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亿打水漂,500万人深陷诈骗!在英国银行卡被冻该怎么办?

来自:欧时大参 0 0 2021-03-03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英国新冠疫情速递


今日(2月23日)英国新增确诊8489例,累计确诊4134639例。新增死亡人数548例,累计死亡121305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截止圈哥发稿前,目前全球确诊数已达1.11亿。全球死亡数达247万,英国确诊数全球第4(俄罗斯暂居第5)、死亡病例数全球第五。


根据NHS新近数据,全英已累计接种1791万剂,全英近24h累计接种19.2万剂。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疫情这一年,有不少小伙伴都反应自己收到过各种奇怪的诈骗短信:比如莫名其妙收到验证码,被奇怪的机构要求报备信息,还有一些小伙伴甚至“被刑事案件牵扯”...

“来英国的第三天,我被骗了近35万”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截图自小红书博主@英伦伙伴UKmate,已获得原作者授权使用 图源:小红书

刚来英国就有很多事需要慢慢适应,摊上这种事儿恐怕是更糟心了...再加上如果是银行卡被锁,那更是“举目无亲”了。

最近圈哥在微博留意到,有小伙伴存在海外账户的钱直接被银行没收...

以下为投稿人的自述,以下内容已经博主授权并匿名使用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微博

简单来说,这位同学(以下简称X同学)被银行没收了20万,理由是“涉嫌洗钱”,但X同学没有和不熟的人有过金钱交易。


投稿人是这样描述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微博

虽然有好好配合调查,前面也说没有嫌疑,但之后“又反悔”,本来说好要返还的钱居然硬生生地不给了,然后以打官司为借口继续“拖”着X同学

不少网友看了都暴跳如雷,直呼“强盗行为”!

“海盗基因”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微博

其他国家“早有先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微博

英国现在穷疯了,要当铁公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微博

还有网友直接Po出英国的财政状况,也不知道有没有直接关联...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微博


银行账户"悄悄"被冻结


其实,“海外银行账户被冻结”的事情常常发生。

据《金融时报》称,银行做出冻结账户的举措往往没有发出任何警告或解释。

也就是说顾客会突然发现,他们无法提款或者在刷卡消费时直接被告知账户不可用。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金融时报》

这是由于银行较难区分账户是“异常消费”还是正在进行一场“秘密地犯罪交易”。


他们既要防止洗钱行为的发生,又要顾及消费者的安全,所以在一切未知或者“夸张消费”的情况下,账户都会立即被锁掉。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封锁状态下,金融欺诈案例急剧上升,银行对可疑交易保持高度警惕。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Psychology Today


亚历克斯(Alex)的情况就是如此。据《金融时报》报道,他有一笔超过10万英镑的储蓄账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冻结。


直到他想要转钱给自己妹妹时,发现怎么都操作不了。


在打电话询问银行时,他才知道银行卡被锁了;他说:“我急需用钱,怎么样也要通知我一下吧。”


而且当时他在澳大利亚工作,而银行要求他必须带着身份证去英国的一家分行才能解冻,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解决办法。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Corporate insights


亚历克斯只好返回英国,但新冠疫情又打破了他的原计划。


银行关闭,求助电话一直打不进去,他不得不去寻求《金融时报》,希望能得到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


大概又等了几天,他的银行账户才可以使用;他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银行这样做,但整个过程真的太麻烦了,很多事情都被耽误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International Investigate

如何解冻银行卡


那如果交易记录良好,又遇到急需用钱、账户却被冻住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呢?

《镜报》称,如果向银行交代清楚银行资金的由来,给到一个清晰、安全并且有说服力的答案,那么立刻解冻不是问题。

通常在银行解冻的2个小时到24小时内银行卡就可以恢复正常使用。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镜报》


去当地银行或者打电话去网上银行,一定是最快速地解决办法;


如果只是小数目,一般他们会例行询问一些安全问题,例如身份信息,在哪里消费过,多少钱等等。


但如果银行无法确定账户拥有者是否存在可疑情况,解冻就是一个漫长的“战争”了。


要不就是请律师合法维权,要不就是像楼上的亚力克斯一样寻求外界帮助,比如体报道,通过舆论解决。

英国首相鲍里斯也说除非银行征得英国国家犯罪署(National Crime Agency)的同意,否则想把钱拿回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镜报》

疫情期间,他们"高峰作案"...


