自己下一代送出国的急切心情,这种感觉不像是“移民”,更像是“逃命”。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移民是取得另一个国家的永久居留权,即所谓的”绿卡“,但是申请人仍然拥有原来国家的国籍,持有原来国家的护照。所以一个同胞不管是移民到了美国英国还是澳大利亚,仍然是中国国籍,除非他加入了移民国国籍。什么是移民?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移民是取得另一个国家的永久居留权,即所谓的”绿卡“,但是申请人仍然拥有原来国家的国籍,持有原来国家的护照。所以一个同胞不管是移民到了美国英国还是澳大利亚,仍然是中国国籍,除非他加入了移民国国籍。一些人对移民持有怎样的观点?“一定是贪官家属吧,TMD还老子血汗钱”“土豪,赚了我们的钱就跑到国外享受去了,不要脸”“什么,福建人,偷渡出去的吧”“这些明星移了民还跑回来赚中国人的钱,呸”“去别的国家做二等公民,有什么好炫耀的”“矮油,移民了高大上了是吧,就不睬我们这些国内的穷亲戚了” 。。。。。但是,稍微有点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知道,上面的偏见都是bullshit那总归为什么要移民?这确实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不信你往下看:&nbs
    3391 3
  • 我等明天 发表了帖子 2017-04-01
    今日调表澳洲的小伙伴们注意了!虽然今天是愚人节,但是,这个消息真的不是个段子!就在今夜,很多人可能要睡不着了,因为见证奇迹的时刻,再一次来临~4月2日凌晨,夏令时结束,冬令时开始,时光倒流,直接从02:59,跳回02:00!这是悉尼华人最期待的一日之内,大家终于能多睡1小时懒觉,跟中国亲朋好友的时差,又变回2个小时啦!1喜大普奔!冬令时要来了!今天,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澳洲的夏令时终于要结束啦!今年冬令时,将从4月2日凌晨开始,直到10月1日凌晨结束。也就是说,今夜小伙伴们又能亲眼目睹,手机时间从3点跳回2点的胜景啦!如果家里有不会自动更新时间的钟表,也要记得把它们手动调回一个小时哦!为什么说这是个令人鸡冻的好消息呢?因为,半年前我们少睡的那一个小时,终于可以还回来了...更重要的是,悉尼跟中国的时差又减少啦!每当夏令时来临的时候,澳洲华人就会哀嚎一片:要陪国内女/男盆友煲电话粥的,一不注意就两三点了!经常跟家里妈爸视频汇报的,聊着聊着就快昏睡过去了!!还有想做点小代购挣口粮的,客户们下班了开始买买买问问问,咱们就只能大半夜像个幽魂一样,在电脑前守着啊!!!但是冬令时一到就好多了,到底
    7782 0
  • 岑寂 发表了帖子 2017-03-24
    在亚裔移民越来越多的新西兰生活,黑头发黄皮肤的我们到底会有怎样的体验呢?一位10岁起就跟随父母移民新西兰的华人男孩讲了他自己的感受。你为什么想移民国外?面对这个问题,我猜想很多人的答案是:为了孩子,为了后代。多年来,很多中国父母穷极一生做着一场移民国外的梦。“国外空气好”“国外压力小”“国外更自由”“国外更体面”……因为这些种种“优点”,他们认为孩子在国外能获得比中国更好的未来。为了这个梦,很多父母不惜一切把孩子送出国,梦想着他们在异乡能出人头地。和去年爆红的电视剧《小别离》里一样,无数父母觉得出国要趁早,年龄越小适应能力越强。但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大部分中国父母决定把年幼的子女带到国外或者在国外生孩子的时候,根本没弄清楚在他国文化中长大总归对华裔孩子到底有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对他们的归属感、认同感,搭建人脉圈子的能力,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多大的打击。“后来,我再也没有带过饺子去学校。”10岁那年,我跟着爸妈首要次踏上新西兰的土地,在那之前,我对这个国家毫无了解。从小我就随父母在国内辗转生活过几个城市,那时候的我还以为这不过是换了一个比较远的地方,然而,到了这里,我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
    3874 3
  • 洋大 发表了帖子 2017-03-10
