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才过一个半月,三个财富巨变出现,普通投资者必须知道

来自:海外掘金 0 0 2021-02-20
◎智友学院(ID:zhiyoucf88) 
◎作者 | 卢卡斯
2021年才过了一个半月,春节前行情已经跑了两三轮过山车。

市场情绪高涨,容易失去理性。

实际上,市场已经给出了警惕信号。

普通投资者必须知道。

普通投资者是谁?

是普通老百姓。
是以往习惯把钱存在银行,存够了就拿来买房的人们。
是有血有肉,有切实投资需求的人们。

“这几年工作攒了几十万闲钱,但是不知道买啥好,买房不够,不买又担心贬值。”

“我想做一笔投资,十年后给我女儿出国留学……”

“这200万我想每年拿8-10个点就好,保证我们俩夫妻的老年生活。”

“去年身边很多同事买基金都赚钱了,我也想试试,但不知道怎么开始啊”
……

这是大部分人当下的理财需求,本文正是为你而写。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继续被打压。

过去二十年,房产闭眼买也瞎赚。

开年,枪打出头鸟,哪里楼市火压哪里。

1月,上海楼市“打新”疯狂,不到半个月,上海当地立刻出台最严楼市调控。我抽3条最猛的给大家感受一下。
1、同一家庭,同一时间段全上海只能认筹一套。
2、夫妻离异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3、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增值税。

上海房管局还喊话,“如果还不能防止楼市过热,上海后续可能继续出台进一步调控政策。”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同时,深圳也继续传出收紧的消息,“深圳不动产登记中心将暂停夫妻婚内更名。”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们从去年7月开始强调高层“房住不炒”这个事情。

不少智友还是认为,从现实来看买房更赚钱。到底过去半年,几个大城市还是继续涨。

最近,中国楼市将在2021年复苏也被频频提及。这个观点的支撑点是什么?

——地方财政支持不住了,夜壶得拎出来救救场。

对于老百姓来说,应该看高层意志还是地方政府情况?我想这个答案应该很清晰。

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肯定是摆在首位的。

国家还是不希望过多资金积在楼市里,否则房地产吸血太严重,实体经济缺钱缺得不行。

但是,不代表以后就不能买房了。

而是“好赚钱的难上车,容易上车的难赚钱。”

我们之前说的“无脑获取10%收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除了楼市火爆被打压,还有低风险高收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

13号,银保监会正式发文,“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

这句话很长,名词很多,我解释一下。意思就是,我们在支付宝、微信理财通、京东金融、度小满上面看到的各种创新存款,以后不能卖了,要卖只能在银行自家APP卖。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与此同时,支付宝和微信最近也面临监管困境。

1月20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给非银机构的垄断行为划了红线,根据第三方统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确实“踩线”了。

其中一条红线:单个机构市场份额不得超三分之一。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分别占了55.4%38.8%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旦面临处罚、拆分、反垄断,老百姓平时在支付宝、微信支付里买的理财都可能面临变动。最近我身边陆续有朋友来问我,为什么之前在支付宝买的创新存款,现在都找不到了。

实际上,非银支付平台上的许多理财产品,低风险高收益甚至无风险高收益的背后,在经济走势不错,刚性兑付之下问题不大。

不过这些收益之所以比五大行同时间段的存款利率要高,比如五年期存款利率4.8%,主要是中小银行为了吸引储户而补贴了利息,但这种补贴注定是不能长久持续的,背后是银行巨大的刚兑压力和借贷业务压力。

这大概是监管层决心提前监管的根本原因。

之前吃了这些便利,咱们现在也必须接受: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都将被监管和清退。

你都在支付宝、微信买了什么高于平均水平的银行类理财产品?建议尽早整理一下,看看要不要撤出。

但是我们还有低风险的投资需求呀,怎么辨识?

参考郭树清所说——

“超过6%的无风险收益,都需要慎重。”

那么,原本的低风险投资应该搬到哪里?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资本市场的选择越来越丰富成熟。

从大资产配置的角度说,“存款搬家”已经奏效,从资本市场的增量资金就可以看到。

一、基金选择越来越多了。

看看2020年的新基金发行量,可见基民越来越多。

去年偏股型基金月均发行1600亿元,今年只用了半个月就发行了2000亿了。根据预测,未来还有1.2万亿的新基金规模发行在路上。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而2021年初的新基金,也给A股贡献了增量,推了一波春季行情。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型,都凸显市场热度。

包括我们之前写的易方达那只基金,认购金额达到2350亿,虽然最终每个人只拿到了认购金额的6%左右,但足以可见,大家多么想给手里的资金找个出路。

二、基金类型也越来越丰富。

最近的MOM和FOF挺火热的,社群里一直有智友问,我们之后也会找机会在社群给大家做做分享。

1月20日国内首要支MOM(管理人中管理人)发行,意味着国内公募MOM正式开启。

MOM是什么意思?

