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来新西兰的时候只想着住两年看一看,读了书就回去。
几年以后,却扎根于新西兰商界,在很多不同的领域都有尝试。
“我做生意其实有点一根筋。”他说。
点视频认识他 :
Video by Ryan Zhang
如今他参与好几家企业的运营,对华人如何经商也很有心得。
01
曾是跆拳道教练
刚来新西兰没想着长住
现在的Jonny看起来文质彬彬,但在来新西兰之前,他曾是一名跆拳道教练。
当时,来自广州的他在南京大学读书期间,一边做着跆拳道教练,也接触到一些和跆拳道有关的商业机会。
如果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毕业后开一个课外班。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小伙,是个不错的选择。
课外班在中国一直热门。从南京回广州之后,老爸就对他说,给你两个选择:一是给你一笔启动资金,你在广州开个跆拳道馆,第二个选择是出国看看,再学点知识。
当时他想,开跆拳道班的日子,更多是喊口号、教人锻炼身体、发传单……也许可以去国外看看,“当时的想法很单纯,也没有想要留在国外”。
2007年,二十出头的他来新西兰一边读书,一边生活。两三年之后,他才渐渐发现:新西兰更适合自己。
他说:刚到新西兰的华人一定会有一个两到三年的适应期,在这期间可能会很不适应, 但过了这段期间后,你会觉得新西兰真的很好!
02
首要次做生意血亏
慢慢悟出“生意潜规则”
大约十年前,Jonny和一个好朋友在奥克兰的Newmarket开了一家奶茶咖啡吧。
“这个生意完全失败了。”十年前奥克兰的奶茶店还少之又少,并不流行。
指望开店就挣钱,但很快发现情况不对。
“那时投入和产出完全不对等……还没有到一年,也许就七八个月吧,这个生意也就不了了之了……我们就把店给关了。”
在新西兰,很多华人的生意都是从餐饮起步。
关店之后,Jonny “一根筋”的性格又出现了:我失败应该也有我失败的经验吧。
“如果未来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做一个餐饮企业”。
他说话算数,现在,在他的设计工作室的前面,他和他的太太同时经营着Little Treat咖啡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是一家非常本地化的咖啡馆,中午时分,很多当地的洋人在这里吃午饭。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不断的创业,可以开始取得了成功。Jonny发现,在新西兰做生意其实有很多规则可循。
03
潜规则一:
为了移民做生意,很难持久
现在他的日常的生意分成了两块。在前面,是咖啡店,主要交给太太打理。他的太太是在新西兰学的正宗西厨。
“别人学西厨是为了移民,我太太是真喜欢——她在店里做菜,回到了家,还依然有兴趣做菜。“
如果你认为开个咖啡厅,能够浪漫的坐在自己店里, 一边拿着自己咖啡师打的拿铁,一边看着书,下班前整理一些这一日之内的业绩。那你可能太”浪漫“了。
开咖啡店店小事情多,而他们仍然乐意。“自己喜欢的生意,才能长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他自己,在这栋楼的办公区域和二楼,开着Theia品牌形象工作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品牌设计是B to B服务,Jonny做了这行后,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企业家。
“一个公司在建立初期要在市场上打开形象,或者再想在市场上上一个台阶,需要对自己的宣传形象,一系列宣传资料重新调整,这时就会找到我们。而我们的优势就是即了解本地商业环境, 又能够理解我们华人的商业需求。“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Jonny为Theia品牌设计规划的业务有两方面,一是从产品设计、包装设计、 Logo、 海报、宣传册到在线资料等等这些企业配套形象的服务。
二是帮客户制作网站和软件 ,包括公司网站,功能性的网站,比如在线购物、在线商城,或者公司介绍网站,预订系统的开发与相应的线上推广。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早几年是餐饮行业,零售业,后来特产品火了,很多新西兰特产品品牌与工厂方找我做设计,这两年地产最有实力,不少与地产建筑相关行业来做形象设计……由于各个行业都有与推广相关的业务需求,这使得我们间接了解到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一些系统化的经验。这也让我们的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增加了更多经验上的价值。“
04
潜规则二:
华人做生意,常常有一个短板
长期和各种商家打交道,Jonny 发现,不少华人客户对于公司品牌形象的理解,还是滞后的。
早期很多华人移民海外,都是从小吃店、蔬果店、Takeaway开始做,对于企业的形象确实要求不高。这个传统到现在仍是。
“有些人的想法就是我开一家餐馆,或者一家Takeaway,你就是很好给我找一家打印店,我就是直接告诉你用宋体还是黑体,然后你就给我大大地写上:‘某某餐厅’,再加一个大大的联系方式就好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品牌,其实是你的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