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洋大 回复了帖子 2016-12-23
    IT行业的薪酬在新西兰还是比较不错的。虽然跟国内互联网公司比起来可能还是不行,但工作压力小很多。如果想既不用很辛苦,又可以养家糊口,IT还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本人2011年持银蕨找工作签证(Silver Fern Job Search Visa)来新西兰,经过了求职,转长期工签,申请PR等步骤,目前已经定居新西兰。现在转发以前写过的记录,希望能给有同样需求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本人,男,20快到头了。国内非当先高校软件工程本科学历,毕业后运气好进入某知名公司,专注于商务智能(BI, Business Intelligence)开发(对IT行业不了解的同学可以理解为与数据打交道,做报表分析项目),为其效力三年后,因为一些外部原因离开。进入另外一 家欧洲公司在上海的办事处,做BI项目实施。做满一年后,因拿到银蕨签证,借公司裁员的机会离职,赋闲在家两个月后抵达奥克兰,开始了银蕨求职之路。=======================流水账分割线=======================不保留任何悬念,先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经历:2010年12月底,在无任何新西兰签证的情况下,Datacom网站上申请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er的职位,与该公司负责BI开发团队的GM取得联系,对方回复会考虑我的申请,但询问何时能够
    洋大 1.2w 9
  • 洋大 回复了帖子 2016-12-23
    的确比较难,可以加一些银蕨签证的讨论群。如果有朋友在新西兰当地帮忙的话,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作者本人2011年持银蕨找工作签证(Silver Fern Job Search Visa)来新西兰,经过了求职,转长期工签,申请PR等步骤,目前已经定居新西兰。现在转发以前写过的记录,希望能给有同样需求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本人,男,20快到头了。国内非当先高校软件工程本科学历,毕业后运气好进入某知名公司,专注于商务智能(BI, Business Intelligence)开发(对IT行业不了解的同学可以理解为与数据打交道,做报表分析项目),为其效力三年后,因为一些外部原因离开。进入另外一 家欧洲公司在上海的办事处,做BI项目实施。做满一年后,因拿到银蕨签证,借公司裁员的机会离职,赋闲在家两个月后抵达奥克兰,开始了银蕨求职之路。=======================流水账分割线=======================不保留任何悬念,先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经历:2010年12月底,在无任何新西兰签证的情况下,Datacom网站上申请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er的职位,与该公司负责BI开发团队的GM取得联系,对方回复会考虑我的申请,但询问何时能够
    洋大 1.2w 9
  • 洋大 发表了帖子 2016-12-22
    作者本人2011年持银蕨找工作签证(Silver Fern Job Search Visa)来新西兰,经过了求职,转长期工签,申请PR等步骤,目前已经定居新西兰。现在转发以前写过的记录,希望能给有同样需求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本人,男,20快到头了。国内非当先高校软件工程本科学历,毕业后运气好进入某知名公司,专注于商务智能(BI, Business Intelligence)开发(对IT行业不了解的同学可以理解为与数据打交道,做报表分析项目),为其效力三年后,因为一些外部原因离开。进入另外一 家欧洲公司在上海的办事处,做BI项目实施。做满一年后,因拿到银蕨签证,借公司裁员的机会离职,赋闲在家两个月后抵达奥克兰,开始了银蕨求职之路。=======================流水账分割线=======================不保留任何悬念,先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经历:2010年12月底,在无任何新西兰签证的情况下,Datacom网站上申请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er的职位,与该公司负责BI开发团队的GM取得联系,对方回复会考虑我的申请,但询问何时能够