其实在海外已经是很成熟的资管产品。

简单理解,就是管理人把部分或者全部资产,委托给不同的资产管理机构管理。

比如管理人卢卡斯,集合了五位智友的1亿资金,5千万给牛叫兽管理,5千万给庄主管理。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尽可能发挥两位基金经理的优势,集【成长】和【稳健】于一身。

和FOF(基金中基金)有异曲同工之处。

昨晚,我和叫兽讨论了很久MOM,两个结论:

1)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MOM是一个很好的配置参考。
2)中国的基金市场的确越来越成熟了,以后选择会更多。

MOM、FOF其实主打的理念就是“配置”。通过合理的配置,在争取同样收益的情况下尽可能分散风险。

配置理念,是目前中国投资者最最缺乏的。

不过,国内MOM和FOF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可选择投资的底层资产太少,没法较大化这俩模式的优势。

可能现在还没有特别推荐的产品,但这类产品的发展值得观望,至少管理理念是值得学习的。

那如果不买MOM,老百姓可以买什么?

基金组合其实可以起到很好的需求过渡。基本逻辑是一样的,在选择不多的情况下,其实基金组合不输于MOM、FOF。

只此的不足应该就是,基金组合的调仓需要投资者手动操作,一键跟调,MOM是机构直接代客户操作。

但是背后做的配置产品是大同小异的,比如通过搭配债券基金、对冲基金去做平衡。

在底层产品没丰富起来的情况下,基金组合仍然是“存款搬家“后比较适合老百姓的投资选择。

不过现在最迫切的,可能是投资者需要跟上市场的进步。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接下来,很看投资者自己的操作。

最近,一位从来不买基金的师兄找我吃饭,问我怎么买港股、怎么抢新基金。

听他说得兴致高昂、头头是道,我真想把之前给智友上的课给他复述一遍,并反手扔去几篇文章。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现在基金热度上来了之后,大家很喜欢看热度进场。

最近新基金火爆,抢。结果1万只配了600元的份额。
港股火爆,进。刚进就被割韭菜。

跟着情绪做投资,容易在狂热的市场情绪里失去理性,成了韭菜。

2021年,确实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年,变化会很多。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成熟,过于冷漠会错过机遇,过于狂热会失去理性。

我们还是想给普通投资者反复提醒。

普通投资者是谁?

是普通老百姓。
是以往习惯把钱存在银行,存够了就拿来买房的人们。
是有血有肉,有切实投资需求的人们。

“我想做一笔投资,十年后给我女儿出国留学……”
“这200万我想每年拿8-10个点就好,保证我们俩夫妻的老年生活。”
……

我最近读霍华德·马克斯和他儿子关于投资的讨论,也深受感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投资经,中国现在正处于投资的转折年。

对于普通投资者,我真心分享三点投资的想法。

首要,坚持长期主义。

大多数基民不赚钱的原因是追涨杀跌、反复操作。朱少醒说过很多次,一只基金拿住1年的人都非常少。

查理·芒格说,“复利的首要条规则是,非必要情况下,不要打断它。”最近很多朋友问,“最近涨了那么多,要不要卖?”

实际上这和长期复利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我们最近也会专门出一篇文章,认真讲讲这个矛盾。

第二,学习配置的意识。

最近牛叫兽说了句话我很喜欢,“除了巴菲特,这个寰球还很大。”

事实上,像巴菲特这样重仓某一两家企业的操作,风险高,也不适合大多数人。

更适合普通人的操作是什么?是分散投资。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位投资大师,也是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张磊的恩师,大卫·史文森。

他将投资组合的理论落到实践上,保证耶鲁捐赠基金长达20年的年均净收益16.1%。下面放出他的分散投资给大家学习学习。
08年耶鲁的股权导向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权重如下:
1)传统有价证券占总资产的30%
国内股11%,国外股15%,债券4%;
2)确实收益组合占总资产的70%
对冲基金确实收益组合23%,实现非相关收益,
不动产投资(美国通胀保值债券TIPS,森林,油气,房产)28%,
私募基金(风险投资,杠杆收购和公司再造)19%;
张磊说过多次,大卫·石文森的配置思维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第三,相信专业主义。

前文我们说了,接下来中国的资本市场肯定会越来越成熟。

这意味着什么?——“去散户化”。

普通投资者更倾向于把资金交给专业的基金经理去打理,从而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还能控制自己别瞎操作。

最近网上有一个梗传得很火,“为什么基金经理吊打散户?”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左:刘彦春;右:费逸)

人家博士毕业,海归留学,好好的金融才俊把自己头发都薅光了就为基金业绩多冲几个点。

我们买一万元的基金,一年下来也就给一两百的管理费,把掉头发的工作留给别人,把生活留给自己,不好吗?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把握大方向的正确:

1)学会基本的资产配置;
2)学会选择优秀的专业投资者(基金经理);
3)时刻保持对大趋势的敏锐。

为了让中国的资本市场更加成熟,普通投资者也需要进步和成熟。

如果做不到和基金经理一样拼和专业,真的不建议自己瞎折腾。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