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华人:如何从腹外科医生,成为金字招牌的房产中介……

来自:新西兰中文先驱 0 0 2021-05-07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90年,来自上海的年轻人George Fong辞去了腹外科医生的工作,远赴新西兰攻读医药学硕士。那时的他完全没有想过,未来的某一日之内,自己的名字会印刻在新西兰房产经纪人的行业荣誉册中。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今的George早已是奥克兰地产界的招牌人物:Barfoot & Thompson公司Epsom分部常年销售头名,奥克兰中区连续七年稳居榜首,可谓荣袍加身。


从业27年,伴随着1990年代开始的移民浪潮,George见证了新西兰房地产市场的风雨起伏,毫不夸张地说,George本人就是一部“行走的行业手册”,他的从业史见证了过去近30年新西兰房地产业的发展。




因缘际会跨入房产行业




1994年,还在奥克兰大学医学院读书的George,正准备享受2个多月的假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房地产经纪人培训班引起了George的注意。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他果断报名参加。在当时,仅需一周的密集培训,学员即可获得房产经纪人的从业资格。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网络示意图)


没想到,这次无意中的选择,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一段锦绣前程正朝他招手。

一周的速成培训结束后,George立即接到两位华人客户的委托,卖出两栋住宅。

“首要栋房子卖出了7.8万纽币,在奥克兰一树山附近,现在要100万出头了。”

首战大捷,让George下定决心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进。但他清醒地意识到,要有更长远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储备。

George做出了一笔聪明的投资:购买大量的房地产销售教学录像带。

录像带中的视频,按照话题分类,模拟了不同的对话场景:如何拿房源,怎样把握谈判技巧等等,一应俱全,“手把手”带教入门。George苦心钻研,观看、跟读、模仿、背诵,直到灵活运用。

“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收获,有的是之前遗漏的,有的是发现自己在实践中需要改进的。”

在吃透这些教学视频后,George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对待每一位客户、每一次交易,及时总结,不断精进。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George获奖)


然而,从业最初几年,George并非顺风顺水,和很多新人一样,他也有过压力和焦虑。房子卖不出怎么办?客户不满意怎么办?房东明天又来催了该怎么回复?每天睡前躺在床上,George满脑子都是这些难题。

正当George在事业中摸索前进之时,爱情的小船悄悄驶进了港湾。他幸运地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George和妻子 Laura)

George的太太Laura是一名Kiwi,两人结婚时的婚床只花了5纽币。Laura善解人意,给予George充分的支持。作为一名教师,她主动承担起了更多的家庭责任。她陪伴George度过了困苦的日子,之后的20多年里,两人坚守并进。

家庭的温暖中,勤奋、耐心的George探索出了自己的工作节奏,这是他迈向行业知名、形成个人品牌的开始。


——推广——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推广——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推广——


跨过“二八”藩篱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新西兰房地产市场大热,很多人抱着赚快钱的想法,转行加入中介大军。然而,作为行业前辈和知名专业人士,George道出了背后的苦楚。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你可能想不到,地产经纪人这个职业的平均年薪是3.8万纽币左右。这一行也存在二八定律,两成的人把剩下八成人的钱挣了,所以很多人进来没多久就转行了。”

残酷竞争的背后,是个人生活的牺牲。

“我们的时间看似自由,没有硬性的上下班打卡,但实际上我们必须配合客户的时间安排。”

饭吃到一半接电话和客户交流,周末和假期做Open Home,或是陪客户看房,这些都是生活的常态。如果不巧遇上一些意外因素,更是一场耐心和精力的消耗战。

“印象最深的一次,一栋房子由于夫妻离婚一直卖不出去,因为家里的太太不同意。这位太太不让我进门,我就在屋外,坐在车里和她打了3小时电话,从晚上10点聊到凌晨1点。收关才说服这位太太签字。”


致胜经:深入了解本地文化




世间百业,“专业”二字从来都是知易行难。实践中历练,细节中打磨,需要全情投入,也要时时反思。

George即是如此,他在反复的尝试中提炼出了一套精准高效的服务体系:细致了解客户情况,并即刻在脑中对各项需求一一想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再启用庞大的房源库,筛检、对比、淘汰,收关从一众良品之中选出优良,提供给客户。

在客户给他的反馈信中,“专业”是一句绕不开的评价。

“曾经一个Kiwi律师要卖房子,找了5个中介,听每个人做展示介绍(presentation),收关选了我,他的评价就是我足够专业。因为这一片地区,基本每套房子我都了解,这套当年价格多少,涨了多少,周边的几栋现在什么情况。另外,我给他的估值中肯到位,后续每一步的规划都很细致,加上我经验丰富、客源庞大,整体的建议更加全面。”