    1.2w 9
  • 洋大 回复了帖子 2016-12-03
    进出口贸易相关,或者针对中国市场相关的机会比较多
    前两天有朋友在微信里留言,希望我给讲讲在新西兰的生活感受。虽然一直觉得对生活的感受,只能自己亲身去体验。一旦他人用语言说出来,必然会变得主观,进而失去了参考的意义。可即便如此,在看过了太多对新西兰生活或褒或贬的文章后,终究抑制不住冲动,想写写自己的情况,给大家一个参考。不敢说多么客观,但我既不做移民生意,也不是爱国小粉红,所以至少不会刻意去抬高或者贬低哪一方。不过也请务必注意,这是我个人的生活体验,只能代表我自己的情况。我只会讲我知道的情况,尽量不做评判。首要篇就先写写很多人最关心的跟孩子有关的事情吧。出生前只要孩子的父母符合享受公共医疗的资格,那么从怀孕开始,公共医疗系统就承担了几乎所有的产检和分娩费用。如果想要更好的服务,可以自己找产科专家,貌似总的费用也就是2-3千纽币的样子。有在新西兰生孩子想法的朋友可以买南十字星的健康保险,其中有个套餐应该是可以报销一部分看专家的费用。如果需要咨询保险详情可以留言给我,可以介绍靠谱的保险代理给你。这边虽然分娩的时候基本都是在医院里,但其实负责产检和接生工作的人,并不是医院的职工。这些人的职业叫做助产士(Midwife),既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
    洋大 1.0w 10
  • 洋大 回复了帖子 2016-12-03
    嗯,比较适应了
    前两天有朋友在微信里留言,希望我给讲讲在新西兰的生活感受。虽然一直觉得对生活的感受,只能自己亲身去体验。一旦他人用语言说出来,必然会变得主观,进而失去了参考的意义。可即便如此,在看过了太多对新西兰生活或褒或贬的文章后,终究抑制不住冲动,想写写自己的情况,给大家一个参考。不敢说多么客观,但我既不做移民生意,也不是爱国小粉红,所以至少不会刻意去抬高或者贬低哪一方。不过也请务必注意,这是我个人的生活体验,只能代表我自己的情况。我只会讲我知道的情况,尽量不做评判。首要篇就先写写很多人最关心的跟孩子有关的事情吧。出生前只要孩子的父母符合享受公共医疗的资格,那么从怀孕开始,公共医疗系统就承担了几乎所有的产检和分娩费用。如果想要更好的服务,可以自己找产科专家,貌似总的费用也就是2-3千纽币的样子。有在新西兰生孩子想法的朋友可以买南十字星的健康保险,其中有个套餐应该是可以报销一部分看专家的费用。如果需要咨询保险详情可以留言给我,可以介绍靠谱的保险代理给你。这边虽然分娩的时候基本都是在医院里,但其实负责产检和接生工作的人,并不是医院的职工。这些人的职业叫做助产士(Midwife),既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
    洋大 1.0w 10
  • 洋大 回复了帖子 2016-12-03
    我在奥克兰,华人不算少,也不是很多。
    前两天有朋友在微信里留言,希望我给讲讲在新西兰的生活感受。虽然一直觉得对生活的感受,只能自己亲身去体验。一旦他人用语言说出来,必然会变得主观,进而失去了参考的意义。可即便如此,在看过了太多对新西兰生活或褒或贬的文章后,终究抑制不住冲动,想写写自己的情况,给大家一个参考。不敢说多么客观,但我既不做移民生意,也不是爱国小粉红,所以至少不会刻意去抬高或者贬低哪一方。不过也请务必注意,这是我个人的生活体验,只能代表我自己的情况。我只会讲我知道的情况,尽量不做评判。首要篇就先写写很多人最关心的跟孩子有关的事情吧。出生前只要孩子的父母符合享受公共医疗的资格,那么从怀孕开始,公共医疗系统就承担了几乎所有的产检和分娩费用。如果想要更好的服务,可以自己找产科专家,貌似总的费用也就是2-3千纽币的样子。有在新西兰生孩子想法的朋友可以买南十字星的健康保险,其中有个套餐应该是可以报销一部分看专家的费用。如果需要咨询保险详情可以留言给我,可以介绍靠谱的保险代理给你。这边虽然分娩的时候基本都是在医院里,但其实负责产检和接生工作的人,并不是医院的职工。这些人的职业叫做助产士(Midwife),既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
    洋大 1.0w 10
  • 洋大 回复了帖子 2016-12-03
    我是做IT的