    之前在海那边网站的微信群里分享过当时在新西兰找工作的一些经验,之后有不少朋友希望能有文字的东西,方便参考。这里就稍作整理,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多分享找工作方面的心得。注:后文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持有银蕨签证、打工度假签证、开放式工签甚至人在中国希望在新西兰境内找工作的朋友,所以对于那些已经有新西兰居民身份,或者在新西兰有留学和工作经验的朋友未必适用。废话不多说,直接说今天的主题,为了更好更快的找到一份可以用来申请工签和移民的工作,在出发来新西兰之前,有哪些可以提前准备的。工作经验证明材料推荐人面试服装驾照心理调适简历(CV)和求职信(Cover Letter)因为简历和求职信非常重要,所以接下来会单独详细写。今天主要聊聊前几个方面。工作经验证明材料首先要强调一下,工作经验的证明材料,并不是为了找工作本身,而已在找到工作之后申请工签或者技术移民的环节可能会需要。根据上图移民局申请技术移民的指导文件(INZ1105)所述,提交的工作经验证明,需要能够显示以下信息:从事的职位就职的起始时间工作是否为全职(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30小时即可被认定为全职)雇主公司的名称和地址之前工作与在新西兰找到的技术
    3840 5
  • 我等明天 发表了帖子 2017-02-22
    对于中国人来说,“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并不少见,然而中国人也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梦想远渡重洋,敢闯敢拼机智达观的华人走到寰球的任何地方最终都能够生根发芽,我们的华人前辈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光着脚就在澳洲乃至寰球各地蹚出了一条条的唐人街。而为何华人走向了这条背井离乡的路呢?一些人士为了生计、一些人是无奈、一些人则是考虑到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因素,他们纷纷踏上了新近的一波移民浪潮,追逐着自己的“澳洲梦”。或许每一名在澳漂的留学生、打工族、移民党们的终点目标,就是——拿到PR!不过,随着移民分数的上涨、雅思难度的日益攀升、移民专业的逐渐减少,将不少人挡在澳洲的大门之外。一些人绞尽脑汁凑够了移民分,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PR,实现了澳漂的终点理想。可是,PR并非免死金牌!最近一名华人小哥就犯!上!了!事!移民局毫不留情地取消了他的PR!总归是什么原因的?事情的这样的...这名中国小哥现年29岁,2004年,年仅16岁的他就来到了澳洲!直至2016年2月份的时候,他一直拿着155居民返回签证!可是,在2015年9月1日的时候,他曾被因严重伤害的罪名!被南澳地方法庭定罪!而小哥此前声称受害者不恰当地碰触了
    4085 1
  • 岑寂 发表了帖子 2017-02-20
    各位看官大家好!前几天有人问,说自己即将来新西兰,都需要带哪些生活用品呢?下面,就为大家列出一份最适合新西兰的必备生活用品清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各类文件文件类的物品往往特别重要,如果忽视了某样物品,再想拿到往往会特别麻烦,所以“这才是新西兰”(微信: zhecaishinz)让大家检查的首要项就是是否带上了各类文件。护照:这个基本没人会忘带吧…… 其重要性不再赘述了。建议把护照的首页也签证页分别复印在几张A4纸上,作为留底携带。有了护照,国内的户口本、身份证就可以不用带了,在新西兰没有什么场合能用到。护照标准照片:很好准备10张以上,拍摄时间在半年内。以后如果在新西兰这边填写一些表格,可能会用得到,就不用现找照相馆拍摄了。驾照:如果你在国内考有驾照,不妨把原件带到新西兰来。经过新西兰指定的翻译机构进行翻译,您可以凭借纸质的翻译件直接在新西兰驾车,一年有效期。不过要提醒各位,驾车前一定要熟悉新西兰的交规。在“这才是新西兰”(微信: zhecaishinz)微信里回复“驾照”两个字,就能看到这边的中文版笔试考题。公证件:一些公证件也建议大家携带好。比如出生证明(带英文翻译的公证件)、
    3360 4
