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新西兰移民新政,这几类人、几个行业起首受冲击

来自:发现新西兰 0 0 2021-05-18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昨晚,新西兰移民政策新框架发布会受到广泛关注。这次官宣特点是政策宣誓为主,具体细节不多。以下是几点解读。


01
赢家输家已定
会有人“错付新西兰”

这次移民政策发布给人的感觉是:风雨还在前头,现在只是打雷

Newshub今天做了网络民调,61%的受访者反对这次的移民政策重置,39%支持,说明有疑虑的人较多。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新政大的框架下,有几个确定的赢家:

一是太平洋岛裔季节工,覆盖首要产业各个部门,他们拿RSE签证,这个季节工签证已确认不会收紧;二是国内的低技能劳工群体,是新政的主要受益群体;三是工会,少了低价劳工的工会会更有权势。

新政下还有几个输家:从行业来说,零售、服务业、建筑业、护理行业是输家;从国籍来看,印度、中国、菲律宾移民将是主要输家。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新西兰奶场让不少菲律宾人得以安家新西兰,但这条通道不会永远持续

政府绝不会直接说,我们不欢迎你,政策框架已定,接下来就是操作问题。


02
或用“切香肠”做法
首先收紧工作签证

昨天,政府官宣及回答记者提问时,回避具体数字、具体做法

政府只让你了解减少移民是大势所趋,但不告诉你何时削减多少哪种类型的签证。

这种做法有可能是在“切香肠”:每次选择一个类型削减或收紧,一片一片地切,减少已很高涨的移民反弹压力。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官宣重点强调新西兰工签比例和OECD国家相比太高,太多低技能工作者……

这些迹象显示,接下来首先会先削减工作签证,具体政策实现路径为:

* 抬高雇主雇佣门槛,让他们雇佣海外工人变得很难;
* 推出新的labour market test标准,使一些行业难雇外国劳工;
* 推出一些鼓励雇佣本地人的政策,并大张旗鼓宣传。

这样,首要刀切下去时还是比较圆润的。


03
“自然损耗”将持续
让一部分自愿离开

第二刀可能是钝刀慢磨的“自然损耗”过程。

自然损耗特指申请人受不了长期不确定性折磨,而突然决定买机票回国的“逆移民”心理转化过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本届政府具有“自然损耗”的工作技能,比如,早前宣布恢复父母团聚移民(喜大普奔),但要求的工资金额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达到(哭爹喊娘),结果是大部分“自然损耗”。

现在,政府再次打出这张“不确定性”牌。

这张牌对政府是进退有度,对申请人是人道灾难。

周一,新西兰总理Jacinda Arern说,政府将疫情看成一个机会,可以重新审视移民的各项设置。

但她不愿意说出到底有多少申请人会受到变化的影响。她说,这事关新西兰的成果,不是一个“粗略式数字的问题”。(it was about outcomes for New Zealand, not “crude numbers”.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就好像你去买房的时候,中介对你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你能不能入住这个高档区的问题……

周二面对疑问,她又说,不会完全关闭移民,只是“再平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就好像你去买房的时候,中介对你说,这个房子没涨价,只是对最近市场的再平衡……

所以,现在有一个非常善于包装的公关团队。

在这个时候,焦急的申请人只能去做研究,寻找一下工党的初心:2017年工党竞选纲领中写着,计划削减移民三分之一,也就是2-3万人(按当年的水平)。算算自己在什么位置……当然,你越靠近程序的后端越安全。

今天的英文媒体评论也认为:“官宣意味着数字上将有巨大削减”。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4
政策大转换
或需要一年时间

有很多网友纠结于“新西兰又没啥高科技、没啥500强,凭啥吸引高技能人才?”其实,这还是不太了解这里的政府操作。

政府当然知道新西兰没啥科技,高技能人才留不住。但政策都需要包装,一个表,一个里,吸引高科技是表,砍掉低技能是里,如果没有这个表,政策看起来就突兀而缺乏美感。

外媒英国《卫报》的报道比较直接,点出本质就两条,削减低技能和重新关注富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具体到吸引富人,吸引投资的措施,可关注本周四政府预算中有关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

而新西兰移民政策的“大转换”,估计需要大半年到一年左右时间,具体操作会陆陆续续出来。重点看这两段话: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也就是说,差不多等到国门全开之日,也是新政策到位之时。


05
哪些行业
还能争取到话语权

在转换过程中,政府也需要面对各种压力,有些地方也是走一步看一步。

目前看来,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包括老人护理行业、初级产业及乳制品行业,旅游业、餐饮,甚至汽车维修行业最近也在发声。

以老人护理行业为例,行业中55%的护士持某类新西兰签证,行业护士缺口有300-500个,而护工缺口更多,基本依赖外国劳动力,本地人不愿意做。

新西兰老年护理协会首席执行官 Simon Wallace在发布会后表态,说政府政策不清楚,他们心存疑窦。

“我们的问题是,招聘缺口永远存在,而且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招聘本地人,新西兰人都不可能替代他们(工签者)。”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他说:“我们依赖海外工人,特别是来自菲律宾和印度的工人,继续保持这种管道(工签-移民)真的很重要。”

他的这个逻辑和政府现在的逻辑不一样。工党政府的逻辑是,你的工资开得太低,才是本地人不愿意做的根本原因


06
是谁造成了移民拥堵
图表说话

现在,这批官员都在回避一个主要问题:如何处理已经由临时工作者提交的37,000多份申请,他们排队等了两年。

如果把新西兰历年的移民排队情况做一个图,会是这样: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其中箭头所指的低点,就是上届工党联合政府设定新的移民计划的时候,从2018年中以后,移民积压直线上升。

所以疫情,不是造成移民积压的主要因素。

而这次的移民政策reset,是对上一次reset的新的reset。


07
“即使理论已失败
也要向前疯狂推进”

现在看来,不是所有行业都能具备低端签证的话语权。

昨天的讲话中,特别敲打了旅游业和初级产业部门,“如果期待在疫情之后的反弹中,可以引进临时工人来发展,这将是没前途的”。

这说明旅游业和初级产业这两个部门,已经被政府盯上,今后招海外工人会很难(也的确可以理解为本地人进入这两个产业的好机会)。

但这样能成功吗?本地人会出来干这些活吗?

立场偏右的新西兰盛名主持Mike Hosking今天发表评论认为,政府不会成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他说,“这届政府尽管他们的意识形态未能在国家的田野和围场上实现,但仍在推进他们的妄想——即本地人可以做非技术或半技术的工作。新西兰只需要再找几百个比尔·盖茨拿着支票本来就可以了……”

他说,你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在过去这个农业季中,不管政府怎样坚持要行业加薪,本地人并没有出来干活。

在提高薪酬的情况下,本地人还是不来。这个实验已经失败了。

”这个政府带来一个巨大危险。他们中几乎没有人曾管理过任何实业,他们本本主义的政策,即使理论失败了,他们仍然要疯狂地向前推进。“

“等到政策彻底失败,人才流失了,向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的移民力量再次起来,人们就会发现到底谁没有穿衣服……”

昨天有网友说,
“新西兰还真是披着羊皮的狼”……

可以看出来的是:
未来一段时间,
除了难民、RSE季节工人、working holiday打工度假签证、其他人道原因签证设置不变之外,
其他的都将变严。


- End -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