    前两天有朋友在微信里留言,希望我给讲讲在新西兰的生活感受。虽然一直觉得对生活的感受,只能自己亲身去体验。一旦他人用语言说出来,必然会变得主观,进而失去了参考的意义。可即便如此,在看过了太多对新西兰生活或褒或贬的文章后,终究抑制不住冲动,想写写自己的情况,给大家一个参考。不敢说多么客观,但我既不做移民生意,也不是爱国小粉红,所以至少不会刻意去抬高或者贬低哪一方。不过也请务必注意,这是我个人的生活体验,只能代表我自己的情况。我只会讲我知道的情况,尽量不做评判。首要篇就先写写很多人最关心的跟孩子有关的事情吧。出生前只要孩子的父母符合享受公共医疗的资格,那么从怀孕开始,公共医疗系统就承担了几乎所有的产检和分娩费用。如果想要更好的服务,可以自己找产科专家,貌似总的费用也就是2-3千纽币的样子。有在新西兰生孩子想法的朋友可以买南十字星的健康保险,其中有个套餐应该是可以报销一部分看专家的费用。如果需要咨询保险详情可以留言给我,可以介绍靠谱的保险代理给你。这边虽然分娩的时候基本都是在医院里,但其实负责产检和接生工作的人,并不是医院的职工。这些人的职业叫做助产士(Midwife),既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
    洋大 1.0w 10
  • 岑寂 回复了帖子 2016-12-01
    好厉害,原来在澳洲也不是那么难找工作,只要英文过关然后考个证就行
    写在前面: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成为一个刚入行的“小”DA,下面写的经验和体会完全出自我的个人经历。各位前辈如果发现错误,还请不吝指出。全职妈妈做了五年,终于孩子们都足够大了,该上学的上学上CC的上CC,我可以出去做点事情了(就不提什么不跟社会脱节了,挣点钱是主要的)。为什么选择DA(Dental Assistant)?其实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就在琢磨将来能干点什么。我考虑下来的目标是要找一个入行容易、不加班、可兼职、并且可以掌握一门技术的工作。有一次我看牙的体验很不错,就想,去考个牙医有点晚了(嗯,就是这个原因,必须是),咱可以去干坐牙医旁边的那个工作呀。拿根管子在那吸口水,挺简单的(事后证明不止是吸口水这么简单……)而且牙科诊所到下午五六点就撑死了吧。嗯,可以做这个。回家我搜索一番,搞明白了,原来DA有个Certificate III的证可以考,一边学一边就可以入行了。在哪学?多少钱?咨询了一位学过这门课程的朋友,学校我选了墨尔本东区的一家规模不算小的tafe。我当时了解到的提供相关课程的一个是这家tafe,一个是RMIT,我选了离家近的。当然事后我了解到,RMIT要求比较严,学费也贵一些
    我等明天 1.4w 17
  • 岑寂 回复了帖子 2016-12-01
    肯定不可能承认啊,祖国威武霸气
    中国国籍法实行三十年来,由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实施细则,造成了人们的很大误解,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国籍法,来对自己的情况作出判断。 而因为大部分人并不是法律专家,结果造成很多流传甚广,以至于大家都普遍接受的错误结论, 很多人甚至稀里糊涂的以为自己丧失了中国国籍。最主要的误解是以下三个:首要个误解是:一个中国公民加入外国国籍后,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第二个误解是:本人在外国出生时具有外国国籍的,即不具有中国国籍;第三个误解是:中国国籍法既不承认双重国籍,也不默认双重国籍。笔者做为一名具有十多年执业经验的律师,在这里对以上重大误解进行一下解释。1、一个中国公民加入外国国籍后,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这一误解,是基于对中国国籍法第九条的规定: “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实际上,根据这一规定,自动丧失中国国籍,要具备两个构成要件:首要,本人已经定居在外国; 第二, 本人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如果只具备第二个条件,而本人并未定居在外国, 则并不会因为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而丧失中国国籍。定居可以有很多解释,而中国国籍法对定居并没有清晰的界定。有很多海外华
    Emma 5045 4
  • 岑寂 回复了帖子 2016-12-01
    【图片】【图片】这是什么逻辑