  • 岑寂 发表了帖子 2017-02-15
    一月通常是新西兰最炎热的月份,但由于今年天气的不稳定,导致一月份真正可以享受的沙滩日并不多,但这却在电力方面呈现积极作用……新西兰电力局表示,消费者很有可能在2017年享受更便宜的用电根据新西兰电力局提供的新近水电图显示,目前水电湖里的储蓄量远高于预期,而这情况发生在年初意味着2017年一整年的电力运作费用将不会像之前那么高,更多的资源存储意味着更低的电费间隔,此时对消费者来说是很好的选择时机,选择价格较低的电力公司从而节省更多钱。新西兰电力局的局长Carl Hansen表示,今年夏天确实不像以往那么长时间艳阳高照,但从目前的电力市场情况来看,任何夏季下雨的降雨都可以让消费者从中获益,而高水电湖储存量还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新西兰电费哪家“强”由于新西兰的电力从发电厂到消费者手中,经过各种服务商层层加价后,变得相当昂贵。所以,在新西兰选择电力公司,常常需要“货比三家”,才能省下真金白银。那么,新西兰主流的电力公司又有哪些?谁家又是最适合你的呢?Contact Energy年用电价格:约2046纽币盛名老牌电力公司,Contact的电价一直不贵,如果你每个月准时交电费,他们还提供
    5934 1
  • 我等明天 回复了帖子 2017-01-20
    【图片】
    记得一位朋友和我一样是个资深码农,他的写了一篇文章,副标题是:农妇、山泉、有点田。那是我首要次见到如此有趣的调侃。细聊起来以后,就明白这是生活在大城市中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是城市病下大家对自然的一种本能渴望。提起农民与城市,不得不提国内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城市化”运动,听说一来政府可以进行更有效的社会管理,二来也符合民众都喜欢往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迁移的需求,三来还可以发展房地产业提升GDP增长。似乎于政于民都是件大好事。新型城镇化,图片来源百度百科但人口高度密集居住在城市里,导致四目高楼林立,而不是树木成荫,丝毫不会给人带去愉悦;同样灰尘与汽车尾气漫天,而不是蓝天和鸟语花香,也令人心生烦躁;更不要提一个城市每天所产生的垃圾都是以万吨为单位;也不敢想象北京严重缺水需进行的大规模南水北调,为了维持这样一座又一座钢铁城市的超负荷运转,需要破坏与透支我们多少子孙后代的生态与资源呢?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大跃进似的农民市民化,只会进一步加重城市病,在人口负担重,资源加速枯竭,环境污染无可救药的今天,只有借鉴发达国家进行逆城市化、人口分散化、去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才符合国民长远利益。当下的交通、网络、通讯都
    reneeke 4538 10
  • 我等明天 回复了帖子 2017-01-20
    我没时间孤独 一切都挺好的
    独身在新西兰,已是第215天,也是工作满5个月的日子。有工作之前的日子,虽已有些模糊,但感受还在,有工作之后的日子,不仅模糊,感受也没有,就机械的上班下班锻炼睡觉。所以,我发现工作是浪费光阴的罪魁祸首,但是我们又不能不工作。一直想写点什么,一直很懒。懒惰的最终结果就是智商降低,而写作是帮助大脑思考的一种方法。想到什么写什么吧。你们也可以点,我可以根据我自己的见闻,回复你们。但一家之言,不要纠结,仅供参考。1月26日是奥克兰纪念日,算是一个小长假。没有任何安排,也没有朋友邀约,也不愿意约朋友,应该说也没有交到任何朋友,但是又不愿意待在出租屋里,天气热也不能去海滩暴晒,所以想方设法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比如,到图书馆来写东西。我是得多闲,多没有朋友,才会在节日里面,一个人到图书馆来打发时间。首要次到奥克兰的图书馆,是去年8月中旬。那个时候的我,度过了找工作的最焦急的时期,有一些曙光,于是到图书馆专心致志的准备面试。我以前一直说我到新西兰的目的很纯粹,就是工作倦了,抓住作为青年的尾巴来旅行,而找工作则是为了和老公共同领略新西兰的美丽风光。可其实心底
    度一 2.1w 10
  • 我等明天 回复了帖子 2017-01-20
    去百度一下吧。。
