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21年5月5日,是拿破仑逝世200周年纪念日,当天下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具有360年历史,享誉寰球的法兰西学会(Institut de France)金碧辉煌的大圆顶礼堂发表讲话,马克龙说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的伟人,他给法兰西民族打上了其个人深深烙印,千秋功过已成为今天所有法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5月6日,我们借拿破仑逝世200周年之际举行了一个“拿破仑与中国”中法思想者对话,邀请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前外长韦德里纳先生,拿破仑第6世侄孙、欧洲拿破仑城市联合会主席查尔斯·波拿巴及国务院原新闻办主任、北京吴建民公益基金会名誉会长赵启正、察哈尔学会会长韩方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与近300位中法各界听众共叙“永恒中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论坛历时二小时,中法嘉宾畅所欲言,效果非常好,大家感觉到拿破仑与中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特别是他在200年前对永恒中国回归寰球的预言让人觉得研讨会切题,而且用拿破仑的名言将目光投向永恒中国回归中的昨天、今天与明天,立意新颖,内涵丰富,对法国、欧洲和西方社会客观冷静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帮助。
一、关于拿破仑与中国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拿破仑有关中国崛起的预言。
绝大多数中国人了解拿破仑是因为其名言“当中国觉醒时,寰球将为之颤抖”。在流放的大西洋小岛圣赫伦那岛上,在去世前几年,拿破仑在谈到远方古老的中国时发出了如此感言,拿破仑的这句话也通常被中国人解读为伟人对永恒中国回归历史的期许和认可。
在拿破仑看来,拥有几千年光辉历史和寰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会像其强盛时期一样早晚要回到寰球政治舞台中心,而一旦它回到寰球舞台中心,其影响将是惊天动地的。然而,总归拿破仑说过没有这句话,在史学界却是个无头案。还有,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睡狮?还是沉睡的巨人?史学界同样众说纷纭。因此,首先搞清楚拿破仑何时何地?又是对谁说的显得尤其重要
有人说是拿破仑是对乔治三世赴清朝的特使马戛尔尼说的这句话,但马戛尔尼是1792年9月离开英国,1793年8月抵达天津并在日后到承德向乾隆皇帝祝八十大寿,这是历史上西方国家首次向中国派出使团。当然,对贸易立国的英国人而言,祝寿外交是为了英中通商,为此,乔治三世让代表团带去了当时西方寰球起首进技术的前膛步枪、望远镜、天文仪器、钟表等给乾隆以博欢心,从而让寰球较大的工业国和寰球较大的农业国开始互通贸易。
然而,乾隆皇帝认为大清帝国什么都有,无需要与英国人交换,尤其是期间双方在礼仪上出现芥蒂,马戛尔尼怏怏然离开中国返回英国,而1793年正是拿破仑忙于法国南方的土伦保卫战,在圣赫伦那岛邂逅马戛尔尼根本不可能。
现在比较认可的是拿破仑对事隔20多年后英王乔治四世派遣的第二批访华使团长阿美士德勋爵讲的话,后者1816年2月从英国出发8月到天津。但同马戛尔尼一样,阿美士德也与大清官员为觐见礼仪搞得不可开交,嘉庆皇帝没有接见他,只是让手下人厚礼打发这帮英国人。
1817年7月1日,阿美士德在圣赫伦那岛上拜谒其崇拜不已的大英雄拿破仑,并向他讲述其访华见闻。人们由此推断,是拿破仑在这样的场合向阿美士德感慨到,“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觉醒,寰球将为之颤抖。”
然而,事情也远非如此简单,无论是在阿美士德本人的日记中,还是拿破仑《圣赫伦那岛回忆录》的作者拉斯·凯斯,抑或拿破仑私人医生奥米拉所著的《来自圣赫勒拿岛的声音》,或法国作家佩雷菲特在其《停滞的帝国:两个寰球的撞击》都没有记述这样的话语。
