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时间折叠
2008年11月8日,对于新西兰来说,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
一个名叫约翰·基的中年男子,意气风发地站在舞台上。
他挥动着双手,向台下致谢。
喜悦之情毫无保留地在他的脸上舒展开来。
他的身旁,夫人布罗娜身着一袭深蓝色礼服,温文尔雅;
儿子马克斯和女儿斯蒂芬妮,一个13岁,一个15岁,则略显青涩。
正是那一晚,浸淫新西兰政坛多年之后,国家党约翰·基最终击败稳坐总理宝座九年的工党“铁娘子”海伦·克拉克——
成为历史上第38位新西兰总理。
工党时间,就此折叠。
要知道,在此之前,新西兰一直是工党的独角戏。
时间向前推半年,克拉克还曾到访中国,签署了影响深远的中新自由贸易协定。
当晚,大选结果出炉后,她宣布辞职。
没过多久,克拉克挥别自己深爱的土地,飞往纽约,加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无论如何,约翰·基的这一仗,打赢了。
他从坎大毕业,又到哈佛读研,当过企划经理,还做过外汇交易员。
一方面,他与同事关系相处融洽,每天微笑以对;另一方面,他工作能力出色、杀伐决断。
所以同事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笑脸暗杀者”。
当选总理后,这位“笑脸暗杀者”钦定了一位副手,就是比尔·英格利希。
英格利希是一个典型的摩羯座。
他嗜书如命,还在上学的时候,他基本上是书不离手的。
甚至在他的学生宿舍,别人的柜子放的都是生活用品,而他的柜子放的却都是书。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大学毕业后,他加入了国家党。
早在2001年,英格利希就曾接任过国家党党魁。
可惜,次年大选挑战克拉克时铩羽而归,于是他辞去党魁职务。
风水轮流转。
几年后,约翰·基当选党魁,国家党更是在他的带领下胜选,重握政权。
英格利希的仕途也再度光明起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暗藏汹涌
2009年,约翰·基访问中国。这是他上任以来首次中国之行。
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对于中新两国面临的未来机遇,我感到非常兴奋。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中新关系,的确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西兰是:
首要个与中国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双边协议、
首要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首要个与中国启动双边自贸区协定谈判、
首要个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
当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到新西兰旅游的第四大客源国。
此外,新西兰与美国的关系也渐入佳境。
约翰·基跑到美国,与刚当上美国总统的奥巴马“谈笑风生”。
收关,他还不忘在美国热门电视节目《大卫·莱特曼晚间秀》节目里“推销”新西兰。
到底,他还兼任新西兰旅游部长一职。
节目里,约翰·基向观众阐述了“一定要去新西兰的十大理由”。
其中,排在首要的理由是:
和寰球上大多数国家不同,我们新西兰仍然喜欢美国。
要知道,美国的单边主义可是伤了很多西方人的心。
幽默是社交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这档节目无疑为新西兰加分不少,也为约翰·基吸粉无数。
国家党约翰·基的首要个任期,民众纷纷打出高分;
他和比尔·英格利希,也被誉为“黄金搭档”。
表面看似形势向好,其实汹涌暗藏。
反对党工党突然爆出猛料,向国家党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少数民族事务部长兼妇女事务部长黄徐毓芳,涉嫌公款私用。
黄徐毓芳,一个在上海出生、在香港与八个家庭共用一间厨房和卫生间的公寓里长大的女孩,是新西兰历史上首要位亚裔国会议员。
工党指出,黄徐毓芳与丈夫享受差旅津贴,但在使用津贴出国期间从事了商务活动,这违反差旅津贴的使用规定。
看似稀松平常的一件事,在当时闹得不可开交。
重压之下,黄徐毓芳辞职了。同时,她代表的奥克兰Botany选区虚位以待。
当年与其一同竞争Botany选区席位的还有工党的霍建强、行动党的王小选。
几个月后,该选区补选开始。
接替黄徐毓芳的,是一个25岁的小伙子——
Jami-Lee Ross (罗斯)。
当年名不见经传的他,可否预料到多年后的命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内乱不断
2011年2月22日12:51,新西兰南岛基督城发生6.2级地震。
这场地震共造成185人死亡。
市中心标志性的大教堂,也被无情地摧毁。
没有任何理由,
也没有公平与否,
人们各安其命。
所幸我们能做的,
唯有牵着他们至爱的手,
一起向远方走下去。
——约翰·基在全国哀悼仪式上如是说。
在惨痛的伤亡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人们也不再追究,首要个任期内的国家党政府把商品服务税(GST)从12.5%提升到15%,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就在一切趋于平和之时,一桩“农场收购案”打破了宁静。
上海鹏欣集团出资2.1亿纽币收购新西兰农场,然而大部分新西兰人都不能接受自己国家的土地让外国公司买走。
一位长者说道:“这并不是外国投资,而是外国对我们新西兰的打劫!”
这位长者,就是行动党党魁温斯顿·彼得斯。
热衷于环保事业的绿党,也对这桩“农场收购案”嗤之以鼻。
一时间,国家党受到了工党、优先党和绿党的多面夹击。
眼看新一轮大选如期而至,不过“农场收购案”对国家党的冲击却微乎其微。
还是那个油腻的中年男子,约翰·基,喜提“连任”。
就像这一年的橄榄球寰球杯,新西兰全黑队在主场夺冠一样。
国家党赢得了48%的选票;工党27.1%;绿党10.6%;优先党6.8%。
在国家党的第二个任期内,工党更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把锅烧热的,是时任大奥克兰市首要任市长林·布朗。
谁曾想到,一张“人畜无害”的脸庞下,居然隐藏着一个惊天桃色大新闻。
2013年,有爆料者称,布朗和市议会的一名华人顾问保持了两年的婚外情关系。
二人还曾于工作时间在市议会的办公楼内发生性行为。
铁证如山,布朗不得不承认了这桩风流韵事。
一石激起千层浪。
市长、婚外情、华人、办公室性行为……
这几个词汇交织在一起,足以让政坛发生一次巨型地震。
最终,布朗没有选择离婚,也没有选择辞职。
而且,在工党的全力支持下,林市长,连任了!
我们永远搞不懂政客们的想法,就像我们永远无法成为贵族。
And we'll never be royals
It don't run in our blood
That kind of lux just ain't for us
We crave a different kind of buzz
——Lorde - Royals
当时,“新西兰小天后”Lorde只有17岁。
同样,作为婚姻平权的支持者,那一年的Lorde亲眼见证了同性婚姻在新西兰这片土地之上合法化。