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环境激发了外界强烈好奇,对于摄影师而言,“中国正在发生什么”是一个有着巨大吸引力的选题。
透过镜头近距离观察中国并且向寰球传播,便成为了无数摄影师的梦想,他们中的很多人的作品,都成为了时代记忆中,关于中国的标志性“视觉记忆”。
那时,中国少有西方摄影师探访,而新西兰人Brian Brake是其中一个。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图片来源:Doreen Blumhardt Foundation
新西兰惠灵顿出生的Brake(1927-1988),是早期35毫米彩色胶片大师。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Brake是John Brake和他的妻子Jennie的养子
早年时期,这个生活在南岛的少年就热爱拍摄当地的迷人风光。
1948年,他加入了政府电影制作机构国家电影公司(National Film Unit),担任助理摄影师和导演。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Glenorchy, Otago, 1951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在Canterbury拍摄电影‘The snowline is their boundary’,1955年
期间,他拍摄了17部电影,执导的《Snows of Aorangi》在1959年成为首要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新西兰电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Snows of Aorangi》是一部20分钟的纪录片,镜头主要跟随三名滑雪者沿着库克山滑下。
与此同时,他也获得了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资格。
不甘心只在新西兰拍摄的Brake,于1954年移居伦敦,次年获邀加入了盛名的摄影机构——马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并迅速成为亚洲方面的专家。
1957年,他以一篇关于中国的摄影专题开始了职业生涯,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访问北京、西安以及甘肃、河南、四川、云南。
在他的镜头下,那个遥远的、近乎只存在于课本上的年份,鲜活了起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女孩们盛装打扮庆祝五一劳动节,北京,1957年
△ 人民大会堂举行五一劳动节庆典,北京,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五一劳动节游行庆典,北京,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五一劳动节游行庆典,北京天安门广场,1957年
通过他的镜头,我们也得以追忆那些难能可贵的历史名人的影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毛主席在北京机场等待前苏联领导人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抵达,北京,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毛主席准备上车,北京,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毛主席与前苏联领导人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北京,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毛主席与前苏联领导人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在五一劳动节庆典上,北京,1957年
△ 周恩来总理和其他官员在北京机场等待前苏联领导人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抵达,北京,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毛主席在散步,北京,1957年
与此同时,一幅幅普通人的生活画卷,也拂去了历史的尘埃,缓缓打开。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在北京机场等待前苏联领导人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抵达的人群,北京,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女工在操作车床,北京,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人力三轮车师傅在六里屯街一家饭店吃饭,北京,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京剧大师,《美猴王》扮演者李少春先生,北京,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北京一角,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抽烟的男子,北京,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街头照相馆,北京,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特色马杀鸡,北京,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三门峡附近的风光,河南,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藏族夫妇在砌墙,青海,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篮球比赛海报,兰州,1957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甘肃省张掖市安阳乡附近的藏族牧民,1957年
1959年,他作为只此一位西方摄影师,受邀并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在北京的盛况。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毛主席和外国贵宾在天安门广场上观看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庆典,北京,1959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新中国建国十周年游行庆典,北京天安门广场,1959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庆祝新中国建国十周年的体操表演,北京工人体育场,1959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毛主席在北京机场与东德代表团团长赫尔曼先生交谈,北京,1959年
Brake的照片被各大国际杂志争相抢购,他自己也因1957年和1959年对中国的报道而闻名寰球。
在他的镜头里,50年代中国既有天安门广场上的盛大庆典和中苏的较高领导人,也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在上海一家工厂工作的学生,1959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电影《杨门女将》拍摄现场,上海,1959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北京工人体育场的体操表演,北京,1959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建造密云水库,北京,1959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天文馆,北京,1959年
△ 中山公园,北京,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