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长沙应该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溁湾镇人气最旺的地方就是河西“轮渡码头”。码头上常常是人声鼎沸、鼓乐跳动、店铺热闹。当船只“嘟嘟嘟嘟”地靠岸时,船里船外都骚动起来,下船的旅客破门而出通过栈桥匆匆走尽,上船的人蜂拥而入。1972年,橘子洲大桥建成后,桥上过河取代了轮渡过河,码头的功能渐渐丧失,走向了没落,接踵而至的是码头文化的衰亡。老长沙人说,回味长沙旧码头的繁华,很好的去处就是渔人码头。老长沙觉得,渔人码头在河西沿岸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复活了长沙的码头文化,还原了老长沙们对旧城的乡愁。有人说,只需在长沙的江边、在渔人码头一坐,一杯茶或酒,三五好友,天南海北闲聊,就会有消磨此生的感觉。 前不久的一日之内夜晚,由湘衡同学做东,我们几个老同学相约来到了长沙渔人码头。渔人码头位于湘江西岸银盆岭大桥北侧,潇湘大道东侧,沿湘江南北绵延约500米,形成了一条滨水景观线。8万平米的建筑,由23栋独立单体商业楼宇构成,展现了多种欧式建筑风格。那经典的欧式骑楼、走廊,精致的欧式街灯、阳伞,雅致的街边小景、雕塑
188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