但在奥米拉的回忆录中,他却清楚地记载了拿破仑三次向他点评阿美士德出使中国之事:
(1)拿破仑认为,英国不应该在没有给使臣在中国礼仪问题上的授权就让其出使。拿破仑说与其如此,而还不如不去。认为不管一国是何习俗,只要是其国家高官对首脑的礼节,外国人跟着做就不丢脸。认为表示礼仪问题各国差异很大,如英国宫廷吻国王的手,在法国则被认为荒谬。在罗马,人们吻教皇的脚趾很正常。使臣到别的国家就该入乡随俗,阿美士德勋爵效法中国人对中国皇帝的礼节是不失体面;
(2)认为使臣并不代表君主,在协定没有批准前使臣签字没有任何效力,使臣在礼仪上不能等同君主,使臣不必在礼仪问题上大作文章。认为英国使臣的傲慢让大英帝国损失了数十万英镑,换来的是中国对英国的根本分歧和敌意,因为礼仪问题而失去一个国家的友谊和失去巨大的商业利益是很可惜的;
(3)英国人想用海上武力迫使中国人服从欧洲礼仪是个疯狂的想法,如果要用军事威胁来打开中国的大门,就会是英国人在最近几年里犯的较大错误了。虽然英国人开始时会赢,但此举同样会促使一个2亿人的国家武装起来,他们也会从法国和美国找来工匠和造船师,甚至去伦敦找这样的工匠来建中国的舰队来打败英国。
在研讨会上,波拿巴认为,他对拿破仑预言中国崛起的话也不甚有把握,但他不能因为是拿破仑的后人就可以对此加以确认或否认,但拿破仑在流放的岛上会见英国特使阿美士德是板上钉钉的事。但他同时表示,根据拿破仑基金会历史专家的考证,最早出现拿破仑这句话是在1963年好莱坞电影《北京55天》。在这部讲述1900年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电影中,主人公英国公使夫人提醒英国公使当心中国的义和团,她说不要忘记拿破仑曾警告过我们“当中国觉醒时,寰球将为之颤抖!”,由于这句台词,拿破仑的这句话也不胫而走,并在全寰球广为传播。
当然,对西方寰球最有影响力的表述还是法国作家佩雷菲特的著作《当中国觉醒之时》,正是他的这本书使拿破仑成为这句名言的专利所有者。佩雷菲特是戴高乐时期最年青的政府部长,他70年代写此书时是西方寰球最早系统描述中国崛起的首要本书。书出版后在西方引起轰动,一时洛阳纸贵,原因一则内容新鲜,讲述的是一个西方人闻所未闻的中国,二是套用拿破仑名言,让人过目不忘,但在书中,他也没有注明拿破仑这句名言的出处。后来,他又写了一本《中国已经觉醒》,同样在西方引起轰动。
我虽然不认识佩雷菲特,但对他的书在西方的影响力非常清楚。我在使馆工作时,老先生已逝世三周年,为感谢他为中法关系所作出的贡献,吴建民大使让我在法国企业筹资铸造一个佩雷菲特的雕像送武汉大学。这个过程让我与佩雷菲特的子女有许多接触,也看了他的相关书籍,再一次感受到他《当中国觉醒之时》一书在法国的划时代意义。
然而,基于史料的缺乏,波拿巴建议中法可建立联合团队,就拿破仑的这句话在史学中予以考证,我觉得非常有价值,但就拿破仑对中国的预言而言,由于拿破仑的历史伟人地位,其象征意义已远远超出实际意义。研讨会上,中法嘉宾均认为,不管拿破仑讲过没讲过这句话,中国的崛起如同拿破仑所预言的那样已在寰球产生深刻的影响。
顺便再补充一下,关于拿破仑讲的是中国睡狮还是酣睡的巨人还有一个中国版本。话说在清末民初时,国家积弱积贫,不少中国的有识之士在苦苦寻求唤起中华民族觉醒的良药,他们觉得用睡狮来形容中华民族比酣睡的巨人更有眼球冲击力,希望通过睡狮的觉醒来改天换地,实现中国人命运的腾飞。因此,睡狮还是中国人自己给自己按上的。
2、关于拿破仑的中国情结。
虽然拿破仑对中国的预言仍是个谜,但拿破仑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充满好奇和善意却是不争的史实。
首先,我们看到他对阿美士德身上那种对中国人的傲慢持批评态度,他认为英国人要适应中国礼俗而非用英国的礼仪来强迫中国人。
他甚至在与奥米拉谈话时揶揄英国人,“你说他愿意向中国皇帝行如同见英国国王的礼节,但你们没权力派人到中国告诉他们因为某种礼节英国用,就必须遵从这种礼节。举个假设性的例子,如果英国的习惯不是吻国王的手,而是国王的屁股。是不是也要让中国皇帝脱裤子呢?”。
其次,英法是一对世仇,拿破仑看英国人在中国闹出的笑话带有一种地缘政治考量的“幸灾乐祸”,但拿破仑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讲的都是实话,他认为英国人可一时战胜中国,但长期不能占领中国,因为中国有2亿多人口,一旦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收关,拿破仑重视中国。1802年,作为首要执政官,他在给巴黎大主教的信中写到“我以极大的关注审阅了你关于(前往)中国的传教士团的报告,深感事关重要,希望你提供更为详尽的报告,让我了解如何能使他们的热忱,既有利于宗教,也有利于国家。”