    瑞信研究院发布了第七份年度《全球财富报告》(World Wealth Report 2016),这份报告包含了最全面的和新近的全球财富数据。报告中最惊人的发现在于,0.7%的富豪拥有着全球45.6%的财富,这意味着贫富差距在日益扩大。 2015-2016全球家庭财富变化 2015-2016年,全球家庭财富增长率为1.4%,总体新增财富约为3.5亿美元。自2008年以来,全球家庭财富增长主要来自于金融资产,而今年的报告中显示非金融资产成为了全球家庭财富增长的首要因素。目前中国家庭财富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瑞信分析称,由于去年房地产投资回报优于股票,所以中国家庭的房产在非金融资产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50%上升到20
    qian倩儿 2733 2
  • 岑寂 回复了帖子 2016-12-01
    惊悚
    距离9月30日中午12点領取内皮尔山顶老屋的钥匙,刚好两个月。直到今天,婆的小心脏才逐渐恢复正常频率,才敢静静地坐下来码字,‘勇敢’地回忆那段戏剧性的‘抢房’经历。将‘买房’说成‘抢房’一点也不夸张。龍婆并不想误导大家。先来说说新西兰房地产的具体情况。新西兰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主要人口都集中在奥克兰这个北岛的大城市。为什么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奥克兰是大城市呀,啥都方便呀,繁荣昌盛呀,工作机会多呀,地震频率小呀,冬天不太冷呀,乘搭国际航班无需转机呀,......近年,不知什么原因,从寰球各地移民新西兰的人口超多。虽说‘人以食为先’。但在一个温饱的和平环境下,有瓦遮顶,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才是王道。无论是中国移民,还是其他国家的移民多数都是这么想的。就因为那个‘多数都是这么想的’,所以‘多数也就这么行动了’。导致奥克兰这个大城市的房价飙升了NN倍。新西兰其他大部分城市的房价没这么厉害哦,所以移民慎选择,避免被误导。大多数人的心态都是这样的。越紧俏就越多人抢。生怕自己少了一杯粥。无论是否适合自己都乱抢。以至于出现了许多恶性循环。政府不得不出台新政策,限制投资房的购买,调高首付,调高
    龍婆活著 5101 7
  • 岑寂 回复了帖子 2016-12-01
    哪里都有坑,走到哪里都要留个心眼儿,人活着真累
    华人朋友借钱不还丶借车不还丶借锅不还丶借老婆不还丶借房子不还等等一系列不还之事......还有自己的华人朋友介绍给自己一个租客,结果发现这个租客居然是“职业赖房者”,原来这无赖曾经也赖过朋友的房子,结果这朋友无奈就将无赖转移给自己等一系列的嫁祸于人之事......如果你们真的想了解更多关于华人如何坑苦华人的事情,详见各大论坛的华人互黑丶撕逼大战,小编就不在这里搬运那些负能量了。而小编真正想说的是之所以会造成很多人有“中国人坑中国人”这一印象,不是因为华人本性真的坏,也不是说中国人向来好斗的民族特色。其实细究原因,很多事情的发生和“是/不是中国人”没有必然的联系。你被骗的概率是不变的,只不过你更容易遇见华人身在异国他乡,看到那些和我们一样有着黑头发丶黄皮肤,说着相同语言的人难免激动,你会不由自主地觉得亲近,一亲近你就控制不住自己地产生信任感,更容易放下警惕心。这已经为被坑打好了天然的丶坚实的基础。初到美国,你最一开始融入的圈子,应该不是老美,而是华人圈子。当然你说你一来美国就和老美打成一片,如同亲人,就当小编什么都没说,不过小心被老美骗了。同一个寰球,同一种骗子,骗子无国界,不过你在你的
    fred 7673 10
  • 洋大 发表了帖子 2016-12-01
    前两天有朋友在微信里留言,希望我给讲讲在新西兰的生活感受。虽然一直觉得对生活的感受,只能自己亲身去体验。一旦他人用语言说出来,必然会变得主观,进而失去了参考的意义。可即便如此,在看过了太多对新西兰生活或褒或贬的文章后,终究抑制不住冲动,想写写自己的情况,给大家一个参考。不敢说多么客观,但我既不做移民生意,也不是爱国小粉红,所以至少不会刻意去抬高或者贬低哪一方。不过也请务必注意,这是我个人的生活体验,只能代表我自己的情况。我只会讲我知道的情况,尽量不做评判。首要篇就先写写很多人最关心的跟孩子有关的事情吧。出生前只要孩子的父母符合享受公共医疗的资格,那么从怀孕开始,公共医疗系统就承担了几乎所有的产检和分娩费用。如果想要更好的服务,可以自己找产科专家,貌似总的费用也就是2-3千纽币的样子。有在新西兰生孩子想法的朋友可以买南十字星的健康保险,其中有个套餐应该是可以报销一部分看专家的费用。如果需要咨询保险详情可以留言给我,可以介绍靠谱的保险代理给你。这边虽然分娩的时候基本都是在医院里,但其实负责产检和接生工作的人,并不是医院的职工。这些人的职业叫做助产士(Midwife),既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
    1.0w 10
