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资讯| 德国华人教授学会论坛预告!8 位教授解读德国大学学术之路

来自:道德经 0 0 2021-03-17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活动信息简介

19 世纪初德国教育的改革,造就了德国大学的百年辉煌,使其涌现出大批杰出的学者和许多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开创者;20 世纪初,德国科学家曾囊括全寰球近 40% 的诺贝尔科学奖。今日德国的大学正经历又一次深刻的变革,国际化成为重要话题,德国华人教授学会的成员是这一变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我们邀请了八位不同时期、不同背景来德并在大学任教的华人教授介绍德国大学的学术之路、国际化及人才指导,以亲身经历和大家分享心路历程,希望对有志于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学术研究,并在德国大学发展的学生和年青学者有所裨益,也为关心(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教育界人士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活动流程预告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报名通道

报名截止

德国时间 2021 年 3 月 24 日 00:00


参会方式

Zoom 会议(报名截止后通过邮件发送专属参会链接)


活动费用

免费(需报名)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活动主办方

德国华人教授学会 (GDPCH)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活动承办方

对话德国协会 (DialogDE e.V.)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与会嘉宾

(按嘉宾出场顺序排序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曾安平 教授

汉堡工业大学

曾安平,1986 年赴德,1990 年获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00 和 2004 年分别获该校教授资格及教授任命,2006 起任汉堡工业大学生物化工终身教授,生物过程与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工业生物技术,系统和合成生物学。历任德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现赫姆霍茨感染研究中心)研究员,德国研究协会重点专项、联邦教育及科研部、欧盟研究群体等大型科研项目负责人,德国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协会专业委员会 “生物过程工程” 及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 专家组成员,“新一代生物制造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Wiley 杂志 "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 主编。德国国家工程院 (acatech) 院士,德国华人教授学会主席。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张传增 教授

锡根大学

张传增,1980 年入学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1986 年获得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93 年获得该校教授资格,1995 年获聘齐陶/格里茨应用技术大学 C3 教授,2004 年获聘锡根大学 C4 教授。研究方向为固体力学和计算力学,曾任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学会副主席。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两所欧洲大学的名誉博士 (Dr. h.c.), 四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和一所大学的顾问教授。现任一系列丛书的共同主编,两家学术期刊的副主编,十余家学术期刊的编委。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蒋晓毅 教授

明斯特大学

蒋晓毅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1984 年赴瑞士留学,1989 年在伯尔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7 年获教授资格 (Habilitation)。2002 年曾任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终身副教授,2002 年受聘为德国明斯特大学计算机科学终身教授,现任该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及机器学习。国际模式识别协会 (IAPR) 会士。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丁永健 教授

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

丁永健,同济大学教育部留德预备部首要期留德本科生,1980 年入学德国慕尼黑工大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毕业后,入职 Garching 的联邦反应堆安全研究所并于 1998 年获得慕尼黑工大工程博士学位。先后就职于 Garching 的安全技术研究所,Erlangen 的西门子核电部(后珐玛通核电有限公司),Hannover 的意昂核电有限公司,历任安全仪控工程师、高级经理。2002 年回到高校任教,获得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工业自动化教席,历任电气工程所所长、工程与工业设计系副主任、主管教学和国际合作的副校长。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赵英帅 教授

科隆大学

赵英帅,2015 年 7 月获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15 年 9 月起任科隆大学助理教授 (Tenure-Track)。研究方向是供应链管理中的行为偏好及其对运营效率的影响。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傅晓明 教授

哥廷根大学

傅晓明,2000 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2000 年后在柏林工业大学、哥廷根大学工作、任教,2007 年初担任哥廷根大学终身教授,成为该校建校 270 年历史上的首要位华人教授。曾任 IEEE 计算机通信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副主席,IEEE 互联网技术委员会主席,IEEE INFOCOM、ICNP、ACM SIGCOMM、MobiCom 等国际会议委员会成员/主席,目前兼任 IEEE Journal of Social Computing 主编,是欧洲科学院院士、IET 会士。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朱晓香 教授

慕尼黑工业大学 

德国宇航局

朱晓香,2006 年赴德,2011 年获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2013 年获教授资格,任慕尼黑工大终身教授,德国宇航局对地观测数据科学部门负责人,慕尼黑工大数据科学研究所联合所长,德国国际人工智能未来实验室 (AI4EO) 主任,赫姆霍兹人工智能 “航空,航天与交通” 领域负责人,以及慕尼黑数据科学研究生院负责人之一。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遥感与对地观测,机器学习,信号处理。IEEE 会士。德国科学院青年院士。多个机构的科学顾问会委员。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孟立秋 教授

慕尼黑工业大学

孟立秋,1988 年赴德,1993 年获汉诺威大学测绘工程博士学位,1998 年获瑞典皇家工学院教授资格,同年获聘慕尼黑工业大学地图学终身教授。研究方向:空间信息集成,可视分析学,移动地图和多制式导航算法。2011 年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慕尼黑工大常务副校长,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参议会成员,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参议会副主席,洪堡基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现任国际地图学协会副主席,施普林格丛书“地理信息与地图学”主编,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评选委员会主席。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德国华人教授学会简介


德国华人教授学会 GDPCH 于 2006 年在柏林创立,会员人数从最初的 12 人发展到目前 70 多人。学会汇聚了活跃在德国学术界(包括大学、应用科技大学、私立高校、研究机构)并有正式大学聘任的华人教授。


学会的宗旨是凝聚德国华人教授的集体智慧,维护成员在研究和教学活动中学术自由、平等的相关权益,作为独立智囊团体,发挥跨文化桥梁作用,促进德中两国之间在高等教育和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会鼓励和扶持年轻华人学者在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发展。     


学会发起中德教授论坛年度会议,作为少有跨学科交流的论坛,服务于活跃在科技和高等教育以及跨文化交流项目的中德教授们及相关机构,轮流在中国和德国举行。


欢迎关注德国华人教授学会网站获取更多信息:

http://www.gdpch.de/




……………………………………………

(GermanReport)】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