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一个被国人长期误解了的天真假象!

来自:Mr海 0 0 2021-07-01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1

风平浪静下的忧患

前不久一则新闻引起热议:

大爷是一名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等疾病。

这些疾病导致大爷脑干出血住进了医院,在陷入深度昏迷的同时,还出现了呼吸衰竭,肾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

住院十天花了十多万,由于医保有起付线和封顶线,受限于其“高不报、低不报,中间部分报”的规定,有一大部分费用不在报销范围内。

依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并不能确保挽救老人的生命,或者说,有可能人财两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而大爷的三个儿子在一番商量之后找到医生,最终一致同意了放弃抢救。

说实话,对于这个决定,确实让人心酸,但能怪三个儿子不孝顺吗?

好像不能。

到底一直治下去,自己的小家就散了,还可能人财两空。在“老人和小家之间怎么选”这个寰球难题上,迫于现实考虑,大多数人或许都会选择后者。

而相似的情况,还包括近期上热搜的患癌教授。

去年,知名网络众筹平台一则《武大优秀教授为社会奉献半生却不幸被病魔打倒》的筹款文章引发网友热议。

人生真的很脆弱,一场疾病意外就能将一个人的尊严毁灭。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会恳求大家的帮助……”求助者系武汉大学的政治课教授曹亚雄,因患癌公开筹款30万用于治疗。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曹亚雄在上述求助文章中称:“患病后前期陆陆续续已经花费了近40万的治疗费用,家里已经倾尽所有来为我治疗,现在癌细胞已经脑转移,一个月的治疗光药费就需要4万元,后续的治疗费用更是无法想象,我还希望能够早日康复,继续回到教育工作中去......

一个高福利和全面医保的大学教授都看不起病,难以想象如果是普通的家庭,又会面临怎样的后果,为此很多网友留言展开了激烈讨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2

别再误解了医保

我们很多人都有单位给交的医保,平常生病住院的时候报销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仅如此,去药店买药大部分也可以报,于是久而久之,医保就成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保障,但凡跑趟医院,基本都能搞定。

问题来了,对我们今后生活而言,一份医保真的就够了吗?很多朋友曾经或当下都这样认为过。

事实上,网友的留言有一点真正戳到了痛处:在面对疾病风险的时候,尤其是大病,仅靠医保远远不够。

早前《人民日报》的发文也已作了明确强调: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医保上有20万封顶线,超过部分得自掏腰包,对动辄几十万的大病来说,根本不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更关键的地方在于,现行我国国产药品共有155649种,进口药3791种。而新近的医保目录中能报销的药却只有2800种,占比仅1.7%。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数据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医疗保障局

说白了,很多药物因不在报销范围内,终究只能自费。而这些自费药有多贵?举个例子:

这几年发明的抗癌免疫疗法pdl-1,一针3.5万,打10针,便要35万元;

在抢救危重症病人中常用的人工肺,开机费6万元,之后每天2万元起...

而人的一生总归有多大概率会得这样一场大病?医学研究给出了答复:“72%”。

回想我们划过的一条条众筹链接,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赤裸裸的现实。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很多人早期为家庭、为生活的打拼其实都是在欠下隐形的健康债,而步入中年之后,身体不再像年轻时那么耐扛,健康就是只此的诉求。

就像凌晨下班猝死的拼多多员工,多少人为逝者感到悲哀。

这么年轻,正处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未来会有无限可能,她就这么走了。

可现实中不止是拼多多员工,那些漂泊在大城市的人,哪个不是在加班、熬夜中度过每一日之内?大多数奋斗在这些地方的青年人,为了高昂的房贷、飞涨的物价,拿命换钱。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根本经不住精力的过度消耗。

一旦不幸中招,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医疗大山会迅速掏空甚至压垮一个家庭,牺牲的往往是三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也是为什么早前曾建议大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很好还是配置一部分保险的原因。

到底,保险是弥补医保不可或缺的工具。

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作为家庭经济支柱,万一这些几率砸在自己身上,届时孩子如何完成学业,年迈的父母如何安享晚年,孤身的伴侣又如何支撑整个家庭?

我们都不希望意外降临,但生活到底不是剧本,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只此能做的便是从他人的经历中汲取教训,未雨绸缪。

因此,再次认真建议大家,如果家庭或个人保障仍处于缺失状态的,还是尽早配置将风险转嫁出去吧。

莫因一时的疏忽大意,错失了关键的救命稻草。


03

保险重要,但别乱买

道理都懂,但不了解保险,难免会陷入坑和误区。比如:

身体出问题后才买保险:体检后发现身体开始出现预警,因为焦虑健康问题就匆忙买保险,以为能有保障,但收关理赔才发现原来健康不符合要求,保险公司不赔钱,只能吃了哑巴亏。

亲朋好友推荐买了保险:本来就是看在人情的份上买的,谁知他们本身也不熟悉具体的保险形态和底层逻辑。到收关发现买的保险不符合自己的需求,钱花了,真有事却帮不上忙。

买完保险就不管不顾了:很多人买完之后就扔一边了,没有再细看保单上的条款。自己总归买了什么能保什么,一脸迷茫。到真正发现那份保险是个大鸡肋时,已经过了好几年...

总归一句话,保险的坑=缺乏相关了解+不良销售的误导。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需要一个真正靠谱、能够切实提供服务的专业人士。

我是小鲸,已为上万家庭规划了专属的保险配置方案,如果你也有需求,添加下面微信,让我们一起为家庭筑起一道防火墙。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看更多精彩内容 ▼


1、

3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