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那个圣诞节,我在超市里为“满三十元即可参与抽奖”的活动给自己的购物做着精细的加减法。没有哪个西方的节日能真正吸引我,这样需要小聪明的活动总是比圣诞老人的红帽子更令我期待。我站在抽奖箱的旁边,在那张刚刚好凑够三十元的收据上,仔细填好个人信息,背后走过无数推着满满当当购物车的人,几个日本中年人从出口转出来,站在我余光可以瞥到的地方。我总是对黄种人多瞅一眼,他们穿着深灰色的工作装,举止礼貌僵硬,自知地避开人群一步,这是“刚下飞机不久”的亚洲特色。我在他们清脆的日文里填好一张抽奖的凭据,看它坠落到巨大而透明的抽奖箱里,数千张收据的表面。这时另一个声音响起,也是一阵清脆的日文,我不禁转过头,一个高大的白皮肤男人,说一口无比流利的日文,和我身旁的日本中年男人谈笑风生。男人总是能靠智慧轻易博到一个女人的欢欣。甭管他是否由此意图,我这个中国小妞,呆呆地站在圣诞节的气氛里,觉得他的衬衫,都充满知识的味道。这几乎让我一瞬间就下了学日文的决心。人真是奇怪的动物,需要用别人的行为去“了解”自己。大学时选择日文作为自己第二外语,是因为朋友也选择同样的课程,这让我觉得备有安全感;后来毕业后想重新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