1806年,他资助三名法国传教士到中国,让他们携带一批天文仪器作为礼物赠送给清廷。1813年,奉拿破仑之命,法国汉学家德-吉涅历时5年编撰出版了法国首要部汉-法-拉丁文字典。同年,巴黎法兰西学院正式设立汉语课程。
因此,不管拿破仑有没有说过上述的话,可以肯定的是,拿破仑对中国是向往的,给巴黎大主教的信说明了这样的心情。
所有上述,波拿巴均在研讨会上向我证实,我认为,虽然拿破仑的政治生涯和雄心都在欧洲,但从法国较高统治者的角度出发,他对远方中国的关心也是在情理中,主要原因是为了抵御和瓦解英国在远东的殖民扩张。作为法国的世敌,英国在海外的强大就是对法国欧洲霸权的制衡。同理,只要能遏制英国海外霸权的事,就是拿破仑要关心的事。
3、关于拿破仑与身边中国劳伇事。
为解决拿破仑在圣赫伦那岛上生活,英国人从东印度公司贩卖了一些中国劳工为其当杂伇,他们起早贪黑,既吃苦耐劳又心灵手巧,为拿破仑收拾花园、打家俱,还建造了一个中国庭子。拿破仑对他们充满敬意,对英国人不叫他们名字,只叫劳伇编号非常反感,认为英国人将中国人当牲畜是不对的。
为了犒劳华工的辛劳,他让管家把法国红酒送给华工喝。有一次,管家没有直接把酒送到华工手里,而是放在草地上就走了,拿破仑很生气,认为这是对华工不尊重,要求管家捡起来送到华工手里。
此外,由于长期与这些心灵手巧的华工的接触,拿破仑对中国越来越有兴趣,拿破仑文物收藏家沙朗松就收藏了华工赠送给拿破仑的中国茶叶,还有一本有关中国的连环画,是拿破仑计划回到欧洲后送给他儿子拿破仑二世的,但后者的命运非常凄惨。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伦那岛后,四岁的罗马王跟随母亲回到奥地利,在其外公奥地利国王弗朗茨二世的严格看护下,他再也没有能够见到父亲拿破仑,然后在21岁因病逝世,自然也就看不到拿破仑为他收集的中国连环画。
在拿破仑后期患病不见好转的情况下,他甚至还念到中国劳伇,担心他死后华工的命运,说明他对这些素味平生的中国下等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情感纽带。
二、拿破仑与当下法国的关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拿破仑逝世200周年了,但在法国依然是一个抹不去的集体记忆。马克龙在演讲中列数了拿破仑对现代法国的贡献,他说从他发表演讲的法兰西学院到大家来出席活动沿路许多街道,拿破仑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1、关于拿破仑的物质遗产。
拿破仑统治法国满打满算15年,却留下了比任何法国皇帝还要多的物质遗产。漫步巴黎街头,拿破仑的印记几乎无所不在,从旺多姆广场纪念奥斯特里茨战役所矗立的大圆柱,到玛德琳大教堂、夏特莱广场喷泉,再到雄伟的凯旋门,再到拿破仑拓宽的各种巴黎马路、修建的引水渠和大量街头供居民饮水的喷泉,到巴黎大街小巷门牌编单双号,以及圣路易、艺术、奥斯特里茨和伊娜等四座塞纳河上美丽的桥梁、雄伟的巴黎股票交易所等,拿破仑为现代巴黎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此外,他还大举修缮波旁宫、卢森堡宫、巴黎军事学院、荣军院,特别先贤祠,使其成为法兰西民族的象征。在拿破仑执政期间,高达42位法国先贤进入了先贤祠。拿破仑给巴黎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甚至在巴黎许许多多的街道都是以拿破仑的战役和拿破仑的爱将名字命名的,仅巴黎地铁站就至少有20多处站名与拿破仑的故事有关。
2、关于拿破仑的精神遗产。
马克龙在演讲中感谢拿破仑创建了今天的法国现代国家制度,这话一点不夸张。拿破仑不仅留下了凯旋门等雄伟建筑,更留下了盛名的《拿破仑法典》等数不尽的精神遗产,可以这么说吧,没有拿破仑就没有今天法国的国家管理制度,如市长制度和拿破仑创建的以省长(préfet)为标志的法国特色的中央政府体系,通过由省长为代表的中央政府派驻地方各级行政单位,使国家的政策政行令止。
拿破仑还建立了法国较高法院、较高行政法院、审计署、法兰西银行、发行法郎货币、建立各种行会组织(如巴黎工商会),以及高中和高中毕业会考的制度和圣西尔军校、巴黎高商、法国综合理工等盛名的大学校(Grande école),从而通过法国精英教育确保国家现代化管理的人才供给。
