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自新冠疫情的发生已经一年多了,但对许多人来说,生活可能一时半会都回不到原样。
一个住在惠灵顿的华人三口之家就因为疫情经历了亲情和事业的双重挫折,至今仍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9年12月,新西兰华人Shu Lu和Alex Feng带着儿子Ryhs飞回中国探亲,打算待六周。
2020年1月23日,母亲Shu Lu和父亲Alex Feng飞回了新西兰,当天正是武汉封城的日子。
当时一家人的计划是,让Ryhs跟祖父母再待一个月,然后让祖父母带他回新西兰过五岁生日,然后就准备开学了。
但等到Ryhs准备回来的时候,新西兰的边境已经对非公民、非永久居民关闭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尽管Rhys是新西兰公民,但年纪太小,不能自己单独出行。但祖父母又不是新西兰公民或居民,所以不能入境。
Lu向移民局申请了出行豁免,希望让孩子的外婆陪伴孩子入境,但豁免申请被拒,因为“不算关键性案例”。
接下来的一个月,这对父母每天都和儿子视频,“确保孩子知道父母没有抛弃他”。Lu说:“我感觉,我们想他要多过他想我们。”
去年九月,边境管控放松了,Lu再次申请让自己的母亲带儿子入境。这次申请成功了,一个月之后母亲的签证办好了,Lu预定了12月16日的隔离酒店,也订好了机票。
Lu还记得12月30在奥克兰一家酒店的停车场接到儿子的场景。当时他已经完成了两周的隔离。
“很严格,上车之前我都不能拥抱他,”Lu说道,“没哭,没什么伤感的,我们都特别高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长达近一年的分离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有时候依然仿佛很远。
Lu说:“我很担心他。整件事给他带来了心理上的影响。他不想跟我们分开。他说再也不想回中国了。我让他别担心,说下次确实不会把他留下。”
Lu觉得自己儿子了解新冠病毒的风险,也能懂为什么自己11个月都无法回家。但年纪这么小要适应新西兰的生活还挺难的。
前两个月暑假的时候日子仿佛好过一点,但2月份开学之后就不一样了。Rhys错过了小学的首要年,要跟上进度。
“这才是大问题。他都不想去上学了,因为他也不大听得懂英语了,”Lu说,“每次送他上学的时候,他都哭得伤心,抓住我不让我走。”
上个月,Rhys满六岁了,在学校也有了些进展。
“仿佛是个奇迹,就在六岁生日的时候,不一样了。”Lu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阅读和书写方面,Rhys还是稍逊于他的同学,但Lu希望接下来几个月儿子能迎头赶上。她说,在教育方式上,中国家长和新西兰家长之间是有一些文化差异的。
通常来说,Lu和Feng会敦促孩子努力学习,但考虑到过去一年的情况,他们一直在抑制自己的冲动。
她说:“我们在努力保持平衡,可不希望他讨厌学校,到底还要求学15年。”
这对夫妇在Thorndon有一家炸鱼薯条店Starfish fish and chips。为了保险起见,去年年初他们从中国回来之后关门了一阵子。
据Lu估算,四级警戒的时候,他们大概损失了六到九千纽币的收入。
新西兰下调到三级警戒的时候,Lu和Feng重开了自己的小店。
据Lu预估,此后生意大概恢复到封城之前的八成,中午饭点的时候明显生意有所下滑。
“我不确定能不能回到从前的样子。”
唉,希望疫情快快过去,让大家的生活恢复都能正常吧……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