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汉字被普遍认为是汉语语言的特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哲学思想和艺术魅力。大赛旨在以汉字的表意理性和不同书体为主体元素,通过文化创意设计:如绘画、陶艺、布艺、雕塑、玩具、数码、家居、服饰、文具、书法等形式,让汉字迸发出美丽的射线,使人们能够认识汉字本源,发现汉字之美,挖掘汉字文化在与异域文化交融中产生的审美动力,实现文化转场,让汉字文化迈进欧洲,走向寰球。
继首届主题“‘鼠’不尽的快乐”汉字生肖文创大赛,由法国汉字节协会主办、上法兰西大区政府、山东特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阿尔多瓦大学孔子学院合办的“牛之万般”第二届文创大赛于2月1日拉开帷幕。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大赛筹备、征集、评审、展览历时3个月。基于首届大赛的成果经验,第二届在赛事规模、评委阵容、组织筹备等方面又有突破和完善,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参与。本届大赛共征集作品共283件,涵盖工艺品、美术、书法、服饰、文具等多种设计领域,吸引中、法、英、德、瑞士等多国大中小学生参加。
中国山东财经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章丘双语中学,法国阿拉斯市博迪蒙中学、大桑特沐兰中学、大桑特Noordover中学、敦刻尔克范赫克中学、敦刻尔克欧洲中学、格拉沃利讷中学,英国拉夫堡大学,德国德中创新创业协会和瑞士伯尔尼华夏中文学校以及其他社会个人参加了比赛。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法国汉学家、法国汉字节协会主席、前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担任大赛组委会主席,阿尔多瓦大学文化间校务专员、阿尔多瓦孔子学院院长金丝燕任副主席,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巴黎汉字节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常耀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巴黎汉字节协会副会长、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河南省陶瓷艺术设计大师、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副教授刘光甫,山东特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邢文静,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马熙逵,齐鲁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郑枫, 插画师、济南市文化旅游集团会展部主管周文浩,旅法策展人、艺评人崔保仲等受邀担任大赛评委。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牛的寰球,牛之万般。新冠病毒肆虐的法国北方地区,在所有外出、集体活动受限、民众面临卫生安全风险的严峻形势下,人们依然能坚挺、乐观、谨慎地应对,因此,有着长期规划的国际汉字文创比赛依然如期举行,所有环节均通过网络推进。
今年1月,评委们评审了各参赛单位和个人提交283件作品。来自5个国家的成年、青少年学生选手用他们的奇思妙想,围绕“牛之万般”这一主题,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通过他们的创意设计,碰撞出光彩夺目的思想火花,诠释着对汉字生肖牛的不同理解。
283件作品中,按艺术类别分,美术作品约占37%,造型艺术作品约占42%,书画综合艺术作品约占21%;按功用类别分,实用性作品约占43%,欣赏性作品约占57%;从作品元素内容看,有凸显东方美学层次意境特点,也有刻画西方美学几何空间特点,真是容高雅、真趣、祥和、功用为一体的创意盛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另外,虽主题为“牛之万般”,不论中西,所有作品的立意均包涵着乐观、积极、奋进、真诚、善良、美好的思想,实现了艺术向善的文化转场。
白乐桑教授看了参赛作品后谈到,“第二届国际生肖汉字作品大赛,因其参赛人数,作品的质量和创造性而光彩夺目。围绕‘牛之万般’这一主题,汉字作品在汉字书写以及语义、象征和美学多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时间将会见证,这一盛事在艺术品质和创新内涵上会迈向更高的台阶。”
就大赛未来发展方向,常耀华教授认为,汉字文化精髓的深厚和时代进步发展的快速要求未来的参与者应随世俯仰,与时俱进。而加强国际性,思考深层发展理念则是大赛践行者们面临的久远课题。
(文/魏文科)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