此外,拿破仑还建立极富特色的荣誉军团制度,从而通过荣誉勋章制度来激励社会各界精英为国效力。如果再拓展一下,我们看到是拿破仑使法国大革命的米制、公升等度量衡单位及马车右行等规定得到落实,甚至延伸到今天寰球绝大多数国家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说,拿破仑的精神遗产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王朝制度,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共和成果,孕育了现代法兰西。在一定程度上,拿破仑就是法国现代国家之父。
3、爱恨交加的拿破仑。
200年来,法国人恨过拿破仑,也从内心深深地爱着拿破仑。1840年12月15日,国王路易·菲利浦将拿破仑的遗体用军舰从圣赫伦那岛运回巴黎,整个巴黎闻讯后顿时万人空巷,数十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注目皇家仪仗队护送着拿破仑的灵柩缓缓穿过凯旋门,然后安葬到塞纳河畔边上荣军院里为拿破仑专门打造的气势高贵的拿破仑墓。
此情此景又让人想起1815年3月20日,被列强流放到地中海小岛厄尔巴岛的拿破仑,在数十名贴身卫士的陪同下突然登陆法国,然后居然如入无人之境般长驱直入首都巴黎,沿途百姓高呼拿破仑万岁,前来阻击拿破仑的皇家军队士兵则纷纷倒戈,法国人居然忘记了这是位废君,反而将其视作将他们从波旁王朝再次解放出来的大救星。如此,拿破仑兵不血刃地直捣巴黎,法王路易十八则连夜落荒而逃,这不是拿破仑在法国人心目中神一般的地位与声望又是什么?
在法国,拿破仑是个神话,民间纪念他的组织非常多,它们在每年不同的历史节点还会组织各种纪念活动。法国人为拥有拿破仑这样的皇帝而自豪,因为这样的君主故事在人类历史上也非常罕见,但人们同样也为拿破仑所犯的错误感到遗憾,甚至愤怒,这种二分法曾使马克龙对如何纪念这个200周年举棋不定。
说法国人对拿破仑的自豪感,因为那是法国最辉煌的时代,怀念拿破仑,就是怀念法兰西最春风得意的时代,拿破仑几乎荡平了整个欧洲大陆。
然而,正是由于这样的铁蹄,拿破仑对法兰西的破坏要远大于贡献。拿破仑穷兵黩武,他发动或被迫应对的反法联盟之战就有七次之多,每次几乎都是他集法国一国之力与整个欧洲君主国家的武力抗衡。此外,他又发动了对埃及、葡萄牙、西班牙的战争等。对外军事行动虽然为拿破仑赢得声望,扩大法国的疆域,但却让法国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有的时候军费开支甚至占财政支出的80%,老百姓苦不堪言,特别是他发动的讨俄战争,导致其40多万大军客死他乡,其中就有20万法国军人。
拿破仑的法俄战争失败,使其失去了先前所占有的所有欧洲地盘,法国“一夜回到解放前”。如果不是塔列朗在维也纳和会上的纵横捭阖,法国的国界也许还回不到旧王朝制度时期。对拿破仑这样的军事战争,戴高乐将军就非常不认同,他认为拿破仑并没有使法国强大,而是让法国变得更弱小。
此外,今天还有一些人权组织,认为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废除奴隶制度后又在瓜德罗普等法国海外省恢复奴隶制度是一种罪恶,是对法国大革命社会进步的反动,这些人的质疑使拿破仑在今天的历史地位依然毁誉参半,并为我们留下见智与见仁的不同评价。
4、拿破仑是法国人找回自豪感的镜子。
的确,纪念拿破仑让法国人抚今忆昔,感慨不已。想当年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就是欧洲的法国,是寰球的法国。法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军队,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200万军人。法国的人口2300万,是次强英国人1200万的2倍以上。拿破仑统帅下的法国做什么都具有全欧洲影响,都具一种普世的行为或思想引领。
然而,200年后的今天,法国人口仅为欧盟的一成,不及德国的八成,经济也仅占德国的七成,法国人说什么,做什么事都是法国人自己的事,都是区域性、地方性的,已根本扯不上当年的寰球性或普世性。
法国人感慨,当下的寰球只有美国和中国,打个喷嚏都是寰球大事。伟大已不再属于法兰西,法国要强大,出路只有在欧洲联合,从而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极寰球中继续发挥法国的大国作用。
