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较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为了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了核电上。现在,中国首要座自主研发的核反应堆已经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且已出口了两座机组。德媒《寰球报》对此撰文进行报道,现全文编译如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对于北京方面而言,这是一个胜利——中国首要座自主研发的核反应堆已经开始投入商业运行了。从前,中国的核电站业务曾经被西门子接下过,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大约10年前,在日本福岛发生核电站事故后,西门子就退出了法德合资的阿海珐核能企业。中国则继续独自发展自己的核电技术,现在就正在宣告其独立性。
根据中国国家新闻社新华社的报道,中国刚刚将其首要台压水反应堆“华龙一号”投入商业运行。据说早在去年11月,经过5年的建设之后,位于中国东部福建省福清市的5号机组就已经竣工。中国核工业集团(CNNC)董事长余剑锋表示,中国“现在与美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并列在寰球第三代核技术的最前沿”。这为该反应堆的大范围建设和出口铺平了道路。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picture alliance / Xinhua News Agency
从北京方面的角度来看,核反应堆的自主开发不仅可以满足中国巨大的能源需求,而且可以在外国技术面前保持独立,核反应堆的出口也是中国外交和产业政策的战略工具。几年前中方就曾表示,他们希望在2030年之前能向全球出口约30座反应堆。气候保护话题越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关注焦点,中国就越强调通过核电能够节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据中国表示,新的反应堆每年可发电100亿千瓦时,并减少81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2019年秋天,作为寰球较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宣布了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中国目前正在建设约12座核电站,比寰球上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多。根据《寰球核工业状况报告》(WNISR),目前全球在建的50座新核电站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项目与中国有关。例如,两座“华龙一号”机组就正在巴基斯坦建造。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澎湃新闻
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表示,核电可能将占到中国发电量的20%。但截至2020年底,中国拥有49个在役核反应堆,平均寿命仅为8.3年。且根据WNISR的数据,这些核电站的发电量不到中国总发电量的5%。相比之下,德国目前尚存的6个反应堆的平均寿命为34年,2019年,核电占德国总发电量的12%。在法国,56个机组带来了占总量70%的核电比例。
中国新型反应堆的特点之一,是它基于曾由西门子与法玛通共同开发的德法技术“欧洲压水反应堆”的基本思想。2018年,中国就启用了首先采用法玛通压水技术的反应堆。这些第三代压水反应堆的技术重点是带有堆芯捕集器的特殊安全技术。工程师们希望在发生灾难性堆芯熔化时,通过这一技术将反应堆堆芯收集起来并冷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picture alliance / Xinhua News Agency
即使已经“退核”,但对于已经独立上市运营的西门子能源而言,对能源抱有巨大渴望的中国仍然是一大未来市场。在该公司2020财年超过275亿欧元的总营业额中,有17亿欧元来自中国,这一数字增长了15%。西门子能源已宣布将在中国深圳建立一个创新中心,以应对未来的能源技术,重点是“智能能源系统、现代燃气轮机和绿色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