    写在前面: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成为一个刚入行的“小”DA,下面写的经验和体会完全出自我的个人经历。各位前辈如果发现错误,还请不吝指出。全职妈妈做了五年,终于孩子们都足够大了,该上学的上学上CC的上CC,我可以出去做点事情了(就不提什么不跟社会脱节了,挣点钱是主要的)。为什么选择DA(Dental Assistant)?其实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就在琢磨将来能干点什么。我考虑下来的目标是要找一个入行容易、不加班、可兼职、并且可以掌握一门技术的工作。有一次我看牙的体验很不错,就想,去考个牙医有点晚了(嗯,就是这个原因,必须是),咱可以去干坐牙医旁边的那个工作呀。拿根管子在那吸口水,挺简单的(事后证明不止是吸口水这么简单……)而且牙科诊所到下午五六点就撑死了吧。嗯,可以做这个。回家我搜索一番,搞明白了,原来DA有个Certificate III的证可以考,一边学一边就可以入行了。在哪学?多少钱?咨询了一位学过这门课程的朋友,学校我选了墨尔本东区的一家规模不算小的tafe。我当时了解到的提供相关课程的一个是这家tafe,一个是RMIT,我选了离家近的。当然事后我了解到,RMIT要求比较严,学费也贵一些
    我等明天 1.4w 17
  • 我等明天 回复了帖子 2017-01-20
    考证也不是那么,,容易,,,,,,,
    写在前面: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成为一个刚入行的“小”DA,下面写的经验和体会完全出自我的个人经历。各位前辈如果发现错误,还请不吝指出。全职妈妈做了五年,终于孩子们都足够大了,该上学的上学上CC的上CC,我可以出去做点事情了(就不提什么不跟社会脱节了,挣点钱是主要的)。为什么选择DA(Dental Assistant)?其实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就在琢磨将来能干点什么。我考虑下来的目标是要找一个入行容易、不加班、可兼职、并且可以掌握一门技术的工作。有一次我看牙的体验很不错,就想,去考个牙医有点晚了(嗯,就是这个原因,必须是),咱可以去干坐牙医旁边的那个工作呀。拿根管子在那吸口水,挺简单的(事后证明不止是吸口水这么简单……)而且牙科诊所到下午五六点就撑死了吧。嗯,可以做这个。回家我搜索一番,搞明白了,原来DA有个Certificate III的证可以考,一边学一边就可以入行了。在哪学?多少钱?咨询了一位学过这门课程的朋友,学校我选了墨尔本东区的一家规模不算小的tafe。我当时了解到的提供相关课程的一个是这家tafe,一个是RMIT,我选了离家近的。当然事后我了解到,RMIT要求比较严,学费也贵一些
    我等明天 1.4w 17
  • 我等明天 回复了帖子 2017-01-20
    是啊 ,这是工作准入的前提
    写在前面: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成为一个刚入行的“小”DA,下面写的经验和体会完全出自我的个人经历。各位前辈如果发现错误,还请不吝指出。全职妈妈做了五年,终于孩子们都足够大了,该上学的上学上CC的上CC,我可以出去做点事情了(就不提什么不跟社会脱节了,挣点钱是主要的)。为什么选择DA(Dental Assistant)?其实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就在琢磨将来能干点什么。我考虑下来的目标是要找一个入行容易、不加班、可兼职、并且可以掌握一门技术的工作。有一次我看牙的体验很不错,就想,去考个牙医有点晚了(嗯,就是这个原因,必须是),咱可以去干坐牙医旁边的那个工作呀。拿根管子在那吸口水,挺简单的(事后证明不止是吸口水这么简单……)而且牙科诊所到下午五六点就撑死了吧。嗯,可以做这个。回家我搜索一番,搞明白了,原来DA有个Certificate III的证可以考,一边学一边就可以入行了。在哪学?多少钱?咨询了一位学过这门课程的朋友,学校我选了墨尔本东区的一家规模不算小的tafe。我当时了解到的提供相关课程的一个是这家tafe,一个是RMIT,我选了离家近的。当然事后我了解到,RMIT要求比较严,学费也贵一些
    我等明天 1.4w 17
  • 我等明天 回复了帖子 2017-01-20
    【图片】
