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疫情过后,我想四处走走。听雨听雪听海,听人潮汹涌。去做想做的事,去见想见的人。深深拥抱一次,将爱大声说出口……”四名德国伯乐高级文理中学的学生,在录制的中国歌曲《疫情过后》视频中深情演唱,抒发着对战胜新冠疫情、重回常态生活的渴望。他们美好的愿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与他们一同摘下口罩露出笑脸的一幕,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
视频在中国社交网络受到广泛关注,许多中国网友纷纷为他们点赞。2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亲切致信德国伯乐高级文理中学师生,勉励他们为增进中德人民友谊作出新贡献。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郭金秋参赞向校长雷乌恩女士转交彭丽媛来信。刘立新公参(左二)、冯海阳总领事(右一)亦到访伯乐中学现场。
彭丽媛写道:“我认真看了学校中文合唱团四名同学演唱中国歌曲《疫情过后》的视频,同学们唱出了支持各国人民早日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美好愿望。一年前,同学们曾以歌曲《让寰球充满爱》支持中国抗疫,传递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我十分牵挂同学们的健康,希望你们和家人做好自我防护。我相信,冰雪终将消融,春天正在路上。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必将战胜疫情。欢迎你们疫情过后再来中国交流学习,增进中德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友谊。”
2月23日,中国驻德大使吴恳夫人郭金秋参赞到访埃森,将彭丽媛的信转交至伯乐中学师生们手中。在伯乐中学礼堂,郭金秋参赞、驻德大使馆教育处刘立新公参、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总领事冯海阳与师生们进行了交流。
郭金秋参赞对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校方管理层和雷乌恩校长表示感谢。她表示,伯乐中学重视学生的国际交流,而伯乐中学的中文合唱团在疫情当中,通过歌唱向中国传递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郭金秋参赞讲话。
她表示,中德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很高兴看到两种不同历史文化中的共同之处。例如,德国人说“音乐架设桥梁”,中国人将音乐视为心灵的声音,伯乐中学中文合唱团为促进中德友谊作出了巨大贡献。她坚信,中德两国的青少年与文化交流将继续开花结果。
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校长西蒙娜·雷乌恩女士(Simone Reuen)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学生们发自内心地希望在这个艰难时期传达一个积极信号,我惊喜地看到他们很好地将内心想法落实了下来,也未曾预料这个视频会在中国引起如此高的关注,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她表示,彭丽媛教授的来信和她在信中的祝福,对学校来说是巨大的荣幸,今天能在学校欢迎来自柏林等地的嘉宾,也是在疫情之下难得的机会。“认识朋友,加强交流,见面终究是重要方式之一。为了进一步增进我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理解,我期待在疫情之后,学校将再一次拜访中国,到时候我也诚挚邀请中国朋友来到德国,来到埃森。”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学生马洁菲(Josephine)与郭金秋参赞合影,她们手持的是马洁菲的《春梅》画作。
《疫情过后》歌曲视频中的只此一名女学生马洁菲(Josephine),目前就读十年级,从两年前开始学习汉语。疫情暴发对课堂学习造成了严重影响,但她很感谢张云刚老师给同学们的鼓励,她也坚定了自己学习汉语的动力。她对本报记者讲诉自己的愿望:“希望不久之后能重新回归中文合唱团,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交流,一起唱歌,也希望未来毕业后能到中国进一步学习汉语,深入体验中国文化和生活。”
中文合唱团团长、汉语教师张云刚对记者说:“唱歌符合学生们的心声,《疫情之后》这首歌也唱出了所有听歌人的心声,是人们内心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歌词虽然是中文的,但这种向往符合过去一年来受到疫情肆虐的所有人的心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收到彭丽媛教授来信后,伯乐中学校长雷乌恩以德语回信,学生们一同以汉语回信,将由郭金秋参赞代为转交。
他介绍,在春节前收到彭丽媛教授来信时,大家都惊讶,心底顿时暖洋洋的,“这封信既是对学生们的认可和鼓励,对全校师生和学校汉语教学、中国文化传播工作的一种肯定和支持。”
伯乐高级文理中学位于德国北威州埃森市,是德国最古老的12所公立中学之一,自1994年起开设汉语课程,近年来多次组织师生访华交流学习。2014年3月,彭丽媛陪同习近平主席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曾参观该校并旁听中文课。2016年10月,彭丽媛在北京亲切会见访华游学的该校师生。
(欧洲时报记者张乔楠采访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
【道德经(GermanReport)】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