  • 我等明天 发表了帖子 2016-12-01
    写在前面: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成为一个刚入行的“小”DA,下面写的经验和体会完全出自我的个人经历。各位前辈如果发现错误,还请不吝指出。全职妈妈做了五年,终于孩子们都足够大了,该上学的上学上CC的上CC,我可以出去做点事情了(就不提什么不跟社会脱节了,挣点钱是主要的)。为什么选择DA(Dental Assistant)?其实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就在琢磨将来能干点什么。我考虑下来的目标是要找一个入行容易、不加班、可兼职、并且可以掌握一门技术的工作。有一次我看牙的体验很不错,就想,去考个牙医有点晚了(嗯,就是这个原因,必须是),咱可以去干坐牙医旁边的那个工作呀。拿根管子在那吸口水,挺简单的(事后证明不止是吸口水这么简单……)而且牙科诊所到下午五六点就撑死了吧。嗯,可以做这个。回家我搜索一番,搞明白了,原来DA有个Certificate III的证可以考,一边学一边就可以入行了。在哪学?多少钱?咨询了一位学过这门课程的朋友,学校我选了墨尔本东区的一家规模不算小的tafe。我当时了解到的提供相关课程的一个是这家tafe,一个是RMIT,我选了离家近的。当然事后我了解到,RMIT要求比较严,学费也贵一些
    1.4w 17
  • 我等明天 回复了帖子 2016-11-15
    如果我今年12月刚好达到工作年限,是不是也需要等到12月了,才能申请189?
    移民课堂是海那边社区联合海那边官方微信群共同举办的,为解决用户移民问题,普及移民知识而专门设立的公益活动,海那边倾力邀请资深行业专家、移民律师、移民规划师等,集中为用户提供免费咨询在递交签证申请后,有数月的签证等待受理时间。一般来说,在分配到受理签证官前后,这段时期,背景调查这一关,对技术移民的成功获签是相当重要的。以下是在背调时应注意的事项,海那边移民规划师Candy来和你说(点击以下超链接)本期内容:澳洲技术移民背景调查注意事项有哪些——————我是美丽的分割线——————规划师在线交流时间:11 月16 日 16:00开始(北京时间)TIPS:在本帖回复的问题将持续获得解答。网友精选问题:Q: Candy老师 请问要是过程中换工作了 会有影响么?请问@Candy@海那边移民规划师A: 那要及时更新材料Q:职业评估过了以后 后续的调查还是调查一样的内容吗A:可能会进行背景调查,电话调查,其他的机构调查的可能性不大 Q:请问一下,只是针对主申请人进行调查吗,随行的配偶和子女也会被调查吗 A:主申请人 Q:&nbs
    bananahuang 5360 12
  • 我等明天 发表了帖子 2016-08-24
    对于中国人来说,“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并不少见,然而中国人也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梦想远渡重洋,敢闯敢拼机智达观的华人走到寰球的任何地方最终都能够生根发芽,我们的华人前辈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光着脚就在澳洲乃至寰球各地蹚出了一条条的唐人街。而为何华人走向了这条背井离乡的路呢?一些人士为了生计、一些人是无奈、一些人则是考虑到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因素,他们纷纷踏上了新近的一波移民浪潮,追逐着自己的“澳洲梦”。或许每一名在澳漂的留学生、打工族、移民党们的终点目标,就是——拿到PR!不过,随着移民分数的上涨、雅思难度的日益攀升、移民专业的逐渐减少,将不少人挡在澳洲的大门之外。一些人绞尽脑汁凑够了移民分,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PR,实现了澳漂的终点理想。可是,PR并非免死金牌!澳洲移民局于2014年底的时候对移民法501条款进行了改革,对于刑事犯罪获有期徒刑12个月或以上的外国籍PR持有者将直接取消PR资格,服刑期满后驱逐出境。迄今为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一年时间中,澳洲移民局已取消了600人的PR!而什么样的人?犯了什么样的罪?会使其PR遭到移民局取消呢?在上个财政年度,PR遭到取消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
    9071 8
  • 我等明天 发表了帖子 2016-08-10
