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
作者:曹徙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豪华品市场的滑稽,就在于它一方面强调自己的传统和上流腔调,一方面又屡屡在利润面前快速地迎向俗不可耐的下流。
2020年10月,豪华品牌路易·威登把自己的全球较大巡展“看见LV”的首要站放在了武汉,宣传稿里写得很文艺,说这是武汉和路易·威登两位“年过半百”的新朋友初相识,两人相谈彼此一生的激烈和悲壮。
看起来,路易·威登此行的身份似乎是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来拜访一下刚刚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的武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然而现实很俗气,路易·威登这尊泥菩萨远渡重洋不请自来,大概因为也只有中国这根救命稻草了。
根据知名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发布的报告《2020年中国豪华品市场:势不可挡》,在2020年全球豪华品市场遭受重创,萎缩23%的大背景下,中国境内豪华品消费却逆势上扬48%,将达到3460亿元。
仅仅一年时间,中国豪华品市场的规模就从全球总额的11%跃升至20%。报告预计,只需再过五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较大的豪华品市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几个月前,一众专家大胆预言,疫情之后会迎来“报复性消费”,被嘲讽为不知民间疾苦。结果说好了一起勒紧裤腰带消费降级,有人却偷偷排队去抢LV。
据多家媒体报道,自去年8月份以来,全国各大城市的豪华品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队,有不少门店甚至在工作日都需要排上15分钟才能进店。网友们纷纷表示,开始以为专家是小丑,没想到收关小丑*是我自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相比之下,海外豪华品市场则只能用愁云惨淡来形容。受疫情影响,相继有法国豪华品牌Chanel宣布停产、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豪华品百货店Lord & Taylor申请破产保护、珠宝巨头蒂芙尼(Tiffany & Co)关闭旗下七成门店。
2020年这场大考,中国成了豪华品市场年度成绩单上只此一门拿到优秀的成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为了回馈广大中国消费者的热情,各大豪华品牌不约而同地送出了大幅涨价的暖心好礼。
路易·威登平均涨价8.3%,Dior和Chanel的涨幅则达到了11.8%和15.1%。一些热销款式例如Chanel经典款方胖子更是反手一个超级加倍,涨幅高达25.5%。
比起那些遮遮掩掩变相涨价的食品饮料和日用品行业,高傲的豪华品行业在涨价这件事上也显得非常理直气壮,“因为疫情,原料、人工、运输成本都在加”。哪怕它们在本土欧美市场的标价只有中国标价的65%-70%,并且乏人问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看热闹的人疑惑于中国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多“人傻钱多”的豪华品爱好者,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疫情后的中国豪华品热完全有迹可循。
实际上,根据麦肯锡在2019年4月发布的报告,2018年中国人在境内外的豪华品消费额就达到了77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豪华品消费的32%。
2019年这一比例进一步上升到35%,并且其中约70%的消费发生在海外市场或国际旅途中。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换言之,这场豪华品热更多是海外存量市场的转移,几近停摆的出境旅游业,让这一庞大需求从巴黎、伦敦、首尔、东京,回流到北京、上海、广深、成都、海南。
时代倾覆而下的暴雨并不均匀地落在每个人头上,有人风雨飘摇、狼狈不堪,有人则只是在大平层百无聊赖地等待天晴。疫情按下的暂停键让人们短暂同台,但舞台上的众人领到的显然不是同一份剧本,豪华品只是其中一个比较显眼的穿帮道具。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78年,皮尔·卡丹随商务团访华。当其他商人看到彼时中国人整齐划一的蓝灰黑打扮而摇头离去时,皮尔·卡丹却看到了那些缺席的色彩。中国之行结束后,皮尔·卡丹迅速推出了全新的服装系列“中国宝塔”,并成功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首要场时装发布会。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时在场的新华社记者李安定后来撰文写道:“当一个金发美女面对观众停住脚步,突然兴之所至地敞开对襟衣裙时,台下的人们*像一波巨浪打来,身子齐刷刷向后倒去。”
巨浪涌起,推着中国人进入了一个更为五彩缤纷的时代,而皮尔·卡丹本身也成为了美的代名词。
在人均工资不足百元的八九十年代,一件衣服售价1500元的皮尔·卡丹是毫无争议的豪华品。虽然赵本山在1994年的辽宁春晚小品中揶揄其“卡裆”,但它的名字仍然比今天任何一个豪华品牌更家喻户晓,同时并不令人反感。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皮尔·卡丹对于中国市场的了解和尊重,至少在表面上。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他带着中国模特去巴黎参加时装秀,让他们坐在敞篷车上挥舞五星红旗驶过凯旋门;他把产品发布会的T台安排在太庙、长城、天坛祈年殿和敦煌鸣沙山。皮尔·卡丹为豪华品入华指了一条明路,只可惜后来者越走越歪。
近几年随着中国豪华品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各大豪华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中国特供款。然而这些特供款更像是一些中国元素的排列组合,十二生肖、中国红、故宫、春节,简直比南锣鼓巷里卖给外国人的纪念品还要敷衍了事。
如果说这些特供款还仅仅是丑,那么D&G“筷子视频”到“模特来了北京城”系列照片,则将豪华品牌的傲慢表露无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所谓的特供并不是出于豪华品品牌对中国消费者的看重,恰恰相反,正是又想挣中国市场的快钱,又担心品牌调性被汹涌而至的中国消费者拉低的别扭心态催生了这些畸形的特供款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部《三十而已》将豪华品消费的潜规则放在了台面上,这些是圈内人看来习以为常,甚至引以为豪的入门规矩。但在局外人眼里,这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圈内游戏正变得越来越自娱自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