《金融时报》也对银行做出的这一系列的行为进行了解释。

加拿大生活公司(Canada Life)的一项研究显示,自新冠疫情封锁以来英国有超过500万人沦为金融骗局的受害者,或者和受害者相关。


该研究发现,最常见的金融欺诈与银行业有关,占受害者的60%
去年,银行客户通过“推送支付欺诈”(push payment fraud)被骗走了超过4.5亿英镑(41亿)。


PS:“推送支付欺诈”是指受害者在网上把钱转移给一个犯罪分子,这个犯罪分子可能伪装成当地的银行职员或其他官方机构。(和电信诈骗类似)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Secruity Brief

另外,英国国家犯罪署就英国税务海关总署(HMRC)发出的虚假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做出警告。

这些虚假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欺骗受害者向犯罪分子转账,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口罩、洗手液和检测试剂盒销售进行网络诈骗,这些产品从未送达,但交出去的钱也拿不回来了。

英国投资协会(Investment Association)称,一些冒充合法金融机构销售虚假投资债券的诈骗者已“盈利”逾400万英镑。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RUSI

在任何情况下,犯罪分子都需要银行账户来接收他们的不正之财,并可能以普通客户持有的合法账户为目标。

一位英国金融、银行贸易机构的发言人代表认为帐户冻结是防止罪犯入侵银行系统,同时确保合法的客户和企业;而不是有意地针对谁。

他还补充说:“金融机构可能会进行额外检查或采取安全措施,包括冻结帐户或要求客户提供进一步信息,以确保金融系统不存在洗钱的风险。”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RUSI

BBC:常见的10大骗局有这些


最常见的诈骗还有哪些呢?


BBC列举了新冠期间最需要警惕的十大骗局。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BBC

1. 伪造的政府邮件——例如会提供高达7500英镑的补贴等等,但其实这些电子邮件包含窃取个人和财务信息的链接。


2. 诈骗电子邮件提供获得“新冠救助资金”的途径,鼓励受害者填写表格并提交个人信息。(实际上不知不觉中信息就被泄露出去了...)


3.貌似官方的电子邮件提供了“市政税减免”。邮件中会包含链接一点进去个人和财务信息就不是秘密了。


4. 受益人在申请普遍信贷时可以得到帮助,但诈骗者会伪造部分款项作为他们“服务”的预付款。


健康诈骗


5. 声称收件人与被诊断为新冠的人有过接触的网络钓鱼邮件。声称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测试,实际上会利用黑客技术盗取个人信息


6. 一些与新冠病毒相关产品的虚假广告,如洗手液和口罩等等,交钱没有货!


封锁诈骗


7. 部分电子邮件和短信声称新冠疫情期间,人们有资格免费享受六个月的电视观看权,但还是要先预付款。


与此同时,受害者被告知,直接付款存在问题,需要点击一个链接进入,这时候他们的私人财务信息就遭到了泄露。


8. 电子邮件要求人们通过点击一个链接更新他们的电视订阅服务付款细节,然后用来窃取信用卡信息。


9. 社交媒体网站上的虚假资料被用来操纵受害者交出他们的钱。犯罪分子通常会使用真人的身份与他们的目标进行对话。(例如不交钱就会被逮捕等等)


10. 社交媒体网站上虚假的投资机会广告,鼓励受害者“利用好封锁期间的金融危机”。

例如比特币的广告,通过利用受害者的“投资赚大钱”的心理完成违法犯罪行为。


  10镑也行!


这是最常见的“赚大钱”的行骗手段,但最近不法分子诈骗手段又升级!“小钱也能变大钱”!

网络诈骗者放弃巨额金钱诈骗,而选择“无声偷窃”?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天空新闻

天空新闻报道称,低至10英镑的大规模诈骗已成为网络骗子的新策略,受害者基本上都是疫情在家工作的人。


<span style="color: rgb(62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