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英国新冠疫情速递
今日(2月23日)英国新增确诊8489例,累计确诊4134639例。新增死亡人数548例,累计死亡121305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截止圈哥发稿前,目前全球确诊数已达1.11亿。全球死亡数达247万,英国确诊数全球第4(俄罗斯暂居第5)、死亡病例数全球第五。
根据NHS新近数据,全英已累计接种1791万剂,全英近24h累计接种19.2万剂。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简单来说,这位同学(以下简称X同学)被银行没收了20万,理由是“涉嫌洗钱”,但X同学没有和不熟的人有过金钱交易。
投稿人是这样描述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银行账户"悄悄"被冻结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是由于银行较难区分账户是“异常消费”还是正在进行一场“秘密地犯罪交易”。
他们既要防止洗钱行为的发生,又要顾及消费者的安全,所以在一切未知或者“夸张消费”的情况下,账户都会立即被锁掉。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封锁状态下,金融欺诈案例急剧上升,银行对可疑交易保持高度警惕。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Psychology Today
亚历克斯(Alex)的情况就是如此。据《金融时报》报道,他有一笔超过10万英镑的储蓄账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冻结。
直到他想要转钱给自己妹妹时,发现怎么都操作不了。
在打电话询问银行时,他才知道银行卡被锁了;他说:“我急需用钱,怎么样也要通知我一下吧。”
而且当时他在澳大利亚工作,而银行要求他必须带着身份证去英国的一家分行才能解冻,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解决办法。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Corporate insights
亚历克斯只好返回英国,但新冠疫情又打破了他的原计划。
银行关闭,求助电话一直打不进去,他不得不去寻求《金融时报》,希望能得到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
大概又等了几天,他的银行账户才可以使用;他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银行这样做,但整个过程真的太麻烦了,很多事情都被耽误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何解冻银行卡?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镜报》
去当地银行或者打电话去网上银行,一定是最快速地解决办法;
如果只是小数目,一般他们会例行询问一些安全问题,例如身份信息,在哪里消费过,多少钱等等。
但如果银行无法确定账户拥有者是否存在可疑情况,解冻就是一个漫长的“战争”了。
要不就是请律师合法维权,要不就是像楼上的亚力克斯一样寻求外界帮助,比如媒体报道,通过舆论解决。
英国首相鲍里斯也说除非银行征得英国国家犯罪署(National Crime Agency)的同意,否则想把钱拿回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疫情期间,他们"高峰作案"...
该研究发现,最常见的金融欺诈与银行业有关,占受害者的60%。去年,银行客户通过“推送支付欺诈”(push payment fraud)被骗走了超过4.5亿英镑(41亿)。
PS:“推送支付欺诈”是指受害者在网上把钱转移给一个犯罪分子,这个犯罪分子可能伪装成当地的银行职员或其他官方机构。(和电信诈骗类似)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BBC:常见的10大骗局有这些
BBC列举了新冠期间最需要警惕的十大骗局。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 伪造的政府邮件——例如会提供高达7500英镑的补贴等等,但其实这些电子邮件包含窃取个人和财务信息的链接。
2. 诈骗电子邮件提供获得“新冠救助资金”的途径,鼓励受害者填写表格并提交个人信息。(实际上不知不觉中信息就被泄露出去了...)
3.貌似官方的电子邮件提供了“市政税减免”。邮件中会包含链接一点进去个人和财务信息就不是秘密了。
4. 受益人在申请普遍信贷时可以得到帮助,但诈骗者会伪造部分款项作为他们“服务”的预付款。
健康诈骗
5. 声称收件人与被诊断为新冠的人有过接触的网络钓鱼邮件。声称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测试,实际上会利用黑客技术盗取个人信息
6. 一些与新冠病毒相关产品的虚假广告,如洗手液和口罩等等,交钱没有货!
封锁诈骗
7. 部分电子邮件和短信声称新冠疫情期间,人们有资格免费享受六个月的电视观看权,但还是要先预付款。
与此同时,受害者被告知,直接付款存在问题,需要点击一个链接进入,这时候他们的私人财务信息就遭到了泄露。
8. 电子邮件要求人们通过点击一个链接更新他们的电视订阅服务付款细节,然后用来窃取信用卡信息。
9. 社交媒体网站上的虚假资料被用来操纵受害者交出他们的钱。犯罪分子通常会使用真人的身份与他们的目标进行对话。(例如不交钱就会被逮捕等等)
10. 社交媒体网站上虚假的投资机会广告,鼓励受害者“利用好封锁期间的金融危机”。
例如比特币的广告,通过利用受害者的“投资赚大钱”的心理完成违法犯罪行为。
10镑也行!
网络诈骗者放弃巨额金钱诈骗,而选择“无声偷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天空新闻报道称,低至10英镑的大规模诈骗已成为网络骗子的新策略,受害者基本上都是疫情在家工作的人。
<span style="color: rgb(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