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7日下午移民局的官宣,让不少人都觉得:这是官宣了个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各方紧密关注、不少人提心吊胆等着移民部长的新动态,但等来的居然是Stuart Nash部长,而且洋洋洒洒几千字的发言并没有落到任何实际的政策上。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几千字里,总归蕴含着什么样的秘密?在当前时间节点,承载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昨天下午,经济发展部长/旅游部长Stuart Nash代替生病的移民部长Kris Faafoi宣布了移民政策重置。但其实,这场声势浩大的官宣,并没有任何实在的政策,部长也说,这个发言相当于“设置背景板”。Nash部长强调,新西兰是OECD国家中对移民劳动力依赖度较高的国家。借着新冠疫情,新西兰有了一个罕见的调整政策的机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他说,新西兰的劳动力中有5%的人属于临时工签持有人。他说临时签证只能用于实实在在的技能短缺之上。技术移民类别将会被重审,但细节还没出来。Nash同时确认了一项新的吸引投资战略,以鼓励高价值的国际投资进入新西兰。“我们希望有针对性、高质量的投资,建立前沿公司,为新西兰带来技能和技术。”除了吸引高质量投资外,减少依赖,减少移民几乎是可以确定的导向了。但这把调整的砍刀,首先会落到谁身上?临时工签持有者瑟瑟发抖。可是从长远来说,几乎所有的潜在移民、所有还在路上的移民,乃至所有雇主,都需要注意了。
这次官宣的政策核心,其实是一个严峻的警告:新西兰边境开始重新开放,但将不会回到疫情之前的移民状态。这与移民部长3月份在《Q+A》的移民特辑节目中的言论是一致的。移民部长Faafoi表示,政府将从引进移民劳动力转向提高国内劳动力技能,以填补这一缺口。“我们需要开始考虑长期发展,新西兰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相应的门槛是什么。”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昨天Nash部长的演讲中提到,这场疫情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改变我们做事方式中的一些缺点,包括我们管理移民的方式”。Nash同时也是旅游部长,他强调了抵达新西兰的人数大幅下降。“在正常时期,每年会有超过700万人进入新西兰。从去年3月到今年3月的12个月中,只有16.5万人进入新西兰。”随着边境限制的放松,移民人数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新西兰20多万人持临时工作签证的日子已经过去,部长们提醒那些主要依赖移民劳工的企业改变经营方式。鼓励企业提高工资,加大吸引国内劳动力的力度。不过总的来说,演讲只是在设定场景,描绘了重置的大局。但细节呢?还留有很大的“余地”。这些留出的余地,让政府有余力在未来准备更多的变动,可以根据情况来调整。
Infometrics高级经济学家Brad Olsen称,这个发言没有任何细节。“听了这个发言,我只觉得迷惑,不知道发言到底讲了啥,但从经济和商业角度来看,更关键的是不确定这个改革对决策会有什么影响。”“我想,这个发言,给全国的商业和行业首领带来的恐怕不是答案而是疑问。”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绿党的移民事务发言人Ricardo Menéndez March对昨天的官宣也表示不满。“政府暗示对扶持低薪移民没什么兴趣,但这些人对于我们的后疫情复苏是很重要的。他们中许多人在超市、养老机构工作,有些人在支援乳业和种植业。”他说这些低薪移民应该得到一个准信,而且应该在新西兰有一席之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国家党移民事务发言人Erica Stanford称,企业也需要准信。“无论我去哪里,大家都在说劳动力短缺,说有多难。”“他们也提到自己的雇员,提到那些已经在新西兰却因为积压拿不到居民身份的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就在各家发出质疑后,新西兰总理Jacinda Ardern今天出言辩护,称这番发言原本就是为未来移民政策做铺垫。
昨天的发言十分官方,用语模糊,但至少政府明确表示了疫情之前移民太多,因此即使边境开放,也要缩减移民。去年年初疫情来袭,移民大大减少,工党政府便一心想要对移民体系做一个彻底的整改。他们认为没技能的劳动力太多,新西兰经济发展和人口构成过于依赖移民。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个发言中最重要的方面,或许不是“移民政策再对焦”之类的语言,到底所有的政府都这么说。要注意的是,这个发言的潜台词暗含的是人口增长本身需要压缩。Nash在回答问题时,谈到高移民数量的时候说:“这可能不是我们在后疫情时代想要的国家。”这对于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的行业来说,恐怕起不了什么安慰作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自2017年工党进入政府以来,一直在力推一个观点——低技能、低薪劳动力太多,抑制了薪资。反过来又拖累了生产力,因为公司只依赖进来的人做低技能的工作,而不是对装置和革新进行投资。最近的同工同酬协议和大张旗鼓的移民官宣可以说都是工会的赢面。少数移民竞争现有的底薪工作一定会导致低端工作薪水上涨。这些工种也将逐渐被同工同酬协议所覆盖,这样一来工会就会更大的谈判范畴。保持高位移民政策运转的一个挑战是贵——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道路、火车、公共交通、住房各方各面。要说新西兰不擅长规划、建设所需要的东西,恐怕还是太轻描淡写了。住房尤甚。因此,对于已经在这里的人来说,看到新移民、看到很高的移民数,他们就会想到通勤时间更长,住房更贵。毫无疑问,许多新西兰人可能会喜欢移民量下降。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的街区跟30年前完全不一样了,有人觉得海滩人太多,还有人说超市外连个停车位都不好找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新西兰依然是一个前沿经济体,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人不多,生活水平很高。繁荣的国家会继续发展。它们会吸引、也需要高低技能的工人。如果这个新的移民方向实质上是个人口政策,那么真的值得好好辩一辩。边境关着,所以现在的一切看起来还是在辩论阶段,但一旦寰球各国重新回归,这个话题可能会艰难许多。这一次的官宣,既没有成全好事者“大清空”的耸人听闻的传言,也没有落实Faafoi自己说的“很快宣布技术移民EOI重启”的表态。政府遮遮掩掩,捂了这么久,引来坊间各种揣测,最终放出来的却是一个模糊的信号。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新西兰总理对此已经出言辩护。她承诺政府不会对移民工人“关掉水龙头”。她坚持,对新西兰长期的净移民政策的重估是必要的。今晨,她宽慰道:“只是承认过去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并不是暗示我们会完全对临时工人紧闭大门。”
她补充说,政府并没有计划对净移民数设置一个上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除了空洞的喊话之外,昨日这个方向型的发言总归会给新西兰移民政策铺垫一个怎样的,实质性的未来?会给移民社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