    写在前面: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成为一个刚入行的“小”DA,下面写的经验和体会完全出自我的个人经历。各位前辈如果发现错误,还请不吝指出。全职妈妈做了五年,终于孩子们都足够大了,该上学的上学上CC的上CC,我可以出去做点事情了(就不提什么不跟社会脱节了,挣点钱是主要的)。为什么选择DA(Dental Assistant)?其实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就在琢磨将来能干点什么。我考虑下来的目标是要找一个入行容易、不加班、可兼职、并且可以掌握一门技术的工作。有一次我看牙的体验很不错,就想,去考个牙医有点晚了(嗯,就是这个原因,必须是),咱可以去干坐牙医旁边的那个工作呀。拿根管子在那吸口水,挺简单的(事后证明不止是吸口水这么简单……)而且牙科诊所到下午五六点就撑死了吧。嗯,可以做这个。回家我搜索一番,搞明白了,原来DA有个Certificate III的证可以考,一边学一边就可以入行了。在哪学?多少钱?咨询了一位学过这门课程的朋友,学校我选了墨尔本东区的一家规模不算小的tafe。我当时了解到的提供相关课程的一个是这家tafe,一个是RMIT,我选了离家近的。当然事后我了解到,RMIT要求比较严,学费也贵一些
    我等明天 1.4w 17
  • 我等明天 回复了帖子 2017-01-20
    是啊 这是前提
    写在前面: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成为一个刚入行的“小”DA,下面写的经验和体会完全出自我的个人经历。各位前辈如果发现错误,还请不吝指出。全职妈妈做了五年,终于孩子们都足够大了,该上学的上学上CC的上CC,我可以出去做点事情了(就不提什么不跟社会脱节了,挣点钱是主要的)。为什么选择DA(Dental Assistant)?其实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就在琢磨将来能干点什么。我考虑下来的目标是要找一个入行容易、不加班、可兼职、并且可以掌握一门技术的工作。有一次我看牙的体验很不错,就想,去考个牙医有点晚了(嗯,就是这个原因,必须是),咱可以去干坐牙医旁边的那个工作呀。拿根管子在那吸口水,挺简单的(事后证明不止是吸口水这么简单……)而且牙科诊所到下午五六点就撑死了吧。嗯,可以做这个。回家我搜索一番,搞明白了,原来DA有个Certificate III的证可以考,一边学一边就可以入行了。在哪学?多少钱?咨询了一位学过这门课程的朋友,学校我选了墨尔本东区的一家规模不算小的tafe。我当时了解到的提供相关课程的一个是这家tafe,一个是RMIT,我选了离家近的。当然事后我了解到,RMIT要求比较严,学费也贵一些
    我等明天 1.4w 17
  • 我等明天 回复了帖子 2017-01-20
    【图片】还好啦,都是普通人
    写在前面: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成为一个刚入行的“小”DA,下面写的经验和体会完全出自我的个人经历。各位前辈如果发现错误,还请不吝指出。全职妈妈做了五年,终于孩子们都足够大了,该上学的上学上CC的上CC,我可以出去做点事情了(就不提什么不跟社会脱节了,挣点钱是主要的)。为什么选择DA(Dental Assistant)?其实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就在琢磨将来能干点什么。我考虑下来的目标是要找一个入行容易、不加班、可兼职、并且可以掌握一门技术的工作。有一次我看牙的体验很不错,就想,去考个牙医有点晚了(嗯,就是这个原因,必须是),咱可以去干坐牙医旁边的那个工作呀。拿根管子在那吸口水,挺简单的(事后证明不止是吸口水这么简单……)而且牙科诊所到下午五六点就撑死了吧。嗯,可以做这个。回家我搜索一番,搞明白了,原来DA有个Certificate III的证可以考,一边学一边就可以入行了。在哪学?多少钱?咨询了一位学过这门课程的朋友,学校我选了墨尔本东区的一家规模不算小的tafe。我当时了解到的提供相关课程的一个是这家tafe,一个是RMIT,我选了离家近的。当然事后我了解到,RMIT要求比较严,学费也贵一些
    我等明天 1.4w 17
  • 我等明天 回复了帖子 2017-01-20
    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我或者在帖子下方留言,我看到会回复
