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从华盛顿传出消息,美国宣布“放弃”制裁北溪2号,为重修大西洋两岸关系作出巨大“让步”,美国参众两院一片哗然,欧洲舆论争相传颂。然而,如果仔细品读一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声明,就不难发现,哗然和传颂,都大可不必。拜登政府无非是借了一个本不存在的“放弃”,行使美国“胡萝卜加大棒”的一贯伎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Saul Loeb / AP
让我们来仔细读一下美国所谓宣布“放弃制裁”的声明。据德国媒体周四报道,布林肯周三在给国会的报告中说,美国将“放弃对设在瑞士楚格(Zug)的北溪2号运行公司及其德国总经理马提亚斯·瓦尼西(Matthias Warnig)和另外4名工作人员实施制裁”。放弃制裁的理由,是因为这一制裁“对美国与德国、欧盟和欧洲其他盟友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而放弃制裁的目的,是为了腾出空间,以便“从外交层面与德国商讨该工程对乌克兰和欧洲能源安全的危害”。声明强调,就算北溪2号已经接近完工,而美国反对这一工程的立场“不容置疑”。声明同时宣布,根据美国对北溪2号的相关制裁法令,美国将对俄罗斯4艘管道铺设船只和4个机构采取惩罚措施。
这一声明的字里行间,释放出什么信号?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清楚,美国“放弃”的,总归是什么。声明明白无误,美国放弃对设在瑞士的运行公司采取制裁措施,而不是对北溪2号工程。相反,美国对该工程的反对立场“不容置疑”,对俄罗斯相关公司和机构的制裁,也同时应声落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icis.com
作为德国主要媒体之一的《寰球报》查阅了缩写为CAATSA、PEESA和PEESCA的美国有关北溪2号的制裁法令,发现一个事实,所有制裁法令,从来没有涉及到运行公司,而只针对港口、船东和保险等服务商。换句话说,美国制裁法令,并没有覆盖到这家设在瑞士的运行公司,制裁这家运行公司,也根本不是包括拜登的前任特朗普在内的美国政府的目的。《寰球报》感慨,拜登显然是被“误解”了。由此看来,美国的所谓“放弃”,不过是子虚乌有罢了。
其次,美国所谓“放弃”制裁,绝不是放弃了对北溪2号工程的反对。相反,其目的是为了寻求“外交层面”的解决方案。这个“外交层面”的解决,“水”有多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Evan Vucci/AP/dpa
德国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吕特根(Norbert Röttgen)直言不讳,美国发出了“有利于德国的政治信号”,对此美国一定是有“明确期待的”,德国政府必须在北溪2号问题上“改变立场”,拿出方案,“满足德国、欧洲邻国和美国的反对者们的要求”。这恐怕还只是对工程本身而言,作为交换条件,德国必定得有所承诺,其中至少应包括如何限定北溪2号以确保欧洲不过度依赖、如何保证乌克兰的利益、如何增加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等等。
美国对于在北溪2号工程和欧洲能源政策以外的“期待”,德国总理默克尔看得更为透彻。她在西德意志电台欧洲论坛上发表视频致辞时说,拜登总统至少暂时消除了大西洋两岸之间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但欧美之间还有许多“不和谐”的问题需要讨论,诸如北约防务预算、欧洲对俄罗斯、对乌克兰和对中国政策,尤其是与中国的争夺,毫无疑问,对拜登政府来说,高于所有外交事务,德国和欧洲必须清楚,美国希望其盟友站在美国一边。
可以想象,一旦“外交层面”不能如美国的意,美国翻脸,也许比欧洲当前的天气更快。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tagesschau.de
收关,让我们来看看美国所谓“放弃”的理由,声明同样掷地有声,是为了出于“美国国家利益”,重修跨大西洋关系。这倒可以看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信号,不过,与其说是向欧洲抛来了“橄榄枝”,倒不如说是一个“紧箍咒”。
反对北溪2号工程,是为了阻止欧洲过度“依赖”俄罗斯。放弃制裁,是为了“美国国家利益”,重修跨大西洋两岸关系。美国为了“重修”甘愿接受“依赖”,两者看似矛盾,实则含义更深。把维护跨大西洋两岸关系,提到“美国国家利益”的较高位置,与欧洲在特朗普时代受到的“境遇”形成强烈反差,足以让欧洲的“小兄弟们”手舞足蹈兴奋不已,重新激活唯美国“大哥”马首是瞻的历史情怀。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一声明也无异于向世人宣告,欧洲是美国较高利益之体现,欧洲想谋求自主独立,离美国而去,美国不可能熟视无睹,欧洲如果不得不“选边站”,美国只能是其只此选择。
如果说美国为了维护跨大西洋两岸关系,能够真的放弃对北溪2号的制裁,容忍欧洲对俄罗斯的“依赖”,联想到美国不久前在英国举行的7国集团外长会议上的举动,可以看出,美国要对付的,俄罗斯已不是头号对手。拉拢欧洲,更主要是为了联合一切力量压制中国。拜登上台之后一再向欧洲示好,已经初见成效,欧洲议会周四表决通过中止欧中投资协定审批程序,让历经7年艰辛谈判、赶在拜登上台之前达成的投资协定前景不明,欧中关系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美国释放的信号十分明显。欧洲向何处去,欧美关系、欧中关系如何发展,有待欧洲有理性的政治家,作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