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必知:关于乳腺癌的5大错误认知,这些人是高风险人群!(内有福利)

来自:香港通 0 0 2021-06-14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至人民日报微博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世卫组织早前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预计到2040年,每年将乳腺癌死亡率降低2.5%,将挽救250万人的生命。目前乳腺癌已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大多数高收入国家患者五年生存率超过80%,但低收入国家患者生存率要低得多。


乳癌是香港女性头号癌症,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有4,373宗女性乳癌新症,同年有721宗死亡个案。


——央视



   这些说法都是错的

①有肿块=乳腺癌?【错误】
约80%的乳房肿块是良性的。

②只有老年人才会得乳腺癌? 【错误】

香港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7岁,最年轻患者不足20岁。


③大部分乳腺癌都是遗传的? 【错误】

只有5-10%的乳腺癌与遗传相关。


④男性不会得乳腺癌?【错误】

男性也会得,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


⑤乳腺癌患者不能吃糖或豆制品?【错误】

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对乳腺癌有影响。



哪些人应乳腺癌筛查?

  • 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宜从40岁开始进行筛查;

  • 一般风险人群(除了高风险人群以外的所有适龄女性),在45-70岁之间,应进行乳腺癌筛查;

  • 无高危因素,建议日常自检;



哪些人是高风险人群?

符合下列一、二、三 中任意条件的女性,为乳腺癌高风险人群。

一.具有遗传家族史,即具备以下任意一项的女性:

1)一级亲属(母亲、女儿以及姐妹)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

2)二级亲属(姑、姨、祖母和外祖母)中,2人及以上50岁前患乳腺癌;

3)二级亲属中,2人及以上50岁前患卵巢癌;

4)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二.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

1)月经初潮年龄≤12岁;

2)绝经年龄≥55岁;

3)有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或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病史;

4)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

5)45岁后乳腺X线检查提示乳腺实质(或乳房密度)类型为不均匀致密性或致密性。

注:乳腺实质类型可分为脂肪型、散在纤维腺体型、不均匀致密型(可能掩盖小肿块)和致密型(降低乳腺癌检出的敏感性)。


三.具备以下任意两项者:

1)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短于4个月;

2)无活产史(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活产年龄≥30岁;

3)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疗法不少于半年;

4)流产(含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不少于2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线上防癌课堂:乳腺癌香港新近抗癌药介绍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
课堂内容介绍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

课堂讲师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3

课堂时间及流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4

课堂福利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5

如何参加













↓长按二维码扫码加入直播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乳癌辅助化疗提高存活率

与大部分癌症一样,乳癌愈早发现,愈早治疗,病人存活率愈高,例如一期乳癌患者,五年存活率可达九成半以上,惟四期才确诊的病人五年存活率不及两成。手术是乳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化疗或电疗作为辅助治疗,能改善病人整体治疗成果;有研究更指,入侵性乳癌以化疗作为辅助治疗,远端转移风险可降低达三成,病人死亡风险则能降低25%。


手术一向是清除乳房肿瘤的最有效方法,但对于大部分乳癌病人来说,手术后仍有不少复发的风险,辅助治疗则能加强治疗效果。有外国研究曾分析法国一个癌症机构逾三万名乳癌病人的治疗数据,当中有逾九千人以化疗作为辅助治疗,病人五年存活率达92.1%,相对没有做化疗病人87.6%的存活率为高;十年存活率对比结果相似,有化疗的一组达 81.9%,而没有化疗的一组则只有75%,反映有做化疗的效果更佳。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进行化疗的时间也很重要,尤其是针对较棘手的三阴性乳癌。「三阴性」是指癌细胞对雌激素受体(ER)、黄体酮受体(PR)以及上皮生长素因子(HER2)均呈阴性,由于荷尔蒙治疗及标靶治疗对三阴性乳癌无效,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有外国研究分析六百多名三阴性乳癌病人数据后发现,手术后愈迟开展辅助化疗,病人的无复发及整体生存期直线下降;而未有在30天内开展治疗的患者,日后癌症复发和死亡的风险均大大增加。


辅助治疗对乳癌病人来说非常重要,医生会根据病人年龄、健康状况、肿瘤大小及种类、荷尔蒙受体、是否三阴性或HER2型等因素,评估其复发风险,再建议是否要进行辅助化疗。早前有报道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立医院服务,其中乳癌病人由确诊到首次治疗的时间由以往的69日增至78日。化疗开始的时间对乳癌病人治疗有确实性的影响,病人如有需要可考虑在私营医疗机构启动化疗,让化疗可以在理想的时候开始;政府亦可加强公私营医疗协作,外判特定化疗疗程予私人医疗机构,让公院病人也可更快接受治疗。


乳癌治疗知多少

许多女性闻乳癌色变,担心不幸中招,需要接受手术切除整个乳房,甚或未能治愈,影响生命安危。其实,过去数十年乳癌治疗不断进步,美国一间癌症机构的治疗数据更发现,过去60年间乳癌生存率显著提升,由1944年到1954年间,乳癌病人的十年存活率仅25.1%,到 1995年至2004年间,十年存活率大幅升至76.5%,这全赖乳癌药物和治疗方法推陈出新,令治疗效果不断改善所致。


要讲乳癌治疗,必定会提到手术切除,因为这是治疗乳癌的首要步。很多人以为乳癌手术一定是全乳切除,其实局部乳房肿瘤切除术(Lumpectomy),又称为乳房保留手术,一般情况下均是理想选择,尤其对于患有早期乳癌的病人。研究已证实,乳房切除范围的大小,对提升乳癌患者生存率并无明确关系;能否保留乳房,最重要考虑是肿瘤本身的大小。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辅助化疗也是改善乳癌治疗效果的手段之一。过往确诊早期乳癌但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或需要接受手术切除整个乳房,但如今可透过「术前化疗」的方法,先将患者的肿瘤缩小,再通过手术切除,提升保留乳房的机会。至于术后化疗,则可减低乳癌(尤其是HER2型乳癌及三重阴性乳癌)患者的复发风险。


部分患者除了需要于手术后接受化疗,亦会结合电疗减低乳癌局部复发风险。此外,肿瘤大于5公分,又或在多个淋巴结上出现,又或肿瘤已侵蚀到皮肤、甚至肌肉层,都必须进行电疗。标准的电疗疗程是六至七星期,每周五天进行,近年则有另一个选择——低分次放射治疗(Hypofractionated Radiation Therapy),仍是对全乳房进行电疗,但就以较大的电疗剂量,令疗程缩短至大概4周完成;对于接受乳房保留手术,癌细胞又未有扩散到腋下淋巴的病人,低分次电疗的效果和副作用与传统电疗相若。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除了较为传统的化疗和电疗,就连近年普及的标靶治疗亦于乳癌治疗上取得新进展。例如早期的HER2型乳癌,可选择双标靶治疗,即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与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同时应用,再结合化疗。研究发现,病人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即在显微镜观察下,乳房和淋巴细胞没有癌细胞比率),双标靶较单标靶增加18%,标靶药物的副作用为影响心脏功能,要小心监察。


乳癌治疗日新月异,即使不幸患癌,也不必过度恐慌,肿瘤科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年纪、肿瘤的大小及种类,荷尔蒙受体(ER/PR)、肿瘤基因检测结果等病理资料,为病人制订合适的个人化治疗方案。所以患者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方为上策。

线上防癌课堂:乳腺癌香港新近抗癌药介绍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长按海报加入微信直播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