虽然纪念拿破仑多少会让今天的法国人有点今非昔比的淡淡苦涩,但也让他们知道法兰西不是一个平凡的民族,拥有光辉历史的法国人应该为自己的过去而自豪。因此,对马克龙而言,他最需要的是用拿破仑来重新树立国家及国家元首的权威,并提振全体法国人的信心。要知道,明年2022年又是法国大选年,这样国民信心的确立,首先对马克龙政府至关重要。
然而,对于200年后今天的现代社会和民选政治的法国来说,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的法国社会,重塑政府权威谈何容易。从去年3月新冠疫情在法国爆发以来,法国已有556万人感染,几乎占全国人口的10%和超过10万死亡。一年多来法国老百姓苦不堪言,他们失去了工作,又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不能去咖啡馆、电影院或度假,天生爱玩的法国人感到痛苦无边,社会矛盾多多,因此,人们也在盼望能有拿破仑这样的伟人来拯救他们。
三、拿破仑与今天的我们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马克龙总统在纪念拿破仑逝世200周年活动上发表讲话
借拿破仑逝世200周年搞了一个研讨会,中法思想者畅所欲言,展望永恒中国的明天及中国崛起对法国、欧洲和西方寰球带来的心理、文化、情感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变化,但远在万里外的国人,200年前的拿破仑,又与我们有何干系?我想如有,可能是如下:
1、作为大写人生的拿破仑。
在拿破仑逝世200周年之际,我问我9旬老母亲知道拿破仑否,老人家答复“当然”,一代枭雄拿破仑如在当下肯定是一个网红大咖,因此,就这样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欧洲人物,在这样的特殊节点,说一下其轰轰烈烈的人生时,或感悟或唏嘘一下其人生得失,感觉也有“温故而知新”之价值。
想起上个世纪初,中华民族国难深重,多少中华民族的有识志士们期望从欧洲历史上的强势人物拿破仑身上找到救国图存的中国救世主。中国许多历史伟人,包括今天不少成功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对拿破仑普遍怀有一种英雄相惜之情,但对广大普通老百姓,可能还是拿破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励志格言让他们对这位科西嘉的小个子刮目相看。
拿破仑9岁离家到法国香槟省的一所寄宿制学校学习军事,他努力奋斗,最终从一个无依无靠的青涩科西嘉青年成为法国人的皇帝,甚至一度是所有欧洲人的皇帝。了解拿破仑的人生经历可以告诉我们有志者事*成,只要努力,任何寒门子弟都可以屌丝逆袭。
此外,拿破仑的“法国人没有做不到的事”和“人类是靠想像力来领导寰球的”的名言也一直在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国有志青年去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
2、作为一种领导力思想。
拿破仑是与历史上亚历山大和凯撒齐名的军事首领,他24岁当准将,27岁当法国讨伐意大利大军的总司令、30岁成为法国首要执政官、35岁成为法国人的皇帝。拿破仑的帝国包含130个省,3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400万,是欧洲,也是寰球上较大的帝国。
拿破仑辉煌的战绩在人类历史上仅见,他一生发动了50多场战争,赢得了绝大多数战役的胜利,他的军事天才天下无双,他的成功是其个人奋发图强的成功,也是其独特领导力思想的成功。
他虽然只活了短短的51年,但他为寰球留下了丰富的领导力思想和实践。他从无到有,凭的是其超人的意志及其强大的执行力,这种高超的领导力艺术,无论在过去还是百年大变局的今天,对我们都有宝贵的借鉴作用。
拿破仑的领导力首先强调理想在调动追随者实现一个既定目标中的重要作用,他曾多次说过“掌舵者就是一个美好希望的推销商”。拿破仑认为,要让追随者为你奋斗甚至献身,很好的方式就是给他们创造希望。
拿破仑的领导力学同样也是强调人生意义的领导力学,拿破仑认为寻找伟大的生命意义是掌舵者的职责。他说他的一生“首先要寻求的是伟大,因为伟大的东西总是美的”和他作为伟人“总是要像流星一下通过燃烧自己来点亮整个世纪”。
