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加入海房交流群)
(文章底部有船长微信二维码,有意者可加好友)
如果说中国人买房的疯狂度是60分,那买学位房的疯狂度是100分。抓住了孩子教育这个命脉,不愁房子不涨价。2021年以来,国内主要城市轮番上演了“学区房炒作”现象,学位房被热炒,价格猛涨。但近2个月内,监管部门重拳出击,北京、上海、宁波、深圳、厦门、合肥、重庆、无锡、金华、铜陵等城市都明确出台了针对学区房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严肃查处恶意炒作学区房行为、发布热点学区二手房交易参考价格、打击代持炒房、学区房限购等内容。

(点击图片,加入海房交流群)
但国内学位房之所以热度不减,问题关键大家都很清楚,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平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学区房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学区”,与各地教育资源不均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直接相关。想长期解决学区房过热这一问题,要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以及分配不均等问题。储朝晖认为,多年来各地采取很多措施,取得一些成效。但如果用“真正的、彻底的均衡”这一标准去衡量,可能还有差距。要解决学区房的问题,不能仅用非市场的手段要求房价区间,还要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使各个地方就近入学的条件相当,学生能够上的学校在同一质量层次,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目前来说,国内对学位房基本上推行这四大政策:大学区制、民校摇号化、取消小面积学位房、优先住宅入学积分:1.大学区制,多校划片!已经在广州、北京、深圳逐步实行。广州动作尤其大一点。基本上,是断绝“单个”楼盘与“单个”名校的强“入学”关系。在顶优的学校周边,划拉几个其他的学校进来,一起组装一个大学区。大学区里,一起摇号、一起嗨。进哪个学校,看命。这样,学位房就难以单边突突突过分上涨了。当然,整体都比较优秀的大学区,房价还是会维持高位。就像越秀,不外乎是1-2-3梯队之间的“命运摇号”;总比荒郊野岭的村小好很多。深圳福田就是这样的,很多地方都是1-2-3梯队强强联盟板块,命运再不济,也能去个2.5-3梯队的学校。福田的生源-学位的紧张程度比关外好多了,在福田读个2.5-3梯队的学校,孩子得到的都还是比关外的学校好很多的照顾。
(点击图片,加入海房交流群)
对上海、天津来说,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民办名校;广州的民办初中也很牛。家长都在博这种学校,搞得孩子的“刷题”+“考证”竞争从幼儿就开始了。据说,上海娃的学习压力,可不是深圳娃能比的。因此,摇号就能阻断“刷题生”潮流吧。深圳的百外也有点这风气了,前年也整出个万人蹭考的事件,结果就被教育局掐了,不给跨区招生、不给考试入学,超额报名就开始“摇号”。摇号都有教育局来。嗯嗯,深圳的巨大矛盾是,每年都新增几万几万的幼一、小一、初一、高一学生。学位是怎么新建都跟不上来。所以,现在的趋势是,对民办学位进行统筹分配。哪怕本身就一般般的民办学校,也是要由教育局派位,当然教育局也会补贴一点义务制教育阶段的学费。用心看,2016年,北京就下了决心,掐了“过道房”、“不规则房”等各种奇形怪状的报名资格了。60万单价的过道学位房就不见踪影了。广州也在动小户型的奶酪,越秀35平米以下就不大好入学了。深圳这两年其实也不断挣扎着尝试抛掉小户型。但是,这种规则改动,并不是剥夺报名资格,而是降低积分档次或者统筹派位。也就是说,买小户型房子,拿到的积分低一些,名校很难有机会进去,只能分流到周边的学校。4.拉开“住宅用地”和“非住宅用地”的“入学积分档次”。趋势是,减少单身公寓、单身宿舍、非住用地物业的入学积分,在深圳是统一划拉到3类积分,比1类积分少10分,基本就跟名校say goodby了。有人会问,难道学位房就无解了吗?其实在日本,是不存在学位房的。那日本是如何做到既无学区房又无学位房的呢?一般来说,日本的小学分为私立和公立两种。因私立小学只占全国小学总数的5%左右,学费又昂贵,入学考试也极为严格,所以私立小学基本上不属于普罗大众的择校范围。基于这些,日本绝大多数孩子一般都是选择上公立小学的。而从明治时期起,日本一直提倡并遵行的都是“普及义务教育”和“平等教育”理念,因此,公立学校并无重点非重点之分,所有公立学校从硬、软件两方面来看大体也都是差不多的。
(点击图片,加入海房交流群)
