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两会”分别于3月4日和5日在北京召开。过去一年中,中国力扛疫情成为只此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欧完成投资协定谈判、美国白宫易主,此后的中美欧关系也成为全球未来格局较大悬念。当此风云际换之时,德媒对中国今年的“两会”尤其报以高度关注。部分报道内容现摘译如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Sheng Jiapeng/China News Service
“每日新闻”节目和《时代》周刊都关注了中国2021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每日新闻”报道称,中国总理李克强给出的“增长超过6%”是一个“小小的惊喜”,因为此前很少有人认为,遭遇了去年疫情带来的经济重击之后,中国今年会给出一个明确的增长目标数字。此外该报道还提及,今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传达出了对科技能力更加独立的期望,将增加针对创新的投资,并将加大力度推动国内市场建设。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除了经济建设相关话题,《时代》周刊还注意到了中国财政部提请人大审查的预算案。该刊表示,中国去年就将国防预算提高了6.6%,今年又上调了6.8%,已达到约1760亿欧元,全球仅次于美国。报道评论称,中国军费预算继续大幅上涨,或与美国、印度、中国台湾地区和南海目前的紧张局势有关。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疫情仍未结束,《南德意志报》发现了两会的防疫工作细节,指出与会的所有代表都已接种过疫苗,且活动范围仅限于酒店和会场之间,司机和酒店工作人员也须事先接受隔离。除政治局领导外,其他与会者必须佩戴口罩进入会场。此外,该报在报道中表示,今年的会议重点除了经济政策还有香港选举法的改革,中国领导层希望通过这项改革使香港最终完全处于掌控之中。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法汇报》则瞩目中国的气候治理目标,表示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及附近地区的空气PM 2.5含量仍然超标,周边工厂似乎没有“按惯例停工”,并猜测这是否是由于中国工业生产在去年受挫,今年需要全力追赶之故。该报评论称,中国此前的发展路线一直是“经济先于气候”,但根据中国现有的工业格局估算,如果不立刻开始重建碳友好生产体系,恐难以完成Leader此前给出的“最迟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明镜》周刊也关注了中国的减碳承诺。报道表示,中国是全球较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问题主要出在煤炭、石油燃烧过多而新能源使用过少。但在中国新的五年计划中,这一点几乎没有改变。不过另一方面,《明镜》也客观指出,虽然欧盟的碳排放量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但如果以人均计算,那么中国的人均年排放量为7吨,实则还低于德国的9吨。
(欧洲时报德国版关梦觉编译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
【道德经(GermanReport)】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