拿破仑如此重视生命意义在领导力中的地位,告诉我们满足追随者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与给他们创造希望均是掌舵者必须具备的素养。
拿破仑是希望的推销员,也是煽情的演说家,他在关键时刻的一句话会让士兵们为他赴汤蹈火,再所不辞,如他远征埃及时在与当地土著阿拉伯人在金字塔前面作战时,他对战士们说“士兵们,请记住,在这些金字塔的顶部,40个多世纪的历史正在注视着你们”。
拿破仑将荣誉视作统帅三军的最有效手段,他为此专门设立荣誉军团勋章,通过荣誉来激励壮士浴血奋战,这种精神鼓励作用即使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依然是掌舵者调动追随者积极性难得可贵的方法。
拿破仑关心战士,身先士卒,打仗时总是一马当先。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知人善任,总是把最适合的人放到最适合的岗位上。拿破仑精于数学,对地图的使用炉火纯青,在每次打仗前他都需要长时间地看地图,听汇报。他重视调查研究,不打无准备之仗,他说过,作为掌舵者,“要有凝视一个目标几小时目不转睛的能力”。
拿破仑的领导力独特、深刻富有哲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很多的。
3、作为知识的守护神与传播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拿破仑一生横戈跃马,许多人据此认为他就是个武将或军事家,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法国科学院数学研究院的院士,在平面几何中发明了盛名的“拿破仑三角形”,而他这个院士完全全是靠他数学天赋当选的。为此,拿破仑非常自豪,在他签署的军事命令中他经常会加上数学院院士拿破仑。马克龙之所以选择在法兰西学院金碧辉煌的大圆顶礼堂演讲,原因之一就是拿破仑本人就是学院里的数学院院士。51年前纪念拿破仑诞辰200周年的活动,时任总统蓬皮杜也是在此发表了深情洋溢的讲话。
拿破仑重视知识及其知识的传播,在征战埃及时,他特意率领了一支庞大的科学家队伍随行并留下了“让学者和骆驼走在队伍中间”的佳话。他通过远征埃及使埃及和阿拉伯光辉灿烂的历史通过法国传到了整个欧洲,并由此在法国创造了一个专门研究东方阿拉伯文化的学问叫“埃及学”。
拿破仑在重视知识与科学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思想的传播,他有一句名言“寰球上只有两种力量,剑和精神:从长远来看,剑总是被精神战胜“。是拿破仑这句话让年青的毛泽东懂得,在牢记“枪杆子出政权”的道理时也要重视笔杆子对枪杆子的辅助作用。
拿破仑喜欢读书,从征战意大利开始,他所到一处都要让随从给他携带书籍,他特别爱看兵书和有关武器的书籍,也爱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拿破仑收藏的书籍有5-6万本,在他下榻的枫丹白露、马尔梅松等宫殿都有一个属于他的私人书房。拿破仑嗜书如命,他的许多知识都是从书本上得到的。在流放的圣赫伦那岛上,拿破仑同样靠的是读书来排除寂寞和了解外部寰球,在他的遗嘱中他要求把他几万册书箱传承给儿子罗马王。
拿破仑一生东征西讨,他武能安邦,文能治国,一生写了3万多封信,其中他给约瑟芬的情书更是充满炽热的激情,文采四溢。他签署的政令数不清,颁布的国家制度林林总总,他留下的名言警句超过千条。
当然,作为一名来自历史上曾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的中国公民,我要指出的是,拿破仑对外发动的战争,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大多是为其法兰西帝国的利益,这种建立在对外霸权基础上的帝国注定要失败,拿破仑遭遇的滑铁卢表明,在这个寰球上任何人想追求霸权统治,其遭遇滑铁卢的命运是早晚的事。但作为历史人物,拿破仑千秋功罪早已盖棺定论,我们今天谈拿破仑,只是希望将其成长轨迹与今天的中国青年们共享,如此,它至少可以告诉我们机遇是有准备者的机遇,一旦天降大任时,只有一个想当将军的士兵才能面对机遇的微笑成为一名真正的将军。(徐波/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