除了专业知识,George对Kiwi本地文化的深入了解,也是让他屡屡脱颖而出的关键。直到今天,George依然习惯每天打开收音机,收听当下的热点。橄榄球、美洲杯帆船赛,平日培养的广泛兴趣,拉近了他和Kiwi客户的距离,让双方的沟通更加顺畅无碍,助力了他的成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差异很大,作为移民,很有必要去学习适应当地Kiwi的思考方式,对于传统的东方文化,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成功的销售背后,永远不缺细致的服务。George不仅有储量惊人的大脑房源库,还有那份“永远比客户多想一步”的周详,让客户踏实、安心。

“我以我的经验,把我能想到的全都告诉客户,买房前和律师咨询,和银行谈贷款等等细节。买家客户都和我说,自己原来都没考虑这么细致,这些建议对今后买房卖房都很有价值。”

职业道路上,“专业”能让人走得更快,但让人走得更远的,唯有“品格”。诚信待人,在George的字典里永远排在词条的首要位。

“在这一行要做长久,一定不能弄虚作假,否则一传十十传百,台子很快就坍了。我的做法就是,我自己觉得不好的,一定不会推荐给客户。”

好几次,客户冲动买房后不久便后悔,George在短期找不到下家的情况下,自掏腰包接手,绝不让客户吃亏。人们总说,工作中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但这正是George的职业追求。

久而久之,George和很多客户都交上了朋友。近悦远来,客源渐涨,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压力中,George探索出了一套优雅舒缓的生活哲学。


忙碌尘世中的闲云孤鹤




或许是因为学医出身,George非常重视健康:三餐均衡、少肉多菜,雷打不动的羽毛球一周双赛,让George多年来保持健硕挺拔。工作之余,他还喜欢出海钓鱼。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有时候卖出一套房子,就奖励自己一下,出一趟海。”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然而,房产经纪人面临的考验除了身体的劳累,还在于和精神压力的对抗。如果不学会加以调节,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潮势汹涌的紧张情绪,随时都可能将人击垮。

George的“降压”秘诀,在于将工作还位于生活。

“生活的平衡很重要,心情低落的时候出一趟海,回来就有了干劲,打完球出一身汗,又觉得信心回满。每天抱怨是干不成事的。”


如何看房产新政




近期新西兰政府出台的住房新政引发不少争议,然而任何一个政策都没有确实的好或坏,纷纷扬扬的争吵中,总归应理出什么头绪?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George认为,在最初的混乱期过去后,这些政策最终都会被消化。短期内,首次购房者和换房的买家将主导市场,投资者比例会下降;中长期看,如果房价没有大降,加之通货膨胀的持续,投资者依旧会出手入市。

“贷款利息抵税政策宣布取消后,一些投资者开始卖房,来抵消政策带来的冲击,减少损失。这样一来,市场上出租房的供应会减少,租金相应升高,加之此前租金上涨的压力早已存在,一些租客会认为租房不如买房,从而使得买卖市场的需求升高。所以说,市场对政策需要有个消化过程。”

谈到对未来房市的预期,George认为,不要只看眼前当下,而要从长远角度谋篇布局,因为房地产本身就是一项中长期的投资。

“纵观过去几十年,房价虽然时涨时跌,但整体依然是呈抛物线上升趋势,眼光放长一点,10年甚至更久,房价一定是涨的。这也符合经济发展的本质。”


感恩家人支持




做地产不仅是和钱打交道,更是和人性打交道:贪欲、自私、攻讦。从业27年,看多了驳杂的世间万象,George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很开心,听他们说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大家其实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只有在你真诚待人时,才能换来对方的坦诚。”

时间一晃而过,回想最初每天挨家敲门,询问对方是否有意卖房的日子,George最想说的就是“感恩”。

“在这片土地上,只要努力就会有所回报,另外,感恩家人的支持,家和万事兴。”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George、Laura夫妇和2儿2女)

George的两儿两女目前都在澳大利亚,老大是注册药剂师,老二正攻读牙医,老三学习法律,老四在药剂学专业就读。

目送儿女们离家踏上新的旅程,Laura也离开了教师的职位,和George做起了同行,至今已有8年。

谈到退休,George只是笑了笑,他十分享受当下的状态,并打算坚持下去。

“工作中经常看到人们的各种困难,现在钱已经是次要的,每次在帮助到客户之后,看到他们笑得很开心,我也会感到很满足。”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George、Laura夫妇和2儿2女)

走过27年,当初那个漂泊异乡的青涩学子,已过知命之年。好在热情不灭,George的心中依旧是那个为工作、为生活全情投入的年轻人,只是如今的他,更多了一份从容豁达的儒雅。

事业长虹、家庭美满的背后,是George从不懈怠的服务奉献,和那股打不垮的钢铁意志。滴水成川、聚沙成塔,George在一次次的坚持中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塑造了华人行业标杆。他的故事,是一代海外华人的缩影,书写了以勤致胜的移民奋斗史。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