    2015年,澳大利亚房价是全球涨幅最快的地方之一,房价已经上升到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5倍,达历史较高水平。澳大利亚经济学家Jonathan Tepper最近警告称,澳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现在已经是有史以来的最疯狂时刻,类似1989年之前的日本以及2006年的爱尔兰。他预计,澳大利亚房产价格也将大幅度下跌。在矿区的城镇,价格将下跌80%;在悉尼和墨尔本这类大城市,估计价格将下跌50%。“类似1989年之前的日本”Jonathan Tepper是独立全球宏观经济研究机构Variant Perception公司的创始人。在2009年欧债危机之前,他曾发布报告宣称西班牙是“欧洲资产负债表的黑洞”。2016年2月,他与澳对冲基金Bronte Capital的首席投资官John Hempton一起,对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进行调研。他们随后发布报告,预测澳大利亚房价将下跌50%。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采访专属获得其调研报告。“澳大利亚房产可以价值重估,把房屋价值上涨的部分计成存款,用以申请新的房屋贷款,有一个投资者1年之内做了20次价值重估。”Jonathan Tepper在报告中说。“一个从埃及移民到
    6747 12
  • 我等明天 发表了帖子 2016-08-05
    随着假期结束,大学开学,又到了同学们该交学费的日子。但最近一个诈骗事件惊讶了中国留学生圈子:位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有近90名中国留学生因贪图优惠通过找人代缴学费,被骗共计100万美金!!FBI或介入调查。事发地点: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诈骗信息*来源官方学生组织:代缴学费打折!6月中旬是即将缴纳学费的日子,很多华盛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都收到了微信群里发布的一条代缴学费的消息,发布该消息的人是该校中国留学生组织HHO(Husky Help Organization)的创始人和前负责人,F同学。据了解,F在中国留学生圈子中颇有威望,平时也很热心的帮助中国留学生。学生们可能也没有怀疑过这些圈子里的“带头人”会发布诈骗息。F同学在朋友圈、微信群广泛发布消息,称可以以9.5折的优惠帮助大家代缴学费,这样做是为了积累信用卡额度。而卡是自己哥哥的,确实可信!收到学校确认缴费信息?其实并未缴费成功!F同学承诺,可以自己先帮助同学垫付学费,等收到学校缴费成功的确认信后,再将支票或现金支付给他即可。其实信用卡缴费5%Cashback这种福利挺常见的,而且F同学承诺先帮交学费,收到邮件以后再给钱,看上去完全没
    4432 2
  • 岑寂 回复了帖子 2016-03-09
    就是普通的旅游签证吧?其实感觉用处也不大,旅游和生活肯定不一样。
    通过上一期的自我评估,如果你依然认为自己适合做新西兰创移,出于审慎的态度,在正式办理创移前也许你该去新西兰实地考察一次。这并非是政策的要求,但如果你去看看,也许会发现一些自己在国内预料不到的事。当然,考察与否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短时间的考察也许看不出什么,到底生活和观光是两码事。无论如何,当你准备做新西兰创移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自己想要的什么样的生活?你期待什么?你能有多少的承受能力?包括经济上的和智力上的。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安静喜欢有秩序的人,你可以去新西兰;如果你希望你自己拥有一个花园一栋房子,可以每天慢慢地做家务做花园的人,你可以去新西兰;如果你是一个没有“雄心壮志”的人,安于现状的人,你可以去新西兰;如果你喜欢你的孩子没有升学压力,可以每天玩得痛快的人,你可以去新西兰;如果你喜欢淡泊喜欢美丽的风景喜欢田园风光喜欢与世无争的人,你可以去新西兰;当然,你喜欢动物,你想学一口流利的英文,你可以去新西兰……——————我是美丽的分割线——————移民课堂是海那边为解决用户移民问题,普及移民知识而专门设立的公益课堂,邀请资深行业专家、知名网络达人、已成功移民的先行者,集中为用户提供免费咨询。
    小边 1.6w 95
  • 岑寂 回复了帖子 2016-03-03
    开始了吗?
    0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