    写在前面: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成为一个刚入行的“小”DA,下面写的经验和体会完全出自我的个人经历。各位前辈如果发现错误,还请不吝指出。全职妈妈做了五年,终于孩子们都足够大了,该上学的上学上CC的上CC,我可以出去做点事情了(就不提什么不跟社会脱节了,挣点钱是主要的)。为什么选择DA(Dental Assistant)?其实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就在琢磨将来能干点什么。我考虑下来的目标是要找一个入行容易、不加班、可兼职、并且可以掌握一门技术的工作。有一次我看牙的体验很不错,就想,去考个牙医有点晚了(嗯,就是这个原因,必须是),咱可以去干坐牙医旁边的那个工作呀。拿根管子在那吸口水,挺简单的(事后证明不止是吸口水这么简单……)而且牙科诊所到下午五六点就撑死了吧。嗯,可以做这个。回家我搜索一番,搞明白了,原来DA有个Certificate III的证可以考,一边学一边就可以入行了。在哪学?多少钱?咨询了一位学过这门课程的朋友,学校我选了墨尔本东区的一家规模不算小的tafe。我当时了解到的提供相关课程的一个是这家tafe,一个是RMIT,我选了离家近的。当然事后我了解到,RMIT要求比较严,学费也贵一些
    我等明天 1.4w 17
  • 我等明天 回复了帖子 2017-01-20
    这是当然,沟通是最基础的
    写在前面: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成为一个刚入行的“小”DA,下面写的经验和体会完全出自我的个人经历。各位前辈如果发现错误,还请不吝指出。全职妈妈做了五年,终于孩子们都足够大了,该上学的上学上CC的上CC,我可以出去做点事情了(就不提什么不跟社会脱节了,挣点钱是主要的)。为什么选择DA(Dental Assistant)?其实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就在琢磨将来能干点什么。我考虑下来的目标是要找一个入行容易、不加班、可兼职、并且可以掌握一门技术的工作。有一次我看牙的体验很不错,就想,去考个牙医有点晚了(嗯,就是这个原因,必须是),咱可以去干坐牙医旁边的那个工作呀。拿根管子在那吸口水,挺简单的(事后证明不止是吸口水这么简单……)而且牙科诊所到下午五六点就撑死了吧。嗯,可以做这个。回家我搜索一番,搞明白了,原来DA有个Certificate III的证可以考,一边学一边就可以入行了。在哪学?多少钱?咨询了一位学过这门课程的朋友,学校我选了墨尔本东区的一家规模不算小的tafe。我当时了解到的提供相关课程的一个是这家tafe,一个是RMIT,我选了离家近的。当然事后我了解到,RMIT要求比较严,学费也贵一些
    我等明天 1.4w 17
  • 我等明天 回复了帖子 2017-01-20
    IT男的189准签日记准签 189 IT背景首要次听说技术移民应该是在大学的时候,偶然和同学聊天的时候说起来,可以有机会凭技术出国打工,甚至获得永久停留生活的机会(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加拿大的技术移民)。当然也没有太在意,本人也不是特别有追求的人,大学就在本省本地区找了一个勉强算是211的行业内大学,毕业之前除了北京都没出过省。出国工作生活对于家境普通的我来说,也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和一种可能性,离具体实践还离得很远。慢慢地大学毕业,偶然的机会工作找到了上海,从此成为魔都众多外来IT民工的一员。开始工作,建立家庭,贷款买房,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开始考虑一些自己不太注意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始海淘奶粉。同时各种各样的社会负面新闻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视野。这时候还没有开始移民的打算,只是想着努努力多挣些钱,将来给小孩出国的机会。12年底的一日之内,老婆在篱笆上看到有人发的关于澳洲移民的帖子,回来和我讨论,说大概算起来我们也是可以尝试的。老婆说小
    我等明天 1.2w 28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