我们先来看硬件方面,日本全国的校园设施基本都是按照统一标准建设的,即使是偏远的农村、岛屿,学校设备也和大城市相差无几。具体来说就是,无论学校的规模大小,教学楼必须能抵御较高震级的地震所带来的伤害;必须配备体育馆、游泳池和音乐、美术、劳动技术课等实践活动室,并且各类器材齐全。校舍面积则根据学生人数来决定,按《学校教育法》规定,学生人数在40人以下的,必须达到500平米,从41人到480人,则按照500+5×(学生人数-40)这个公式来计算校舍面积,480人以上的学校又依照2700+3×(学生人数-480)的公式来计算校舍面积。至于运动场的面积则必须遵循每位学生拥有10平米的体育活动场所之规定,比如学校有400名学生,那么,运动场的面积就要达到4000平米。而且,为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在学校建设完成后还必须由当地政府统一验收并管理。在软件方面,一般来说,所有的小学除去校长、教头、班主任、指导教师、教师、副教师、讲师之外,还必须要配备营养教师、医务室教师、护理教师等以负责小学生每天的学习管理、健康管理以及膳食管理等。这些,当然并不仅限于都市部,乡、村甚至只有数十名学生的小岛,所有这些也都是毫不含糊配备齐全的。首先,每位教师不得在一所学校连续工作超过六年,定期流动为了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平等教育的实惠,政府还制定了一套教师定期流动制度。一般情况下(除去57岁以上的人和孕产妇外),每位教师不得在一所学校连续工作超过六年,每年年底,各个学校会根据教委的统一安排,在综合考虑教师意愿和政策规定的因素之后确定流动人选然后上报教委。当然,包括许多校长也在流动人选之中。老师亦支持这种流动制度,因为越往偏远地区流动的老师其工作评分也越高,自然,个人的收入相应也就越好。而且中小学之间也可以进行这种教师的相互交流活动,比如,如果小学老师有意愿,就可以提出申请到中学教书,反之亦然。一般来说,日本的公立中小学是由市町村的教育委员会来管理运营的,而教职员的任命权则属于更高级别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来行使,这几乎就杜绝了学校滋生贪腐现象,保障了平等教育理念能够公正、公平的得到执行。此外,关于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日本学校也有许多与我们不一样的做法。一般来说,在学校里,不管是有钱人家还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都被要求穿相同的学生制服,这一方面利于培养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从衣着上从小给孩子带来贫富之差的心理意识。其次,日本考试也从不排榜发榜,注重让每一个孩子都不掉队所有学校除去正常的教学外,还都融素质教育、体能教育、公德教育、合作、团队精神教育以及生活能力培养等于一炉,而并不是以知识教育为主。而且学校也从来没有什么培养、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之类的举措,也没有降级生,当然,考试也从不排榜、发榜。从这些可以看出,日本的基础教育理念与我们是不同的,他们真正注重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不掉队,严格遵循在义务教育阶段让所有孩子真正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准则。而从学生个人家庭方面来看,因日本小学采取的也是就近入学,虽然也是以居住地址为依据来确定学区和学校的,但与我们不同的是,日本人是家搬到哪里,就可在哪里就近入学的,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也无论是私有房产还是租房,入学根本就没有户籍限制这一说,学校也不会要看学生的户口本、房产证之类的以证明学生是否在本学区,因此很少有家长会为孩子上学问题特意在学校附近买房。事实上,大多数日本人都是租房的,一般在孩子快到上学的年龄的时候,家长会综合考虑工作地和学校的远近以及家庭情况来选择租房的地点。笔者本人的孩子在上初中时虽然选择的异地上学,但也根本不用我们搬家迁户口,只是孩子辛苦点自己每天通勤上下学而已。由上面的几个因素综合起来看,可以说日本公立小学无论是从教育体制、硬软件设施还是师资水平等各方面,政府和校方都真正做到了让教育资源的分配确实均衡,有效的防止了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而造成各学校师资水平不一的局面,因此,也就从源头上杜绝了产生学区房学位房的可能性。虽然短期内中国的学位房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长期看,中国的公立教育的资源分配未来是一个逐渐走向公平的过程。而同为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就是中国学习的榜样。

(点击图片,加入海房交流群)
在2020年,船长已经帮几十个用户在全球买到了心仪的房产,且升值都不错,如果想为自己的投资视野多开一扇窗,那就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海房船长”微信,交个朋友,一起探询全球楼市。
(如果想和志同道合的海外投资人同路,那就点击图片,加入我们的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